papa-francesco_20150524_enciclica-laudato-si_zh_tw


papa-francesco_20150524_enciclica-laudato-si_zh_tw

1 Pages 1-10

▲back to top

1.1 Page 1

▲back to top
教宗方濟各
通諭
願祢受讚頌
論愛惜我們共同的家園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1.2 Page 2

▲back to top
1. 「我主,願祢受讚頌。」亞西西聖方濟在他《造物讚》這優美的頌歌中提
醒我們,大家共同的家園好比一位與我們分享生活的姊妹,也好比一位張開雙
臂擁抱我們美麗的母親 。「我主,願祢藉我們的姊妹── 大地母親受讚頌。她
滋養及管理我們,並出產各種果實和色彩繽紛的花草。」1
2. 這位姊妹現在向我們吶喊,因為我們肆意地濫用天主賦予她的資源,已對
她 造 成 傷 害。我 們 自 以 為 是 她 的 擁 有 者 及 控 制 者,有 權 力 隨 意 掠 奪 她 的 出 產 物 。
我們被罪惡傷害的內心充滿暴戾,同時反映在土壤、水、空氣及一切生物所出
現的病症 上。大地受到壓榨和糟蹋,是 最被遺棄和 摧殘的可憐者之一,「同受
產痛」(羅 822)。我們忘記了自己是出於塵土(參創 27)──我們的身體
由大地上的各種元素形成,我們呼吸她的空氣,並從她的水獲得生命和滋潤。
世上沒有什麼是與我們毫不相關
3. 五十多年前,在世界因核戰危機的一觸即發而動盪不安時,聖若望二十三
世撰寫通諭,不但反對戰爭,而且提出達成和平的建議,他的《和平於世》通
諭 是 寫 給 整 個「 大 公 團 體 」, 也 是 寫 給「 普 世 所 有 善 心 男 女 」。 現 今 全 球 環 境 日
益惡化,我希望向所有生活於地球上的人 建言。《福 音的喜 樂》勸諭,是我寫
給教會的弟兄姐妹們,以鼓勵他們不斷地更新福傳工作。在本通諭中,我希望
以我們共同的家園為主題,與所有人進行交談。
4. 1971 年,即《和平於世》通諭頒布後八年,真福保祿 六世稱生態問題是未
受 牽 制 的 人 類 活 動 所 釀 成 的「 悲 慘 結 果 」:「 人 濫 用 世 物 ,不 獨 有 毀 掉 世 物 本 身
的危險,而且人不免成為自己墮落的犠牲品。」2 當他以工業文明的實際爆發
可 能 引 致 生 態 災 難 為 題,向 聯 合 國 食 物 及 農 業 組 織 發 表 講 話 時,也 採 用 了 類 似
的措辭,他強調「人類的行為 有徹底改變的迫切需要」,即使有「最非同凡響
的科學突破、最令人匪夷所思的科技技術、最令人驚訝的經濟增長,若沒有社
會倫理和個人道德上的真正進步相伴,人最終必身受其害。」3
5. 聖若望保祿二世日益關注生態問題。他在其首份通諭提出警告,人似乎經
1 《 造 物 讚 》( Canticle of the Creatures in Francis of Assisi Early Documents vol. 1 New
York-London-Manila1999113-114)。
2 《八 十週 年 》牧 函 (1971 5 14 日)21AAS 631971),416-417
3 於聯 合國 食 物及 農 業組 織成 立 25 週 年 紀念 日 的 發言(1970 11 16 日)4AAS 621970),
833
1

1.3 Page 3

▲back to top
常「 看 不 出 他 身 處 的 自 然 環 境 所 具 備 的 其 他 意 義,只 看 到 那 可 以 直 接 使 用 和 立
即消費的一面。」4 隨後,他呼籲作出全球的生態皈依5 與此同時,他察覺
到在「維護真正的人類生態的必要倫理條件」6 方面,人所做的甚少。人類環
境 的 破 壞 是 極 嚴 肅 的 議 題,不 只 是 因 為 天 主 將 世 界 交 託 予 我 們,更 因 為 人 的 生
命本身就是一份恩賜,必須加以保護,以免受各種形式的踐踏。倘若我們有心
保護和改善世界,就必須在「生活方式、生產與消費模式,及治理今日社會的
權 力 結 構 」 7上 作 出 重 大 改 變 。 真 正 的 人 類 發 展 包 含 倫 理 元 素 , 要 求 對 人 完 全
尊 重 , 同 時 關 注 我 們 四 周 的 世 界 ,「 考 慮 到 每 一 個 生 命 的 本 性 和 它 們 在 井 然 有
序的系統中的相互關係。」8 因此,人類運用能力改變現狀時,須與天主原先
賦予萬物的本性相符。9
6. 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也曾倡議「消除令世界經濟失效的結構性原因,修正
那無法保證對環境尊重的成長模式。」10 據他觀察所得,我們不能單憑單一角
度 分 析 世 界,因 為「 大 自 然 之 書 是 一 以 貫 之,不 可 分 割 的 」,包 括 環 境、生 命 、
性 、 家 庭 、 社 會 關 係 等 等 。 由 此 可 推 想 ,「 大 自 然 的 衰 落 與 那 形 成 人 類 社 會 的
文化息息相關。」11 教宗本篤十六世敦促我們勇於承認,我們不負責任的行為,
已嚴重破壞自然環境的事實。社會環境同受到損害。兩者的狀況最終是由同一
的惡源導致:即認為那指引我們生活而無可置疑的真理並不存在,所以人的自
由 無 所 限 制。我 們 忘 記 了「 人 不 只 是 一 種 為 自 己 創 造 的 自 由。人 不 能 自 我 創 造 。
人是靈魂、意志,也是自然。」12 出於父愛的關懷,教宗本篤十六世敦促我們
認 清 ,「 當 我 們 擁 有 最 終 掌 握 權 ; 當 萬 物 只 屬 於 我 們 , 只 供 我 們 享 用 」, 受 造 界
便受到傷害。「當我們不再承認 有甚麼可以超越我們;當我們眼中只有自己,
並 無 其 他 , 受 造 界 開 始 被 濫 用 。 」 13
因共同的關注而團結一致
4 《人 類 救主 》 通諭 ( 1979 3 4 日 )15AAS 711979),287
5 參閱 《 公開 接 見集 會 的 教導 》(2001 1 17 日)4Insegnamenti 41/12001),179
6 《百 年 》通 諭 (1991 5 1 日)38AAS 831991),841
7 同上 , 58AAS 831991),863
8 若望 保 祿二 世,《 論 關懷 社會 事 務》通 諭(1987 12 30 日 )34AAS 801988),559
9 參閱 同 作者 ,《 百年 》 通 諭 (1991 5 1 日 )37AAS 831991),840
10 向駐 教 廷外 交 使團 致 辭 (2007 1 8 日 ): AAS 992007),73
11 《在 真 理中 實 踐愛 德 》 通諭 (2009 6 29 日 )51AAS 1012009), 687
12 於柏 林 向德 國 聯邦 議 院 發言 (2011 9 22 日 ): AAS 1032011),664
13 向博 爾 扎諾 -布 雷薩 諾 內(Bolzano-Bressanone)教 區的 司 鐸發 言(2008 8 6 日 ):AAS
1 0 0 2 0 0 8 ), 6 3 4
2

1.4 Page 4

▲back to top
7. 數位教宗的聲明與眾多科學家、哲學家、神學家和社會組織的省思互相呼
應,他們的省思豐富了教會對這些問題的想法。在天主教會之外,其他教會及
基督信仰團體和其他宗教,已就大家同感到憂慮的議題,表達極度關注,並提
供 寶 貴 意 見。其 中 一 個 令 人 印 象 深 刻 的 例 子,就 是 與 我 們 一 同 期 盼 能 達 至 完 全
共融的大公宗主教──可敬的巴爾多祿茂,我要在此簡短的引述他的部分言
論。
8. 巴爾多祿茂宗主教特別談到每人均需要因自己對地球所作的傷害而懺悔,
因為「我們所有人都 製造小型的生態 破壞 」,我們也必須承認「自己有份於受
造界所遭受的大大小小的外在傷害和摧毀。」14 他多次堅定及具說服力地重申
此點,激 勵我們敢於承認自己對受造界所犯的罪過:「 為人類而言……破壞了
天主創造生物的多元性:他們使氣候改變、剝奪森林資源、破壞濕地,使大地
的完整性受損;他們污染了地球上的水、土地、空氣和生命──這全是罪。」
15「對大自然所犯的罪就是對我們自己和對天主所犯的罪 。」16
9. 巴爾多祿茂宗主教同時留意到環境問題的倫理和靈修根源,我們在尋找解
決 方 案 時,不 能 只 從 科 技 方 面,也 要 從 改 變 人 類 著 手,否 則 只 是 治 標 而 不 治 本 。
他 請 求 我 們 以 犠 牲 取 代 消 費、以 慷 慨 取 代 貪 婪、以 分 享 取 代 浪 費。這 是 一 種 修
行的方式,我們「需要學習去給予,而非只是丟棄;這是一種愛的方式,從我
想要甚麼,逐漸地變成天主的世界需要甚麼。那是從恐懼、貪婪、強迫中的一
種釋放。」17 身為基督徒,我們被召「視世界為共融的聖事,藉著它,我們得
以與天主和近人共同分享。我們謙卑地相信,天主與人能相會於天主受造界無
縫 外 衣 中 最 微 小 的 細 節 裡 , 也 能 相 會 於 地 球 上 最 小 的 一 粒 塵 土 中 。 」 18
亞西西聖方濟
10. 我撰寫這份通諭,不能不提起這位深具吸引力及感染力的人物。當我被選
為 羅 馬 主 教 後,就 是 以 他 的 名 字 作 我 的 指 引 和 靈 感。我 相 信 聖 方 濟 是 關 懷 弱 小 、
14 保護 受造 界 祈禱 日 講話 (2012 9 1 日)。
15 在加 里 福尼 亞 聖達 巴 巴 拉的 發 言 (1997 11 8 日);參 閱 : John Chryssavgis,《 在地 上
如 同 在 天 上 : 大 公 宗 主 教 巴 爾 多 祿 茂 的 生 態 視 野 和 行 動 》( On Earth as in Heaven:
Ecological Vision and Initiatives of Ecumenical Patriarch BartholomewBronxNew York
2012)。
16 同 上 。
17 在挪 威 烏 斯 坦修 院 ( Monastery of Utstein) 的 演講 (2003 6 23 日)。
18 依斯 坦堡 哈 爾基 島 第一 屆 峰 會 閉幕 致 辭:全球 責 任與 生 態可 持 續性(Global Responsibility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2012 6 20 日)。
3

1.5 Page 5

▲back to top
愛護整體生態的典範,他充滿喜樂並真心誠意地身體力行。他是生態研習者的
主保聖人,同時得到非基督徒的愛戴,他特別關心天主的受造界、窮人和遭遺
棄 者。他 愛,亦 因 他 的 喜 樂、無 私 奉 獻、廣 闊 胸 襟 而 被 人 所 愛。他 既 是 神 祕 者 ,
也是朝聖者,度簡樸生活,與天主、近人、大自然和自己處於美妙的和諧中。
他 向 我 們 顯 示 了 對 大 自 然 的 關 注、對 窮 人 的 履 行 公 義、對 社 會 的 承 擔 及 對 人 內
在的平安,彼此之間的連繫是如何密不可分。
11. 聖 方 濟 的 生 活 見 證 幫 助 我 們 明 白 , 整 體 性 的 生 態 學 在 要 求 我 們 態 度 要 開 放 ,
要超越數學和生物學語言的各個領域,並帶領我們進入做人的核心道理。正如
熱戀中的人,當他注視太陽、月亮和最微小的動物時,會引吭歌詠,吸引萬物
同 聲 詠 讚。方 濟 與 萬 物 交 流,甚 至 向 花 兒 講 道,邀 請 它 們「 讚 美 上 主,彷 彿 它
們也有思想。」19 他對世界的回應,超越理性的欣賞或經濟計算,對他來說,
每一個受造物都是他的弟兄姊妹,手足情深。因此,他感到被召照顧萬物。他
的追隨者聖文德說:「既思索萬物根源 ,心中更加滿懷虔敬之情,稱一切受造
物,不論大小,為他的 『兄弟』或『姊妹』。」20 此一信念不可被抹殺成為幼
稚的浪漫主義,因為它能左右人的選擇,決定我們的行為。如果在接觸大自然
和四周環境時,不再抱持驚奇和讚嘆的開放態度;如果與世界聯繫時,不再使
用 友 愛 及 美 的 語 言,我 們 的 態 度 就 是 主 人、消 費 者、單 純 的 資 源 利 用 者 的 態 度 ,
不能為自己的即時需要設定界限。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感到自己與萬物緊密連
結,節 制 和 關 懷 自 然 隨 之 而 來。聖 方 濟 的 貧 窮 克 己,不 是 虛 有 其 表 的 苦 行 主 義 ,
而是更根本的追求:拒絕將現實世界變成純粹供人使用及操控的對象。
12. 另一方面,聖方濟忠於聖經的訓誨,邀請我們視大自然為一部令人讚嘆的
著 作 , 天 主 藉 此 向 我 們 說 話 , 讓 我 們 一 瞥 祂 的 無 限 美 善 。「 從 受 造 物 的 偉 大 和
美麗,人可以推想到這些東西的創造者」(智 135)。確實的,「祂永遠的大能
和祂為神的本性,都可憑祂所造的萬物,辨認洞察出來」(羅 120)。因此,
方 濟 要 求 會 院 花 園 的 部 分 地 方 經 常 維 持 原狀, 讓 野 花 及 其 他 植 物 能 自 然 生 長 。
人看到這些植物時,便舉心向上──美麗大自然的創造者。21 世界不是一個有
待解決的難題,而是一個令人喜悅的奧跡,人應以歡愉讚頌之情默觀。
19 切拉 諾的 托 馬索,《聖 方 濟生 平 事蹟 》(Thomas of CelanoThe Life of Saint Francis12981
in Francis of AssisiEarly Documentsvol. 1New York-London-Manila1999251)。
20 《聖方濟大傳》(The Major Legend of Saint FrancisVIII6in Francis of AssisiEarly Documents
vol. 2New York-London-Manila2000590)。
21 參閱 切拉 諾 的托 馬 索 ,《一個 靈 魂的 渴 望的 回 憶 》(Thomas of CelanoThe Remembrance of the
Desire of a SoulII124165in Francis of AssisiEarly Documentsvol. 2New York-London-Manila
2000354)。
4

1.6 Page 6

▲back to top
我的呼籲
13. 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最迫切的任務包括如何將人類大家庭團結起來,
一同尋求永續及整體的發展,因為我們知道事情是會改變的。創造者沒有遺棄
我們;祂從沒有放棄祂愛的計劃,或為創造了人類而後悔。人類仍有能力團結
合 作,建 立 共 同 的 家 園。在 此,我 想 向 那 些 以 不 同 的 方 式 竭 盡 心 力 確 保 我 們 共
享的家園得到保護的人士致敬,並表示鼓勵及謝意。環境的惡化對最貧困者的
生活帶來悲慘的後果;我也特別要向那些在此一方面努力不懈,尋求化解之道
的人士致意。青年人要求改變。但他們質疑,假如人沒有顧及環境的危機和遭
遺棄者所受的苦難,怎能自稱是為建設美好的將來在努力。
14. 我緊急地呼籲,盼望大家能就如何體現地球的未來進行新的對話,所有人
都應參與,因為我們經歷環境的挑戰,及人性的根源,它們涉及所有人,同時
影響所有人。全球性的生態保護運動已有明顯進步,不少以提高人的危機意識
為宗旨的組織成立。可惜的是,不少尋求實際化解環境危機所付出的努力未見
成 效,個 中 原 因,除 了 是 遇 到 強 大 的 阻 力 之 外,也 由 於 大 眾 普 遍 對 此 並 不 熱 衷 。
蓄意阻撓者的態度,甚至有一些信徒也持有同樣的態度,由完全否定問題的存
在,到漠不關心、若無其事,或對科技的盲目信賴。我們需要全球重新團結起
來。正如南非主教團所說:「 為了修復因人類濫用天主的受造界所造成的損害,
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和才能。」22 為愛惜受造界,所有人可各按其文化、經驗、
主動性的投入和才能,成為天主的工具,彼此衷誠合作。
15. 既然本通諭已被融入教會社會訓導的整體,我期盼它能幫助我們正視我作
的呼籲,認識當前挑戰的廣泛性和急迫性。首先,我會簡略檢視目前生態危機
的幾個面向,目的是運用現代最出色的科學研究成果,使我們深入主題,並為
下文中將論及的倫理和靈修過程奠定穩固基礎。接著,我會思考從猶太基督信
仰傳統汲取一些原則,使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承諾,更加前後一致。然後我會嘗
試探索導致現今境況的源頭,不只是研究問題的徵狀,更希望能深入問題的成
因。這將有助於提供一既尊重人類在世獨特位置,又尊重我們與四周環境關係
的生態保護途徑。鑑於此省思,我會為更寬廣的交談和行動提出建議,其中涉
及我們個人,而且也會影響國際政策。最後,我深信若欠缺動機和教育,改變
就 無 法 成 就,所 以 最 後 我 將 提 供 一 些 取 材 自 基 督 信 仰 靈 修 寶 庫 並 深 具 啟 發 性 的
22 南非 主教 團 會議 , 有關 環境 危 機的 牧靈聲明 (1999 9 5 日)。
5

1.7 Page 7

▲back to top
人類發展指南。
16. 雖然每章各有其主題和各自的方法論,但是也會再次檢視上文已提及的重
要問題,特別是貫穿整份通諭的多個主題,例如:窮人和地球的脆弱性兩者之
間的密切關係、世上萬物彼此相連的信念、對來自科技的新範例和新權力形式
的 評 論、號 召 眾 人 力 求 認 識 經 濟 和 社 會 發 展 的 其 他 途 徑、受 造 物 的 各 有 其 價 值 、
生態的人性意義、直接坦誠討論的需要、國際和本地政策的重大責任、丟棄文
化及一種新生活方式的建議。這些問題不可能一次過就處理完,而是要不斷的
重新整理和補充內容。
第一章
我們的共同家園出了甚麼問題?
17. 人類的現況在許多方面是史無前例的,因此對人類和世界的狀況作神學上
和哲學上的反思,除非是以現況為基礎,重新予以分析,否則聽起來可能是沉
悶和抽象的。我們都是世界的一分子,在思考信仰如何給世界帶來新的動力和
要求之前,我會略述我們共同家園的現況。
18. 人類和地球的改變不斷加快。另一方面,人現今生活及工作的節奏愈見急
速,可稱為「迅速化」。 儘管改變本是繁複系統運作的一部 分,然而人類活動
發展的速度與自然緩慢的生物演化背道而馳。再者,急速和不斷的改變未必導
向大眾的福祉或人類永續的整體發展。改變是值得人渴望的,但是當它損害世
界和大部分人的生活素質時,便成為焦慮的源頭。
19. 經過一段人類對發展和自己的能力有過非理性的依賴的時期,目前社會某
些 領 域 正 在 採 取 一 種 更 具 有 醒 覺 性 的 態 度。人 們 對 環 境 的 敏 銳 感 日 益 增 加,保
護大自然的需求節節高升,同時也對目前發生在地球上的一切,給予更真心誠
意 及 更 憂心如焚的 關 注 。 讓 我 們 先 簡 略 檢 視 那 些 令 人 不 安 及 無 法 置 之 腦 後 的 問
題,目的不在於資料收集或滿足好奇心,而是勇於將世界現況視為切身之痛,
藉此發現個人如何能為此奉獻心力。
. 污染和氣候變遷
污染、廢棄物及丟棄文化
6

1.8 Page 8

▲back to top
20. 每人在日常生活中均會接觸到不同形式的污染。大氣中的污染物危害人的
健康,導致多種不同的疾病,對窮人的影響尤為明顯,也令數以百萬計的人早
逝。例如,在烹飪或供暖時,燃料產生了高濃度廢氣,人因吸入而致病。此外 ,
來自運輸工具的污染物、工廠排放的煙霧、令土壤和水酸化的物質、肥料、殺
蟲劑、殺菌劑、除草劑、農藥等,均造成污染,影響所有人。當科技涉及商業
利益時,會被包裝成解決污染問題的唯一途徑,然而事實證明,科技無法窺見
事物彼此之間的神祕而多重的連繫,因此有時解決了一個問題,卻同時製造出
更多其他問題。
21. 我們也應將廢棄物所製造出的污染涵蓋在內,包括在不同地區出現的危險
性廢棄物。每年來自住家、商業、建築和拆卸工地、醫療、電子和工業的廢棄
物,數以億噸計。這些廢棄物大部份不能被生物分解,而且含劇毒性,及高輻
射性。我們的家園──地球,愈來愈像堆積如山的巨大污穢地。在地球上很多
地區,長者們悲嘆,曾經是風景秀麗的地方,現在已被垃圾所覆蓋。縱使工業
廢 料 和 在 城 市 及 農 業 地 區 所 使 用 的 化 學 產 品,有 毒 物 質 尚 屬 低 水 平,仍 導 致 當
地 居 民 體 內 出 現 生 物 累 積 的 現 象。很 多 時 候,人 要 待 健 康 出 現 不 能 挽 回 的 傷 害
後,才採取補救的措施。
22. 這種種問題與丟棄文化關係密切,丟棄文化影響遭遺棄者,正如其將物件
迅速變成垃圾一樣。舉例來說:大部分製造出來的紙張會被丟棄,而非循環再
造。我們不太接受大自然生態系統的運作模式為典範:植物合成養分供素食動
物享用,素食動物成為肉食動物的食糧,而肉食動物則產生大量有機排泄物,
促進新一代植物的生長。而人類的工業制度,在生產和消耗的循環之後,沒有
發 展 出 回 收 和 再 用 廢 物 和 副 產 品 的 能 力。我 們 仍 未 能 採 用 循 環 生 產 的 模 式,為
現 時 及 未 來 的 世 代 保 留 資 源,並 同 時 強 力 限 制 不 可 再 生 資 源 的 使 用、適 度 調 節
消耗、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再使用及回收資源。丟棄文化禍害整個地球,認
真處理將能予以抗衡。可惜的是,此方面的進展仍然非常有限。
氣候乃是大眾福祉
23. 氣候乃是大眾福祉,屬於所有人且給予所有人。以全球的層面而言,氣候
是複雜的系統,與人類生存的很多條件息息相關。科學界已有明確的共識,我
們 正 目 擊 令 人 不 安 的 氣 候 變 遷 問 題。最 近 數 十 年,隨 著 全 球 暖 化 而 來 的 是 海 平
7

1.9 Page 9

▲back to top
面不斷上升,極端氣候出現的次數增加,但確無法以科學方法斷定各個特殊現
象的成因。我們眾人必須承認,為對抗氣候暖化,或至少抗衡令暖化出現或惡
化的人為因素,我們需要改變生活方式、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不容否認,還
有 其 他 因 素 存 在 ( 例 如 火 山 活 動 、 地 球 運 轉 軌 跡 和 軸 心 的 變 化 、 太 陽 週 期 ),
但 是 根 據 不 少 科 學 的 研 究 結 果,最 近 數 十 年 出 現 的 全 球 暖 化 現 象,大 部 分 的 主
要 成 因 是 與 人 類 活 動 產 生 的 高 濃 度 溫 室 氣 體( 二 氧 化 碳、甲 烷、氧 化 氮 及 其 他 )
有關。這些氣體積聚於大氣層,阻擋經地球表面反射的陽光熱能於太空消散。
化石燃料是全球能源系統的核心,現時的發展模式極其依賴它,這令暖化問題
更加嚴重。另一決定性因素是土地改變用途的情況增多,主要是砍伐森林,將
土地改作農耕用途。
24. 暖化影響碳循環,造成惡性循環,使情況越趨嚴峻,影響到一些必需的天
然資源的供應,如:在較溫暖地區的飲用水、能源和農產品的供應;也導致部
分物種的滅絕,減低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兩極及高地的冰層融化可能會造成甲
烷氣體的釋放,帶來危險;已凍結的有機物質的腐化則進一步增加二氧化碳的
排 放。熱 帶 雨 林 本 應 可 減 輕 氣 候 變 化,但 是 它 的 消 失 令 情 況 更 加 惡 劣。二 氧 化
碳的污染增加海水的酸性,危害海洋生態的食物鏈。假若現時的趨勢持續 下去,
本世紀可能出現異常的氣候變化和生態系統史無前例的破壞,屆時將禍害無窮 ,
殃及我們每一個人。例如: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是居住在岸邊或沿岸地帶,而
且大部分的大城市是建築在沿岸地區,可以想像海平面上升的後果極為嚴重。
25. 氣候變遷是全球性的問題,嚴重影響:環境、社會、經濟、政治及資源分
配,是目前人類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在未來數十年內,發展中的國家將承受
最 嚴 重 的 衝 擊。不 少 窮 人 居 住 在 特 別 受 暖 化 影 響 的 地 方,他 們 大 多 依 賴 天 然 資
源和生態為生,如:農業、漁業、林業。他們沒有任何其他經濟活動和資源來
協 助 他 們 適 應 氣 候 變 化 或 面 對 自 然 災 害,獲 得 社 會 服 務 和 保 障 的 機 會 十 分 有 限 。
例 如:當 動 物 和 植 物 無 法 適 應 氣 候 變 化 時,便 會 遷 徙 他 地,進 而 影 響 窮 人 的 生
計,迫使他們離開家園,造成他們和子女們前途茫茫。令人悲哀的是,因環境
惡化,使生活日趨赤貧,要逃離家園的移民數目大增。但他們不被國際公約承
認為難民,失去既有的生活,又得不到任何法律保障。令人遺憾的是,世界各
地 一 致 出 現 對 此 苦 境 視 若 無 睹 的 情 況。一 個 文 明 社 會 是 建 立 在 其 成 員 對 其 他 社
會公民的責任感上,我們對兄弟姊妹悲慘遭遇的漠視,顯示我們失去了這責任
感。
8

1.10 Page 10

▲back to top
26. 不少擁有較多資源和經濟或政治權力的人,似乎只著重粉飾問題或隱藏徵
兆,只力求減輕氣候變化帶來的某些負面衝擊。但是從大部份的徵兆來看,如
果保持目前的生產和消耗模式,負面影響只會繼續加劇。為能在未來數年,大
大減低二氧化碳和其他高度污染性氣體的排放,有急切需要制訂政策,例如取
代化石燃料和發展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來說,得到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的管道非
常有限。另一方面,我們仍需要發展充足的儲存技術。部分國家在這方面已獲
得可觀進展,儘管尚未達至足夠水準。人們也作出投資,研發耗用較少能源和
原材料的生產和運輸方法,並提出建築物的建築和更新方法,以提高建築的能
源使用效益。然而這些造福大眾的做法仍未普及。
II 水的問題
27. 現況的其他徵兆顯示與天然資源的耗盡有關。已發展國家和社會中較富庶
的 階 層 已 養 成 浪 費 和 丟 棄 的 習 慣,而 且 其 嚴 重 程 度 是 前 所 未 見,若 要 維 持 這 些
地方目前的消耗水平是不可能的事。地球資源的開發已超越可接受的極限,而
我們仍未解決匱乏的問題。
28. 乾淨的飲用水是首要的重要問題,因為水是維持人的生命和海陸生態系統
的必要元素。醫療衛生、農業、工業全需要淨水的供應。以往水的供應是相對
穩定的,但現今很多地方的需求遠超過可持續的供應量,造成短期及長期的嚴
重後果。對飲用水需求量大的大城市已經歷過供應短缺的時期。在關鍵時刻,
應 對 的 措 施 缺 乏 足夠 的 監 督 及 公 平 處 理。缺 乏 用 水 對 非 洲 的 影 響 尤 為 嚴 重,大
部分的人口無法取得安全飲用水,或因乾旱而嚴重影響農作物收成。有些國 家,
水資源豐富;另外一些國家則要忍受嚴重短缺。
29. 特別嚴重的,是窮人可使用的水的品質問題。每天不少人因不安全的用水
而死亡或感染與水有關的疾病,包括由微生物和化學品導致的疾病。痢疾和霍
亂都與衛生條件不足和缺乏用水有關,令不少人受苦,並導致許多嬰兒夭折。
在很多地方,特別是缺乏法規控管的國家,地下水源受到礦業、農業和工業活
動污染的危及。這不只是工業廢物引起的問題。世界上很多地方普遍使用的清
潔劑和化學產品不斷流入我們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30. 縱使水質持續下降,水源不足,一些地方仍擴大其私有化水資源的趨勢,
使 水 成 為 受 市 場 規 律 控 制 的 商 品。但 是 取得安全飲用水是基本人權,因為水
9

2 Pages 11-20

▲back to top

2.1 Page 11

▲back to top
是人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所以也是人行使其他權利的先決條件。我們這
個 世 界 對 無 法 取 得 飲 用 水 的 窮 人 有 沉 重 的 社 會 虧 欠 , 因 為 他們的生存權利與
不可奪去的尊嚴都被否認。 增 加 投 入 資 金 為 窮 人 提 供 淨 水 及 衛 生 服 務 , 可 彌
補部分虧欠。然而,不只是已發展國家,擁有豐富水資源的發展中國家,也仍
然在浪費用水。這顯示水的問題部分與教育和文化有關,因為在極不公平的環
境下,人實在很難意識到其行為的嚴重性。
31. 水資源不足若進一步惡化,會使食物,以及各種製造過程中需要用水的產
品的成本增加。一些研究結果已響起警訊,除非採取緊急的補救行動,嚴峻水
荒將於未來數十年出現,對環境所造成的後果可能影響數以十億計的人口。另
外,可想像跨國大企業對水源的控制有可能成為本世紀衝突的主要成因 。23
III 生物多樣化的消失
32. 經濟、商業及製造業的短視做法也令地球的資源遭到掠奪,森林和林木地
帶的消失導致某些物種滅絕,而這些物種可能是我們未來的食物、醫藥和其他
用途的極重要資源。不同物種的基因,可能是將來滿足人類需要和調節環境問
題的關鍵資源。
33. 視不同物種為純粹供人享用的潛在「資源」,忽略物種本身各有其價值,
這看法過於狹隘。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動植物品種消失。我們永遠不會認識這些
物種,我們的子孫也不會有機會見到它們,因為它們已不復存在。它們絕大部
分消失的原因是與人類的活動有關。由於我們人類,使得數以千計的物種無法
再 藉 它 們 的 存 在 歸 光 榮 於 天 主,也 無 法 再 將 它 們 的 信 息 傳 達 給 我 們。我 們 沒 有
權這樣做。
34. 哺乳類動物和鳥類較易被人看見,我們知道牠們消失,便感到焦慮。但是
生態系統的良好運作亦依賴真菌、水藻、蠕蟲、昆蟲、爬蟲和無數的微生物。
一些較稀有的物種,雖然一般都是未曾見過,但是就維持一個特定地方的平衡
而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當地球系統到達臨界點時,人類必須介入。但
是目前,人類對大自然的此等干預越見頻繁,結果出現嚴重問題,以致人類更
進一步的 干預大 自然。人 類活動 變得 無處 不在,也帶 來潛 藏的 危機。人類 為解
決問題而介入,反而令情況更加嚴重,因而形成惡性循環。舉例來說,很多對
23 參閱 向 聯 合 國食 物 及農 業組 織 同仁 的 致詞 (2014 11 20 日):AAS 1062014),985
10

2.2 Page 12

▲back to top
農 業 有 益 的 雀 鳥 和 昆 蟲,受 人 工 合 成 農 藥 的 毒 害 而 消 失,為 彌 補 牠 們 的 消 失 而
採 用 的 其 他 技 術 亦 可 能 是 有 害 的。科 學 家 和 工 程 師 不 斷 努 力 為 人 一 手 造 成 的 問
題 找 尋 解 決 辦 法,我 們 對 他 們 的 貢 獻 表 示 讚 揚 與 感 謝。但 是 若 我 們 冷 靜 觀 看 這
世界,會發現人類的干預,多為促進商業利益,並以消費主義為導向,已削弱
了地球的豐盛和美態;儘管科技不斷進步,消費品毫無止境地增長,地球卻變
得比前更加貧瘠,更加暗淡。大自然的美貌,是無可替代的;一經破壞,是無
法挽回的,我們還以為我們可以自己創造,以取而代之。
35. 在評估各項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時,側重在土壤、水和空氣方面,甚少仔細
研 究 對 生 物 多 樣 性 的 衝 擊,似 乎 物 種 或 動 植 物 品 種 的 消 失 是 無 關 痛 癢 的。高 速
公路、新開發的種植園、用柵欄隔開部分區域、建壩蓄水和其他類似的發展,
令 動 植 物 生 長 的 自 然 環 境 受 到 擠 壓,甚 至 變 得 肢 離 破 碎,動 物 因 無 法 自 由 遷 徙
或四處遊走,因而導致一些物種的消失。事實上有其他辦法可減輕這些發展的
影 響,例 如 建 立 生 物 走 廊 等 等,可 惜 極 少 有 國 家 對 此 表 示 關 注 和 具 遠 見。當 一
些物種被利用作商業用途時,人們通常不會花精力去研究牠們的繁殖方法,為
防止牠們被消耗殆盡和避免生態系統失衡。
36. 愛惜生態系統要有遠見,但是只想快速容易賺取利潤的人不會真正對保護
生 態 環 境 有 興 趣。如 此 自 私 和 冷 漠 所 造 成 的 損 失 遠 超 過 能 獲 得 的 經 濟 利 益。當
某些物種被毀滅或受到嚴重傷害時,所涉及的價值是無法計算的。如果我們認
為可從中得到巨大利益,卻讓現代和未來的人類因環境惡化而付出高昂代價,
我們便成為極不公義的沉默證人。
37. 有些國家已有長足進步,在陸地和海洋建立保護區,禁止任何會改變生態
特徵或原有結構的人工干預。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專家們堅持要特別同時關注
一些物種比較豐富的區域,其中有些物種數量眾多,以及一些物種既少見,又
較 少 受 到 保 護 的 特 定 區 域。另 有 些 特 定 地 區 在 全 球 的 生 態 系 統 中 扮 演 重 要 角 色 ,
或蘊藏豐富的水源,能支持其他生命的生存,更需大力保護。
38. 舉例來說,如同地球的「肺部」之處的亞馬遜和剛果盆地,或龐大的蓄水
層 和 冰 河,是 物 種 多 樣 而 豐 富 的 地 區。我 們 知 道 這 些 地 區 對 地 球 和 人 類 的 未 來
是如何重要。熱帶雨林的生態系統有異常複雜的物種多樣性,幾乎無法一一列
出;然而,若為了闢地耕作,燒毀或夷平森林,在數年間,無數的物種將會消
失,土地也會變成貧瘠荒蕪。在談論這些地區時,必須保持個中的微妙平衡關
11

2.3 Page 13

▲back to top
係,不能以保護生態系統為藉口,忽視龐大的全球性的經濟利益團體可能會削
弱個別國家的主權。事實上,的確有「提議將亞馬遜河流域國際化,其目的僅
為跨國企業謀取經濟利益。」24 我們必須讚揚一些國際機構和公民社會組織的
努力,它們提高大眾對問題的關注,並提供關鍵性合作機會,採取合法的手段
去施加壓力,確保各國政府確實履行其應有及不可推卸的責任,去保護國家的
環境和天然資源,不會屈服於本國或國際的虛假利益之下。
39. 種植樹木──通常是單一品種的樹木,以取代原始森林的做法,甚少有經
過 充 分 分 析 研 究。由 於 新 加 入 的 品 種 不 能 與 原 有 的 物 種 共 存,最 終 該 區 的 生 物
多樣性會嚴重受損。如此類推,將濕地改變成耕地,同樣會令原本生活於該地
的眾多物種滅絕。在一些沿岸地區,以紅樹林濕地為主的生態系統日漸消失,
是令人積極關注的焦點。
40. 海洋不只蘊藏地球大量的水資源,同時也蘊藏大量數不勝數的生物,當中
包含不少我們仍未認識,但由於種種原因而已受到危及的生物。更重要的是河
流、湖泊和海洋中的生物是世界絕大部分人口的食糧,但是由於不受控管的捕
魚活動的影響,導致某些生物品種的數量急劇下降。種種的選擇性捕魚方式─
─將大部分不要的漁穫丟棄,繼續有增無減。最受威脅的是我們一般會忽略的
海洋生物,如某些浮游生物,在海洋食物鏈中是頗為重要的一環,而作為人類
食糧的物種,最終取決於牠們。
41. 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水域的珊瑚礁與陸地上的浩瀚森林相比,不相伯仲,因
為珊瑚礁是近百萬物種,包括魚、蟹、軟體動物、海綿動物、水藻等的棲息之
所。世界上有很多珊瑚礁已處於 荒蕪或萎縮的狀態。「是誰將多姿多采的 海洋
世界變成死寂無氣和黯淡失色的海底墳場?」25 此現象的主要成因是蔓延至海
洋的污染,由砍伐森林、單一農耕物、工業廢料,特別是使用氰化物和炸藥等
具破壞性的捕魚方法所導致。海水溫度上升也使情況惡化。上述種種情況讓我
們看到,任何干預大自然的方式,雖然人未必即時察覺其影響,最終也必帶來
惡果。而某些利用海洋資源的方法,其代價是高昂的,海洋剝蝕情況最終會波
及海床本身。
24 拉丁 美洲 和 加勒 比 主教 團第 五 屆全 體 會議 ,《 阿 帕雷 西 達文 件 》(Aparecida Document)(2007
6 29 日),86
25 菲 律 賓 主 教 團 會 議 ,《 我 們 的 美 麗 家 園 出 了 甚 麼 問 題 ? 》 牧 函 (What is Happening to our
Beautiful Land)(1988 1 29 日)。
12

2.4 Page 14

▲back to top
42. 有必要投入更多資本予研究,以為更全面理解生態系統的運作,並全面分
析隨環境重大改變而出現的不同變數。因為所有生物彼此息息相關,每個個體
必須以愛及尊重被珍惜著,而我們也是生物,且彼此互相依賴。每一地區都有
責任照顧這個生物大家庭。我們首先是要仔細點算區內生物的品種和數量,然
後制訂保護項目和策略,尤其是需特別照顧瀕臨絕種的物種。
IV. 人類生活品質惡化及社會生活質素下降
43. 人類也是活於世上的受造物,該享受生存及幸福的權利,也獲賦予獨有的
尊嚴。因此,我們不得不考慮環境惡化、目前的發展模式和丟棄文化,對人類
生活的影響。
44. 我們意識到現代很多城市的擴展不成比例和不受規範的問題,例如城市中
由於毒物排放造成污染,再加上市區規劃混亂、交通服務不完善、視覺及噪音
污染等,已不再適合人居住。很多城市龐大而缺乏效能,又過度浪費能源和水
資源。鄰里間,即使是新建社區,也是擁擠、混亂,及缺乏綠色空間。我們不
應被水泥、柏油、玻璃和金屬淹沒,剝奪親身接觸大自然的機會。
45. 在某些地方,不論是鄉村或市區,特定空間的私有化,限制了人們進入部
分地區欣賞美景的機會。在另一些地方,雖然建設了「生態」社區,卻只保留
給特定人士,為保持其虛有其表的安寧,是不對外開放的。我們經常在城市中
所 謂「 較 安 全 」的 地 區 找 到 經 細 心 修 飾 的 美 麗 綠 色 空 間 , 但 是 在 較 隱 蔽 的 地 區
──那些被排擠的社會人士居住的地方,卻遍尋不著。
46. 全球變化所涉及的社會層面,包括創新科技對就業市場的影響、社會的排
他性、能源和其他公共設施的分配和使用不公、社會生活質素下降、暴力行為
和新形式的社會性侵略的增加、販賣毒品、年輕人使用毒品的趨勢上升,及失
去自我身分意識等等。種種徵兆顯示過去兩個世紀的進步未必帶來 整體發展和
生 活 品 質 的 改 善。其 中 還 有 些 跡 象 同 時 是 社 會 衰 落 的 徵 兆,使 得 社 會 的 整 合 力
和凝聚力在無聲無息中分解和斷裂。
47. 再者,當媒體和數位時代變得無處不在,其影響力可阻礙人學習如何有智
慧地生活、作深度的思考,及慷慨大方地去愛。在此情況下,古聖先賢的傳承
有被資訊爆炸的喧擾所淹沒的危險。我們必須盡力,幫助媒體成為人類新文化
13

2.5 Page 15

▲back to top
進 步 的 來 源,而 非 成 為 危 及 人 類 最 珍 貴 寶藏 的 威 脅。真 正 的 智 慧 是 人 自 我 檢 視
及 人 與 人 之 間 真 誠 對 話 和 無 私 相 遇 的 成 果,單 純 的 累 積 數 據 不 會 獲 得 智 慧,只
會導致資訊爆炸及混亂,及造成心靈污染。與他人的真正關係和其中所隨之而
來的挑戰,現在已趨向由網際網路的交流所取代,人可以在眨眼間選擇或刪除
彼 此 關 係,於 是 形 成 一 種 渴 求 得 到 的 虛 擬 化 情 感,是 從 器 材 和 螢 幕 得 到 的 情 感 ,
與他人和大自然無關。雖然今日的媒體確實可助人互相溝通,作知識和情感上
的交流。然而,有時媒體會遮蓋我們,使我們不必直接接觸他人的痛苦、恐懼
和喜樂,也毋須直接面對他們複雜的個人經歷。因此,我們要關注,即使媒體
提 供 有 刺 激 性 的 選 擇 機 會,人 們 卻 會 產 生 一 種 深 深 憂 鬱 的 不 滿,或 有 害 的 孤 獨
感。
V. 全球性的不公平現象
48. 人類的環境和大自然的環境正一同惡化;除非我們處理導致人類和社會墮
落的源頭,否則無法抵抗環境的惡化。事實上,環境和社會的衰落惡化,傷害
了地球上最弱小的人:「日常生活經驗及科學研究指出, 一切對環境的衝擊所
造成最嚴重的後果,由最貧困的人承受。」26 例如:漁業資源的罄盡對小漁村
的打擊最大,因為他們沒法取得替代資源;水污染對窮人影響最大,因為他們
無能力購買瓶裝水;海平面上升影響沿岸的貧窮人口,因為他們沒有其他棲身
的 地 方。目 前 的 失 衡 狀 況 所 造 成 的 衝 擊,可 從 下 述 現 象 中 看 出 ─ ─ 眾 多 窮 人 的
早逝、由資源短缺造成的衝突,以及在全球性的會議議程中,未能充分涵蓋的
許 多 其 他 問 題 。 27
49. 必須指出的是,雖然遭受摒棄者占地球人口的大多數,人數以十億計,但
是一般來說,對於特別影響他們生計 的問題,大眾普遍沒有清楚的意識。最近,
受摒棄者的議題在國際性的政治和經濟會議中被提及,但是經常給人的印象:
總是附加議程而已,若不是被視為間接損害,就是基於責任而加入的項目,或
成為偏離主題的枝節項目。事實上,當說過做過後,窮人的問題仍經常被置於
一大疊議程的最後。部份的原因是很多專業人士、輿論家、傳媒和權力中心均
位居富裕的城市地區,遠離窮人,與窮人面對的問題極少直接接觸。他們在高
度 發 展 的 舒 適 位 置 生 活 和 作 判 斷,他 們 的 生 活 品 質 是 世 界 大 部 分 的 人 所 望 塵 莫
26 玻利維亞主教團會議,《玻利維亞的環境與人類發展》牧函 (El universodon de Dios para la vida
2012 3 23 日),17
27 參閱德國主教團會議,社會事務委員會,Der KlimawandelBrennpunkt globalerintergenerationeller
und ökologischer Gerechtigkeit 2006 9 月),28-30
14

2.6 Page 16

▲back to top
及。很多時,我們的城市分崩離析,造成彼此缺乏直接接觸和相遇的機會,進
而使人良知麻木,僅根據部分事實,即以偏概全的態度分析事物。有時這種態
度 與 所 謂 的 「 綠 色 」 辭 令 並 存 。 現 時 , 我 們 應 認 識 到 真正保護生態的方法必
須是深入社會的,對 環 境 議 題 的 辯 論 , 必 須 整 合 公 義 的 課 題 , 這 樣 才 能 聽 到
大地和窮人的吶喊
50. 有些人只提議降低生育率,而非直接解決窮人的問題,或思考如何改變世
界。有時,發展中國家面對國際壓力,一些「生育保健」政策成為獲得經濟援
助的條件。然而,「 雖然人口和可用資源分布不均,會窒息擬開發和自然環境
的持續可用性,但我們應該明白,人口增長完全可以與『整全及共享的發展』
並存。」28 有些人將問題歸咎於人口增長,而非極端和選擇性的消費主義,這
是 一 種 拒 絕 面 對 問 題 的 逃 避 方 法。這 也 是 企 圖 將 目 前 的 分 配 模 式 合 法 化,因 為
少 數 人 相 信 他 們 有 權 採 用 一 種 永 遠 無 法 普 及 的 消 費 方 式,然 而 地 球 根 本 無 法 承
受此種消費所產生的廢物。此外,我們知道全球出產的糧食大約有三分之一是
被丟棄的。「丟棄食物,就好像是從窮人 的餐桌上偷去食物。 」29 我們仍須關
注在國家和全球層面上,人口密度的失衡狀態,因為當消費上昇,導致環境污
染、運輸、廢物處理、資源消失和生活品質等的相互影響下,各地區情況將變
得更為複雜
51. 不公平的現象,不只影響個人,也影響整個國家,這迫使我們思考國際關
係中的倫理問題。真正的「生態債務」確實存在,特別是在南北兩半球之間,
其 原 因 是 與 因 商 業 失 衡 而 影 響 環 境 生 態,及 某 些 國 家 長 期 不 成 比 例 地 使 用 天 然
資 源 有 關 連。南 半 球 為 滿 足 工 業 化 的 北 半 球 的 市 場 需 要 而 輸 出 原 材 料,損 害 地
方 性 的 利 益,比 如 金 礦 業 的 水 銀 污 染 和 銅 礦 業 的 二 氧 化 硫 污 染。殘 留 氣 體 已 累
積超過兩個世紀,現時的情況已影響全球所有國家,我們有迫切需要計算世界
上儲存殘留氣體的環境空間使用量。由於某些富裕國家的大量消耗造成暖化,
影響了世界上最窮困的地區,特別是非洲,使之氣温上升,再加上乾旱,大大
打 擊 其 農 業,也 有 些 損 害 來 自 出 口 至 發 展 中 國 家 的 固 體 廢 物 和 有 毒 液 體。此 外 ,
某些公司為投資獲利,在較低度開發中的國家,以絕不會在其本國使用的生產
模 式 運 作 , 造 成 污 染 , 傷 害 環 境 。「 我 們 得 知 , 採 用 此 類 運 作 模 式 的 商 業 機 構
多屬跨國公司。它們在此所做的,絕不會在已發展國家或所謂的第一世界 發生。
一般來說,在跨國公司停止運作及退出後,將留下龐大的人力和環境的債務,
28 宗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教會社會訓導彙編》,483
29 公開接見集會的教導(2013 6 5 日):Insegnamenti 1/12013),280
15

2.7 Page 17

▲back to top
例如:失業、荒廢的市鎮、天然資源的耗盡、樹林的消失、農業和本地畜牧業
的 衰 落 、 露天礦坑、 未 封 閉 的 坑 井 、 被 濫 墾 的 山 坡 、 受 污 染 的 河 流 , 和 一 些 無
法 持 續 的 社 會 工 作 。 」 30
52. 外債已成為控制貧窮國家的手段,但是生態債務的情況不同。發展中國家
擁有生物圈內最重要的蘊藏。它們通過不同的途徑,甚至不惜犠牲其目前及未
來的利益,繼續支援較富裕國家的發展。南半球貧窮國家的土地是富庶的,多
數未受污染,但是得到必要物資的途徑卻受到 倒行逆施的商業關係和不義的私
有制度所阻撓。已發展國家應藉大幅限制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及協助較貧窮
國 家 推 行 可 持 續 發 展 的 政 策 和 計 劃,來 償 還 生 態 債 務。最 貧 窮 的 地 區 和 國 家 欠
缺 資 金 去 發 展 必 要 的 措 施 和 支 付 成 本,所 以 在 採 用 新 模 式 去 減 輕 對 環 境 的 衝 擊
時,往 往 力 不 從 心。在 氣 候 變 化 方 面,我 們 要 繼 續 關 注 各 方 應負的不同責任
正如美國主教團所說,「在經常由 強勢利益所主導 的辯論中,窮人、弱小者的
需要,更應受到關注。」31 我們要加強我們全屬一個人類大家庭的信念。沒有
任何政治或社會,沒有任何邊界或障礙,我們無處可躲,更沒有冷漠全球化的
空間。
VI 微弱的回應
53. 凡此種種已令大地姊妹,以及所有遭世界所遺棄的,一同吶喊,懇求我們
另 闢 蹊 徑。在 過 去 的 二 百 年,我 們 對 共 同 的 家 園 的 傷 害 和 糟 蹋,是 前 所 未 見 的 。
然 而,我 們 蒙 召 成 為 我 們 天 主 父 的 工 具,好 使 我 們 的 地 球 能 保 持 在 受 造 之 初 天
主所愛的模樣,與祂為和平、美善、圓滿所作的計劃相符。問題是我們仍欠缺
應 對 此 一 危 機 所 需 的 文 化 , 而 我 們 必 須 培 養 領導能力, 去 開 拓 新 的 路 徑 , 同
時滿足現時的需要,又能關心所有人,無損未來世代的利益。此外,為使保護
生 態 系 統 確 實 成 為 必 不 可 缺,在 以 科 技 經 濟 為 模 式 的 新 權 力 架 構 不 只 壓 倒 政 治 ,
而且也淹沒自由和公義之前,必須建立一個規範性的制度,以設定明確的界
限。
54.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來,國際上的政治回應是何其微弱。在環境議題上,
全 球 高 峰 會 的 失 敗,顯 示 政 治 是 受 制 於 科 技 和 金 融 的。有 太 多 的 特 殊 利 益 存 在 ,
30 阿根廷 THE PATAGONIA-COMAHUE REGION 主教團,《聖誕文告》(2009 12 月),2
31 美國主教團會議,《全球氣候變化:懇請彼此交談、謹慎行事、以人類的福祉為依歸》(Global Climate
ChangeA Plea for DialoguePrudence and the Common Good)(2001 6 15 日)。
16

2.8 Page 18

▲back to top
使得經濟利益最後極容易勝過公共利益 , 並操控訊息,使 計劃不受影響。《亞
帕雷西達文件》敦促我們,「 肆無忌憚 地摧毀生命之源的經濟組織,其利益不
可優於自然資源問題的處理。」32 經濟和科技結盟,最終會將與其當時利益無
關的一切棄之不顧。我們最多只能預期華而不實的辭令、零星分散的慈善工作 ,
以及對環境表達關注的敷衍措辭。真正在社會裡嘗試推行改革則被嫌惡,並被
視為不切實際,避之唯恐不及。
55. 有些國家制訂更有效的措施,致力打擊貪腐,已逐步取得顯著的成果。大
眾可能對生態問題有更高的敏感度,可惜仍無法改變他們的不良消費習慣,而
且不減反增。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更廣泛的使用空調,及不斷的加大其 馬力,
市場因可從銷售即時獲利,故更加刺激需求。若有外星人觀看我們的世界,會
對此看似自毀的行為感到詫異。
56. 同時,經濟仍為全球化制度辯護,且多數 傾向以投機和追求經濟利益掛帥,
不考慮當下的全面實際境況,更不用說會顧及 對人的尊嚴和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可見環境的惡化與人類的道德退化是息息相關的。很多人不承認自己犯錯,因
為人不斷的分心走意,對世界的有限及受限,不再敏感。結果是「市場被人神
化,其利益是唯一法則;凡是脆弱的,好比自然環境,一旦遇上利益當前,便
抵 擋 不 了 。 」 33
57. 當某些資源耗盡時,新的戰爭就會一觸即發,而所用的藉口將會被修飾得
清 高 堂 皇,此 乃 預 料 中 事。戰 爭 永 遠 對 環 境 及 民 族 的 豐 厚 文 化 遺 產 造 成 嚴 重 損
害 , 若 考 慮 到 核 子 軍 備 和 生 化 武 器 的 使 用 時 , 危 機 更 擴 大 。「 儘 管 國 際 協 議 禁
止化學、細菌和生物戰爭武器,事實上實驗室的繼續研究發展一些新的攻擊性
武器,會導致大自然的失衡。」34 在政治方面必須加強關注,使能預見新衝突,
並處理導致衝突的源頭。然而強大的金融利益極抗拒這方面的努力,政治上的
謀 略 也 缺 乏 開 闊 的 視 野。在 現 階 段,究 竟 是 甚 麼 誘 使 人 攬 權,而 當 情 況 急 需 時 ,
卻又不運用權力去採取行動?
58. 在一些國家,已有改善環境的正面例子:清理受污染數十年的河流;復原
本土林木;推行環境更新計劃,美化當地風景;興建極具美感的建築物;生產
32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團第五屆全體會議,《阿帕雷西達文件》(Aparecida Document(2007 6
29 日),471
33 《福音的喜樂》勸諭(2013 11 24 日),56AAS 1052013),1043
34 若望保祿二世,《1990 年世界和平日文告》,12AAS 821990),154
17

2.9 Page 19

▲back to top
無污染性的能源和改善公共運輸工具方面 的進展。這些成就雖然不能解決全球
性的問題,但是證明人仍有積極介入的能力。因為我們受造就是為了去愛,所
以我們人縱使有限度,但是慷慨、團結、關懷的行動仍不斷從我們身上湧現。
59. 同時,我們察覺到一種虛假或膚淺的生態學興起,強化人自負和輕率的心
態。當 嚴 重 危 機 出 現,需 要 作 出 果 斷 決 定 時,我 們 總 想 假 設 情 況 還 會 有 所 變 化 。
表面看來,除了一些污染和惡化的明顯跡象外,情況看來並不那麼嚴重,地球
仍 可 維 持 現 狀 一 段 時 期。如 此 逃 避 推 諉 如 同 一 張 許 可 證,同 意 繼 續 目 前 的 生 活
方 式 和 生 產 消 費 模 式。這 就 是 人 類 處 心 積 慮,縱 容 自 我 毀 滅 之 惡 行:逃 避 不 看 、
嘗試否認、拖延重要決定、假裝什麼都不會發生。
VII 多元意見
60. 最後,我們必須承認,對於目前的情況和其可行的解決方案,已出現不同
的處理方法和意見。某一極端是,有人頑固地堅持進步的神話,認為只要應用
新科技,毋須作倫理考慮或重大改變,則生態問題自然能迎刃而解。而另一極
端是,將人類及其對大自然的 介入,兩者都被視為威脅而且危害全球生態系統,
所以應減少地球上人類的數目,並禁止一切形式的介入。未來可行的方案應從
這兩個極端中研發,問題不會只有一個解決方法。因此,應綜合不同的建議,
互相交流,進而發展出全面的解決方案。
61. 教會毋須對很多實際的問題提出明確的意見,因為教會明白,必須鼓勵專
家們坦誠討論,尊重分歧的觀點。我們必須坦率地面對當前的實況,我們共同
的家園已殘破不堪。然而,只要心懷希望,總可看到出路,總可再調整步伐,
總可為解決問題盡一分力。由於變化和衰落的速度加劇,有跡象顯示,情況已
到達臨界點,最明顯的是大規模的自然災害、社會危機,甚至是金融危機的出
現 等,畢 竟 世 界 的 問 題 是 不 能 各 自 分 別 地 分 析 和 解 釋。現 時 有 些 地 區 確 是 處 於
高危險的狀況,除了令人產生末日的預感以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目前的世
界系統確實是無法持續 的,因為我們已不再思考人類活動的目標。「若仔細檢
視地球各區域,可立即看到人類的表現使天主大失所望。」 35
第二章
創造的喜訊
35 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集會的教導(2001 1 17 日),3Insegnamenti 24/12001),178
18

2.10 Page 20

▲back to top
62. 既然此文件是寫給所有善心人士,為甚麼本章要講述信徒們的信念呢?我
清楚明白,在政治和哲學的領域中,有些人堅拒接受創造者的存在,或認為其
存 在 與 否 是 無 關 痛 癢 的,因 而 將 宗 教 對 整 體 的 生 態 和 人 類 的 完 全 發 展 所 能 作 出
的豐厚貢獻,斥之為非理性的;也有人視宗教僅僅為可容忍的次文化。然而,
科學和宗教,雖各有其獨特的方法來理解現實,雙方仍可進入密切而有成果的
交談。
I. 信仰的光照
63. 生態危機複雜,成因眾多,不可能只憑單方面的解釋和改變現況,就能找
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不同種族多樣且豐厚的文化、其藝術和詩詞、其內在生
命和靈修,須予以尊重。若我們真正希望發展出一種生態學,能夠彌補我們所
造成的傷害,我們就不能遺漏任何一項科學類別和智慧型式,包括宗教和其獨
特的措辭用語。天主教會樂意與哲學 思想交談,使教會能將信仰與理性作不同
形式的結合。教會社會訓導的發展代表信仰與社會議題的結合。教會樂於接受
挑戰,方能豐富其訓導內容。
64. 進一步來說,雖然本通諭歡迎與所有人交談,以共同尋找得到解救的途徑,
我仍期望開宗明義的指出:信仰可提供充足的動機,推動基督徒和其他信徒,
去 愛 護 大 自 然 和 兄 弟 姊 妹 中 最 脆 弱 的 一 群。若 身 為 人 類 此 一 簡 單 事 實 已 能 促 使
人 們 去 愛 護 他 們 所 身 處 的 環 境,為 基 督 徒 而 言,「 肯 定 他 們 在 受 造 界 內 的 責 任 ,
以及他們對大自然和造物主的義務,都是他們信仰中不可或缺的部分。」36
我 們 信 徒 更 清 楚 的 了 解 到 對 生 態 的 責 任 是 源 自 於 信 仰 時,對 人 類 以 至 整 個 世 界
也有益處。
II 聖經記載的智慧
65. 毋須複述整個創造神學,我們可以看看偉大的聖經如何論述人與世界的關
係。在《創世紀》的第一個創造記述,天主的計劃包括創造人類。造了一男一
女後,「天主看了祂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創 131)。聖經教導我們,
每一個男人和女人都是出於愛,並按照 天主的肖像和模樣而受造(參創 126)。
這顯示每 個人有 極大 的尊嚴,「人不只是一個物品,而是一個人。他能認識自
36 若望保祿二世,《1990 年世界和平日文告》,15AAS 821990),156
19

3 Pages 21-30

▲back to top

3.1 Page 21

▲back to top
己、擁有自己,自由地奉獻自己,並與其他人相通。」37 聖保祿若望二世說,
創造者對每一個人特別愛護,「賦予他或她無限的尊嚴。」 38 投身捍衛人類尊
嚴的人士可在基督信仰裡找到此一投身最深刻的理由。能肯定人的生命,既不
是在無望的混沌中,也不是在純粹由命運主宰或歷史不斷重演的世界裡漂泊,
是何等的奇妙! 創造者對我們每一個人說:「我還沒有在母胎內形成你以前,
我已認識你」(耶 15)。我們是在天主的心中化育而成,因此,「每一個人都
是出自天主的心思意念,每一個人都是被天主要的、是被愛的、每一個人都是
必 要 的 。 」 39
66. 《創世紀》以象徵性及敍述性的語言,述說創造,包括有關人的存在及其
歷 史 性 真 相 的 深 邃 教 導,認 為 人 生 命 的 基 礎 建 立 在 三 個 相 互 交 織 的 基 本 關 係 上 :
與天主的關係、與近人的關係,以及與大地的關係。按聖經的記載,這三個生
死攸關的關係,不論是外在和內在的,已經破裂。這破裂就是罪。人類企圖取
代天主的位置,拒絕承認自己身為受造物的有限, 令造物主、人類和受造物整
體間的和諧蕩然無存,進而扭曲了天主要我們「管理大地」(參創 128)和要
我們「耕種,看守樂園」(創 215)的命令。結果是人類和大自然原有的和諧
關係不再,衝突出現(參創 317-19)。重要的是,亞西西聖方濟所體會到與
受造物的和諧關係,被認為是破裂關係的癒合,意義重大。聖文德認為聖方濟
藉與受造物的全面修和,可說是返回 受造界原始純潔無瑕的狀態。40 這與我們
目前的境況有天壤之別,今天罪惡顯示其破壞力於戰爭、不同形式的暴力和虐
待行為、對最弱小者的離棄,以及對大自然的打擊。
67. 我們不是天主。在眼前的大地,就已經賜予我們了。這就容許我們回應對
猶太基督宗教思想的指控,認為人按照《創世紀》的記載被賦予「管理」大地
(參創 128)的責任,於是人的本性,遂被描繪成具操縱性和破壞性的,這
反 而 鼓 勵 了 人 肆 意 妄 為 地 開 採 天 然 資 源。這 不 是 教 會 對 聖 經 所 認 知 的 正 確 詮 釋 。
我們基督徒有時會錯誤詮釋聖經,這的確不容否認。即使我們是按天主的肖像
受造,並被賦予管理大地的權利,然而我們必須大力反對人類有絕對權力操控
其他受造物的想法。閱讀聖經時,必須看其脈絡,並配合合適的釋經方法,去
理解聖經要求人「耕種及看守」世界的樂園 的真義(參創 215)。「耕種」指
37 《天主教教理》,357
38 於德國奧 斯 納布 呂 克(Osnabrück),三鐘經後給傷健人士的講話(1980 11 16 日):Insegnamenti
3/21980),1232
39 本篤十六世,領受伯多祿職務典禮中講道(2005 4 24 日):AAS 972005),711
40 參閱聖 文德 ,《 聖方 濟 大 傳 》(BONAVENTUREThe Major Legend of Saint FrancisVIII1in
Francis of AssisiEarly Documentsvol. 2New York-London-Manila2000586)。
20

3.2 Page 22

▲back to top
開墾耕作;「看守」則指看顧、保護、監管 及保存。這表明人類和大自然之間
有相互責任的關係。每一個團體為生存可從大地豐盛的資源取用所需,每一個
團體同時也有責任去保護大地,確保它 能 為未來的世代結實纍纍。「大地屬於
上主」(詠 241);「地和地上的一切,都屬於上主」(申 1014)。天主反對
任何人聲稱對大地有絕對 的擁有權:「土地不可出賣而無收回權,因為地是我
的,你們為我只是旅客或住客」(肋 2523)。
68. 人類對屬於天主的大地負有責任,代表被賜予聰明才智的人類必須尊重大
自然的規律,維持受造物和這個世界之間的巧妙平衡,因為「上主一令,它們
立刻受造。他確定的位置,留至永恆;他頒布的規律,永不變更」(詠 1485b-6)。
聖經所說的律法是處於關係之中的律法,不只是人與人的關係,也涵蓋人與其
他 受 造 物 的 關 係 。「 你 若 看 見 你 兄 弟 的 驢 牛 在 路 上 跌 倒 了 , 你 不 可 不 顧 , 如 果
發 現 樹 上 或 地 上 有 鳥 窩,裡 面 有 雛 或 有 蛋,母 鳥 在 伏 雛 或 孵 卵,你 不 可 連 母 鳥
帶幼雛一併拿去」(申 2246)。由此類推,將第七天列為 安息日不只是為人
類而立,也是要「使你的牛驢休息」(出 2312)。聖經的教誨非常清楚:不容
許有暴虐行為的人類中心主義,並將其他受造物的福祉置於腦後。
69. 除了要有責任地善用大地的產物外,我們也必須明白,在天主的眼中,其
他受造物也有其價值:「它們就以其存在本身,讚美光榮天主。」41 的確,「上
主喜樂自己的化工」(詠 10431)。基於人類獨一無二的尊嚴及聰明才智的恩
賜,我們受召尊重受造界及其內在規律,因為「上主以智慧奠定了大地」(箴 3
19)。現今世代,教會不會 單單說其他受造物完全隸屬在人類之下,只能為人
所用,好像它們本身並無價值可言,可讓人任意處置。德國主教團的教導說,
當 涉 及 其 他 受 造 物 時 ,「 我 們 可 以 說 『 存 有 』比『 有 用 』 優 先 。 」 42《 天 主 教 教
理 》 清 晰 有 力 地 批 評 被 扭 曲 的 人 類 中 心 主 義 :「 萬 物 都 有 其 … … 美 善 的 特
性,……各樣受造物在它們的本性內,各以自己的方式反映出天主無限的智慧
和良善的一線光芒。為此,人該尊重每個受造物的優點,以免濫用事物 。」43
70. 從加音和亞伯爾的故事,我們看到嫉妒如何令加音最終對兄弟做出不公義
的 事,因 而 使 加 音 與 天 主 的 關 係 破 裂,也 使 加 音 與 他 被 逐 出 的 土 地 的 關 係 破 裂 。
破裂可從天主與加音 之間生動的對話清楚地看出來。上主問 加音說:「你弟弟
41 《天主教教理》,2416
42 德國 主教 團會 議 , Zukunft der Schöpfung Zukunft der Menschheit. Einklärung der Deutschen
Bischofskonferenz zu Fragen der Umwelt and der Energieversorgung,(1980),II2
43 《天主教教理》,339
21

3.3 Page 23

▲back to top
亞 伯 爾 在 那 裡 ? 」 加 音 答 說 不 知 道 。 上 主 再 問 :「 你 作 了 甚 麼 事 ? 聽 ! 你 弟 弟
的血由地上向我喊冤。你現在是地上所咒罵的人」(創 49-11)。我有責任關
心 照 顧 我 的 近 人,若 我 罔 顧 與 近 人 建 立 和 維 持 適 當 關 係 的 責 任,將 破 壞 我 與 自
己、與近人、與天主及與大地的關係。聖經告訴我們,若上述的關係被忽視,
且大地再沒有公義,生命本身將受到危害。諾厄的故事就是最佳範例:因為人
不斷踐踏公義與和平,天主警告說 要消滅人類:「我已決定要結果一切有血肉
的人,因為他們使大地充滿了強暴」(創 613)。這些古老的故事,充滿象徵
性的意義,見證我們今天共享的信念:世上一切皆互相連繫,若要對他人實踐
友愛、公義和忠信,我們一方面要真心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要維繫與大自
然的關係,兩者密不可分。
71. 雖然「人在地上的罪惡重大」(創 65),「上主遂後悔在地上造了人」(創
66),然而透過諾厄這個無罪的義人 ,天主決定打開一條救恩之路。天主給
予 人 類 重 新 開 始 的 機 會。只 憑 一 個 善 人 就 可 重 獲 希 望 ! 聖 經 傳 統 清 楚 指 出,創
造主之手銘刻在大自然的節奏必須獲得恢復和尊重,一切才能更新。安息日的
法律就是我們所見的例子:在創造的第七天,天主停止一切工作去休息。他命
令以色列將第七天定為休息的日子-安息日(參創 22-3;出 162320
10)。同樣地,以色列每七年設立一個安息年,讓土地休養生息(參肋 251-4),
禁止播種,只許收割足夠供自己和家人食用的 出產(參肋 254-6)。最後,在
相隔七個安息年,即 四十九年以後,慶祝禧年,也是寬恕之年,「向全國居民
宣布自由」(參肋 2510)。這法律不僅為確保人與人的關係,也為確保人與其
生活及工作的土地的關係,可以是公平合理的;同時,也肯定大地的恩賜和土
地的出產屬於所有人。那些開墾耕作、擁有土地的人有義務與他人分享土地的
出產,特別是與在他們當中的 窮人、寡婦、孤兒和 外鄉人分享:「當你們收割
田地的莊稼時,你不可割到地邊;收穫後剩下的穗子,不可再拾。葡萄摘後不
應去搜;葡萄園內掉下的,不應拾取,應留給窮人和外方人」(肋 199-10)。
72. 聖 詠 經常 勉勵我們要稱頌造物主 ,「他在諸水上將大地鋪陳 ,因為他的仁
慈永遠常存」(詠 1366)。聖詠也邀請其他受造物與我們一起同聲讚頌 祂:「太
陽和月亮,請讚美他,燦爛的諸星,請讚美他!天上的諸天,請讚美他,天上
的大水,請讚美他!願它們齊來讚美上主的名號!因為上主一令,它們立刻受
造」(詠 1483-5)。我們不只是因上主的大能而存在,我們也在祂面前與祂一
起生活,這就是我們崇敬祂的原因。
22

3.4 Page 24

▲back to top
73. 先知們的著作邀請我們,在遇到磨難時,藉默觀創造宇宙的全能者,獲得
更新的力量。天主無限的威能總不會令我們逃離祂父愛的溫柔,因為在祂內,
慈愛和力量相逢。事實上,所有聖善的靈修皆要人迎接天主的愛慕,同時因祂
的無限威能信靠祂。在聖經裡,釋放和拯救是出於同一位天主,也是創造宇宙
的天主; 天主展現大能的這兩個途徑 ,緊密相連, 不可分割:「啊我主上主!
看,你以你的大能和伸展的手臂,創造了天地;為你是沒有困難的事。……你
以靈蹟奇事……從埃及地領出了你的人民以色列」(耶 321721)。「上主是
永生的天主,是創造地極之主。他不疲倦,決不困乏,他的智慧高深莫測。他
賜給疲倦者力量,賜給無力者勇氣」(依 4028b-29)。
74. 在巴比倫流徙的經驗,觸發了靈性的危機,導引人民加深對上主的信賴。
天 主 富 創 造 性 的 無 限 威 能,鼓 舞 人 民 從 悲 慘 的 困 境 中 重 拾 希 望。多 個 世 紀 以 後 ,
羅馬帝國尋求拓展其主權,人民再次經歷考驗和迫害。忠信的人民對全能的天
主 的 信 賴 加 深,從 中 再 次 找 到 安 慰 和 希 望。「 全 能 的 天 主 ! 你 的 功 行 偉 大 奇 妙 ,
你的道路公平正直」(默 153)。從虛空中創造宇宙的天主,可介入世界,消
除所有邪惡。不公義不是不能克服的。
75. 忘記天主是全能的創造者的靈修是不能接受的。若是這樣,最終我們會崇
拜 世 俗 的 權 力 或 企 圖 篡 奪 天 主 的 位 置,甚 至 自 稱 有 無 限 的 權 利,可 任 意 踐 踏 天
主 的 創 造。若 要 恢 復 世 上 男 女 適 當 的 位 置,除 去 他 們 對 大 地 擁 有 絕 對 控 制 權 的
聲 稱,最 佳 的 辦 法 是 再 次 宣 揚 一 位 具 父 親 形 象 的 天 主,祂 創 造 和 完 全 擁 有 世 界 。
否則,人類只會不斷嘗試在現實中施行自己的法律和從中謀取私利。
III 宇宙的奧秘
76. 在猶太基督徒的傳統,「受造界」一詞的意義更廣闊,非純指「大自然」,
因為此詞與天主愛的計劃有關,每一受造物皆有其價值及重要性。我們常視大
自 然 為 一 個 可 以 研 究、認 識 和 控 制 的 系 統,然 而 若 要 認 識 受 造 界,必 須 先 視 其
為眾生之父張開雙手的惠賜;是召喚眾人與萬物共融的愛所光照的現實。
77. 「因天主的一句話,諸天造成」(詠 336)。這句聖言告訴我們,世界是
出於一個決定,而非出於混沌或偶然,因此更提升了它的地位。創造的話語表
達 出 自 由 的 選 擇。宇 宙 的 出 現 不 是 全 能 者 任 意 的 行 動、能 力 的 炫 耀 或 自 我 肯 定 。
受造界是屬於愛的領域。天主的愛是一切受造物的存在理由 :「的確,祢愛一
23

3.5 Page 25

▲back to top
切所有,不恨祢所造的;如果祢憎恨甚麼,祢必不會造它」(智 1125)。天父
疼愛萬有,使它們在世上各得其所。即使轉瞬即逝的微小生物也是天主愛的對
象,在 其 短 暫 的 生 命 裡,天 主 已 用 愛 將 牠 包 圍。聖 巴 西 略 稱 創 造 者 為「 無 法 衡
量的善」44,但丁則說是「能撼動太陽星辰的愛。」45 因此,藉著受造物,我
們 可 上 達 「 天 主 的 大 能 和 祂 充 滿 愛 的 仁 慈 。 」 46
78. 猶太基督宗教的思想同時將大自然去神話化。雖然仍欣賞大自然的壯麗,
卻不再視之為神性的,反而更強調人類對大自然的責任。重新回歸到大自然,
並 不 會 與 人 的 自 由 和 責 任 有 所 抵 觸 ─ ─ 人 類 是 世 界 的 一 分 子,有 責 任 去 培 養 自
己的能力來保護大自然及激發其潛力。若我們承認大自然的價值和脆弱,同時
也 意 識 到 天 主 賦 予 我 們 的 能 力,最 終,我 們 可 將「 物 質 進 步 永 無 止 境 」的 現 代
迷 思 拋 諸 腦 後。天 主 交 託 世 人 照 顧 的 脆 弱 世 界,正 挑 戰 我 們 如 何 設 計 出 明 智 方
法,去導引、發展及限制我們的權力。
79. 在宇宙中──是由許多開放而相通的系統所塑造成形──我們可在其中
辨 識 出 無 數 形 式 的 互 動 關 係 和 參 與 模 式。由 此 也 令 人 聯 想 到 宇 宙 整 體 是 向 天 主
的超性開放的,並在其內發展。信仰讓我們得以詮釋正在開展的事物所具備的
意義及其不可思議的美貌。我們自由地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地面對不斷
演變的事物,或增加的新難題,及苦楚和挫折的新原由。這些對人類的歷史分
別產生了積極和消極的影響,一方面自由、成長、救恩和愛可以綻放,另一方
面則出現腐敗和互相殘害的現象。教會不只是提醒大家有責任愛惜大自然,而
且教會同時「尤其要保護人類,免於 自趨滅亡。」47
80. 然而,天主希望與我們一同工作,也寄望我們的合作。天主可從人的惡行
裡結出善果。「聖神 擁有無限的創造力,祂實踐聖意,懂得如何 解開人類俗事
的難題,包括最複雜的和無法洞察的。」48 天主刻意限制自己,創造了一個仍
需繼續發 展的世 界,使很多我 們視為 邪惡、危 險、痛苦 之源的 事物,變成 受造
界產痛的一部分,藉此促進我們與創造者合作。49 天主與受造物的關係密不可
44 Hom. in Hexaemeron12 10PG 299
45 《神曲 》(The Divine ComedyParadisoCanto XXXIII145)。
46 本篤十六世,公開接見集會的教導(2005 11 9 日),3Insegnamenti 12005),768
47 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2009 6 29 日),51AAS 1012009),687
48 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集會的教導(1991 4 24 日),6Insegnamenti 141991),856
49 教理解釋天主願意創造一個「在過程中,邁向最終的完美世界」,這表示不完美和物質惡的存在。
參閱《天主教教理》,310
24

3.6 Page 26

▲back to top
分 , 卻 毫 不 侵 犯 受 造 物 的 自 主 權 , 使 地 上 一 切 事 物 擁 有 合 法 的 自 主 權 。 50天 主
的神聖臨在,確保萬有的持續和成長,「繼續創造的工 程。」51 天主聖神使宇
宙充滿各 種可能性,因此萬物的中心可不斷孕育出新事物:「大自然就是一種
藝術,天主的藝術,銘刻在事物上,事物因此被導向一個確定的終結,好比造
船 者 能 夠 使 木 材 自 我 調 整 , 形 成 船 的 形 狀 。 」 52
81. 假設人類也有進化過程,其獨特性卻無法與其他開放系統的進化過程相提
並 論。我 們 每 一 個 人 各 有 他 或 她 的 個 人 身 分,都 能 夠 與 他 人 和 天 主 交 談。我 們
有判斷、辯論、發明、詮釋、創作的能力,和其他仍待發掘的潛能,這些都是
人類獨特的標記,超越物理和生物的領域。一個人在物質宇宙的出現,這先是
天主的直接行動,必有其新奇之處,一個獨特的召喚,使人進入生命,以及進
入一個「祢」與另一個「你」之間的關係。聖經裡的創造記載邀請我們視每一
個人為主體,其地位永不能被貶為客體。
82. 然而,若視其他生物為純物件,可由人隨意處置,也是錯誤的。若只視大
自然為利益的來源,將為社會帶來嚴重後果。這種「力量就是權力」的看法,
已 對 大 部 分 的 人 類 釀 成 極 大 的 不 平 等、不 公 義 及 暴 力 傷 害,因 為 資 源 總 落 在 先
來者或掌權者手中:勝者為王。此模式與耶穌提倡的和諧、公義、友愛、和平
的 理 想 背 道 而 馳 。 耶 穌 提 及 當 時 的 掌 權 者 時 說 :「 你 們 知 道 : 外 邦 人 有 首 長 主
宰 他 們,有 大 臣 管 轄 他 們。在 你 們 中 卻 不 可 這 樣;誰 若 願 意 在 你 們 中 成 為 大 的 ,
就當作你們的僕役。」(瑪 2025-26
83. 宇宙存在的終極目的在於天主的圓滿,復活的基督已經達至,祂是衡量萬
物成熟的準繩。53 我們再加個論點為反對人類蠻橫霸道,及不負責任地主宰其
他受造物。其他受造物的終極目的不存在於人。反之,受造物與我們共同邁向
同 一 目 的 ─ ─ 天 主,在 天 主 超 性 的 圓 滿 內,復 活 的 基 督 擁 抱 及 光 照 一 切 受 造 物 。
人類獲賜聰明才智和愛,並被基督的圓滿所吸引,蒙召引領一切受造物回歸創
造者。
50 參閱梵蒂岡第二大公會議,《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36
51 多瑪斯‧亞奎納,《神學大全》,Iq. 104art. 1 ad 4
52 多瑪斯‧亞奎納,In octo libros Physicorum Aristotelis expositioLib. IIlectio 14
53 按此我們可加入德日進神父的貢獻。參閱保祿六世,於化學藥物製造廠的講話(1966 2 24 日):
Insegnamenti 41966),992-993;若望保祿二世,致 Reverend George Coyne 的信函(1988 6 1
日):Insegnamenti 11/21988),1715;本篤十六世,於意大利奧斯塔( Aosta)晚課時的講道(2009
7 24 日):Insegnamenti 5/22009),60
25

3.7 Page 27

▲back to top
IV. 在受造界的和諧內,受造物蘊涵的訊息
84. 我們堅持人是天主的肖像,但是不可因此忽略所有受造物皆自有其目的事
實。無一受造物是多餘的。整個物質宇宙述說天主的慈愛,和祂對人無窮無盡
的愛情。自古至今,土壤、水、山巒等等,每件事物都是天主對人的憐愛。人
與天主的友誼史必定與一些特定的地方──那些具有強烈個人意義的地方─
─ 息 息 相 關。我 們 都 記 得 這 些 地 方,重 拾 回 憶 對 我 們 大 有 裨 益。從 小 在 山 上 長
大 的 人、慣 於 坐 在 水 泉 旁 飲 水 的 人 和 曾 經 在 戶 外 的 社 區 廣 場 玩 耍 的 人,若 是 讓
他們返回這些地方,他們會有機會重拾真實的自我。
85. 天主撰寫了一本美麗的書,「字裡行間顯示出宇宙中受造物之 不可勝數。
54 加拿大主教團正確 地指出,沒有受造物不是在彰顯天主:「由一覽無遺的全
景至最微小的生命形態,大自然不斷地令人讚歎驚訝,也不斷地揭示天主。
55 日本主教團的觀察所得,值得我們深思:「感受到受造物在詠唱生命之歌,
就是喜樂地活於天主的愛和希望內。56 默觀受造界,讓我們發現到,天主藉
每一個受造物授給我們祂的教誨,因為「對信徒來說,默觀受造界,就是聆聽
訊息,但聽到的卻是靜默無語。57 可以說:「除了聖經的正式啟示之外,白
晝黑夜也彰顯天主。」58 我們留心受造物對天主的彰顯,並在與其他受造物的
關係中, 學習察看自己:「在表述這個世界時,我表述自己;在嘗試解讀世界
的 神 聖 時 , 我 發 掘 自 己 的 神 聖 。 59
86. 宇宙為一個整體,在其千絲萬縷的關係內,展現天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富饒。聖多瑪斯憑其睿智,指出 受造物的繁複眾多「來自第一者的 意志」,其
意 願 為 「 以 某 受 造 物 彰 顯 天 主 聖 善 時 的 不 足 , 可 由 其 他 受 造 物 補 充 」 60, 因 天
主的聖善「無法由單一受造物圓滿地彰顯。」61 我們需要從萬物的多元關係內
認識萬物的多樣性。62 假若我們在天主的整體計劃內,默觀每一受造物,將有
54 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集會的教導(2002 1 30 日),6Insegnamenti 25/12002),140
55 加拿大主教團會議,社會事務委員會,《祢愛萬有,一切……皆屬於祢,天主熱愛生命者》牧函(You
Love All that Exists … All Things are Yours, God, Lover of Life) (2003 10 4 日),1
56 日本主教團會議,《尊重生命,予二十一世紀的訊息》(Reverence for Life. A Messag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0 1 1 日),89
57 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集會的教導(2000 1 26 日),5Insegnamenti 23/12000),123
58 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集會的教導(2000 8 2 日),3Insegnamenti 23/22000),12
59 保羅‧利科的著作(PAUL RICOEURPhilosophie de la Volontét. IIFinitude et CulpabilitéParis
2009216) 。
60 《神學大全》,I q. 47art. 1
61 同上。
62 參閱同上,art. 2ad 1; art. 3
26

3.8 Page 28

▲back to top
助我們明白它們 的意義和重要性。正如《天主教教理》的訓導:「受造物的彼
此依賴是天主所願意的。太陽、月亮、樹木、花草、老鷹、麻雀:種類的繁多
與差別給我們說明,沒有一樣受造物是自給自足的,它們只能互相依存,好能
互補不足、相輔相成 。」63
87. 當我們看見天主反映在萬物身上,內心深受感動,為萬物的受造向天主獻
上 讚 頌;在 與 萬 物 的 契 合 中 向 天 主 獻 上 敬 拜。亞 西 西 聖 方 濟 的 頌 歌 美 妙 地 流 露
此一情感:
我主,願祢因著祢造生的萬物,
尤其是因著太陽弟兄而受讚頌,
因為祢藉著太陽造成了白晝,並給我們光明。
太陽是美麗的,並且發射出巨大的光明,
它是祢至高者的象徵。
我主,為了月亮姊妹和星辰,願祢受讚頌,
祢造生了它們於天上,
它們是光明、珍貴和美麗。
我主,為了風弟兄,
又為了空氣、白雲和晴朗,和各種氣候,
願祢受讚頌,因為藉著它們,祢使祢的受造物,得到扶助。
我主,為了水妹妹,願祢受讚頌,
它是非常有用和謙遜,珍貴而貞潔。
我主,為了火兄弟,願祢受讚頌,
藉著它,祢光照了黑夜;
它 是 英 俊 愉 快 的 , 勁 健 而 有 力 。 64
88. 巴西主教團指出,整個大自然不但彰顯天主,也是天主臨在之處。生命之
神寓居於一切生活的受造物內,也呼喚我們與祂建立關係。65 發現天主的臨在,
這引領我們培養「生態美德」。66 但我們也不可忘記天主與未達至圓滿的 受造
物之間的距離仍無窮盡,否則,我們便無法使受造物得益,因為我們未認知它
們的權力和適當的位置;結果是我們人類需索無度,提出一些渺小的受造物所
63 《天主教教理》,340
64《造物讚》(Canticle of the Creaturesin Francis of AssisiEarly DocumentsNew York-London -Manila
1999113-114
65 參閱巴西主教團全國會議,A Igreja e a Questão Ecológica199253-54
66 同上,61
27

3.9 Page 29

▲back to top
無法滿足我們的要求。
V. 普世的共融
89. 世上的受造物不是沒有主人的:「祢愛一切所有,萬物都是祢 的」(智 11
26)。這就是我們信仰的基礎:我們是宇宙的一部 分,由同一天父所造;我們
全 由 無 形 的 聯 繫 連 接 起 來,組 成 一 個 宇 宙 大 家 庭 和 一 種 崇 高 的 共 融,這 促 使 我
們彼此要有神聖、慈愛和謙卑的尊重。我願意 重申 :「天主如此親密地把我們
和周圍的世界聯繫起來,所以當土地沙漠化時,我們能感覺到好像身體有病。
當某一物種滅絕時, 我們能感到如同痛苦的截肢。」67
90. 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生物都具有同等的地位,也不是要剝奪人類獨有的價值
及其重大的責任;更不是將大地奉若神明,禁止人類在大地上工作和保護脆弱
的大地。這種種想法最終會造成新的失衡,使人偏離正在挑戰我們的現實。68
時,有些人執著於否認人的優越性,較積極地熱衷於保護其他物種,而非維護
所有人天賦的同等尊嚴。當然,假若其他生物受到不負責任的對待,我們應該
給 予 關 注。因 為 我 們 繼 續 容 忍 一 些 人 自 認 比 其 他 人 更 有 價 值,以 致 我 們 中 間 出
現極度不平等的情況,且使我們感到忿忿不平。我們看不見有些人深陷絕望及
有辱人格的困境,並走投無路;另外有些人則不知如何處理擁有的物品,只
勞 地 炫 耀 自 己 的 所 謂 優 勢 以 後,便 任 由 物 品 浪 費。假 若 世 界 到 處 都 處 於 後 者 的
情 況,地 球 會 被 毀 掉。事 實 上,我 們 繼 續 在 容 忍 一 些 人 自 視 比 其 他 人 更 堪 稱 為
人,好像他們與生俱來更大的權利似的。
91. 假若我們的內心欠缺對人類夥伴的溫柔、憐憫和關懷,就不可能與大自然
及其他受造物有真正深度共融的意識。在打擊走私瀕臨絕種生物之際,卻漠視
人口販運、漠不關心窮人,或決意要摧毀被視為不符合己意的人,明顯是矛
盾 的,並 傷 害 我 們 為 環 境 而 努 力 奮 鬥 的 真 正 意 義。聖 方 濟 在《 造 物 讚 》中 絕 非
偶然地為受造物而讚美上主:「 為了那些因著祢的愛而寬恕別人的人們,願祢
受讚頌。」世上一切事物皆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在關注環境的同時,需要對人
類夥伴投入真誠的愛,以及堅定不移地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
92. 再者,當我們的內心真正對普世的共融開放時,此兄弟情誼不會排除任何
67 《福音的喜樂》勸諭2013 11 24 215AAS 10520131109
68 參閱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2009 6 29 14AAS 1012009650
28

3.10 Page 30

▲back to top
人 或 物。由 此 可 知,我 們 對 世 界 上 其 他 受 造 物 的 漠 視 或 虐 待,早 晚 會 影 響 我 們
對待他人的方式。人只有一顆心,若我們卑劣地摧殘動物,此卑劣的行為很快
便 會 在 我 們 與 近 人 的 關 係 上 出 現。對 受 造 物 的 任 何 殘 忍 行 為 是「 不 合 乎 人 性 尊
嚴的。」69 假如我們忽視現實的任何一個層面, 就不能自視為充滿愛德:「和
平、正義、保護受造界這三個主題絕對是互相連結的,不能分割,也不能分別
處理,否則便是在簡化問題。」70 萬物是互有關連的,我們人類在美妙的朝聖
旅途上,被天主對每一個受造物的愛交織串連起來,如同兄弟姊妹一般,且流
露 出 我 們 對 太 陽 兄 弟 、 月 亮 姊 妹 、 河 流 兄 弟 、 及 大 地 母 親 的 愛 。
VI. 物質的共同終向
93. 不論是否身為信徒,今天已有共識,原則上地球是大家共同繼承,共享成
果。對 信 徒 來 說,這 成 為 是 否 忠 於 創 造 主 的 問 題,因 為 天 主 為 所 有 人 創 造 世 界 。
因此,探討生態的方法需要包含社會的幅度,考慮到窮人和低下階層者的基本
權利。基於私產權隸屬於普遍可用物資的原則,而人人因此有權使用物資,此
乃社會行為的金科玉律,是「整個倫理和社會秩序的首要原則。」71 傳統上,
基 督 宗 教 從 不 認 為 私 產 是 絕 對 的 或 不 可 侵 犯 的,而 且 強 調 一 切 私 產 皆 有 其 社 會
功 能。聖 若 望 保 祿 二 世 再 次 有 力 地 肯 定 此 訓 導,說:「 天 主 把 大 地 給 與 全 人 類 ,
以供人人維生之用,既不排斥,也不偏愛任何人。」72 措辭真是強烈。他指出
任 何 形 式 的 發 展,只 要 它 不 尊 重 亦 不 推 動 人 權 ─ ─ 個 人 及 社 會 的,經 濟 和 政
治的,包括國家和民族的權利 ──皆不得稱之為適合人的發展。73 他清楚地
解 釋「 教 會 確 實 捍 衛 私 產 權 是 合 法 且 是 必 要 的 ,但 同 時 亦 毫 不 含 糊 地 教 導, 一
財產是處於社會抵押之下,好使物質能達成天主賦予它們的目的。」74 因此,
他堅持「若此一恩賜只能令少數人得益,這不符合天主的計劃。」75 因此,部
分 人 不 公 義 的 惡 習 應 受 檢 討 。 76
94. 富人和窮人都有同等尊嚴,因為「二者皆為上主所造」(箴 222)。「無論
大小,都是他造的」(智 68),「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瑪
69 《天主教教理》,2418
70 多明尼加主教團會議,《Sobre la relación del hombre con la naturalezsa》牧函1987 1 21
71 若望保祿二世,《論人的工作》通諭1981 9 14 19AAS 731981626
72 《百年》通諭1991 5 1 31AAS 831991831
73 《論關懷社會事務》通諭1987 12 30 33AAS 801988557
74 在墨西哥奎拉潘Cuilapán向原住民和農村居民講話1979 1 29 6AAS 711979
209
75 在巴西累西腓Recife農民彌撒中的講道1980 7 7 AAS 721980926
76 參閱《1990 年世界和平日文告》,8AAS 821990152
29

4 Pages 31-40

▲back to top

4.1 Page 31

▲back to top
545)。 實 際 的 結 果 一 如 巴 拉 圭 主 教 團 所 說 ,「 每 一 個 農 夫 ( campesino ) 有 天
賦權利擁有合理分配的土地,於其土地上建立家園,耕作以維持家人的生計,
使生活安穩。這份權利必須得到保障,確實執行,而非紙上談兵。這表示除了
擁有私產外,農民必須能夠獲得技術培訓、信貸、保險和市場行銷等服務。」
77
95. 自然環境屬大眾的福祉,是整個人類共同繼承的產業,也是每一個人的責
任所在。當我們擁有某些東西,我們只是為大眾的福祉去管理它。如果我們不
這樣做,會因否定他人的存在而受良知的讉責。這是為什麼紐西蘭主教團因此
自問:「當百分之二十的世界人口耗用資源的速度 ,等於正在掠奪貧窮國家和
未 來 世 代 賴 以 生 存 的 資 源 時 」, 78「 不 可 殺 人 」 這 條 誡 命 有 何 意 義 ?
VII. 耶穌的眼光
96. 耶穌實踐聖經中對創造者天主的信德,並強調一個基本真理:天主是慈父
(參瑪 1125)。耶穌與門徒交談時,邀請他們去體會天主是一切受造物的父
親。祂以一種令人動容的溫柔提醒門徒,在天主眼中,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
「 五 隻 麻 雀 不 是 賣 兩 文 銅 錢 嗎 ? 然 而 在 天 主 前,他 們 中 沒 有 一 隻 被 遺 忘 的 」( 路
126)。「 你 們 仰 觀 天 空 的 飛 鳥,牠 們 不 播 種,也 不 收 穫,也 不 在 糧 倉 裡 屯 積 ,
你們的天父還是養活牠們。」(瑪 626
97. 天主邀請人留心世界美麗之處,因為祂自己就是不斷地與大自然接觸,滿
心 喜 愛 及 驚 嘆 地 注 視 大 自 然。祂 在 大 地 上 行 走 時,經 常 停 下 來 默 觀 天 父 所 散 播
的 美 善 , 邀 請 門 徒 領 受 萬 物 所 傳 遞 的 神 聖 訊 息 :「 舉 起 你 們 的 眼 , 細 看 田 地 ,
莊稼已經發白,可以收割了」(若 435)。「天國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
己的田裡。它固然是各樣種子裡最小的,但當它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
(瑪 1331-32)。
98. 耶 穌與受造物 完全地在和諧中共處,使其他人為此驚嘆 :「這是怎樣的一
個人呢?竟連風和海也聽從他!」(瑪 827)。耶穌的出現,並非要作超脫世
俗 的 苦 行 者,或 與 人 生 樂 事 為 敵。祂 談 及 自 己 時,說:「 人 子 來 了,也 吃 也 喝 ,
他們卻說:看哪!一個貪吃嗜酒的人」(瑪 1119)。祂完全不帶有鄙視身體、
77 巴拉圭主教團會議,《El campesino paraguayo y la tierra》牧函1983 6 12 24d
78 紐西蘭主教團會議,就環境議題所發的聲明2006 9 1
30

4.2 Page 32

▲back to top
物質及世上事物的思想。然而,在歷史的過程中,不健全的二元論,確實曾對
某些基督徒思想家形成重要影響,也扭曲了福音。耶穌是一名工匠,每天與天
主所創造的物質接觸,憑著祂的手藝,做出許多成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耶
生活簡樸,一生專門從事木匠工作,絲毫得不到別人的讚 賞:「這人不就是那
個木匠嗎?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嗎?」(谷 63)。祂以這種生活方式聖化了人
類的勞動,並為人類的發展,賦予勞動特別重要的價值。聖若望保祿二世曾經
教導我們:「在辛勞的工作中,與為我們被釘的基督結合為一,就 是在人類的
救 贖 工 程 中 與 人 子 合 作 。 」 79
99. 照基督宗教對世界的理解,整個受造界的終極是在於自起初已存在的基督
此一奧跡。「一切都是藉著祂,並且是為了祂而受造的」(哥 1:16)。80 若望福
音的序言(1:1-18)揭示了基督是聖言,萬物藉祂受造。接著,出乎意料之外
地,序言繼續說此同一聖言「成了血肉」(若 1:14)。聖三中的一位進入受造的
宇宙,融入於其中,甚至死在十字架上。在世界之初,特別是經由基督降生成
人,基督的奧跡已在整個自然世界中默默地運作,卻絲毫不損害其自主性。
100. 新約聖經不只敘述了耶穌的在世生平和祂與世界有形可見的愛的關係,
也記載了祂的復活和光榮 ,祂也一直存留於受造界之中,祂是萬有的主:「因
為天主樂意叫整個的圓滿居在祂內,並藉著祂使萬有,無論是地上的,是天上
的,都與自己重歸於好,因著祂十字架的血立定了和平」(哥 1:19-20)。這使
我們的目光轉向今世 的終結,到那時,人子會將一切交於 父,「好叫天主成為
萬物之中的萬有」(格前 15:28)。因此,世界的受造物對我們來說不再只是 單
純 的 大 自 然 而 已,因 為 復 活 的 主 不 可 思 議 地 籠 罩 一 切 受 造 物,並 使 它 們 歸 向 圓
滿的終結。祂曾默觀和讚嘆的花草雀鳥,如今充滿著祂光芒四射的臨在。
第三章
生態危機的人性根源
101. 只描述生 態危機 的徵 候,而 不指出 其中的 人性根源,實 在無濟 於事。 事關
我們對人類生活和活動的了解出了差錯,使我們周遭的世界嚴重受損。我們難
道不應該停下來思考一下?在此階段,我建議將焦點放在 習以為常的技術官僚
心態,以及人類和其行為在世界中的定位。
79 《論人的工作》通諭1981 9 14 27AAS 731981645
80 因此聖猶思定提及世界的「聖言種子」;參閱 II Apologia 81-2; 133-6PG 6457-458467
31

4.3 Page 33

▲back to top
I 科技:創意和力量
102. 人類已進 入一個 新紀 元,科技將 人帶到 十 字路口。我 們受益 於 過去兩個 世
紀翻天覆地的改變:蒸氣機、鐡路、電報、電力、汽車、飛機、化學工業、現
代醫藥、資訊科技,和較近代的數位革命、機械人、生物科技、奈米科技。對
於 這 些 進 步,我 們 理 應 歡 喜 雀 躍,也 為 它 們 不 斷 開 展 的 無 限 可 能 性 而 興 奮 不 已 ,
因為「科學和科技是天主賦予人的創意的 美妙成果。」81 當人自開始藉改變大
自 然 而 得 益,已 突 顯 人 類 在 受 造 界 的 與 眾 不 同,科 技 本 身「 展 現 出 促 使 人 逐 步
擺脫物質牽制的內在張力。」82 科技曾補救了無數有害及制人類的惡行。我
們怎能對這些進步,特別是在醫療、工程和通訊方面的進步,不感恩讚賞?我
們怎能不表揚眾多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努力,他們提供 了持續發展的其他途徑?
103. 若循正途,科技科學能製造出改善人類生活品質的重要工具,小至有用
的家用電器,大至運輸系統、橋樑、大廈、公共空間;也可創作藝術品,使沉
浸 於 物 質 世 界 的 男 男 女 女「 一 躍 而 入 」世 界 之 美 。誰 可 否 認 飛 機 或 摩 天 大 廈 之
美?現時具價值的藝術品和音樂也會 運用新科技。當人藉新科技儀器製作出物
品之美,和在默觀創作之美時,人能一躍而達至人獨有的滿全。
104. 然而,我們必須承認,核能、生物科技、資訊科技、對遺傳因子的研究,
和 各 種 我 們 已 掌 握 的 技 能,給 予 人 巨 大 的 權 勢。更 準 確 地 說,擁 有 這 些 知 識 的
人,特 別 是 有 經 濟 資 源 可 利 用 它 們 的 人,可 於 整 個 人 類 和 世 界 中 占 有 突 出 的 主
宰地位。一直以來,人類從沒有此種主宰自己的權勢,也無法保證會善用此權
勢,尤其是當我們環顧目前此權勢的使用情況,即可略知一二。只要想想在二
十世紀中投下的原子彈,或納粹主義、共產主義和其他極權政體曾經使用的科
技,奪 去 數 以 百 萬 計 人 民 的 生 命,更 不 用 說 現 代 戰 爭 武 器 的 殺 傷 力 正 不 斷 增 強 。
這 麼 大 的 權 勢 由 誰 操 縱,而 且 將 會 落 在 誰 的 手 裡 ? 總 之,由 一 小 撮 人 擁 有 這 些
權勢是極端危險的。
105. 人傾向相信權勢愈大即「進步」愈大,更加「安全、實用、幸福和有活力……,
同時有新價值融入主流文化」, 83 彷彿生命的現況、美善和真理會自然而然隨
81 若望保祿二世,在長崎向聯合國大學的代表和科學家發言1981 2 25 3AAS 731981
422
82 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2009 6 29 69AAS 1012009702
83 洛曼勞‧郭蒂尼,《現代世界的結束ROMANO GUARDINIDas Ende der Neuzeit9th ed.Würzburg
32

4.4 Page 34

▲back to top
科 技 和 經 濟 力 量 而 來。眼 前 的 現 實 在 於「 現 代 人 未 曾 接 受 培 訓 如 何 善 用 這 些 力
量。」84 雖然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但是人的責任感、價值觀和良知沒有相 對
應的增進。每一個世代似乎只有淺薄地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我們很可能仍未理
解 到 目 前 的 挑 戰 有 多 麼 嚴 峻 。「 人 不 會 善 用 他 的 權 勢 , 此 一 風 險 與 日 俱 增 」,實
際上,「人基於自由 ,做出選擇,並承擔應有的責任,但這權勢卻從不曾基於
此一責任去衡量」,因為「唯一的準則是 從所謂的必要性 、實用性和安全性而
來。」85 然而,人類不是完全獨立自主的。當人屈服於無意識、即時需要、一
己私利和暴力等盲目權勢時,人所擁有的自由隨之減退。從這個角度來說,我
們赤裸裸地暴露於這不斷增強的權勢前,欠缺控制的手段。表面上我們具備機
制,但卻不能說我們有良好的道德操守、文化和靈修,可切實訂下底線,並教
導人有明確的自制能力。
II. 以科技為中心的範例全球化
106. 基本的問題牽涉更深:即人類視科技及其發展為不作區分和單一幅度的
範例。 此 一 範 例 所 遵 行 及 宣 揚 的 概 念 為 : 主 體( subj ect )採 用 邏 輯 和 理 性 的 步
驟 , 逐 步 掌 控 外 在 客 體( obj ect )。 此 一 主 體 盡 其 所 能 建 立 科 學 化 和 實 驗 性 的 方
法,而這些方法即是擁有、控制和改變的技術,彷彿主體要在一些無形和完全
開放可被操控的事物裡發現它自己。人類對大自然的介入一直被證實,而且在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其特色是觀察及尊重事物內在的可能性。好比從大自然手
中領受它容許人類所從其領受的。換一角度來看,如今,我們介入一切,只務
求榨取其中所有一切,經常忽略或忘記目前的現況。人類和物質客體已處於對
立的局面,不再彼此伸出友誼之手。在此情況下,人更易於接受無限或無限制
增長的想法,對經濟學者、財經專家和科技專家來說,此想法尤其 具有吸引力。
無限或無限制的增長 是基於地球物質是取之不竭的謊言,導致地球在各方面已
被壓榨得不勝負荷。「 以為能源和資源都是取之不竭,並可迅速再生,至於開
發自然資源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亦很容易被大自然消化」,86 這些全是錯誤的想
法。
107. 今日世界 很多問 題的 根源, 可以說,來 自 於人無意 識 的傾 向, 即希望藉 科
196587)( 英文: The End of the Modern WorldWilmington199882
84 洛曼勞‧郭蒂尼,《現代世界的結束ROMANO GUARDINIDas Ende der Neuzeit9th ed.Würzburg
196587)( 英文:The End of the Modern WorldWilmington199882
85 同上,87-88The End of the Modern World83
86 宗座 正義 和 平委 員 會,《 教會 社 會訓 導 彙編 》,462
33

4.5 Page 35

▲back to top
學 和 科 技 的 方 法 和 目 標 能 樹 立 認 識 論 的 範 例,以 塑 造 個 人 生 活 和 奠 定 社 會 的 運
作。將此範例強加於人及社會團體的整體生活上,其影響可見於環境的惡化,
但這只是單一簡化的跡象,事實上,影響是深入個人和社會生活的所有層面。
我 們 必 須 接 受 科 技 產 品 不 是 中 性 的,因 為 它 們 形 成 的 框 架,最 終 可 受 某 些 有 權
力的團體按其利之所在而支配,決定人的生活方式,塑造社會的可能性。有些
抉 擇 看 起 來 只 是 要 達 成 某 個 目 標 的 工 具,事 實 上 卻 決 定 我 們 要 發 展 的 社 會 生 活
的方向。
108. 純粹使用科技來促進不同文化的模式,現今這種思維是不能再考慮的。
科技範例已如此地普通,以致於沒有科技資源就不能成事;但要利用科技,卻
不受其內在邏輯所控制,更難上加難。不完全依賴科技和它帶來的經濟利益,
以及它龐大全球化的力量,這種生活方式已是一種反文化的選擇。科技趨向於
將一切吸入其牢籠般的邏輯內,被科技包圍的人「清楚知道科技 向前進,最終
不是為人類利益或人類福祉 」,而是「為權力,到極端是要凌駕一切,成為一
切的主人。」87 為達到此目的,「人設法要掌握大自然和人生 的本質。」88
此,作出決定的能力、最真實的自由和個人另類創意的空間全減少了。
109. 以科技為中心的範例也偏向控制經濟和政治活動。經濟為求利益,完全
接納科技的進步,從不考慮可能對人類造成的負面衝擊。財政壓垮實體經濟。
我 們 仍 未 從 全 球 金 融 危 機 中 汲 取 教 訓,同 時 對 環 境 惡 化 的 認 識 過 於 緩 慢。某 些
圈子的人聲稱,目前的經濟和科技可解決所有環境問題,他們以流行的及非技
術性的語言,辯稱市場增長足以解決全球性的饑荒和貧窮問題。他們不關切一
些現今已沒有人敢捍衛的經濟理論,卻關心實際運作的經濟理論。他們口裡未
必會承認,卻會以行動支持這些理論,例如,他們對平衡生產水平、較佳的財
富分配、對環境和未來世代的權利等毫不感興趣。從他們的行為可看出,對他
們 來 說,得 到 最 大 的 利 潤 已 足 夠。然 而 單 憑 市 場 本 身 不 能 保 證 人 類 整 體 的 發 展
性和社會的包容性。89 與此同時,因「一種所謂超級發展,而享受到極奢侈的
消 費 生 活,與 那 揮 之 不 去 且 損 人 尊 嚴 的 貧 困,構 成 一 種 令 人 不 能 忍 受 的 對 比。」
90 在建立經濟體制和推動社會福利,以 幫助窮人得到基本資源的穩定供應方面,
我們的進展過於緩慢。我們看不到我們失敗的最深層根源,是與科技和經濟發
87 洛曼勞‧郭蒂尼,《現代世界的結束》ROMANO GUARDINIDas Ende der Neuzeit63-64)( The
End of the Modern World56
88 同上,64The End of the Modern World56
89 參閱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2009 6 29 35AAS 1012009671
90 同上,22:第 657 頁。
34

4.6 Page 36

▲back to top
展的方向、目標、意義和對社會的影響有關。
110. 科技的專業化使人難以有宏觀的視野。知識的切割細分有助於實際應用,
卻忽略了事物的整體、事物之間的關係,以及更廣闊的視野,使彼此變得毫不
相 干。這 實 況 使 人 更 難 找 到 適 當 的 途 徑 去 解 決 今 日 世 界 的 更 複 雜 的 問 題,特 別
是涉及環境和窮人的問題;這些問題無法從單一角度或單方面的利益去處理。
科學在提供方案去解決重大議題時,必須顧及到由其他知識領域中產生的 資料
數據,包括哲學和社會倫理方面,不過今天的人已很難養成這種習慣。人也無
法訴求真正的倫理視野。由於科技被視為生存意義的根源,生活就慢慢地屈服
於由科技主宰的環境。在現實的境況裡,環境惡化、焦慮、失去生命及團體生
活的目標等等病徵,已指出錯繆之處。「現實比理念更重要」91 因而再次得以
證實。
111. 生態文化不可被簡化為對污染、環境衰退、天然資源耗盡等即時問題的一
連串緊急和局部回應。我們需要 與眾不同的觀察方式、思維、政策、教育方案、
生活方式和靈修等,合併為一來抗拒來自科技範例帶來的猛襲。否則,即使是
最出色的生態創意構思也會受到全球 化邏輯的箝制。若只想為每一個環境問題
尋 找 一 個 技 術 性 的 補 救 措 施,結 果 只 是 分 離 實 質 互 有 關 連 的 問 題,隱 藏 了 最 真
實和深層的全球性問題。
112. 話雖如此,我們可再一次拓展我們的 願景。我們具有所需的自由去限制和
引導科技;我們可令科技為另一種更健康、更人性、更具社會性、更整合的發
展形態服務。有時,擺脫支配性的科技範例是個事實,例如:小型生產者組成
合作社,採用污染性較少的生產模式,並選擇非消費主義的生活形態、休閑方
式和社區生活。或者,引導科技以解決大眾實際的問題,確實幫助他們度更具
尊嚴的生活及減少痛苦。或者,從尋求美好事物的創新性方式,以及人默觀美
好 事 物 的 渴 望,克 服 人 掌 控 外 在 客 體 的 慾 望,並 使 這 慾 望 在 美 好 的 事 物 和 默 觀
的人身上成為一種釋放的力量。真實的人性需要重新整合,它似乎已蘊藏在我
們的科技文化中,猶如雲霧般地緩緩滲入重門深鎖的屋內 。無論如何,當真實
不變的一切頑強不屈地萌芽成長時,科技所作的許諾是否能持久下去 ?
113. 此 外 ,人類似乎不再相信會有快樂的未來;基於世界的現狀和科技的 能
力,人類再也不敢盲目地相信明天會更好。我們愈加察覺到,科學和科技的進
91 《福音的喜樂》勸諭2013 11 24 231AAS 10520131114
35

4.7 Page 37

▲back to top
步並不等同於人類和歷史的向前邁進;愈加意識到達至美好將來之路,原來是
在他處。這不是拒絕科技持續提供的各種可能性。然而,人性已經深深地改變
了,由於不斷湧現的新奇事物堆積如山,把我們拉向單一方向的膚淺文化;想
要停下來,重拾有意義的生活,變得困難起來。假如建築物能反映某世代的精
神,我 們 的 龐 然 建 築 物 和 單 調 的 公 寓 住 宅 區 正 好 反 映 全 球 化 科 技 的 精 神,即 不
湧進的 新 產 品 與 乏味的單調共存。 讓 我 們 拒 絕 妥 協 我 們 要 繼 續 追 問 萬 物 的
目 的 和 意 義 。 否 則 , 我 們 只 是 將 現 狀 合法化新 的 方 式 逃 避 現 實 來 幫 助 我
們忍受空虛。
114. 上述的一切顯示我們有迫切的需要走向果敢的 文化革命。科學和科技不是
中性的,在自始至終的過程中,各種意圖和可能性都在運作,並以各種獨特的
型態出現。沒有人想要時光倒流,回到石器時代,但是我們確實要放慢步伐,
用 不 同 的 方 式 審 視 現 況 ; 善 用 已 訂 定 的 正 面 而 適當的持 續 進 展 ; 同 時 恢 復 那 因
我們狂放不羈的妄想而被鄙棄的價值和遠大目標。
III. 當代人為中心主義的危機和後果
115. 當 代 人為中心主 義最終矛盾 地將科技思想標榜於現實之上, 因為「 當代
不覺得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規律,或它是一個安身立命之地。他覺得大自然的
存在不需要任何條件,視它為冰冷的實體、一個空間和一份可讓人任意挪用的
物料,可以任意攙和任何雜物,人對其後果無動於衷。」92 世界固有的尊嚴因
此受損。當人找不到其在世上的真正位置,人會誤解自己,最終會採取對自己
不利的行動:「天主把大地賜給人,人必須 懷著尊重之心善用大自然,並善體
這份贈禮的原先美意。不僅如此,人本身也是天主給人的禮物,因此,人必須
尊 重 自 然 和 尊 重 人 被賦予的倫 理 結 構 。 」 93
116. 一 種 過 度 的 人 類 中 心 主 義 是 現 代 的 特 點 , 而 且 仍 繼 續 以 隱 約 不 明 的 形 式 ,
損害與人類共識和社會團體的團結有關的一切事物。現今時機已到,我們要重
新關注現實的境況和 其局限;況且這也是個人和社會能更健全及更賦有成果地
發展的條件。基督宗教人類學的論述不足,曾造成一種對人與世界之間關係的
錯誤了解。很多時候,所傳遞的是普羅米修斯式的觀念,強調征服世界,好像
92 洛曼勞‧郭蒂尼,《現代世界的結束》ROMANO GUARDINIDas Ende der Neuzeit63)( The End
of the Modern World55
93 若望保祿二世,《百年》通諭1991 5 1 38AAS 831991841
36

4.8 Page 38

▲back to top
只 有 胆 小 怯 懦 的 人 才 關 心 保 護 大 自 然;反 之,我 們 對「 支 配 」宇 宙 的 正 確 理 解 ,
應是更適當地以負責任的管理為己任 。94
117. 忽 略 大自然所受之傷害及我們的決定對環境的影響,這僅是一個 顯明的
記號,表示我們漠不關心,無視寫在大自然本身內在結構的訊息。若我們不承
認窮人、人類胚胎、身心障礙者(只舉數個例子)為重要的一個事實,則更難
聽到大自然的吶喊。萬物皆環環相扣。當人宣稱本身獨立於現實,且表現絕對
支 配 的 行 為 ,人 生 命 的 根 基 開 始 崩 潰 , 因 為「 人 就 沒 有 實 現 他 在 創 造 的 工 程 中
應扮演的角色:天主的合作者,代之而來的,卻是人取代了天主,結果引發大
自 然 的 反 叛 。 」 95
118. 此 境況 已導致持續的精神分裂症,一個極端是 以科技為中心 , 不認同較
微小的生物有其真正價值;另一極端則是認為人類毫無獨特的價值。但是萬物
不能與人類分割。人類若不自我更新,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則無法更新。沒有
適當的人類學,則不會有生態學。若人類純粹被視為眾多物種之一,且是出於
偶然或物理定律,「我們整體的責任感便會消退。」 96 一個偏差的人類中心主
義未必要向「生物中心主義」讓步,因為這會引起另一失衡狀態,不但無法解
決 現 有 的 問 題,反 而 新 增 問 題。除 非 人 類 能 同 時 承 認 和 重 視 自 己 在 知 識、意 志 、
自由和責任方面的獨特能力,否則不能期望人類覺察到對這個世界應負的責
任。
119. 對偏差的人類中心主義所作的 批評, 不應 低估人際關係的重 要性。若說
目前的生態危機只是現代倫理、文化、靈性危機的一個微小徵狀,要是我們不
先 恢 復 所 有 基 本 的 人 際 關 係,也 無 法 恢 復 我 們 與 大 自 然 和 環 境 的 關 係。基 督 宗
教認為人擁有高於其他受造物的獨特尊嚴,它諄諄教誨,每一個人都有價值及
應 受 尊 重。對 他 人 的 開 放 態 度,仍 然 是 人 性 尊 貴 的 根 源,每 個 人 都 是 一 個「 你 」,
能夠認知、互愛和交談。若人要與受造界有適當的關係,就不可削弱此一對他
人 開 放 的 社 會 性 幅 度,更 不 可 削 弱 我 們 向 天 主 的「 祢 」開 放 的 超 性 幅 度。我 們
與 環 境 的 關 係 從 來 都 離 不 開 我 們 與 他 人 和 天 主 的 關 係。否 則,這 一 切 將 不 過 是
披上生態外衣作偽裝的浪漫個人主義,將人禁錮於令人窒息的內在中。
94 參閱 《愛 惜 受造 界 :亞 洲對 生 態危 機 的回 應 》, 亞洲 主 教團 會 議聯 會 贊助 的學 術 研討 會 發
出的 宣 言 ( 大 雅 台 (Tagatay1993 1 31 日至 2 5 3.3.2
95 若望保祿二世,《百年》通諭1991 5 1 37AAS 831991840
96 本篤十六世,《2010 年世界和平日文告》,2AAS 102201041
37

4.9 Page 39

▲back to top
120. 既然萬物互有關連,保護大自然和墮胎合理化,兩者絕對互不相容。我
們若無法保護人類的胚胎,縱使他的成長會令人不安和造成困難,我們又怎能
真誠地教導他人去關心其他脆弱的存在物,不論它們是多麼地麻煩或 會造成不
便 ?「 個 人 及 社 會 若 喪 失 了 歡 迎 新 生 命 的 意 識,那 麼,在 社 會 生 活 的 其 他 方 面
也 難 以 彼 此 相 容 。 」 97
121. 我們需要發展一種整合的嶄新論點,能超越近數世紀以來的錯繆。基督
宗 教 忠 於 自己的身 分 及 那 從 耶 穌 基 督 領 受 的 真 理 寶 庫 , 不 斷 與 瞬 息 萬 變 的 歷 史
洪流對話,藉此反省種種議題,從中獲益良多,展示其萬古常新的一 面。98
事實相對主義
122. 錯繆的人為中心主義導致錯誤的生活方式。在《福音的喜樂》通諭,我
察覺到現代典型的實際相對主義「比教義上的相對主義更危險。」99 當人以自
我為中心,以即時的便利為絕對優先,那麼其他一切相對地變得不重要。凡事
以科技為中心的思想,無處不在,加上對人權力崇拜的無限延伸,使得相對主
義 興 起 - - 即 除 非 能 滿 足 人 的 即 時 需 要,否 則 一 切 事 物 皆 互 不 相 干 ─ ─ 也 就 不
令人驚訝了。在這些不同的態度當中,有其邏輯一以貫之,彼此互相支持,進
而導致環境的惡化和社會的墮落。
123. 也是相對主義的文化這同一 病症驅使人去利用他人、視他人純粹為物件,
勞役他人以償還債務。這同一種思想導致兒童被性侵犯,及 遺棄對我們不再「有
用 」的 長 者。那 些 說 要 讓 市 場 無 形 之 手 去 調 節 經 濟 , 視 對 社 會 及 大 自 然 造 成 的
衝 擊 為 附 帶 損 害 的 人 也 有 相 同 的 心 態。除 了 為 滿 足 個 人 的 欲 望 和 即 時 需 要 之 外 ,
完全欠缺客觀真理和穩當的原則支持,那我們怎能限制人口販運、犯罪集團、
毒 品 買 賣、血 鑽 石 及 臨 絕 種 的 動 物 皮 毛 的 交 易 ? 那 麼,基 於 同 樣 相 對 主 義 的
邏輯,買賣窮人的器官或供實驗之用,殘害被父母遺棄的兒童,不是同出一轍
嗎?此「用完即棄」的邏輯製造了大量廢 棄物,是由於人病態的欲望所消耗多
於真正的需要。不要認為政治力量或法律足已防止影響環境的活動,當文化本
身是墮落的,客觀真理及普世適用的原則不彰,法律只會被視為偏頗的或是應
避免的障礙。
97 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2009 6 29 28AAS 1012009663
98 參閱雷岸的聖文生的著作VINCENT OF LERINSCommonitorium Primumch. 23PL 50688
Ut annis scilicet consolideturdilatetur temporesublimetur aetate
99 No. 80AAS 10520131053
38

4.10 Page 40

▲back to top
保障就業的需要
124. 任何整體生態學的界定,都不會將人類排除在外,所以在探討整體生態
時,必 須 考 慮 到 勞 動 的 價 值。正 如 聖 若 望 保 祿 二 世 在《 論 人 的 工 作 》通 諭 所 指
出,根據聖經有關創造的記載,天主將男 人和女人安置在祂創造的樂園裡(參
2:15),不只要他們保護(看守),也要讓它結豐碩的果實(耕耘 ),所以工
人和工匠「維護世界的構造」(德 38:34)。愛惜世界的最佳方法,是以審慎的
態度發展受造的世界,也就是我們成為天主使用的工具,將祂銘刻於萬物之內
的潛能發揮出來:「上主使大地生長藥材,明智人決不輕視它們。」(德 38: 4
125. 若我們反思人與周遭世界的適當關係,會發現對工作必須有正確的認識;
在我們談論到人與物的關係時,有關所有人類活動的意義及其目的問題,就會
出現。這不只是涉及到勞工或農工,也包括所有會改變一切存在物的現況的活
動,從 社 會 學 的 研 究 到 技 術 開 發 的 設 計。所 有 的 工 作 形 式 都 涉 及 到 關 係 這 理 念 ,
都能夠,也必然地牽涉到我們本身之外的萬事萬物。除了像亞西西聖方濟默觀
受造界時充滿讚嘆之外,基督徒靈修傳統對工作的意義已發展出一套豐富和 均
衡 的 領 悟 , 在 真 福 耶 穌 嘉 祿 小 兄 弟 富高神父的 生 平 及 他 的 追 隨 者 身 上 可 以 看
到。
126. 我們也來看看歷史悠久的隱修傳統。隱修的原意是遠離世界,脫離城市
的腐敗。隱修士們進入曠野,相信那是與臨在的天主相遇的最佳所在。後來,
聖 本 篤 建 議 他 的 隱 修 士 們 在 團 體 中 生 活,並 結 合 了 祈 禱、靈 修 閱 讀 與 體 力 勞 動
ora et labora)。視體力勞動有其靈修意義是革命性的思維。在沉思與工作的
交替中達至個人的成長和成聖。此種對工作的體會令我們更懂得保護和尊重 環
境 , 並 使 我 們 與 世 界 維 持 健 全 的 穩健關 係 。
127. 我們確認「人是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創造者、中心與宗旨 。」100 然而,
一旦削弱人 默觀和尊重的能力, 就會很容易誤解工作的意義 101 我們必須記
得,男人和女人都「有能力改善命運,在道德上更進一步成長,發展他們的靈
修寶庫。」 102 工作就是此讓人茁壯成長的園地,是生活的不同範疇的處所:
100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63
101 參閱若望保祿二世,《百年》通諭1991 5 1 37AAS 831991840
102 保祿六世,《民族發展》通諭1967 3 26 34AAS 591967274
39

5 Pages 41-50

▲back to top

5.1 Page 41

▲back to top
創造力、計劃未來、發展才能、實踐價值觀、與人交往、光榮天主。因此,今
天我們處在全球化的社會情況下,關鍵在於「我們 繼續優先為所有人爭取持久
的工作機會」,103 而非考慮商業利潤的多寡及經濟推理的 可信度
128. 人從受造開始以來,就有工作的召喚。科技的進步不應日漸取代人類的
工作,這樣做對人有害。工作是必要的,它代表人生在世的部分意義,是成長
的途徑,使人類發展和個人滿全。經濟上援助窮人應是臨時救急的辦法。而更
長遠的目標,應是讓他們能透過工作,度有尊嚴的生活。然而經濟的趨勢卻是
看重科技的進步,以機器取代人工,解雇員工以降低生產成本。最終這是人與
自己作對 的另一方式 。工作機會的流失打擊經濟,「因為社會資 源會逐漸被腐
蝕,所謂社會資源即社會生活 不可或缺的條件,即信任、信實和守法。」104
句話說,「人要付 出的代價,往往也是經濟要付出 的代價,經濟的失靈也常帶
來人的損失 。」105 為獲取更大的短期利潤,不再投資 在人身上,對社會來說
是虧本生意。
129. 若要繼續提供就業機會,就必須推廣有利於多元生產和創意商業的經濟
體 系。例 如:為 世 界 多 數 人 口 提 供 糧 食 的 多 元 化 而 小 規 模 的 糧 食 生 產 系 統,均
能使用適量土地,製造較少廢棄物,不論其採用的模式是小塊農地、果園和花
園、獵、野 生 捕 撈 或 區 域 性 漁 業。強 調 效 益 的 經 濟 體 系,特 別 是 在 農 業 方 面 ,
最終只會迫使小農戶出售他們的土地,或放棄種植傳統的農作物。由於小農戶
難 以 與 地 區 或 全 球 市 場 接 軌,或 是 因 為 銷 售 方 式 和 運 輸 系 統 只 專 為 大 型 產 業 而
設計的,縱使小農戶嘗試其他更多元化的生產模式,也徒勞無功。政府機關有
權利和責任採取明確而堅定的措施,支持小生產商和生產多元化。為確保經濟
自由,進而使所有人能實際得益,有時必須對那些擁有龐大資源和財力的組織
加以適度限制。若聲稱有經濟自由,而實際上卻阻止多數人進入體系,就業機
會亦不斷萎縮,所謂的經濟自由只是巧言令色,連政治聲譽也連帶受損。商業
活動是崇高的職業使命,目的是製造財富及改善世界。商業可以是其所在地的
繁榮昌盛的有效資源,特別是應將製造就業機會視為服務大眾的福祉。
新的生物科技
103 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2009 6 29 32AAS 1012009666
104 同上。
105 同上。
40

5.2 Page 42

▲back to top
130. 從我已闡述有關人和受造界之間的哲學和神學觀點,可清楚看到,賦有
理 性 和 知 識 的 人 類,並 非 是 一 個 毋 須 考 慮 的 外 在 因 素。若 涉 及 人 生 存 上 的 需 要 ,
人 為 干 預 動 植 物 是 被 容 許 的 。《 天 主 教 教 理 》 的 教 導 是 道 德 上 可 接 受 以 動 物 作
實 驗 , 只 要 是 「 在 合 理 的 範 圍 內 , 並 對 治 療 及 救 人 的 生 命 有 所 助 益 。 」 106教 理
堅定地闡明人類權力的行使有其限制,「 使動物無故地受罪,或蹧蹋牠們的生
命,是不合乎人性尊嚴的。 107 這些用途和實驗須「 以虔敬的尊重對待受造
界 的 完 整 。 」 108
131. 我憶起聖若望保祿二世的持平立場。他強調科學和科技進步帶來的益處
顯示:「人負責任地參與天主創造工程 ,乃是崇高的 召喚」,又說:「我們在干
預某一部分的生態系統時,不可忽略 此行動對其他部 分造成的影響。」 109
清楚地指出,教會重視科技研究,如「分子生物學,以及與其他學科的配合,
基因學等,應用在農業和工業技術上 110 所作的貢獻。可是他也指出這不
應導致「任意的基因操縱」,111 漠視這種做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人類的創意
不應受壓制。正如藝術家不應被禁止發揮他或她的創意,同樣地,那些在科學
和 科 技 發 展 方 面 有 特 殊 才 能 的 人 也 不 應 被 禁 止 運 用 他 們 的 天 賦 服 務 他 人。我 們
要不斷反思這些人類活動的目標、效果、整體情況和倫理限制,因為人類活動
所形成的勢力涉及相當大的風險。
132. 人類對動物、植物的干預,包括目前為求激發物種潛能,以生物科技操
控遺傳基因的做法,都應在此正確框架的範圍內作思考。基於信仰對理性的尊
重,我們要密切留意不受經濟利益影響的生物科學研究,這樣的研究會提供我
們對生物結構的新知識及其可能性和其突變性。任何對大自然合理的干預,只
應為「有利於受造物依據天主的計劃,發展各自本性 。」112
133. 要 對基因 改造( GM),不論是植物的或動物的、醫療上或農業上的,
一個總體判斷,是有困難度的,因為基因改造的種類繁多,故需要作個別的考
慮。基因改造牽涉的風險未必與技術本身有關,而是由於技術不當或過度的應
106 《天主教教理》,2417
107 同上,2418
108 同上,2415
109 1990 世界和平日文告》,6AAS 821990150
110 於宗座科學學院發言1981 10 3 3Insegnamenti 4/21981333
111 1990 年世界和平日文告》,7AAS 821990151
112 若望保祿二世,於世界醫療協會第三十五屆週年大會發言1983 10 29 6AAS 761984
394
41

5.3 Page 43

▲back to top
用。事實上,基因突變一向是由大自然本身引發的,過去如此,未來亦然。由
於人的干預而出現的突變亦非新鮮事。動物的馴養、品種的雜交,及其他一些
較古老和普遍接受的做法都是例子。基因改造穀物的科學發展,始於對天然細
菌 能 自 然 改 變 植 物 染 色 體 組 的 觀 察。然 而,在 大 自 然 裡,這 樣 的 過 程 是 緩 慢 的 ,
不能與由現今科技促成的快速改變相提並論 ──即使現今科技的技術,也是經
過數世紀的科學發展,方臻成熟。
134. 即使尚未有確實證明基因改造穀物對人類有害,而且在某些地區,基因
改造穀物帶來的經濟增長,解決了不少問題,但仍然有不少不宜低估的重大難
題存在。在很多地方,自引入基因改造穀物後,「小型生產者失去可耕地,
得不撤出實際生產的行列,逐漸消失」,113 耕地因而集中於少數大地主的手中。
最脆弱的農民工成為臨時工人,而最終很多農民工遷移至城市裡的貧民區。擴
大 基 因 改 造 穀 物 生 產 的 即 時 及 未 來 影 響,是 破 壞 複 雜 的 生 態 網 絡 系 統、減 少 農
作物的多樣性、危害區域性經濟。在不少國家,我們見到穀物和耕種用品的生
產 商 正 在 擴 張 其 對 市 場 的 壟 斷。農 民 對 生 產 商 的 依 賴 會 日 漸 加 重,因 為 考 慮 到
生產不育種子,結果將會是農民被迫向大型生產商購買種子。
135. 當然我們需要持續關注這些問題,並考慮到問題涉及的倫理層面,而且
需要進行廣泛的、負責任的科學和社會方面的討論,衡量所有可運用的資料,
且直接坦誠地就事論事。但有時完整資料尚未公開,可能是基於政經或意識形
態的特定利益,部分資料被篩選了。一旦如此,就難以周詳考慮所有相關的變
數 和 不 同 的 問 題 來 達 到 平 衡 和 審 慎 的 判 斷。所 有 直 接 或 間 接 受 影 響 的 人( 農 民 、
消費者、政府機構、科學家、種子生產商、在熏蒸消毒田地附近的居民及其他
人 等 等 )應 參 與 討 論,提 出 他 們 的 問 題 和 憂 慮,他 們 也 應 獲 得 足 夠 和 可 靠 的 資
料,好能為目前和未來的公共利益作出決定。這是一個複雜的環境議題,需要
的是整體的方案,因此至少應提供更多的財政去資助各個獨立的、跨學科領域
的研究,希望能為環境議題帶來新的啟發。
136. 另一方面,令人憂慮的是,有些生態運動者在捍衛整體環境時,有理由
要求對科學研究加以適當的限制,但卻未將同一原則應用在人類生命上。當
採用人類活胚胎進行實驗時,卻傾向合理化所有僭越的界限。我們忘記了人
類不可分割的價值超越他或她的發展程度。同一道理,若科技漠視主要的倫
理原則,終將導致人類的為所欲為。正如本章所述,若科技與倫理切割,科
113 阿根廷主教牧靈關注委員會,Una tierra para todos2005 6 19
42

5.4 Page 44

▲back to top
技就無法控制自己的力量了。
第四章
整體生態學
137. 既然萬物是緊密地息息相關,要解決現今的危機問題,需要有全球性的
全 方 位 願 景。所 以 我 建 議 我 們 共 同 探 討 一 種 包 括 明 確 尊 重 人 類 和 社 會 層 面 的
體生態學,及其某些構成要素
I. 與環境、經濟和社會相關的生態學
138. 生態學研究生物與其成長環境的關係。這必然要思考和討論生活和社會
生存的必要條件,並需要坦率地質疑某些發展、生產和消費模式。萬物互有關
連,極其重要,毋須多說。時間和空間不是互不相干的,即使是原子和亞原子
粒 子 也 不 是 單 獨 存 在,可 以 個 別 研 究 的。正 如 組 成 地 球 的 不 同 層 面 ─ ─ 物 理 上 、
化學上和生物上的──彼此之間也是互有關連的,生物物種之間也是如此,它
們 屬 於 一 個 我 們 永 遠 無 法 完 全 探 索 和 明 白 的 網 絡 的 一 部 分。許 多 生 物 都 共 享 某
種優良的基因密碼。由此可知,將知識切割,將零碎的資料獨立處理,這是一
種愚昧無知的行為;唯有將所有資料重新整合,才能呈現更宏觀的現實願景。
139. 當我們談論到「環境」,真正說的,是一種關係,它存在於 大自然和我們
身處的社會兩者之間。大自然不可能被視為與我們無關,或只是我們居住的處
所。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只居住其內,而且不斷相互影響。若要追究某
特定地區受污染的成因,需要研究其社會、經濟、行為模式,以及掌握現實的
方 式。鑒 於 環 境 變 化 範 圍 的 相 異,已 經 無 法 針 對 各 個 問 題 去 尋 求 明 確 精 準 的 答
案。基 本 的 問 題,是 考 慮 到 大 自 然 體 系 本 身 及 其 與 社 會 體 系 的 交 互 影 響 而 尋 求
整體的解决方案。我們並非面對兩個分別屬於環境和社會的危機,而是一個同
時 包 括 兩 者 的 複 合 式 危 機。因 此 尋 求 解 決 方 案 的 策 略 應 該 面 面 具 到,能 對 抗 貧
窮問題,恢復遭遺棄者的尊嚴,同時能保護大自然。
140. 在評估一項具體計劃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時,需要考慮眾多不同的因素,
所 以 必 須 讓 研 究 人 員 能 發 揮 所 長,促 進 彼 此 的 互 動 交 流 和 確 保 廣 泛 的 學 術 自 由 。
43

5.5 Page 45

▲back to top
持續不斷的鑽研應有助我們更認識不同生物 間的相互關係,因而構成了今日我
們稱之為「生態系統」的更大單元。我們研究這些系統,不只是 為了善用它們,
也 因 為 它 們 除 了 可 供 使 用 外,亦 有 其 內 在 價 值。每 一 生 物,都 是 天 主 的 受 造 物 ,
本身就是美好的和值得欣賞的;同樣地,和諧共處的不同物種也是如此,共存
於有限的空間形成一個系統。雖然我們未必能經常意識到,人之所以能存在,
亦 有 賴 這 些 較 大 的 系 統。我 們 要 想 到 生 態 系 統 之 間 的 互 動 影 響:二 氧 化 碳 擴 散 、
淨化水源、控制疾病和疫症、肥沃土壤、分解廢物,以及達到其他許多我們遺
忘或忽略的各種功能。若意識到這一切,很多人便明白自己是生活和行動於
種預先賦予我們的實存環境中,它先於人的存在和能力。因此,當我們說 到「可
持續使用」時,必須考慮到每一個生態系統在其不同 地區及層面的自我再生能
力。
141. 經濟增長有助於產生可預應對和某種程度的標準化,其目的是簡化
程序,減低成本。這顯示我們需要有「經濟生 態學」,務求以 開闊的眼 光看待
現實。事實上,保護 環境是「整體發展過程的一部分,不能單獨考慮。」114
們 急 需 一 種 人 文 主 義,它 能 將 包 括 經 濟 在 內 的 不 同 知 識 範 疇 連 結 起 來,以 為 一
個更完整及有整合性的願景服務。現今,對環境問題的分析,不能與對人、家
庭,與工作相關,以及城市背景的分析切割,也不可與個人如何自視自處 切割。
反之,這將影響個人與他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生態系統之間,以及社會交互
作用的各個領域之間,也互有關連,正好再次印證「整體 大於部分。」115
142. 若萬物是互有關聯,一個健全的社會機制必定會有一些有助於環境和眾
人 生 活 品 質 的 影 響。「 每 次 違 反 團 結 互 助 和 公 民 情 誼,便 會 對 環 境 造 成 傷 害。」
116 從此角度來說,社會生態學必然 是機制性的,並逐漸擴展至整個社會 。它
源於最原始的社會群組──家庭,延伸到較大的地區、國家乃至國際團體。在
每一社會階層內及各階層之間,各種機制的發展調整着人際間的關係。任何機
制的削弱會造成負面後果,例如不公義、暴力、失去自由等等。不少國家的機
制 效 率 相 對 較 低,結 果 給 人 民 帶 來 更 大 困 難,但 是 同 時 有 些 人 卻 正 因 此 從 中 獲
利。不論是在國家的行政體系、公民社會的不同層級或個人間的關係,不守法
的狀況愈來愈普遍。完善制定的法律,仍是死的條文。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
仍能希望有關環境的立法和規定真正有效用嗎?舉例來說,我們都明白,有些
國家雖然有法令明文規定保護森林,但卻沈默地注視著不斷違法的亂砍濫伐。
再者,在某一地區發生的事情,對其他地區會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富
114 《關於環境與發展的里約熱內盧宣言》1992 6 14 ,原則 4
115 《福音的喜樂》勸諭2013 11 24 237AAS 10520131116
116 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2009 6 29 51AAS 1012009687
44

5.6 Page 46

▲back to top
裕社會的吸毒問題,造成較貧困地區的運毒行為持續增長,而那些較貧困地區
則充斥著貪污腐敗、生命受到摧殘,且環境不斷惡化。
II. 文化生態學
143. 除了大自然遺產之外,同樣受到威脅的,有歷史、藝術和文化的遺產。
這 些 遺 產 屬 於 每 一 個 地 方 共 有 身 分 的 一 部 分,是 建 立 一 個 適 合 居 住 城 市 的 根 基 。
這 不 代 表 要 拆 除 老 舊 建 築,另 建 新 城 巿,而 是 要 更 加 尊 重 當 地 環 境,即 使 不 一
定吸引人到該處定居。甚至,我們需要融合每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及建築,
以 保 存 其 原 有 身 分。廣 義 而 言,生 態 學 亦 包 括 保 護 人 文 文 化 寶 庫。更 確 切 地 說 ,
它 要 求 在 研 究 環 境 問 題 時,要 同 時 關 注 本 土 文 化,促 進 科 技 語 言 和 人 文 語 言 的
交談。文化不只是繼承過去,更重要的,是一個活生生、具有動力及共同參與
的當下現況,是我們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時,不可或缺的一環。
144. 人類的消費主義心態在現今全球化經濟結構的推動下,令不同的文化變
得千篇一律,又壓縮人類豐富而多樣性的文化遺產。若試圖藉著統一規格或技
術 性 的 干 預 來 解 決 所 有 的 問 題,這 只 會 輕 忽 本 地 問 題 的 複 雜 性,而 解 決 這 些 問
題,是需要所有當地人民積極的參與。一些解決問題新的方式仍在研究中,未
必 適 合 用 於 當 地,不 能 由 外 引 進;解 決 問 題 新 的 方 式,應 基 於 當 地 文 化 的 需 要 。
既然生命和世界都是有動力的活實體,我們愛護世界也必須又靈活又要有動力 。
純粹的技術性解決方案,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進而引發更嚴重的潛在風險。
我 們 需 要 尊 重 各 民 族 和 各 文 化 的 權 利,並 且 了 解 各 社 會 團 體 在 歷 史 中 發 展 的 過
程,而 這 過 程 需 要 生活於當地文化背景的 人 們 持 續 積 極 參 與。生 活 品 質 的 概 念 ,
也 不 可 能 由外強 加 諸 於 當 地 人 民 , 因 為 生 活 品 質 , 必 須 在 世 上 各 人 類 群 組 自 己
的文化標記和風俗習慣中來理解。
145. 許多環境的過度開發及環境的破壞,不只耗盡本地社會賴以為生的資源,
同 時 令 長 久 以 來 塑 造 文 化 身 分 及 賦 予 生 活 和 團 體 意 義 的 社 會 結 構 解 體。文 化 的
消失與動植物物種的消失相比,同樣嚴重,甚至於更嚴重。一種與單一的生產
模式串連,而且是強加於人的生活方式,與改變生態系統相比,同具危害性。
146. 由此看來,必須特別照顧和保護原住民團體及其文化傳統。他們不只是
諸 多 族 群 中 的 一 個 少 數 族 群,尤 其 是 在 推 出 的 大 型 計 劃 影 響 其 安 身 立 命 的 土 地
時,他們更應該是主要的協商交談對象。對原住民而言,土地不是商品,而是
45

5.7 Page 47

▲back to top
天 主 和 安 息 於 該 處 的 祖 先 所 賜 的 禮 物 ─ ─ 是 他 們 必 須 與 之 互 動 的 神 聖 空 間,為
保持他們的身分和價值觀。他們繼續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他們就必定給予土
地最好的照顧。然而,在世界多個地方,原住民團體已受到壓力,要他們放棄
自 己 的 家 郷 土 地,轉 讓 給 農 業 或 礦 業 的 發 展 計 劃 ─ ─ 毫 不 顧 及 大 自 然 和 原 住 民
文化的逐漸崩潰。
III. 日常生活的生態學
147. 真正的發展要儘量包括整體性改善人類生活的品質,這需要顧及人生
活的周遭環境設施。環境設施影響人的思考、感覺和行為。在我們的房間、家
裡、職場、社區,我們以身處的環境表達自己的身分。我們盡全力適應環境,
但當四周環境是雜亂無章,秩序失控,充斥著噪音及不美觀,如此過度的刺激
使人難以找到全然而喜悅的自己。
148. 某些個人和團體展現出的創意和主動真令人讚賞,針對環境的局限性,
他 們 減 緩 四 周 環 境 造 成 的 負 面 影 響,又 學 習 在 混 亂 及 不 穩 定 中 調 整 自 己 的 生 活 。
例 如:在 一 些 地 方,雖 然 建 築 物 的 外 牆 失 修,人 們 仍 注 重 打 理 自 己 的 居 室 住 所 ,
或從睦鄰關係中得到滿足。有益身心的社交生活可令看似不理想的環境增 色不
少。有時,窮人雖然面對不少困難,反而更能將人類生態學身體力行。若能發
展親近而溫暖的人際關係,若能建立社區團體,又若能從團結和有歸屬感的網
絡得到支持,人的內心因而感到踏實,足可彌補環境的限制,並舒緩高密度住
宅區帶來的窒息感。如此一來,任何地方也可由人間地獄變成人可活得有尊嚴
的樂土。
149. 在欠缺和諧,開放空間或融入社會機會的地區,赤貧會使人們變得冷酷
無情,而導致各種殘暴行為,或引起犯罪組織的非法掠奪。特大城市的鄰里關
係是不穩定的,在日常生活中,人經常經驗到人口的過度密集和互不相識,可
能產生一種漂泊流離感,進而滋生反社會行為和暴力傾向。無論如何,我不得
不重申,愛的力量更大。不少人在此情況下仍可編織歸屬及團結共融的網絡,
將 人 口 的 過 度 密 集 轉 化 成 團 體 內 共 有 的 經 驗:推 倒 自 我 中 心 的 高 牆,跨 越 自 私
自利的藩籬。此類團體獲得救援的經驗常能激發創意而改善大廈或社區的關係 。
117
117 例如有些作者強調拉丁美洲的村屋villas,棚屋chabolas或貧民區favelas的價值:參閱
史堪諾的著作JUAN CARLOS SCANNONES.J.La irrupción del pobre y la lógica de la gratuidad
46

5.8 Page 48

▲back to top
150. 既然生活空間和人類的行為是互有關連,那麼,建築師在設計大廈、社
區、公 共 空 間 和 城 市 時,需 要 參 考 不 同 領 域 的 資 料,以 能 幫 助 我 們 認 識 人 們 的
思考過程、象徵性語言和行為方式等。只追求設計的美感,尚嫌不足;更加珍
貴的是,我們能為另一種美善効勞:人的生活品質,人對環境的適應力,及人
彼 此 間 的 相 處 和 互 助。由 此 可 見,在 城 市 規 劃 時,充 分 考 慮 到 當 地 居 民 的 意 見 ,
這是多麼的重要。
151. 城市使我們安居及聚集,我們也需要保護其中的公共區域、顯著地標和
城 市 景 觀 等,因 為 這 一 切 加 強 我 們 對 城 市 的 歸 屬 感、落 地 生 根 感 和「 家 鄉 的 感
覺 」。 將 城 市 的 各 部 分 妥 善 地 統 合 起 來 是 重 要 的 , 讓 居 民 有 整 體 感 , 而 非 禁 閉
於一個小社區內,並無法體會整個城市是與所有人共享的空間。在作出可影響
市區或郊區地貌的介入之時,應考慮如何整合不同的因素,因而對本地居民生
活形成一致且有意義的框架。近人不再被視為陌生人,而是大家共同致力創建
的「 我 們 」的 一 部 分。基 於 同 一 理 由,能 在 市 區 和 郊 區 撥 出 一 些 受 保 護 的 保 留
地,免於人為干預而經常改變,是頗有幫助的。
152. 在世界很多地方,不論是在郊區或大城市,房屋供應不足同是嚴重問題,
因為國家財政預算只能照顧到其中一小部分的需求。不只是窮人,亦包括社會
很 多 人 士,想 要 擁 有 自 己 的 房 屋 都 是 相 當 困 難 的。擁 有 一 個 屬 於 自 己 的 家,關
係到個人尊嚴及家庭的成長。這是人類生態學的重要議題。在某些地方,臨時
搭建的簡陋小屋形成的市鎮如雨後春筍地相繼出現,我們需要發展這些社區,
而非將其夷為平地或取締。窮人居住在衛生條件不足的貧民區或危樓,「 倘若
有需要遷徙他們,為免百上加斤,就應該事先向他們充分解釋,提供合理的住
屋選擇;更應讓受波及的民眾參與整個過程 。」118 同時,將老舊社區融入城
市 時 應 靈 活 而 具 創 意 。「 若 能 克 服 令 人 癱 瘓 的 猜 忌 , 把 不 同 的 人 融 合 起 來 , 又
讓 這 融 合 變 為 發 展 的 新 因 素,這 樣 的 城 市 是 多 美 麗 啊 ! 若 城 市 在 建 築 設 計 方 面
能有充份的空間讓人 會面,便於彼此認識,這樣的城市是多麼有吸引力啊!」
119
in JUAN CARLOS SCANNONE and MARCELO PERINEeds.Irrupción del pobre y quehacer filosófico.
Hacia una nueva racionalidadBuenos Aires1993225-230
118 宗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教會社會訓導彙編》,482
119 《福音的喜樂》勸諭2013 11 24 210AAS 10520131107
47

5.9 Page 49

▲back to top
153. 經常令使用者深受困擾的城市運輸系統,與居民的生活品質關係密切。
不論是一人使用或共乘的大量車輛,充斥着城市的大街小巷,交通擁塞、污染
水平上升,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以致不得不興建更多道路和停車場,令城
市景觀慘遭破壞。不少專家都同意應優先發展大眾運輸系統。然而,除非運輸
系統本身作出重大改善,否則一些必要的措施未必能輕易取得社會的認同。很
多城市居民被迫忍受因交通工具的擁擠、不便、班次稀少和缺乏安全性等等所
造成有失尊嚴的情況。
154. 對人性尊嚴的尊重,相對於人們在城市中被迫忍受的嘈雜繁亂,經常互
相矛盾。但是,我們不可因此忽略郊區居民的生活情況,他們感到被遺棄和被
忽視,無法得到必需的服務,而某些勞工備受奴役,没有權利,甚至没有希望
過著更有尊嚴的生活。
155. 人類生態學亦指向另一意義深遠的現實:人類生命與道德律的關係。道
德律銘刻於我們人的本性內,為締造一個更具尊嚴的環境,有其必要。教宗本
篤 十 六 世 提 及「 人 的 生 態 學 」, 就 是 基 於「 人 也 有 他 必 須 尊 重 及 不 能 隨 意 操 縱
的本性」 120 的事實。 為此,必須要承認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直接與環境和其他
生物有直接的關係。我們必須接受我們的身體,視它為天主賜予的禮物,才能
領受和接納天父所恩賜的世界,視之為我們共同的家園。若我們認為對自己的
身體有絕對權力,則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會認為自己對萬物亦享有相同的絕對
權力。學習接受我們的身體,照顧它,尊重它全部的意義,才是真正的人類生
態學之必要元素。另外,也須要珍惜自己身為女性或男性的身體,為能在我們
接觸異性時,認出自己不同的身分。這樣我們才能喜樂地接受另一男人或女人
這份特殊的禮物──天主創造的受造物,使男女能彼此充實 豐富。「因不懂得
如何面對,而要求消除性別差異」 121 不是健康的態度。
IV. 公益原則
156. 完整的人類生態學與公益此概念是密不可分的──公益是社會倫理道德
核 心 及 合 一 的 原 則 ,是「 讓 私 人 及 團 體 可 以 充 份 而 便 利 地 玉 成 自 身 的 社 會 生 活
條 件 的 總 和 。 」 122
120 在柏林德國聯邦議院的發言2011 9 22 ): AAS 1032011668
121 公開接見集會的教導2015 4 15 ): 羅 馬觀察 報 2015 4 15 日,第 8 頁。
122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26
48

5.10 Page 50

▲back to top
157. 公益是基於對人本身的尊重,連同人基本的及不可剝奪的權利,以達至
他或她的全人發展。根據輔助原則,公益也要求達到社會的整體福祉和當中不
同群組發展的配套措施。在各群組中,最突出的是作為社會基本單位的家庭。
最後,公益要求借重某種秩序以達到社會和諧、穩定和安全。若不特別關注分
配正義,則無法建立秩序。一旦違反分配正義,暴力必隨之出現。作為整體的
社會,特別是各個國家,有責任捍衛和推廣公益。
158. 在現時全球化社會的情況下,不公不義,屢見不鮮,越來越多人被遺棄,
並 被 剝 奪 基 本 人 權,公 益 此 一 原 則 立 即 成 為 一 個 呼 籲 及 選 擇,要 世 人 精 誠 團 結 ,
以及要優先關愛最貧窮的人,此乃理所當然及意料中事。為作出此項選擇,需
要認識大地資源普遍性的終向,然而,正如我在《福音的喜樂》勸諭 123 中提
到,要受到信仰最深刻的啟迪,才能明白窮人也有其極大的尊嚴。我們只需環
顧周遭現實,便可了解,時至今日,為了有果效地實踐公益,選擇優先關愛窮
人是迫切必要的基本倫理。
V. 世代之間的公義
159. 公益的概念也擴展至未來的世代。全球經濟危機是慘痛的教訓,它突顯
出 大 家 對 共 同 的 終 向 ─ ─ 也 是 我 們 後 代 必 須 面 對 的 終 向 ─ ─ 一 知 半 解,所 帶 來
的害處。要有可持續的發展,就不可能排除世代之間的精誠團結。當我們開始
想 到 會 留 給 子 孫 一 個 怎 樣 的 世 界,就 會 以 不 同 的 目 光 看 事 物;認 識 到 世 界 是 白
白得來的禮物,必須與他人分享。既然世界已賜予我們,我們不可再從純功利
的 角 度 去 看 事 物,將 效 率 和 生 產 力 完 全 調 節 至 符 合 個 人 利 益。世 代 之 間 的 精 誠
團結不是一項選擇,而是基本的公義問題,因為我們領受的世界,也屬於我們
的後代。葡萄牙主教團呼籲我們承認此履行公義的責任:「 環境本身是要被人
領受的 ,它是 一份 借 用的禮 物, 每 一世 代 領受它 ,然後 留傳 下 一代。 」 124
體的生態學以此更寬廣的視野為標記。
160. 我們想給子孫和正在成長的孩子一個怎樣的世界?此問題不只是涉及環
境,也不能一點點局部地處理。當我們問自己想留下一個怎樣的世界時,首要
想 到 整 體 的 大 方 向、意 義 和 價 值。除 非 我 們 願 意 花 氣 力 處 理 這 些 更 深 入 的 議 題 ,
123 參閱 Nos. 186-201AAS 10520131098-1105
124 葡萄牙主教團會議,《Responsabilidade Solidária pelo Bem Comum》牧函2003 9 15 20
49

6 Pages 51-60

▲back to top

6.1 Page 51

▲back to top
否則我不認為我們對生態的關注能帶來重大成果。我們若敢於面對這些議題,
勢 必 提 出 反 問 自 己 的 尖 銳 問 題:我 們 生 存 於 世 的 意 義 是 什 麼 ? 為 什 麼 我 們 在 此
世上?我們工作和奮鬥的目標是什麼?地球需要我們為它做些什麼?只是簡
單地說,應該關心後代,已不再足夠。我們要看清人的尊嚴正受的威脅。首要
的是,是否留下一個不宜居住的地球予子孫,這由我們決定。此問題對我們有
極大的影響,因為這與我們旅居在世的終極意義有關。
161. 我們不能再以嘲笑或鄙視的態度去面對末日預言。我們留給子孫的,可
能是一堆廢墟,一片荒涼及穢物如山。消耗的速度、廢物、環境變化,已將地
球的容量推至極限,我們那不可持續的現代生活方式只會化成災難,一如已週
期性地在世界各地出現的災難。惟有依賴我們此時此地果敢的決定,才可減輕
現時失衡狀態造成的影響。在他人承受災難性的後果前,我們應反思自己的責
任。
162. 接受此挑戰的困難,是與倫理和文化的低落,再加上生態環境的惡化有
關。後現代世界的男女,面對個人主義廣泛流行的危機,而今天很多的社會問
題,也是與要求獲得即時滿足的自我中心文化有關,連同家庭和社會人際關係
疏離的危機,以及生活上旁若無人的這種態度。父母衝動和浪費的消費模式,
影響子女的消費模式,導致子女更難購置自己的住宅,為成家立業。再進一步
來說,我們未能認真考慮到未來的世代,是因為我們無法擴展自己的視野,和
無法顧及那些遭排除於發展之外的人。我們不只是要關心將來的窮人,也要關
心 今 天 的 窮 人,他 們 在 世 上 的 生 命 是 短 暫 的,無 法 再 等 待 下 去。所 以 除 了「 加
強世代間相互扶持的 精誠團結,也迫切需要激發同世代的人的 精誠團結。」125
第五章
探索和行動的方向
163. 到目前為止,我嘗試打量眼前的境況,指出我們身處的地球何處出現裂
縫,以及造成環境惡化的人性根源。單是默觀現況,就足以顯示有需要改變方
向 和 採 取 其 他 行 動,但 是 現 在 我 們 會 嘗 試 勾 劃 出 交 談 的 主 要 途 徑,為 能 逃 出 使
我們下沉的漩渦。
I. 在國際社會中的環境議題交談
125 本篤十六世,《2010 年世界和平日文告》,8AAS 102201045
50

6.2 Page 52

▲back to top
164. 自上世紀中葉,在克服不少困難後,我們越來越相信,地球是我們的家
鄉,而人類是居於此共同家園的民族。一個互相依賴的世界不只令我們更意識
到某些生活方式、生產和消費模式,對所有人的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推動
我們確保建議的解決方案是全球性的,而非純粹為保障少數國家的利益。國際
間 的 互 相 依 賴 催 促 我 們 構 想 一個世界要有一共同計劃。人 的 睿 智 雖 然 已 帶 來 極
大 的 科 技 進 步,但 是 仍 不 足 以 找 到 有 效 處 理 嚴 峻 的 全 球 環 境 和 社 會 問 題 的 方 法 。
單憑各個國家獨自行動,無法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所以全球性的共識是必要
的。例如,此一共識將有助於訂定可持續和多元的農業計劃、發展可再生和污
染性較低的能源種類、鼓勵更有效益地使用能源、促進海洋和森林資源的良好
管理,並確保所有人可取得飲用水。
165. 我們知道逐步取代依賴高污染性石化燃料的技術是刻不容緩的,特別是
依賴煤炭,亦包括石油和較次要的天然氣的技術。在發展可廣泛供應的可再生
能 源 方 面 取 得 更 大 進 展 前,權 宜 之 計 是 擇 一 損 害 較 輕 的 替 代 方 法 或 採 用 短 期 性
措施。然而,國際社會對支付能源轉換的成本責任歸屬,仍未取得充分共識。
在 過 去 數 十 年,環 境 議 題 已 引 起 熱 烈 的 公 開 討 論 和 公 眾 的 多 元 慷 慨 回 應 和 承 擔 。
政商界的反應緩慢,與世界正面對的挑戰的迫切性不符。後工業時代可被視為
歷史上最不負責任的年代之一,雖然如比,但在二十一世紀伊始,仍然有理由
希望人類的慷慨承擔此艱巨責任,將名留青史。
166. 整體來說,保護生態運動已取得重大進步,其中要感謝不少公民團體的
努力。我無法在此一一列舉或陳述他們的貢獻。由於他們的努力,環境問題出
現在公眾議程上的次數增加,也推動更多具前瞻性的探討。儘管如此,最近的
世界高峰會議,在環境方面的討論,表現令人大失所望,歸根究底,是欠缺政
治意願,因此在環境問題上未能達成真正有意義和有效力的全球性協議。
167. 值得一提的是於 1992 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高峰會議。它宣稱
「人類處在關注持續發展的中心。」126 為響應 1972 年的《斯德哥爾摩宣言》,
在愛惜全球生態系統方面,它高度重視國際間的合作、污染者經濟責任自負、
就發展項目和工程進行環境評估的責任。為能逆轉全球暖化的趨勢,它以限制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為目標。另外,訂定議程,包括具體行動計劃和生物多
樣性公約,列明森林生態保護的原則。雖然會議可說是已向前邁進一步,並具
126 《關於環境與發展的里約熱內盧宣言》1992 6 14 ,原則 1
51

6.3 Page 53

▲back to top
先知性的眼光,但是由於欠缺適當監管制度、定期評估和違規罰則的機制,使
協調工作失效。要落實已宣布的原則,仍有待有效的及靈活的實際執行辦法。
168. 有關此方面的積極經驗,或許能以《巴塞爾公約》為例,它制訂了有關
處理危險廢棄物的通報、標準和管控機制。另外,具約束力的瀕危野生動植物
的國際貿易公約,條文包含現場視察的規定,以確保公約的有效執行。再者,
感 謝 制 定 保 護 臭 氧 層 的《 維 也 納 公 約 》, 藉 著《 蒙 特 利 爾 議 定 書 》而 得 以 落 實
並修訂了條款,使解決臭氧層變薄的問題得見曙光。
169. 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和有關土地沙漠化的問題,進展可說是乏善可陳。
至 於 氣 候 變 遷 方 面,進 展 也 相當有 限。有 關 減 少 溫 室 氣 體 排 放,則 需 要 人 真 誠 、
勇敢和負責任地面對問題,尤其是那些握有較大權力,而造成污染最嚴重的大
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會議,「里約+20」(里約熱內盧 2012)頒布的文件內
容廣泛,卻無實質效用。國際協商未能取得重大進展,原由在於有些國家將本
國利益置於全球共同利益之上。那些因我們的隱瞞實情而受害的人,將不會忘
記我們的埋沒良知和欠缺承擔。即使在準備撰寫本通諭之際,辯論日益劇烈。
我 們 身 為 信 徒,應 向 天 主 祈 禱,祈 求 目 前 的 討 論 能 有 積 極 的 成 果,不 會 因 我 們
不明智的躭擱延誤,而禍延子孫。
170. 減低污染氣體排放的某些策略,要求各國分攤環保所需費用,然而,資源
貧乏的國家與較工業化國家相比,負擔將會加重。事實上,强制執行此類措施
是 變 相 懲 罰 最 需 要 發 展 的 國 家,是 假 環 保 之 名 行 不 義 之 實,最 終 變 成 窮 人 付 費 。
再者,由於感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需要相當長時期,即使現在已採取緊急的應
對 手 段,一 些 缺 乏 資 源 的 國 家 的 經 濟 已 飽 受 打 擊,需 要 得 到 援 助 去 適 應 因 氣 候
變 遷 而 產 生 的 影 響。在 此 前 題 下,國 際 間 需 要 訂 定 普 遍 性 的 和 特 定 性 的 責 任 歸
屬。 正 如 玻 利 維 亞 主 教 團 所 說 :「 那 些 不 惜 排 放 大 量 溫 室 氣 體 而 既 得 利 益 的 高
度工業化的國家,應為他們一手造成的問題,負起更大的責任及解決問題。」
127
171. 買賣「碳排放額度」的措施可導致新的投機方式,對減少全球的污染氣
體排放卻無濟於事。美其名為承擔環境污染的責任,看似提供一個快捷簡易的
127 玻利維亞主教團會議,《玻利維亞的環境與人類發展》牧函El universodon de Dios para la vida
2012 3 86
52

6.4 Page 54

▲back to top
方 法,卻 排 除 了 目 前 環 境 中 最 需 要 的 徹 底 改 革,只 是 讓 一 些 國 家 和 地 區 鑽 漏 洞 ,
繼續過度地消費。
172. 對貧窮國家來說,優先要務是消除極度貧窮,促進人民的社會發展。同時,
他們需要意識到國內某些特權階層可恥的消費程度,並更有效地打擊貪 腐。與
此同時,貧窮國家需要發展低污染的能源產品,但是此目標的實現,需要借助
於那些不斷污染地球,藉此令自己迅速發展的國家的援助。貧窮國家若要善用
豐富的太陽能,需要建立機制和獲得補貼,令其得到技術轉移、技術協助和資
金 支 援,同 時,也 要 尊 重 各 國 的 實 際 情 況,因 為「 很 多 時 候,各 國『 基 礎 建 設 』
的設計,是否與其所需相符,未必有足夠評估。」128 相較於氣候變遷的風險,
太陽能裝置成本較低。無論如何,首要的還是倫理上的抉擇,及基於所有人類
之間的精誠團結。
173. 制訂強制執行性的國際性協議是刻不容緩的,因為某些地方政府機關未
必 總 能 有 效 地 介 入 及 執 行 協 議。國 與 國 之 間 應 尊 重 彼 此 的 主 權,並 達 成 具 共 識
的 協 議,以 防 範 可 能 會 令 所 有 人 受 害 的 區 域 性 災 難。我 們 需 要 全 球 性 的 管 理 規
範來強加義務,以及防止不可接受的行為,例如:勢力龐大的公司傾倒污染廢
棄物,或設立污染性的產業於其他國家。
174. 我們也要提到海洋管理系統。雖然國際性和區域性的公約確實存在,但
是 內 容 支 離 破 碎 , 而 且 缺 乏 嚴 格 機 制 的 規 章 、 管 控 及 罰 則 , 徹底削 弱 了 公 約 的
效用。處理日趨嚴重的海洋垃圾問題和保護國際公共海域的安全,兩者均極具
挑戰性。最後,我們需要達成共識,定一個協議來管理「全球的共同利益」的
完整範圍。
175. 阻礙訂定根本解决方案來扭轉全球暖化的心態,也同樣妨礙消除貧窮。我
們 需 要 一 個 更 負 責 任 的 全 面 性 方 法 去 應 對 這 兩 個 問 題:減 低 污 染 和 發 展 較 貧 窮
國家及地區。二十一世紀沿用過去流傳下來的管理制度,但是已感受到國家的
力量減弱,主要成因是跨國的經濟及金融體系已凌駕政治之上。在此情況下,
必須成立更有權威及有效率的國際性機構,其功能 職位由各國政府協商公平委
任 , 並 獲 賦 予 制 裁 的 權 力 。 本 篤 十 六 世 秉 承 教 會 的 社 會 訓 導 , 肯 定 :「 為 管 理
全 球 經 濟;為 振 興 受 危 機 打 擊 的 經 濟,以 免 它 繼 續 惡 化,並 導 致 更 嚴 重 的 失 衡 ;
為及時實現全面裁軍,保障糧食與和平;為保證環境和移民管理;迫切需要有
128 宗座正義和平委員會,《能源、公義與和平》,IV1,梵蒂岡201453
53

6.5 Page 55

▲back to top
一 個 真 正 的 世 界 性 政 治 權 威,我 的 前 任 真 福 若 望 二 十 三 世 已 給 它 劃 出 了 一 個 輪
廓。」 129 外交 工作 方 面亦重 新重視 發展 國 際性策 略 ,以 應對 預 期可 見 之影響
全球的嚴重問題。
II. 為制訂新的國家和本地政策進行交談
176. 不只是國與國之間有成功者和失敗者,就算是在較貧窮國家之內,也有
成功者和失敗者的情況。因此有需要分辨其各自不同的責任。與環境和經濟發
展有關的問題,再也不能單從國與國之間不同的看法著手,更應關注全國性和
地方性的政策。
177. 鑑於人確實可能濫用其能力,各個國家再不可忽略在其境內的計劃、協
調、監督及執行的責任。社會如何能在不斷推動科技創新的同時,計劃和保障
它的未來?法律是其中一個監管和協調的權威源頭,在以大眾福祉為前提下,
法律可明文規定可接受的行為。一個健全,成熟和獨立自主的社會,必須作出
一些與下列事項相關的規範:願景與安全、建立制度、及時執法、消除貪污、
有效回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副作用及適度介入以防止具潛在或不確定風
險。對商業活動減少污染的法理依據,日漸增多。然而,政治和組織架構存在
的目的,不只是為防止不良的行事手法,也是為促進良好的行事方式;激發創
造力,尋求新的解決方案,並鼓勵個人或團體的創新。
178. 只關心即時成效的政府,在人口中的消費階層的支持下,只會以增進短
期成長為目標。為回應選民的訴求,政府極不願意推行可影響消費水平和造成
外來投資風險的措施,以免引起公眾不滿。具遠見的環境議題,本應涵蓋在政
府公共政策內,卻因政權的短視而拖延了。我們忘記了「時間闊於空間。」 130
我們若執行政策,而不抓緊權位,將總是更具成效。在困難時刻,能高舉崇高
的原則,以大眾的長遠福祉為依歸,真正的治國之道始得以發揮。在建設國家
時,政治掌權者要能承擔這項職責,誠屬不易。
179. 在某些地方,已成立合作社共同開發使用再生能源,除了確保地方的自
給自足,甚至可出售剩餘能源,這簡單的例子顯示出:即使目前的世界秩序無
力承擔責任,本地的個人和團體卻可有所作為。他們能激發更大的責任感、更
129 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2009 6 29 67AAS 1012009
130 《福音的喜樂》勸諭2013 11 24 222AAS 10520131111
54

6.6 Page 56

▲back to top
強的團體感、更樂意保護他人、啟迪創造的靈感和深愛這塊土地。他們也關心
未 來 會 留 下 些 什 麼 給 後 代 子 孫。這 些 價 值 觀 深 深 根 植 於 原 住 民 中。有 時 由 於 貪
腐使執法不力,公眾壓力有助帶來果斷的政治行動。透過非政府組織和中介團
體的協調,社會必須向政府施壓,要求制訂更嚴格的規章、程序和監管措施。
除非公民可管制政權──在國家、地區和市政方面,否則無法控制對環境的損
害。若能與鄰近地區達成協議,支持相同的環境政策,本地立法則 會更有效力。
180. 每個國家或區域各有其問題和局限,沒有一套良方可適用各處。事實上,
因應政治現實,只要具約束力的承諾能同時逐漸成形,並被接納,採用過度性
的措施和科技是無可厚非的。與此同時,在國家和地區方面,尚須多加努力,
例 如 推 廣 節 約 能 源 的 方 法。這 包 括 優 先 選 擇 可 將 能 源 效 益 提 升 至 最 高 和 減 少 使
用原材料的工業生產模式;從市場上除去能源效益較低或污染性較大的產品;
改 善 運 輸 系 統;興 建 和 維 修 建 築 物 時,鼓 勵 以 減 低 能 源 消 耗 和 污 染 水 平 為 目 標 。
地區性的政治活動也可以改變消費習慣、發展廢棄物處理和回收的經濟活動、
保護特定物種、規劃多元化農業和農作物交替種植。為改善較貧窮地區的農業
生產效益,可藉投資農業基礎建設、加強地區或國家市場的組織、設置灌溉系
統、可 持 續 發 展 的 農 業 生 產 技 術 等 等。為 保 障 小 生 產 商 的 利 益 和 保 護 本 地 生 態
系統免受破壞,可鼓勵建立新形式的合作社和社區組織。的確,可以做的真的
很多!
181. 有關氣候變遷和環境保護的政策不應隨政權的轉移而改變,所以政策的
連貫性是必要的。達到政策目標需要時間和即時的經費,卻未必能在一屆的政
府任期內得到可見的成效。這是為什麼,若沒有民眾和社會機構給予壓力,政
治當局常不願意介入,何況尚有緊急的問題要解決。從政者若願意承擔這些責
任及相關的支出,將無可避免地與現今經濟和政治以短期利益和 成效為目標的
心 態 相 衝 突。假 若 從 政 者 勇 敢 而 有 膽 識,會 為 天 主 賦 予 他 們 的 人 的 尊 嚴 作 見 證 ,
並留下一個忘己為人的模範。我們極需一個健全的政治體制,有能力改革和協
調不同的機構,具有良好的辦事方式,克服不正當的壓力和官僚作風的懈怠。
然而,若沒有相稱的目標和價值,或沒有真正又具深度的人文主義──能鞏固
一個具有崇高理想和氣度恢弘的社會,即使是最完美的機制也會崩潰。
III. 交談與決定的透明度
55

6.7 Page 57

▲back to top
182. 若要評估商業投資和計劃對環境造成的衝擊,需要能自由交流意見及具
透明度的政治協商過程。另一方面,若有利益輸送,或隱瞞計劃中對環境的實
質影響的貪腐行為,通常會提出似是而非的協議書,無法提供完整報告,且讓
人不能深入研究討論。
183. 環境影響的評估,應該優先於商業企劃案,或特殊的政策、計劃或方案
的制定。環境評估自始就應是整個過程中的一部分,而評估的進行應是跨學科
的、具透明度的和不受任何經濟或政治壓力左右。評估應涉及到工作條件的研
究,須考量對人的身心、本地經濟和大眾安全的可能影響。若能評估各種潛在
可能的情況,及為糾正不良影響所需的額外投資,經濟回報的預測將會更貼近
現實。不同利益之相關者應總能達成共識,並提出多種方案、解決辦法和替代
方 案。本 地 居 民 在 參 與 評 估 中 應 占 一 席 特 別 位 置,他 們 關 心 自 己 和 子 女 的 將 來 ,
及 考 慮 以 超 越 即 時 經 濟 利 益 為 更 長 遠 的 目 標。 我 們 要 停 止 以「 介 入 」的 思 考 模
式來保護生態,為要給予相關人士作政策上之思考及辯論的空間。為使相關人
士能積極參與,他們必須完全知曉計劃的內容、風險及可能性等資訊;參與者
不 只 參 與 初 步 的 決 定,也 參 與 包 括 所 有 後 續 的 行 動 和 持 續 的 監 測 過 程。在 有 關
科 學 和 政 治 的 討 論 中,需 要 公 開 透 明,不 應 只 限 於 某 項 特 定 計 劃 在 法 律 上 是 否
容許的討論。
184. 當我們面對極可能影響現代和未來人民福祉的潛在環境風險時,訂定決
策必須是「 需要衡量各種不同政策下可 預見的利弊。」131 特別是當某 項計劃
可 能 消 耗 更 多 天 然 資 源、導 致 更 高 的 氣 體 或 液 體 排 放 水 準、增 加 廢 棄 物;或 嚴
重改變地貌、改變受保護物種的棲息地或公共空間等等。某些未做通盤考量的
計 劃,會 因 著 不 同 因 素,深 遠 地 影 響 該 地 區 的 生 活 品 質,例 如 未 預 估 到 的 因 素 :
噪音的污染、視野的狹隘、文化價值的喪失、使用核能源的影響。以短期獲利
和 個 人 利 益 為 優 先 的 消 費 主 義 文 化,很 容 易 使 權 力 變 成 橡 皮 圖 章,或 對 大 眾 隱
瞞資訊。
185. 在商討合作方案時,需要多多提出問題以分辨是否真正有利於整體的發
展。成果是什麼?為什麼?何地?何時?如何?為誰 而做?風險是什麼?成本
是 什 麼 ? 誰 支 付 ? 如 何 支 付 ? 在 分 辨 評 估 的 過 程 中,有 些 問 題 是 更 優 先 的。例
如:我們知道水資源是珍貴和不可少的資源,更是行使其他人權的先決條件中
的基本權利。這不容爭議的事實凌駕於任何地區的環境衝擊的評估。
131 宗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教會社會訓導彙編》,469
56

6.8 Page 58

▲back to top
186. 1992 年的《里約熱內盧宣言》聲明:「當有可造成嚴重或不可逆轉的損
害的威脅時,不可藉詞缺乏全面的科學確定性,而延遲推行具成本效益的措施
來阻止環境惡化 。」 132 此預防性原則 可以保護最弱小者,及那些在捍衛自身
權益和搜集確切證據方面能力有限的人。即使缺少無可置疑的證據,若客觀的
資料顯示可能會出現嚴重和不可逆轉的損害,此一計劃應予以停止或修訂。在
這 種 情 況 下,應 先 舉 證 說 明,提 出 客 觀 及 具 決 定 性 的 論 證,證 明 所 建 議 的 活 動 ,
不會對環境或該處居民造成嚴重傷害。
187. 這不表示應該反對任何可改善生活品質的創新科技,而是指出利益不是
唯 一 的 考 慮 因 素。當 有 重 大 的 新 資 料 出 現 時,所 有 涉 及 利 益 者 應 參 與 重 新 評 估 ,
結果可能是終止現有的計劃,修訂現有計劃或考慮其他可行建議。
188. 有些環境議題是不容易取得廣泛共識的。我想重申的是,教會不會解決
科 學 上 的 問 題 或 取 代 某 些 政 策。但 是 我 關 心 的 是 推 動 公 開 坦 誠 的 討 論,使 大 眾
的福祉,不會因特殊利益或意識型態而受損。
IV. 政治和經濟為人的成全而交談
189. 政治不可受制於經濟,經濟也不可受制於追求效率的科技思維。今天,
為了大眾的福祉,政治和經濟急需進行坦誠的交談,以服務生命,特別是為服
務人類的生命。不惜任何花費救助銀行,迫使大眾付出代價,並放棄承諾檢討
和改革整個制度,如此一來,只是再次肯定金融系統的絕對權力──一個沒有
未來的權力,只會在緩慢、昂貴和表面上的復原後,造成另一個新的危機。
2007-2008 年間出現的金融危機原本是個契機,為建立更重視倫理原則的新經
濟系統,並發展新方法去規範投機性金融手法和虛擬財富。然而,此次危機處
理 卻 未 包 括 重 新 思 考 那 已 經 過 時 卻 仍 規 範 這 個 世 界 的 準 則。因 為 生 產 未 必 是 理
性的,通常與經濟變數環環相扣;而經濟變數分配的產品價值,未必與其真實
價值相等。這經常導致商品的生產過剩,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衝擊,對地區經
濟也帶 來負面 後果 。 133 金融 泡沫化 易於 形 成生產 泡沫化 。實 體 經濟的 問題並
132 《關於環境與發展的里約熱內盧宣言》1992 6 14 ,原則 15
133 參閱墨西哥主教團會議,牧靈和社會事務主教團委員會,Jesucristovida y esperanza de los indígenas
e campesinos2008 1 14
57

6.9 Page 59

▲back to top
沒 有 被 人 以 認 真 嚴 格 的 態 度 來 面 對,然 而 唯 有 實 體 經 濟 才 能 使 生 產 多 元 化、改
善生產、幫助公司良好運作,令中小型企業能有所發展,並創造就業機會。
190. 必須謹記,「統以金錢來衡量成本與效益根本不能確保環境受到保護。
自然與人類環境是屬於那些不能憑市場力量來保障的公共資產。」134 我重申,
我 們 必 須 拋 棄 市 場 萬 能 的 觀 念 ─ ─ 認 為 只 要 增 加 公 司 或 個 人 的 利 益,問 題 便 能
迎刃而解。然而,要那些沉溺於追求最大利潤的人停下來,反思他們對環境的
損 害 會 禍 延 子 孫,是 否 實 際 ? 當 人 們 將 利 潤 視 為 唯 一 考 量,就 不 會 考 慮 大 自 然
的週期性和興衰,或可能因人的干預而嚴重受損的複雜生態系統。況且,生物
的 多 樣 性 頂 多 被 視 是 可 以 大 肆 取 用 的 經 濟 資 源 儲 備;人 們 沒 有 嚴 肅 地 思 考 萬 物
的真正價值,及其對人和文化的重要性,或窮人的憂慮和需要。
191. 每當提及這些問題時,總有些人的反應是指責他人非理性地試圖阻礙人
類的進步和發展。然而,我們應加強此信念,相信減緩生產和消費的步伐也可
成就另一種形式的進步和發展。促進天然資源的可持續使用不是浪費金錢,相
反,它是在中期時段就能夠帶來其它經濟效益的一種投資。假如我們更宏觀地
看整體情況,將可發現,更多元化和更創新性的生產模式,能降低對環境的衝
擊,確是非常有利可圖。這意味著對眾多的可能性保持開放態度,不會壓抑人
的創意和追求進步的理想,反而是將這股力量導入新的途徑。
192. 舉例來說,一條更具創意和方向正確的生產發展之路,可糾正目前存在
於以下兩者之間的差距──科技投資過度集中於消費方面和缺乏投資於目前
人類家庭應該解決的急迫性問題。依循這生產發展之路,可衍生出明智有益的
再使用、再翻修,及再回收的方法,另外也能改善城市的能源使用效率。生產
的多元化充分地提供機會,造就人類展現創意及新發明, 同時可保護環境,並
創 造 更 多 就 業 機 會 。 此 創 意 是 人 類 最 尊貴的人性特 質 的 有 力 表 現 , 如 此 , 我 們
就是在一個更廣泛的生活品質概念之下,明智地、勇敢地、負責任地大力推動
一個可持續和公平的發展之路。另一方面,若純粹為得到新的消費產品和快速
回報,不斷尋求掠奪大自然的新途徑,就人類而言,既缺乏價值和創意又更膚
淺。
193. 無論如何,可持續發展在某些情況下會帶來新的增長模式;而在另一些
情況下,面對過去幾十年貪得無厭和毫不負責任的增長,我們應及時考慮訂定
134 宗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教會社會訓導彙編》,470
58

6.10 Page 60

▲back to top
合理限制,甚至將步伐倒退,以箝制增長。當某些人仍無法有尊嚴地生活時,
那 些 不 斷 消 費 的 習 慣 和 破 壞 性 的 行 為 是 不 可 持 續 的。因 此 現 在 是 時 候 要 求 世 界
的部分地方接受增長減少,為提供資源予其他地方,使其可健康地增長。本篤
十 六 世 曾 說 :「 科 技 先 進 的 社 會 必 須 準 備 好 , 鼓 勵 大 家 過 較 簡 樸 的 生 活 , 透 過
減少能源的耗費,並改進能源的使用效率 。」135
194. 若要推動進步的新模式,先要改變「全球發展 的模式」。136 這意味著,
要 負 責 任 地 思 考「 經 濟 的 意 義 和 目 的,並 隨 時 修 正 失 調 的 運 作 和 錯 誤 的 運 用。」
137 中期性地達 到保 護 大自然 和經濟 利益 之 間 ,或 維護環 境和 進 步之間 取得平
衡 , 是 不 足 夠 的 。 半 途 自 畫 的措施只 是 拖 延 將 無 可 避 免 的 災 難 。 簡 單 來 說 , 我
們 必 須 重 新 定 義 何 謂「 進 步 」。科 技 和 經 濟 發 展 若 不 能 帶 來 一 個 更 美 好 的 世 界
及整體性的更高生活品質,便稱不上是進步。事實上,在經濟增長中,人的實
際 生 活 品 質 是 下 降 的 ─ ─ 由 於 環 境 的 惡 化、食 物 品 質 的 低 劣,或 是 資 源 的 耗 盡 。
在 此 前 題 下,談 論 持 續 增 長 通 常 成 為 轉 移 注 意 力 和 提 供 藉 口 的 技 倆;此 舉 則 將
生 態 語 言 和 價 值,納 入 財 經 和 科 技 中 心 論 的 範 疇 內,經 常 使 商 業 對 社 會 和 環 境
的責任淪為一連串的市場行銷和形象改善的手段。
195. 利潤最大化的原則,經常罔顧了其他因素,正反映出對 經濟概念的誤解。
認 為 只 要 增 加 生 產,就 毋 須 顧 及 是 否 犧 牲 了 未 來 的 資 源 或 是 否 有 益 於 環 境;只
要砍伐樹林能增加出產,就毋須計算土地沙漠化帶來的損失、對生物多樣性的
損害,或者污染的增加。簡而言之,商業機構的計算和支付,僅是整體成本的
一 部 分,以 藉 此 謀 利。惟 有 在「 取 用 公 共 環 境 資 源 時 所 涉 及 的 經 濟 和 社 會 成 本 ,
能讓人 清楚透 悉, 並 全由用 者自付 ,而 不 是由別 人或下 一代 承 擔」, 138 那些
行 為 才 是 符 合 倫 理 的。不 論 資 源 是 由 市 場 分 配 或 是 由 國 家 中 央 規 劃,均 應 以 邏
輯推論作工具提供實況的純統計學分析,以符合目前的需要。
196. 政治方面又怎樣呢?讓我們謹記「輔助性原則」──給予社會每一階層
自由地發揮才能,同時要求掌握大權者為了大眾福祉而負起更大的責任。目前
出 現 的 情 況 是 部 分 經 濟 部 門 掌 握 比 國 家 本 身 更 大 的 權 力,未 考 慮 到,沒 有 政 治
的經濟並不具正當性,因為在面對當前危機的不同面向時,將無法優先考慮其
他 處 理 方 法。這 種 毫 不 關 心 環 境 的 心 態,與 冷 漠 忽 視 社 會 裡 弱 勢 族 群 的 心 態 相
135 2010 年世界和平日文告》,9AAS 102201046
136 同上。
137 同上,5:第 43 頁。
138 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2009 6 29 50AAS 1012009686
59

7 Pages 61-70

▲back to top

7.1 Page 61

▲back to top
同。「 目 前 盛 行 的 模 式 裡 ,只 以 成 就 和 自 力 為 重 ,所 投 放 的 資 源 並 不 相 似 要 幫
助緩慢、弱勢或天資不高的人,使他們在生命中有上進的機緣 。」139
197. 我們所需要的政治運作應是具有廣闊的願景,具備嶄新的、整合的及跨
學科領域的能力來處理各項危機。很多時候,政治本身因為腐敗和缺乏健全的
公共政策而失去公信力。若在一個地區,國家沒有履行應盡職責,某些商業集
團會假捐助之名,掌權為實,自視身居超然地位,毋須遵守某些法規,甚至容
許各種有組織罪行、販賣人口、毒品交易和暴力行為,致使將難以根除此種種
不法行為。若政治運作未能打破此謬誤的邏輯,仍然捲入無關緊要的討論中,
我 們 將 繼 續 逃 避 面 對 人 類 的 最 大 問 題。以 真 正 改 變 為 目 標 的 策 略,需 要 重 新 全
盤 地 思 考 整 體 的 過 程,因 為 只 考 慮 幾 個 表 面 的 生 態 因 素,而 不 質 疑 現 今 文 化 背
後的邏輯基礎,並不足夠。健全的政治運作應能接受這挑戰。
198. 談到貧窮和環境惡化的問題時,政治和經濟慣於互相指責。我們希望兩
者能承認自己的錯誤,為大眾的福祉尋找互動的方法。當某些人只考慮經濟利
潤,另一些人則只想緊握或擴張權力時,留給我們的是衝突及虛假的協議,而
在其中雙方最不在意的事,是有關愛惜環境或是保護最弱勢族群。由此可見,
「合一勝過衝突 」140 是千真萬確的。
V. 宗教與科學交談
199. 沒有證明指出實驗性科學能完全地解釋生命、受造物及現實世界的相互
影 響,因 為 這 種 論 述 會 違 反 實 驗 性 科 學 自 己 方 法 論 的 限 度。若 我 們 只 局 限 在 實
驗性科學方法論的範圍內作出推論,那就只能騰出少許空間留予美學、詩詞歌
賦,甚 至是對 事物 的 終極意 義和目 的的 合 理掌握 。 141 我想補 充 一點: 「其實
宗教經典在每一時代都有其意義,並有持久的力量,打開新的視野,激發思
維……。只因為一些著作具有宗教信仰的背景而加以駁斥,是合理和開明的做
139 《福音的喜樂》勸諭2013 11 24 209AAS 10520131107
140 同上,228AAS 10520131113
141 參閱《 信 德之 光 》通諭2013 6 29 34AAS 105 2013577:「 信德 之 光與
愛 的 真 理 結 合 後,也 不 會 脫 離 物 質 世 界,因 為 愛 必 須 藉 肉 身 和 靈 魂 活 出 來。信 德 之 光 是 降
生 成 人 的 光,在 耶 穌 發 光 的 生 命 中 發 射 出 來。信 德 之 光 也 照 亮 物 質 世 界,使 我 們 信 任 其 固
有秩序,並曉得這秩序呼召我們越趨和諧,日益明瞭。這樣,科學的目光獲益於信德:信
德促 使 科學 家 時常 保 持開 放,探求 現 實世 界 中取 之 不竭 的 豐富 寶 藏。信德 喚 醒批 判 的意 識,
使科 學 研究 不 會局 限 於其 獨有 的 表述,而 體 會 到大 自然 總 是更 加 偉大。信 德 使我 們 因受 造
界的 奧 跡而 稱 奇,拓擴 理 性的 視 野,因而 照 亮世 界,讓 科學 研 究能 夠 逐漸 認 識這 個 世界。」
60

7.2 Page 62

▲back to top
法嗎? 」 142 若認為 倫 理原則 純粹是 抽象 而 脫離現 實環境 的 , 這 想法就 過於簡
化了。即使倫理原則是以宗教語言來表述,這也無損其在公開討論中的價值。
既然能夠以理性來理解這些倫理原則,倫理原則也總會再以不同的樣貌出現,
又陳明於多種語言中,那麼,宗教語言當然就包括在內了。
200. 如果人類迷失方向,忘記使人和平共處、樂於犧牲及善待他人的這些主
要生存動機,任何聲稱來自科學的技術性解決方案,都會無法解決世界現今的
嚴峻問題。無論如何,我們需要呼籲信徒們,好使他們在信仰上裡外相應,生
活不與信仰抵觸;我們需要鼓勵信徒們,向天主的恩寵經常開放,從自己對仁
愛、公義與和平的信念最深處不斷地汲取力量。倘若由於我們過去誤解了我們
的 原 則,導 致 我 們 將 摧 殘 大 自 然 合 理 化 了,以 致 對 受 造 界 蠻 橫 霸 道,參 與 戰 爭 、
不 義 和 暴 力 的 行 為,我 們 信 徒 們 必 須 承 認 我 們 未 忠 於 我 們 應 該 守 護 的 智 慧 寶 庫
在 不 同 的 時 代,文 化 上 的 局 限 經 常 影 響 人 對 這 些 倫 理 和 精 神 寶 庫 的 認 知,正 是
藉由不斷追本溯源,不同的宗教人士才能回應今天的需要。
201. 大部分世人自認為是有宗教信仰。因而應有助於跨宗教的交談,以為保
護大自然、守護窮人,或是建立彼此尊重和友愛的網絡關係等。不同領域的科
學 之 間 同 樣 需 要 交 談,因 為 每 一 種 科 學 都 可 能 趨 於 局 限 於 自 己 的 語 言 之 內,而
科學的專門化導致某種程度的孤立,並絕對化自己範疇內的知識,這一切都阻
礙我們有效地應對環境問題。不同的生態保護運動之間出現意識 型態上的衝突
也非罕見,故亦需要有開放和彼此尊重的交談。生態危機的嚴重性要求我們大
家關注大眾的福祉,在交談之路上,我們需要具備恆久忍耐、自我克制和慷慨
大 方 的 心 態 。 永 遠 謹 記 「 現 實 比 觀 念 更 重 要 。 」 143
第六章
生 態 教 育 與 生態靈 修
202. 很多事物需要改變發展的方向,但是最需要改變的就是人類。對共同的
根源、互相的歸屬及共享的未來,我們缺乏意識。這分基本的意識能使我們發
展 出 嶄 新 的 信 念 、 心 態 和 生 活 方 式 。 我們面臨著重大的文 化 、 精 神 和 教 育 上 的
考驗,這條更新的道路雖然漫長,我們仍然必須啟程。
142 《福音的喜樂》勸諭2013 11 24 256AAS 10520131123
143 同上,231:第 1114 頁。
61

7.3 Page 63

▲back to top
I. 邁向新的生活方式
203. 市場傾向推崇極端的消費主義,為銷售貨品,令人捲入不必要的購買及消
費 這 旋風中。強 迫 性 消 費 主 義 是 技術經濟模式影 響 個 體的 例 子 之 一。洛 曼 勞‧郭
蒂 尼 早 已 預 見 此 情 況 :「 大 眾 輕 易 相 信 機 械 產 品 和 抽 象 規 劃 的 模 式 ,就 這 樣 接
受大量生產的家居用品和生活產品,並覺得這就是生活本身的形式。某種程度
上,大眾或多或少地確信他們的依從是合理和公義 的。」144 此模式導致人相信
只要享有所謂的消費自由,他們就有真正的自由。但是真正有自由的是掌握經
濟和金融權力的少數人。在這混亂中,後現代的人仍未能脫離迷津,重新認識
自己,而這對自己身分的不認識是焦慮的來源。我們有太多的方法和扭曲的目
標。
204. 目前全球的情況醞釀一種不穩定和不確定的感覺,進而成為「集體性自私
自利的溫床。」145 當人變得自我指涉和自我封閉,貪念就越強。人心越空虛,
就越有購買慾、占有慾和消費慾。要接受現實的掣肘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此境
況,真正的公益意識也消失殆盡。當人類這種態度越是普遍,社會規範就只有
在 它 們 不 與 個 人 需 要 相 衝 突 時 才 會 被 遵 守。因 此 我 們 關 注 的 不 應 只 局 限 於 極 端
天氣的威脅,更應擴展至社會因動盪不安所導致的災難性後果。在社會沉溺於
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時,最重要的是,在僅有少數人能維持此種生活方式的狀
況下,只會造成暴力衝突和互相毀滅。
205. 然而,我們並未失去一切。人類既能作出最卑劣的事情,人類也能夠超
越自我,縱使受到各種心理和社會條件的制約,還是有能力再次選擇美善,再
次重新開始。我們可坦然面對自己,意識到內心深處的不滿,及啟步邁向真正
自由的新路徑。沒有任何一個制度可完全壓抑我們對真、善、美的開放,或壓
抑根植於內心深處,天主賦予我們回應祂恩寵的能力。我在此向全世界每一個
人呼籲,不要忘記屬於我們的尊嚴。沒有人有權力剝奪我們的尊嚴。
206. 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可施予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的掌權者正面的壓力。
因 為 這 是 消 費 者 運 動 藉 著 抵 制 某 些 產 品 時 得 到 的 成 果,成 功 地 改 變 商 業 運 作 的
方 式 , 迫 使 它 們 檢 討 其 對 環 境 的 影 響 和 生 產 模 式 。 若 社 會 壓 力 影 響 到其盈 利 ,
企業家不得不尋求不同的生產方法。 這提 醒消費者 的社會責任。「購物永遠都
144 洛曼勞‧郭蒂尼,《現代世界的結束》ROMANO GUARDINIDas Ende der Neuzeit9th edition
Würzburg196566-67)(英文:The End of the Modern WorldWilmington199860
145 若望保祿二世,《1990 年世界和平日文告》,1AAS 821990147
62

7.4 Page 64

▲back to top
是道德行為,而非只是經濟行為。」146 為此,今天「環境惡化的問題,要求我
們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 147
207. 《地球憲 章 》敦促 我 們 要脫離 自我毀 滅的 現階段而 重新開 始, 但我們仍 未
逐 漸 獲 得 可 達 成 此 目 標 的 普 遍 性 意 識。在 此,我 附 和《 地 球 憲 章 》的 大 膽 挑 戰 :
「 共 同 的 終 向 史 無 前 例 地 召 喚 著 我 們 去 尋 求 新 的 開 端。讓 我 們 這 個 時 代 成 為 被
後人銘記的時代,因為這個時代喚醒了對生命的重新尊敬,採取了堅定的行動
去實現『可持續性』,加速了爭取正義與和平的奮鬥,並且能夠歡慶生命。」
148
208. 我們永遠都能走出自己,迎向他人。除非我們這樣做,否則無法認識其
他 受 造 物 的 真 正 價 值,不 會 關 注 對 他 人 有 利 的 事 物,也 無 法 自 我 克 制 以 避 免 他
人 受 苦 或 造 成 周 遭 環 境 惡 化。若 我 們 真 心 希 望 能 關 愛 我 們 的 弟 兄 姊 妹 和 愛 惜 自
然 環 境,關 鍵 在 於 我 們 要 超 越 自 我,以 及 拋 棄 任 何 形 式 的 自 我 指 涉 和 良 知 麻 木 。
這 些 態 度 也 調 整 我 們 的 倫 理 判 斷,進 而 評 估 我 們 的 每 個 行 為 及 每 個 決 定 對 周 遭
世界的影響。若我們能克服個人主義,便能真正培養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也
為社會帶來重大改變。
II. 為人類和環境之間的盟約施行教育
209. 人們意識到現代文化和生態危機的嚴重性後,就必須改變,要有新的習
慣 。 很 多 人 明 白 , 目 前 人 類 的 進 步 以 及 純 粹的 屯 積 物 品 和 好 逸 惡 勞 , 不 會 給
人 帶 來 生 命 的 意 義 和 內 心 的 喜 樂,但 是 他 們 卻 無 法 抗 拒 商 業 市 場 所 預 置 的 一 切 。
在那些應大力改變消費者習慣的國家 中,年輕人也有全新的生態敏感度和慷慨
的精神,當中有些年輕人為保護環境而付出不少努力,令人讚賞。同時,由於
他 們 成 長 於 極 端 消 費 主 義 的 氛 圍 和 富 庶 的 環 境 中,要 轉 變 行 為 習 慣,誠 屬 不 易 。
所以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教育的問題。
210. 環境教育的目標已在擴展中,儘管起初的主軸是科學資訊、提升意識和
預 防 環 境 的 風 險,現 時 則 趨 向 包 括 對 源 於 功 利 心 態( 個 人 主 義、無 止 境 的 進 步 、
競爭、消費主義和不受控管的市場)這些現代子虛烏有的批判。環境教育也尋
求重新恢復各個層次的生態平衡,建立人與自己內在、與他人、與大自然和與
146 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2009 6 29 66AAS 1012009699
147 本篤十六世,《2010 年世界和平日文告》,11AAS 102201048
148 《地球憲章》,海牙2000 6 29
63

7.5 Page 65

▲back to top
其他受造物,以及與天主的和諧。環境教育應朝向促成超越的躍進,因而賦予
生態倫理最深刻的意義。我們需要能夠促進生態倫理發展的教育家,透過有效
的教學法,協助人們成長於精誠團結、承擔責任和憐憫關懷的氛圍中。
211. 可惜的是,以培育「生態良民」為目標的環境教育,很多時候只局限於
提 供 資 料 , 無法培 養 出良 好 的 習 慣 。 長 遠 來 說 , 即 使 能 有 效 執 法 , 法 規 的 存 在
也不足以阻遏不良行為。若要令法律有重大和持久的效力,社會的大多數成員
必須有足夠的動機去接受法律,並作出個人的改變來回應。唯有藉培養良好的
品德,人才能作出無私的生態承諾。假如某人有能力消費更多,卻經常減少使
用 暖 氣,而 身 穿 較 暖 和 的 衣 服,就 顯 示 他 的 這 種 信 念 和 他 願 意 保 護 環 境 的 態 度 。
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微小舉動來善盡關愛受造物的責任,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令
人寬慰的是教育實在 能改變人的生活方式。「負起環境責任的教育」特別鼓勵
一些對我們周遭世界有直接和重大影響的行為 方式,例如:避免使用塑膠和紙
張、 減 少 用 水 、 垃 圾 分 類 、 不 烹 調 過 量 的 食 物 、 關 心 其 他 生 物 、 使 用 公 共 交 通
工 具 或 共 乘 車 輛 、 種 植 樹 木 、 關 掉 不必開的 燈 , 或 其 他 不 同 的 做 法 。 凡 此 種 種
皆反映出人的慷慨和傑出的創意,展現出人最珍貴的一面。當基於正當理由,
重複使用物件,而非隨手扔掉,那就是能夠彰顯人的自尊的愛德行為。
212. 我們不要以為這些努力無法改變世界。雖然我們未必能察覺到,但是這
些努力對社會是有益的,因為內中喚起美善,雖看無法目睹,卻會必然地到處
散播。況且,這些行為可恢復人的自尊;有助人於生活中的自我成全;令人感
到人生在世,真不虛此行。
213. 生態教育可以在不同的境況下進行:學校、家庭、媒體、慕道班和其他
地方等。良好的教育在我們年少時播下種子,然後在我們生命裡不斷結出豐盛
的 果 實。我 想 特 別 強 調 家 庭 的 重 要 性,家 庭 是「 人 能 妥 善 的 歡 迎 生 命 ─ ─ 天 主
的恩賜,並保護它不受周遭許多事物的侵害,並且能使它按真正成長所需的條
件發展。在人們面臨所謂死亡文化之際,家庭則構成生命文化的核心。」149
家裡,我們首先學習如何愛護和尊重生命,我們被教導如何恰當地使用物件,
維持秩序和清潔,尊重本地的生態系統,並愛惜一切受造物。在家裡,我們接
受完整的教育,使我們在個人的成熟中和諧地成長。在家裡,我們學習請求而
非要求、對所獲一切說「謝謝」以表達真誠的感恩、控制自己的暴戾和貪婪、
149 若望保祿二世,《百年》通諭1991 5 1 39AAS 831991842
64

7.6 Page 66

▲back to top
造成傷害時請求寬恕。這些真心而簡單的有禮舉止有助於 創出一個分享生命及
尊重周遭環境的文化。
214. 政治機關和社會團體也受委託協助去提升人們的生態意識,教會亦然。
所 有 基 督 信 仰 團 體 在 生 態 教 育 中 的 角 色 舉 足 輕 重。我 盼 望 我 們 的 修 院 和 培 育 中
心教導我們都過著負責任的簡樸生活,以感恩之心默觀天主創造的世界,同時
關心窮人的需要,及保護生態環境。由於事關重大,因此我們需要公權力懲罰
破壞環境者。同時,我們也需要具備自我克制及願意互相學習的個人特質。
215. 在此方面,「不容忽視良好的美學教育和健全的環境保育兩者之間的關
係。」 150 因著 學習 觀 看及欣 賞美麗 的景 物 ,我們 學習拒 絕自 私 自利的 實用主
義。假若一個人不懂得佇足欣賞美麗的景物,我們大可不必驚訝,他或她將一
切 事 物 視 為 可 以 肆 無 忌 憚 地 使 用 及 濫 用。除 非 我 們 盡 力 推 動 一 種 新 思 維 來 思 考
人類、生命、社會和與大自然的關係,否則,任何在教育方面的努力既不足夠
也是徒勞無功的。除此之外,借著媒體的助力和高效率的市場運作,消費主義
模式仍將持續發展。
III. 生態皈依
216. 基督信仰的豐富精神遺產是兩千年來個人及團體的經驗的結晶,對人類
的更新,可作出珍貴的貢獻。既然福音的教導對我們的思考、情感和生活的方
式,造 成 直 接 的 後 果,我 樂 意 在 此 向 基 督 徒 們 建 議 幾 項 基 於 信 仰 信 念 的 生 態 靈
修。除 了 在 思 想 或 概 念 上 的 探 討,我 感 興 趣 的 是 靈 修 如 何 地 推 動 著 我 們 更 加 熱
情地關注保護我們的世界。若沒有可啟發人心的靈修,沒有「內在的動力,能
鼓勵、 激發、 滋養 和 給予個 人和團 體活 動 的意義 」 , 151 僅注 重 教義, 是無法
堅守此崇高的承諾。無可否認,基督徒未必能恆常地善用和發揮天主賜予教會
的 靈 修 寶 藏。靈 修 生 活 無 法 與 肉 體、大 自 然 及 現 實 世 界 分 割,而 是 活 於 它 們 內 ,
偕同它們一起,與我們一切周遭環境相通。
217. 「因為人心內在的沙漠也變得如此遼闊,所以世上的沙漠不斷擴大。」152
因此,生態危機是一個號召,叫人有內心的深度悔改。必須指出的是,有些虔
150 若望保祿二世,《1990 年世界和平日文告》,14AAS 821990155
151 《福音的喜樂》勸諭2013 11 24 261AAS 10520131124
152 本篤十六世,領受伯多祿職務典禮中的講道2005 4 24 ): AAS 972005710
65

7.7 Page 67

▲back to top
誠 熱心的信 徒 , 以 現 實 主 義 和 實 用主 義 為 藉 口 , 嘲 笑 他 人 對 環 境 關 注 的 表 達 。
另有些人則處於被動,不改變行為習慣,因此變得表裡不一。所以,他們需要
的是「生態皈依」,好使他們與耶穌基督 相遇的成果,能顯示在他們與周遭環
境的關係中。活出我們的使命,而成為天主化工的保護者,是個重要的生活美
德;絕非可有可無或次要的基督信仰經驗。
218. 我們要回顧亞西西聖方濟的典範,為提倡一種與受造界健全的關係,這
是 個 人 整 體 皈 依 的 幅 度 之 一,意 味 著 人 要 承 認 自 己 的 錯 誤、罪 過、缺 點 和 失 敗 ,
才會真心懺悔及痛改前非。澳洲主教團提及此等皈依對達至與受造界和 好的重
要 性 :「 要 達 至 此 等 和 好 , 我 們 必 須 審 視 自 己 的 生 活 , 承 認 自 己 的 行 為 和 不 採
取 行 動 傷 害 了 天 主 的 受 造 界 。 我 們 需 要 經 歷 一 種 皈 依 , 或 內 心 的 轉 變 。 」 153
219. 然而,個人的自我改善不足以挽救現今世界所面臨的極端複雜的狀況。
獨處的人可能失去擺脫功利主義心態的能力和自由,最終成為 違背倫理的消費
主義的受害者,失去了社會或生態意識。社會問題必須由團體網絡來回應,不
能單靠個人的善行去累積成果。此任務「 對人的要求極高,單憑個人的積極主
動,或經由以個人主義育成的人擕手合作,也不足以完成。管理大地,是要不
同力量的合併和集思廣益方能達到。」154 能帶來持久改變的生態皈依也是團體
性的皈依。
220. 生態皈依需要多種態度的集大成,培養柔和溫婉、慷慨關懷的精神。首先,
要感恩和施予,承認世界是天主愛的恩賜,我們被召以自我犧牲和善行,默默
地效法祂的慷慨:「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 ……,你父在暗中看見,
必要報答你」(瑪 6:3-4)。皈依也需要有愛的意識,覺察到我們並未與其他受
造物脫離關係,是與輝煌燦爛的宇宙合而為一。身為信徒,我們並非從外,而
是從內觀看世界,意識到天父將我們與萬物連結一起。在發展天主賦予我們的
個人潛能時,生態皈依可啟發我們更大的創意和熱忱去解決世界當前的問題,
並奉獻自己給天主,作為「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羅 12:1)。我們不
會 將 自 身 的 優 越 視 為 個 人 的 榮 耀 或 不 負 責 任 的 支 配 行 為 的 理 由,反 之,而 是 將
之視為一種不同的能力,並藉此承擔源自信仰的重任。
221. 在本通諭的開端,我已表達我們信仰中的諸多信念,都能使這皈依的意
153 澳洲主教團會議,《新世界──環境的挑戰》A New Earth 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2002
154 洛曼勞‧郭蒂尼,《現代世界的結束》ROMANO GUARDINIDas Ende der Neuzeit72)( The End
of the Modern World65-66
66

7.8 Page 68

▲back to top
義 更 豐 富 一 如 意 識 到 每 一 受 造 物 也 或 多或少在反 映 著 天 主 , 並 向 我 們 傳 遞訊
息;或確信基督已把物質世界與自己攙合,現今,祂復活了,用衪的愛籠罩萬
物,用 祂 的 光 穿 透 萬 物,這 樣 地 存 留 在 於 萬 物 中;另 外,也 承 認 天 主 創 造 萬 物 ,
並在萬物中奠立秩序和動力,以致人類無權忽視。在福音裡,耶穌對空中飛鳥
說:「在天主前,牠們中沒有一隻被遺忘的」(路 126)。那麼我們怎能摧
殘或傷害牠們呢?我請求所有基督徒都承認並完全生活出他們皈依的這種幅
度。願 我 們 獲 得 的 力 量 和 恩 寵 之 光,能 在 我 們 與 其 他 受 造 物 和 世 界 的 關 係 中 彰
顯出來。以此方式,我們可培養出與所有受造界的兄弟情誼,如同亞西西聖方
濟如此淋漓盡致地所體現的。
IV 喜樂與平安
222. 基督信仰靈修對生活品質提出另一種新解,並且鼓勵活出先知性和默觀
式的生活方式,為使人能享受極大的喜樂,由沉迷於消費中解脫出來。那就是
我們需要注意到一個亙古的教導,就是「少即是多」這個信念,它在不同的宗
教傳統中,當然也在聖經的記載中出現。事實上,新穎消費產品接踵而至,堆
積如山以致使人心迷惑,阻礙人珍惜每件事物和每個時刻。反之,不論境況是
多麼微小,人若能平靜地身處其中,都能被啟發,對事物及個人的實現更有認
識。基督信仰靈修是以自我節制和知足常樂做為成長的標記。回歸簡樸生活,
佇足欣賞枝節瑣碎的事物,感恩生命給予我們的一切機會,靈性上超脫自己的
擁有物,也不因匱乏而悲傷。這意味著要避免控制慾和純粹的放蕩逸樂。
223. 當自由而有意識地度著節制的生活,那就是釋放。這不是度著太貧乏或
鬆散的生活。反之,這是日臻圓滿的生活方式。事實上,能更享受生活,及善
用 每 一 刻 的 人,已 經 不 再 四 處 搜 尋 自 己 所 欠 缺 的 物 質。他 們 經 驗 到 欣 賞 每 一 個
人和每一事物的真正意義,學習與簡樸為伍,且以樸約為樂。因此,他們能減
少不必要的需求,及減輕對消費的沉迷和厭倦。儘管生活簡樸,反而更豐富,
尤其是培養生活上的其他樂趣,在與弟兄姐妹相遇的情誼中得到滿足、在服務
中、在發展自己天賦時、在音樂和藝術裡、在與大自然接觸時、在祈禱中,他
們都獲得滿足。快樂是懂得克制一些誘人墮落的需要,向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可
能性保持開放的態度。
224. 在上一個世紀,節制和謙遜並不受人讚許。然而,當某些美德在個人和社
會生活普遍地崩潰時,就會帶給人類眾多的不平衡狀況,亦包括生態的不平衡
狀況。這就是為什麼只提及整體的生態系統已不足夠。我們要大膽提出整體的
67

7.9 Page 69

▲back to top
人類生活;指出需要促進和集合所有重要美德的價值。我們一旦喪失謙遜,故
沉溺於肆意主宰萬物的可能性,我們必然會傷害社會和環境。當我們自視為獨
立自主的,排除天主於自己生活之外,以自我取代天主的位置,並且認為自己
的主觀感覺可界定對與錯,若要促進這種健全的謙遜或快樂的節制,談何容
易。
225. 另一方面,誰若不能與自己和好,便無法培養出節制的和滿意的生活。
正當理解的靈修包含著我們所謂的平安,平安不僅是沒有出現戰爭而己。內在
的平安與愛惜生態和關心大眾福祉緊密相連,因為真正的內心平安,反映在平
衡的生活方式及欣賞讚嘆的能力上,助人更深入體會生命奧妙的真諦。大自然
滿溢愛的話語,然而,在持續不止的噪音,無休止的分心和焦慮中,或當人在
追求外貌,人又怎能聽到大自然愛的話語?今天很多人感受到極度的不平衡,
以致他們終日馬不停蹄,使自己忙碌不安,導致他們在連續匆忙的日子,對周
圍 的 一 切 漠 然 置 之。這 也 影 響 到 他 們 如 何 對 待 環 境。整 體 的 生 態 學 包 括 花 時 間
與受造界修補寧靜和諧;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想,默觀居住在我們中間,
又 圍 繞 著 我 們 的 創 造 者。祂 的 臨 在「 一 定 不 是 人 所 設 計 的,而 是 人 找 到 和 發 現
的。」 155
226. 我們說的是心態,是平靜地、專注地生活,無須顧慮下一步,而能完全
地活在當下,並視每一時刻都是天主賞賜給人,為達至生活圓滿的禮物。耶穌
教導了我們這種心態,當耶穌邀請我們去默觀田間的百合花及天空的飛鳥時,
耶 穌 已 教 導 我 們 此 應 有 心 態 ,或 當 衪 看 見 內 心 不 滿 足 的 富 少 年 時,「 耶 穌 定 睛
看他,就喜愛他」(谷 10:21),祂完全臨在於萬事萬物中,因此,祂指出了
一條道路,使我們能克服那令人變得膚淺、暴躁和強迫消費的病態性焦慮。
227. 此心態的表現方式之一,是在飯前及飯後感謝天主。我呼籲所有信徒重
拾這既美好又有意義的習慣。飯前禱、飯後禱雖然簡短,足以提醒我們生命來
自天主;增強我們對受造恩賜的感激之情;感謝那些以勞動為我們服務,提供
食物的人員,並加強我們與那些生活上有迫切需要的人之間的精誠團結。
V 公民愛心與政治
155 《福音的喜樂》勸諭2013 11 24 71AAS 10520131050
68

7.10 Page 70

▲back to top
228. 愛惜大自然是團結共融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耶穌提醒我們,天主是我
們共同的父親,因此我們是弟兄姊妹。手足情誼只能是無償的,絕非出於禮尚
往來之心,正因如此,我們才能愛我們的敵人。同樣無償的愛激發我們去愛和
接納風、太陽和雲,即使我們是無法控制它們的。由此,我們可以稱這為「四
海之內皆兄弟」。
229. 我們必須重獲人類彼此需要這信念,我們對他人和世界有共同負擔的責
任,而且是值得做善良和誠實的人。我們飽受了道德敗壞及對倫理、良善、信
仰和真誠的冷嘲熱諷。我們必須承認,輕鬆的膚淺行徑,對我們無補於事。若
社 會 生 活 的 根 基 受 到 腐 蝕,剩 下 的 就 是 利 益 衝 突 的 鬥 爭、新 形 式 的 暴 力 和 殘 酷 ,
及阻礙了真正愛惜環境的文化成長。
230. 里修聖女小德蘭邀請我們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踏上愛的途徑──不要錯
過一句良言、一個微笑,以及任何一個小手勢所能表達的平安和友善。整體的
生 態 學 也 是 由 日 常 生 活 中 眾 多 小 手 勢 交 織 而 成,能 打 破 暴 力、剝 削 和 自 私 的 邏
輯。最終,一個消費加劇惡化的世界,同時也是一個以各種方式摧殘生命的世
界。
231. 充滿彼此關懷及微小動作的愛,也有其屬於公民和政治的一面,這份愛
能彰顯在所有尋求建立更美好世界的每個 行動中。熱愛社會和投身於公益都是
愛德的卓越表現,不只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時影響「社會、經濟、政治
(可謂大範圍內)的 關係。」156 因此,教會就向世界提出「愛的文明 」157
理 想。熱 愛 社 會 是 真 正 發 展 的 關 鍵:「 為 使 社 會 更 合 乎 人 性,更 切 合 人 應 得 的 ,
就 必 須 重 新 確 認 政 治、經 濟 或 文 化 等 社 會 生 活 中 愛 的 價 值,使 它 成 為 所 有 活 動
的恆常 和最高 準則 。 」158 在 此框架 下, 加 上生活 中 微小 動作 的 重要性 , 熱愛
社會激發我們制訂更遠大的策略,阻止環境惡化,鼓勵 那滲透社會各階層的「關
心 文 化 」。 當 一 個 人 感 到 天 主 正 召 叫 他 偕 同 他 人 一 起 融 入 社 會 的 動 力 中 , 他 一
定明白這也是靈修的一部分,即實踐愛德,藉此變得成熟和有聖德。
232. 並非每一個人都會直接參與政治。社會的興盛是因為有無數不同組織促
進大眾福祉及保 護環境(不論是大自然或城市)。舉例來說,有些 組織 關注公
共場所(大廈、噴水池、廢棄的紀念碑、地 標、廣場),積極 地保護、修復、
156 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2009 6 29 2AAS 1012009642
157 保祿六世,《1977 年世界和平日文告》:AAS 681976709
158 宗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教會社會訓導彙編》,582
69

8 Pages 71-80

▲back to top

8.1 Page 71

▲back to top
改善或美化這些屬於每一個人的公共場所。這些團體的行動,連帶著建立或恢
復彼此的關係,然後新的社會結構出現了。因此,團體便能脫離消費主義所衍
生 的 冷 漠 無 情。這 也 意 味 著 彼 此 會 共 有 同 一 身 分、共 同 懷 念 和 傳 承 的 同 一 故 事 。
如此一來,我們便關心我們的世界和最貧窮者的生活品質,懷著精誠團結的意
識,我們同時察覺到我們是生活在天主交託給我們的共同家園。當這些團體行
動表達自我給予的愛時,團體行動就能夠成為深刻的靈修經驗。
VI 聖事標記與享受憩息
233. 宇宙在天主內發展,天主充滿宇宙。因此,一片綠葉、一條山徑、一滴
露珠及 一位窮 人的 面 龐,都 可以發 現奧 祕 的 深義 。 159 我們的 理 想不僅 是由外
而內去尋找天主在人靈上的行動,也是要在一切事物上找到天主。聖文德說:
「我們越深入默觀祈禱,就越能感受到天主恩寵的果效,並越會在身外的受造
物 中 看 出 天 主 。 」 160
234. 聖十字若望教導我們,存在於現實世界和經驗裡的美善,「是無限和永
恆地存留於天主內,或更適當地來說,這些每一個被稱高尚的,就是天主。」
161 這並 非因為 世界 上 有限的 事物真 是天 主 ,而是 由於聖 十字 若 望經驗 到一切
受造物 與天主 緊密 相 連,所 以感 覺 到「 萬 有是天 主」。 162 當 震 懾於巍 峨的山
嶺時,人不能將此經驗與天主分割,而是感到不得不將內在的敬畏歸於上主:
「綿綿的祟山峻嶺是豐富,廣闊,美麗,優雅,繁花盛開和馥郁芬芳的。對我
而 言,我 的 愛 人 就 是 這 些 祟 山 峻 嶺。孤 寂 的 幽 谷 是 寧 靜,怡 人,涼 爽,濃 蔭 的 ,
湧流甜美的清水,其樹林變化萬千,鳥兒甜蜜歌唱,使感官極其悅樂和歡愉,
在 孤 寂 和 靜 默 中 , 給 予 舒 暢 和 休 憩 。 對 我 而 言 , 我 的 愛 人 就 是 這 些 幽 谷 。 163
235. 聖事是天主擁抱了大自然,並藉著大自然傳達超性生命的特有方式。藉
著對天主的崇拜,我們獲邀在不同境界中擁抱世界。因著水、油、火、色彩的
159 靈修 作家 阿 里‧阿 爾‧卡瓦 斯 (Ali al-Khawas基於 其 個人 經 驗,強調 不 應將 世 界的 受 造
物 和 人與 天 主 知 遇 的 內 在 經 驗 兩者 之 間 的 距 離 拉 闊 。 他 說:「 我 們 不 應 出 於 偏 見 而批 評 那
些尋求在詩詞音樂中得到神魂超拔的人。世界上,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聲音,也蘊含微妙
的奧秘。追尋者可在風吹、樹擺、水流、蟲鳴、門嘎、鳥語,或管弦樂聲、病者的嘆息、
傷 者 的 呻 吟 中 領 略 個 中 奧 妙 … … 」EVA DE VIRTAY-MEYEROVITCH [ed.]Anthologie du
soufismeParis 1978200)。
160 In II Sent.2323
161 靈歌(Cántico Espiritual),XIV5
162 同上。
163 同上,XIV6-7
70

8.2 Page 72

▲back to top
意義所象徵的力量,都納入我們讚頌的行動中。祝福的手是天主愛的工具,反
映出與耶穌基督的親密無間──祂在人生的旅途中陪伴我們。在聖洗聖事中,
倒在嬰孩身上的聖水象徵新生命。與主相遇不是逃離世界或背棄大自然。東方
教 會 的 靈 修 在 此 方 面 尤 其 明 顯 。「『 美 』是 東 方 教 會 最 愛 用 的 詞 彙 之 一 ,傳 達 天
主 的 和 諧,展 現 人 性 轉 變 的 楷 模,無 處 不 在:教 堂 的 外 觀、聲 音、顏 色、光 線 、
香氣。 」 164 對基督 徒 來說, 物質宇 宙內 的 一切受 造物 在 取了 肉 軀的聖 言內找
到 其 真 正 意 義,因 為 天 主 子 在 祂 的 肉 軀 上 傾 注 了 部 分 的 物 質 世 界,播 下 必 定 轉
變的種子。「基督宗教不會排斥物質,反而在禮儀中突顯 形體的價值,人體的
內在本質視同聖神的宮殿,人與降生成人 為救贖世界的主耶穌結合為一。」165
236. 感恩聖祭是天主聖化受造物的最高峰。天主的恩寵趨向體現於有形之物
上,當天主親自降生成人,將自己當做食糧賜予祂的受造物,天主恩寵的體現
方式顯得神奇奧妙。在降生成人奧蹟的高峰,上主選擇了要藉著薄片的物質來
進入我們個人內心的最深處。祂不是從上而來,而是從內而來。祂來,好讓我
們能在世上找到祂。一切的滿全都已在感恩聖祭中達成;感恩聖祭是宇宙生命
的中心,滿溢著愛和永不止息生命的泉源。偕同臨在於感恩聖祭中降生成人的
聖子,整個宇宙都在讚頌天主。事實上,感恩聖祭本身就是宇宙之愛的一個行
動:「對,宇宙性的!因為即使是在鄉下教堂之簡陋祭台上舉行聖 祭,也都可
以說是 在世界的祭台上舉行 的。」 166 感 恩 聖祭聯 結天與 地, 擁 抱和貫 穿一切
受造物。出自天主創造之手的世界,會在歡躍的讚頌朝拜中回歸天主:在感恩
聖祭中的聖體內,「受造界投向天主、轉向神聖的婚宴,邁向與創造者 結為一
體。」 167 所以 ,當 我 們關注 生態環 境時 , 感恩聖 祭也是 光照 和 動力之 源,並
導引我們成為受造界的管理者。
237. 在星期天參與感恩聖祭有其獨特的重要性。星期天,一如猶太人的安息
日,是我們與天主關係修復的日子,同樣也修復與自己、與他人及與世界的關
係的日子。星期天是主日,是主復活的日子,是新創造的「第一天」,其初果
是 天 主 復 活 的 人 性, 是 受 造 界 終 將 會 煥 然 一 新 的 保 證 。它 也 宣 告「 人 在 天 主 內
的永遠安息。」168 因此,基督信仰靈修將憩息和慶祝的價值納入其中。然而,
人 類 一 向 視 默 觀 性 的 憩 息 為 既 無 生 產 力,又 無 必 要,因 此 忘 記 了 有 關 勞 作 最 重
164 若望保祿二世,《東方之光》牧函1995 5 2 11AAS 871995757
165 同上。
166 若望 保祿 二 世,《 活 於感 恩祭 的 教會 》 通諭 2003 4 17 8AAS 952003438
167 本篤 十 六 世 ,聖 體 聖血 節彌 撒 講道 2006 6 15 ): AAS 982006512
168 《 天 主 教 教 理 》,2175
71

8.3 Page 73

▲back to top
要的一環:勞作本身的意義。我們被召叫在勞作的定義中納入領受和不求賞報
這幅度,它有別於純粹的不活動,那是另一種行動方式,是人的本性之一。安
息 日 保 護 人 的 活 動,免 於 淪 為 空 虛 的 行 動 主 義;也 防 止 人 因 不 受 約 束 的 貪 婪 和
孤 獨 感 而 作 出 損 人 利 己 的 行 為 。 每 週 日 休 息 的 法 律 禁 止 人 在 第 七 天 工 作 :「 使
你的牛驢休息,使你的婢女的兒子和外僑都獲得喘息」(出 23:12)。休息開
啟我們的眼目,得見更宏觀的視野,也更新我們對他人的權益的敏銳度。因此
以感恩聖祭為中心的安息日,將能夠光照一週七天,並激勵我們更關懷大自然
和窮人。
VII 聖三與受造物之間的關係
238. 天父是萬有的根源、萬物的愛和萬物自我通傳的基礎。聖子,反映出天
父,萬物藉祂而受造。當聖子在童貞瑪利亞胎中受孕成人時,就已與這大地結
合。聖神,無限之愛的連結,親密地臨在於宇宙內,啟動與引發新的路徑。世
界 是 由 三 位 一 體 的 天 主 共 同 創 造 的,而 三 位 又 各 以 其 位 格 共 同 行 動 。所 以「 當
我們默觀宏偉而美麗的宇宙時,不得不讚頌天主聖三。」 169
239. 對基督徒來說,相信唯一的天主為三位共融的一體,意味著三位一體的
天主在受造界留下印記。聖文德甚至說人類在犯原罪之前,能夠發現到每一受
造物都「證明天主是三位一體的。」「當[受造界]那書本為人打開,而人的雙
眼仍未被[原罪]蒙蔽之前」,170 人是有能力在大自然中認出聖三的反映。聖文
德 教 導 我 們,每 一 受 造 物 身 上 皆 有 獨 特 的 聖 三 結 構,假 若 人 不 是 以 偏 頗、晦 暗 、
脆弱的目光去注視,就能輕易地默觀到它。聖人以此向我們點出一種挑戰──
嘗試以天主聖三為解讀受造界的金鑰匙。
240. 天主聖三是彼此共存(subsistent)的關係,世界按照此天主的模式被創造,
是一種關係網絡。一切受造物歸向天主,而也依次歸向其他受造物,以致我們
因而發 現,整 個宇 宙 內有無 數恒常 且隱 祕 的關係 交織串 連171 我們不 應只驚
訝於受造物之間無數錯綜連繫的關係,也應發現我們自己達致圓滿的答案。當
人越成長,越成熟,就越有聖德,他或她就進入某種關係中,走出自我,而與
天主,與他人及與受造物生活在共融的關係中。如此,人們可以在自己的生命
169 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集會的教導2000 8 2 4Insegnamenti 23/22000112.
170 Quaest. Disp. De Myst. Trinitatis12 concl.
171 參閱多瑪斯‧亞奎那,《神學大全》,Iq. 11art. 3q. 21art. 1ad 3q. 47art. 3
72

8.4 Page 74

▲back to top
享有那天主聖三的動力,即早已於受造時銘刻在他們內的動力。萬物的互有關
連,使我們發展出全球性精誠團結的靈修精神,它原是湧自天主聖三的奧祕。
VIII 萬物之后
241. 瑪利亞、在世上愛護過耶穌的母親,正以慈母的心腸及傷痛關懷此傷痕
纍纍的世界。正如她曾哀傷耶穌的死亡,心如刀割一樣,如今她也為被釘的窮
人和受人類糟蹋的受造物而哀泣。如今她已徹底被轉變,與耶穌在一起,所有
受造物都歌頌她的美麗。瑪利亞是那位「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
的榮冠」(默12:1)的婦女。她蒙召升天,是受造界的母親和母后。她光榮的
身體是受造界的一部分,如今偕同復活的基督已達至圓滿的美善。她珍惜耶穌
的一生,將一切默存心中(參路21951),現在她已明白一切。因此,我
們呼求榮福童貞瑪利亞,幫助我們以智慧的眼光來洞察我們的世界。
242. 在納匝肋的聖家,聖若瑟守護在瑪利亞的身旁。他辛勤地工作和寬宏大
量地相伴,照顧 和保 護著瑪利 亞和耶 穌,並曾帶領 聖家逃 往埃 及,以逃脫 不公
義的暴力。福音展現出若瑟是位義人,他既勤奮工作又意志堅決。但是大聖若
瑟 也 有 他 柔 情 的 一 面,柔 情 不 代 表 軟 弱,而 是 真 正 的 堅 強,他 能 完 全 掌 握 現 實 ,
並 準 備 好 謙 卑 地 行 善 和 服 務。因 此 他 成 為 聖 教 會 的 守 護 人。他 也 能 夠 教 導 我 們
如何關懷受造物;啟發我們慷慨及溫柔地保護天主託付給我們的世界。
IX 超越現世
243. 最終,我們要直接面對面地觀看天主的無限美善(參格前 1312),能
夠心懷讚嘆喜樂地辨認宇宙的奧祕;我們將與宇宙同享無窮盡的豐盛。是的,
我們正向永恆的安息啟程,走向新的耶路撒冷、我們共同的天鄉。耶穌曾說:
「我使萬物更新」(默 215)。永生將會是共享的美事。在永生的每一個受
造物都會是煥然一新,燦爛輝煌,各有其位,並與已終於獲得釋放的可憐窮人
分享所有。
244. 在尚未抵達前,我們團結一致,為共同承擔管理託付給我們的家園的責
任,深 知 世 上 存 在 的 一 切 美 善 將 被 提 升 去 參 加 天 國 的 盛 宴。我 們 與 一 切 受 造 物
在世上的旅程前進,尋求著天主,因為「若世界有元始,且被創造,世界就追
73

8.5 Page 75

▲back to top
尋創造 了它的 那一 位 ,追尋 給了它 元始 的 那一位 ──創 造世 界 的主。 」 172
我們且行且歌!千萬不要讓我們為地球的奮鬥和擔心奪去我們希望的喜樂。
245. 天主,祂召喚我們慷慨大方獻上自己和給予一切,祂賜給我們在旅途上
所需的光照和力量。生命之主是如此眷愛我們,恆常地臨在於世界當中。祂絕
不拋棄我們,絕不留下我們孤獨無助,因為祂已與大地結為一體,祂的愛不斷
催促我們前行尋找新的路徑。願主受讚頌!
*****
246. 在總結這篇相當長,既令人喜樂,也令人擔憂的反省時,我獻上兩篇祈
禱 經 文。第 一 篇,為 與 相 信 有 一 位 全 能 創 造 者 的 人 們 共 同 分 享 及 祈 禱。另 一 篇 ,
讓我們基督徒祈求默感,為能實踐耶穌基督藉福音向受造界所作的承諾。
為我們大地祈禱的經文
全能的主,祢臨在於宇宙萬物,
以及最卑微的受造物中。
祢以祢的柔和溫婉籠罩天地萬物,
求祢傾注祢愛的力量,
使我們能夠保護生命及美善。
求祢使我們滿溢平安,
好讓我們能夠彼此以兄弟姐妹相待,
而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哦,弱小者的主,
請 助 我 們 拯 救 這 世 上 被 拋 棄 和 被 遺忘的人,
他們是祢的眼中瞳仁。
請癒合 我 們 的 生 命 ,
好讓我們能保護世界,而非從中掠奪,
好讓我們能播種美善,而非污染破壞。
求祢打動那些只因貪圖利益
就犧牲弱小者和大地的人的心。
求祢教導我們
172 聖巴西略BASIL THE GREATHom. in Hexaemeron126PG 298)。
74

8.6 Page 76

▲back to top
發現萬物的價值,
默觀祢的化工時讚嘆不已,
並承認在邁向祢永恆光輝的旅途上,我們與每一個受造物都是緊密相連。
我們感謝祢天天與我們同在。
在我們為公義、仁愛及和平的奮鬥中,
求祢支持我們。
基督徒偕同受造界作的祈禱經文
天父,我們偕同受造界讚美祢,
萬物皆出自祢大能的雙手,
萬物皆屬於祢,滿溢祢的臨在與柔情。
願祢受讚頌!
天主子、耶穌,
萬物是藉著祢所造成的。
祢孕育於母親瑪利亞的母胎中,
因而成為世界的一分子,
祢曾以人性的目光觀看這世界。
今天,藉著祢復活的光榮,
祢親臨於每一個受造物中。
願祢受讚頌!
聖神,祢藉著祢的光
指引世界邁向天父的慈愛,
並 與 受 造 界 同 聲 歎息。
祢居住在我們心中,
激勵我們行善,
願祢受讚頌!
三位一體的天主,無限愛情的奇妙團體,
求祢教導我們在宇宙的美善中默觀祢,
因為萬有都彰顯著祢。
求祢喚醒我們的讚美與感恩的心,
75

8.7 Page 77

▲back to top
因為祢創造萬物。
求祢賜予我們恩寵,使我們感覺到與萬有親密連繫。
慈愛的天主,
求祢向我們指出在世上什麼地方,
去作為向所有受造物散播祢慈愛的工具,
因為任何受造物都不會被祢遺忘。
求祢光照掌權者和富有者,
不要讓他們陷於冷漠的罪過,
但使他們熱愛公益,扶助弱小,
並關愛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
弱小者和大地正高聲疾呼:
上主,求祢以大能和真光觸動我們,
為使我們守護一切的生命,
並為迎接祢正義、和平、仁愛與美麗國度的來臨,
準備更美好的未來。
願祢受讚頌!
阿們。
教宗 方濟各
於羅馬,聖伯多祿大殿
2015 5 24 日,五旬節慶日
本人在職第三年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