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_con_ccatheduc_doc_19831101_sexual-education_zh_tw


rc_con_ccatheduc_doc_19831101_sexual-education_zh_tw

1 Pages 1-10

▲back to top

1.1 Page 1

▲back to top
天主教教育部
關於⼈類之愛的教育指引
性教育綱要
1

1.2 Page 2

▲back to top
引⾔
1. 人格的均衡發展使人逐漸展現天主子女的肖像。「真正的教育必須按照人的終極目的
來塑造人。」1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在論及基督信仰的教育時,指出有必要為兒童和
青少年提供「積極而審慎的性教育。」2
教育部為履行其職分,認為有必要致力實行此會議宣言,而且多個主教團已各自在其教
區如此行事。
2. 本文件是在精通教育問題的專家協助下,經過廣泛諮詢而擬定,並提出一個明確目
標:審視性教育的教學,並就基督信徒按各自的召叫所接受的全面培育,提供適當的指
引。
即使文件沒有處處言明,但其內容總是依據教會訓導當局制定的信理原則和相關的倫理
規範。
3. 聖部理解到各國的文化和社會環境有所不同,因此各地主教團在應用這些指引時,應
按其地方教會的牧靈需要作出調整。
性的意義
4. 性是人格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存在於世、體現自我、與人交流,以及感受、表達和活
出人性愛情的途徑。因此,性是人格發展及其培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事實上,
1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天主教教育宣言》,1
2 同上。
2

1.3 Page 3

▲back to top
人的位格因其性別,而具有在生理、心理和精神層面使其作為男人或女人的特質,從而
深深影響他或她發展成熟並與社會融合的進程。」3
性特質使男與女不僅在生理層面上,也在心理和精神層面上,表現不同的特質,使他們
各自的表達各具特色。這種差異關係到兩性的互補,並讓各人得以按其蒙受的召叫,對
天主的計畫作出徹底的回應。
5. 導向生育的交合在生理層面上以最極致的方式,體現夫婦之間的愛的共融。要是脫離
這個彼此奉獻自我的框架,脫離這個基督信徒所活出並獲天主的恩寵所支持和豐富的現
實,交合便失去意義,只為滿足個人的自私,成為一種道德錯亂。4
6. 性獲得愛的導引、提升和整合後,展現真正的人性特質,並在生理與心靈層面的愛的
薰陶下,均衡地發展成長。只有當情感發展成熟,性才能充分體現其意義,而成熟的情
感正是藉著無私的愛和完全奉獻自我表現出來。
現況
7. 目前,大眾對於性教育意見相左,即使基督信徒亦有不同意見。今日世界瀰漫著倫理
道德失去方向的氣氛,因而潛藏著危險:既可能形成遺害不淺的盲從態度,也可能對最
深層的人性有所偏見而扭曲人性,忘記造物主創造的人性本是完美無缺的。
8. 為應付這種情況,最理想的方法是由多方提供適宜的性教育。可是,雖然普遍認為性
教育在理論上有其必要性,但在實踐上,對於應由什麼人或什麼機構承擔教育責任,對
於性教育應採納的內容和方法,仍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和歧見。
9. 教育工作者和為人父母者往往承認:他們還沒作好充分準備施行適當的性教育。校方
對性教育的看法未必如此全面,並僅是提供科學資訊,但這並非全面的性教育。
3 信理部,《人的位格:對某些性道德問題的宣言》,11975 12 29 日:《宗座公報》681976),
77 頁。
4 參閱:若望保祿二世,《家庭團體》宗座勸諭,371981 11 22 日:《宗座公報》741982),
128 頁;參閱:下文 16
3

1.4 Page 4

▲back to top
10. 在某些國家,人們尚未體會到這個問題的迫切性,或是有人認為即使沒有提供特別的
教育,問題也會自然而然解決。在這樣的國家,情況會特別困難。
11. 整體而言,我們必須承認這是個艱鉅的任務,因為教育行動關係到多方面的因素(生
理、心理、教學、社會與文化、司法、倫理和宗教等),情況相當複雜。
12. 不同地區的天主教組織在地方主教團的認可和鼓勵下,已積極開展性教育工作;其目
的不僅是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在心理和靈性方面逐漸發展成熟,而且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遠
避無知的危險和不受普遍的墮落風氣所傷害。
13. 此外,有人懷著科學的嚴謹態度,致力研究這個問題,並走出人文科學的範疇,將有
關的研究結果整合於奉行福音精神而尊重人性尊嚴的教育事業。他們的努力同樣值得稱
許。
教會訓導當局的聲明
14. 教會訓導當局已就性教育頒布多項聲明,制定了既可滿足歷史的合理要求,同時忠於
教會傳統的發展路線。5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天主教教育宣言》指出性教育應有的方向,6 並確認青少年
有權利獲得切合個人需要的教育。
5 教宗碧岳十一世於 1929 12 31 日頒布《主的導師》(Divini illius Magistri)通諭,指出當時盛行的
性教育之流弊:過早和不加選擇地傳授偏重自然主義的資訊(《宗座公報》221930],第 49~86 頁)。
我們必須基於這個背景,細閱在 1931 3 21 日頒布的聖部法令(《宗座公報》231931),第 118~119
頁)。然而,教宗碧岳十一世認為有可能讓「那些從天主領受了教育使命並按其身分獲得恩寵的人」推
行積極和個人的性教育(《宗座公報》221930],第 71 頁)。教宗碧岳十一世這樣指出性教育的正面
價值,其後多位教宗也逐步闡釋這價值。教宗碧岳十二世在 1953 4 1 日於第五屆國際心理治療與臨
床心理學大會上的致詞(《宗座公報》451953],第 278~286 頁),以及在 1941 10 26 日向義大
利天主教行動婦女會的演講(《宗座公報》331941],第 450~458 頁),述明應如何在家庭內施行性
教育。請亦參閱:教宗碧岳十二世致加爾默羅會會士信函:《宗座公報》431951),第 734~738 頁;
致法國為人父母者信函:《宗座公報》431951),第 730~734 頁。教宗碧岳十二世的教導是大公會議
《天主教教育宣言》的前導。
4

1.5 Page 5

▲back to top
會議指出:「應借助心理學、教育學和教學法的最新發展,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均衡地發
展他們的體能、道德能力和智力,逐步培養更成熟的責任感,不斷努力提升他們的生命,
追求真正的自由,以勇氣和毅力克服障礙。隨著年紀漸長,他們必須接受積極而審慎的
性教育。」7
15.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在論及婚姻與家庭的尊嚴時,指出家庭是青少年培養
貞潔的首要場所。8 然而,由於這是全人教育的其中一個方面,父母在履行他們的使命
時,必須與教育工作者攜手合作。9 因此,必須在家庭內循序漸進地向兒童和青少年提
供這方面的教育,10 總是以位格的全面培育為目標。
16. 有關基督信仰家庭於當代世界的使命,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在以此為主題的宗座勸諭
中,指出性教育有其重要地位,對個人很有價值。教宗說:「對於有必要提供清晰細緻
的性教育的父母,愛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前提,而所指的愛是奉獻自我的愛。現今文
化把性大大貶抑成最普通不過的事,以貶抑和輕賤的方法詮釋和實踐性,認為性只與身
體和自私享樂有關。面對這種文化,父母提供教育時,必須堅定確保有關性的培育是真
正並完全合乎人性的,因為性能豐富整個人,包括肉身、情感和靈魂,而性體現其最深
層意義,在於引領人在愛中作出自我奉獻。」11
17. 教宗繼而指出,學校應為父母服務並與父母合作,負責提供這樣的教育:「性教育是
父母的基本權利與責任,無論在家裡或在他們所選擇和監督的教育機構中施行的性教
育,都必須在父母嚴謹的督導下推行。就此而言,教會重申:學校與父母合作施行性教
育時,應遵守輔助原則,並懷有那推動父母的同一精神。」12
6 參閱:《天主教教育宣言》,1
7 同上。
8 參閱: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49
9 參閱:《天主教教育宣言》,5
10 同上,3;參閱:《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52
11 《家庭團體》,37
12 同上。
5

1.6 Page 6

▲back to top
18. 為使性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貞潔的教育(……)絕不可少。這樣的教育使人懂得
尊重和體現身體的『配偶意義』。」13 貞潔在於駕馭自我,有能力將性本能導向為愛服
務,並將之整合於個人的發展。貞潔是天主的恩寵與我們的合作所結的果實,有助於協
調人的不同方面,並克服那帶有罪性的人性軟弱,使所有人都能夠追隨天主給他們的召
叫。
為致力推行受信仰光照的貞潔教育,「為人父母的基督信徒在辨識聖召的標記時,應特
別注意和重視有關童貞生活的教育,將童貞生活看作最卓絕的自我奉獻,而這奉獻正是
性的真正意義。」14
19. 若望保祿二世的教導重視積極審視應被探索和肯定的價值,多於那不可違背的規範。
然而,規範亦可解釋和表述人必須努力追求的價值。
教宗續說:「由於人在性方面的表現與其道德觀關係密切,教育必須引導子女認識並尊
重倫理規範,將之看作必要和極有價值的保證,以促成個人在性方面以負責任的態度日
漸成長。因此,教會堅決反對某種形式的性資訊。這類往往廣泛流傳的資訊偏離倫理原
則,毫無建樹,在孩童還處於天真無邪的年紀便講述歡愉的經驗,使人失去內心的平安,
誘導人作出敗壞的行為。」15
20. 因此,本文件從基督信仰的人觀出發,並參照教會訓導當局近年制定的原則,期望為
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關於性教育的基本指引,並講解在實踐層面應注意的要求和步驟。
13 同上。
14 同上。
15 同上。
6

1.7 Page 7

▲back to top
若⼲基本原則
21. 每一種教育都是基於某種人觀。基督信仰的教育是要藉著發展人的整個存有,發展其
精神與肉身、本性的恩賜,以及天主豐沛地賜給人的恩寵,而使人實現自我。基督信仰
的教育植根於信仰,這信仰「既以新的光芒照耀一切,並顯示天主對人的整個使命所有
的計畫。」16
基督信仰的性觀點
22. 基督信仰的人觀認為身體具有某種特殊功能,有助於揭示生命與人的召叫有何意義。
事實上,肉身的現實是人的精神賴以存在和活動的特有方式。這現實首先具有人類學方
面的意義:「身體展現人」17、「表達位格」18,因此這是天主給人的第一個訊息,可說
是一件「原始聖事」,「而這聖事可被理解為一個標記,有實效地在有形可見的世界傳
送那自創世以來便隱藏在天主內的不可見的奧祕。」19
16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1
17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集會,1979 11 14 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教導》,II~241979
年,第 1156 頁。
18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集會,1980 1 9 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教導》,III~I41980
年,第 90 頁。
19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集會,1980 2 20 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教導》,III~I41980
年,第 430 頁。
7

1.8 Page 8

▲back to top
23. 此外,這現實還有與天主相關的意義:身體有助於揭示天主和祂的創造之愛,因為身
體展現了人是受造物的現實,而且人必須仗賴一個基本恩賜:愛的恩賜。「這就是身體:
見證了受造物是基本的恩賜,因此也見證了奉獻自我的根源乃是愛。」20
24. 具有性特質的身體展現了人的召叫:這召叫就是建立相互的關係,亦即彼此相愛和彼
此奉獻自我。21 最後,身體呼召男人和女人履行生兒育女的基本召叫,將之看作具有性
特質的基本意義之一。22
25. 性別之分決定了人的身分,但這差異沒有影響人在本性和尊嚴上的平等。23
人按其本性,需要與他者建立關係,這是指彼此相愛的關係。24 兩性是互補的,兩者既
有相似之處,也彼此各異。雖然兩性並不等同,但具有平等的位格尊嚴;兩者彼此平等、
彼此不同、彼此圓滿。
26. 男人和女人作為受造的人類,構成兩種實現參與天主神聖存有的模式:他們是按照「天
主的肖像和模樣」受造的,為圓滿履行此召叫,他們不能只是單獨一個,而是以夫婦的
身分,即成為愛的團體。25 以結合和繁衍生育為目標,已婚男女參與天主愛的創造,藉
著對方與天主共融。26
20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集會,1980 1 9 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教導》,III~I41980
年,第 90 頁。
21 「正是藉著這種深層的原初孤獨,人開始活在彼此交付的向度之中。表達這種彼此交付的,就是人的
身 體,在 其 具 男 性 或 女 性 特 質 的 身 體 之 原 初 真 理 中 表 達。人 因 彼 此 交 付 而 表 達 出 人 是 位 格 存 有。身 體『 為 』
男性特質而表達女性特質,亦『為』女性特質而表達男性特質。這身體顯示了這種人與人的相互關係和
位際共融。身體通過交付表達這共融,以交付作為位格的存有的基本特性。」(同上)
22 參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集會,1980 3 26 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教導》,III~I
1980 年,第 737~741 頁。
23 參閱:《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49
24 同上,12
25 同上;此部分講解創一 27 的社會性意義。
26 同上,47~52
8

1.9 Page 9

▲back to top
27. 罪惡損害了人原初清白無罪的狀態,以致人難以了解這些訊息。因此,解讀這些訊息
成為一項道德任務,是託付給人的艱鉅工作:「在原罪後,男人和女人失去了原初清白
無罪的恩寵。他們發現到,人體的配偶意義不再單純是天主的啟示和恩寵的一個現實。
然而,這意義依然是一個責任,並藉著交付的道德意義而賦予人的。身體的配偶意義已
銘刻於人心深處,可說是原初無罪模糊的回聲。」27
身體同時是道德召叫的標記和工具。面對身體的這種功能,我們發現身體與聖事性救恩
計畫之間的類比關係,因為聖事性救恩計畫正是恩寵與救恩臨於世人的具體途徑。
28. 由於現實世界的人傾向將性貶抑至僅是性交經驗,所以出現了傾向貶低性價值的反
應,彷彿性根本不相稱於人。本指引正是要反駁這種貶低性的態度。
29. 「除非在天主聖 言降 生成人的奧蹟內 ,人 的奧蹟是無從解 釋的 。」 28 唯有回應天
主的召叫而領受祂賦予的生命,人的存在才能獲取圓滿的意義。只有跟隨基督,人才
能回應這個召叫,從而成為圓滿的人,逐漸成長,「成為成年人,達到基督圓滿年齡
的程度」。 29
30. 在基督的奧祕光照下,性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召叫,為實現聖神傾注在得救者心裡的
愛。耶穌基督已藉著婚姻聖事,提昇了這個召叫。
31. 耶穌也藉祂的言行,展示為天國持守童貞的召叫。30 童貞生活是一個愛的召叫,使
人心得以更自由地愛天主。31 童貞者不必背負婚姻之愛的責任,因而可以更無私地愛弟
兄姊妹。
27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集會,1980 2 20 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教導》,III~I21980
年,第 429 頁。
28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22
29 弗四 13
30 參閱:瑪十九 3~12
31 參閱:格前七 32~34
9

1.10 Page 10

▲back to top
因此,為天國守童貞更能體現基督為祂的弟兄姊妹向聖父所作的自我奉獻,而且更準確
地預示了永生的現實,一個完全以愛德體現的現實。32
當然,童貞生活意味著捨棄婚姻形式的愛,但捨棄的目的是為更深入體現性的固有動力,
亦即願意向他人奉獻自我,並藉著聖神的臨在,堅強和轉化這種生活,讓祂教導我們步
武主耶穌,愛我們的聖父和弟兄姊妹。
32. 總而言之,性是為體現那些關係到特定倫理需要的不同價值。性導向位格之間的交
流,有助人全面地發展成熟,並使人開放自己,在愛中奉獻自我。性亦與創世工程、生
育繁殖和傳遞生命緊密相連,必須忠於這個內在目的。無論如何,愛與生育繁殖都是性
的意義和價值,兩者彼此融合,因此不應以為可二擇其一,或以為兩者互相對立。
33. 兩性都各自有其情感生活的特色,體現在不同的生活方式,包括婚姻結合、為天國選
擇的獻身獨身生活、尚未作出婚姻承諾或仍然獨身或選擇保持獨身的基督信徒的生活。
在上述所有情況下,人必須接納和整合其情感生活。
性教育的本質、⽬的和⽅法
34. 性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充分了解性的本質和重要性,以及人怎樣藉著均衡全面的發
展,達至心理上的成熟,同時也要達至所有信徒都必須培養的靈性成熟。33
為達到這個目標,基督信仰的教育工作者須謹遵信仰的原則和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同
時考量當前的教育學對性所作的積極評估。
35. 根據基督信仰的人類學觀點,情感與性的教育必須考慮到人的整體性,並因而堅持整
合生物、心理情感、社會和精神等元素。這種整合越趨困難,因為即使是信徒也背負著
原罪的遺害。
32 格前十三 4~8;參閱:《家庭團體》,16
33 參閱: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憲章》,39
10

2 Pages 11-20

▲back to top

2.1 Page 11

▲back to top
真正的「培育」不僅在於提供知識,也必須特別注意意志、感受和情緒方面的教育。事
實上,為使情感與性的生活發展成熟,必須懂得自我控制,而其前提是培養德行,如謙
遜、節制、尊重自己和他人、對近人開放等。
然而,若沒有來自耶穌基督的救恩,這一切都不可能。
36. 即使性在眾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體現,教育也必須首先促進人的成熟。這種成熟「不
僅關係到接納性價值是整體人性價值的一部分,也關係到交付的能力;那是指奉獻的能
力、無私地愛的能力。當這種能力充分實現後,人便能夠隨心所欲地與人接觸,懂得控
制自己的情緒,並認真地投入關係之中。」34
37. 基督信仰所啟發的當代教育學認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體,應考量其整體性和複雜
性。他必須獲得幫助,尤其是在信任的關係中接受幫助,讓他發展向善的能力。這一點
很容易受到忽視,人們反而過分重視提供簡單的資訊,而忽略性教育的其他方面。事實
上,在教育過程中,雖然學習新觀念非常重要,但也要認識相關的價值和深刻地意識到
成年期的個人責任,才能使這樣的學習更有意義。
38. 由於性會對整個人產生影響,我們必須注意幾個方面:健康狀況、家庭和社會環境的
影響、學生接收的印象和反應、意志的教育、靈性生命在恩寵扶助下的成長進度等。
39. 至目前為止所闡述的內容是為輔助和指導教育工作者塑造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工作者
必須激勵他們對所接收的印象作出批判思考,而且在傳授價值觀時,必須為真實的靈性
生活作證,包括個人和團體的靈性生活。
40. 鑑於倫理道德與性緊密相連,在教授有關倫理規範的知識時,也要清晰講解動機,為
使人能夠從心而發地遵守這些規範。
41. 當代教育學充分意識到一個事實:人的生命不斷演變,而個人培育是一個持續的過
程。在不同人生階段表現不同特點的性特質也是如此。顯然,性特質在其邁向成熟的每
個階段,都會展現其豐饒和顯著的困難。
34 教育部,《司鐸獨身培育教育指南》,221974 4 11 日。
11

2.2 Page 12

▲back to top
42. 教育工作者應顧及這個演變過程的各個基本階段:原始本能最初表現為尚未發展完全
的狀態,然後在善惡之間舉棋不定。接著,在教育的幫助下,感受穩定下來,責任感也
增強了。自私的態度逐漸消除,某種克修精神得以建立,懂得接納和愛他人;生殖力、
情慾、愛和愛德等各種性元素獲得整合。即使未必總是達至完美的成果,但那些接近目
標的人,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43. 基督信仰的教育工作者深信:以信仰為背景才能施行完備的性教育。基督徒明白到藉
著聖洗與復活的基督結合後,他們的身體也因耶穌通傳給他們的聖神,而充滿生命並獲
得淨化了。35
復活的基督藉著聖神,在信徒身上實現和延續逾越奧蹟。信徒對復活奧蹟的信仰使他認
識到肉身復活的召叫。因著聖神,肉身的復活已經展開了。寓居在義人身上的聖神是復
活的保證和種子,使人邁向圓滿和最終的復活。
44. 罪存在於個人身上,也存在於社會特有的文化之中,以其導致的紊亂施加強大的壓
力,迫使人以違背基督法律的方式理解和活出性。聖保祿稱之為罪惡的法律。36 有時候,
經濟結構、國家法律、大眾媒體、大都市的生活模式都是對人產生負面影響的因素。基
督信仰的教育注意到這一點並提供指引,指出怎樣以負責任的態度抗衡這些影響。
45. 藉著以信德領受的天主聖言,藉著祈禱和領受聖事,我們獲得天主的恩寵支持,因而
有可能不斷作出努力。首要的是聖體聖事,這聖事讓我們藉著基督的犧牲與祂共融結合。
在這聖事中,年輕信徒領受生命之糧,作為他們的「天路行糧」(viaticum),幫助他們
面對和克服在世旅途的各種障礙。和好聖事藉其特有的恩寵和神修指導的輔助,不僅增
強我們抵抗邪惡的能力,亦使我們有勇氣在跌倒後重新站起來。
教會在教會團體內施行和慶祝這些聖事。積極投入團體的信友從聖事汲取力量,得以按
其生活方式實踐貞潔的生活。
46. 個人和團體的祈禱是不可替代的方式,使我們得以從天主獲得必要的力量,以信守聖
洗的承諾,抵抗受罪惡傷害的人性衝動,並平衡環境的負面影響所引發的情緒。
35 參閱:格前六 1519~20
36 參閱:羅七 18~23
12

2.3 Page 13

▲back to top
代我們轉求的聖神幫助我們在日常工作和關懷近人的行動中,貫徹地實踐忠信與真誠、神
貧與謙遜等福音價值。內修生活帶來基督的喜樂,使我們戰勝邪惡,其力量遠勝任何道
德主義和心理援助。
藉 著 與 主 頻 繁 和 親 密 地 接 觸 , 每 一 個 人 —— 特 別 是 青 少 年 ——都 能 夠 獲 得 實 踐 純 潔 生 活
所需的力量和熱忱。此外,他們將能平安地控制自己和慷慨地獻身他人,從而履行生而
為人和基督信仰的召叫。
誰都不應漠視這一切情況的重要性。事實上,今天有許多人默認或明認他們對人性履行
終生承諾的能力感到悲觀,特別是婚姻承諾。基督信仰的教育必須加強青少年的信心,
讓他們在認識終生承諾並為此作好準備的過程中,抱有一個信念:天主會以祂的恩寵扶
助他們,使每一個人都能夠實現祂的計畫。
47. 聖人實踐了效法基督並與基督結合的生活,將之傳留給我們,成為我們盼望度貞潔生
活的最深層動機。貞潔生活是崇高的理想,單憑人性的力量無法實現。
童貞瑪利亞是基督信仰生活的卓越模範。多個世紀以來,教會一直深信敬禮聖母有助信
友實現這個理想,對年輕信徒尤其有助益。
13

2.4 Page 14

▲back to top
實施性教育的責任
家庭的功能
48. 教育主要是家庭的責任。「家庭是最富於人性的學校。」37 因此,家庭是履行教育
責任並提供循序漸進的性教育的最佳環境。家庭有其情感色彩,因而能夠接受最敏感的
現實而不會產生創傷,並將這些現實和諧地整合於豐富而均衡的人格。
49. 為使孩子自誕生後得以均衡地成長,在家庭中體驗的情感和互信是必要條件。父母與
子女的關係有賴本性上的情感連繫。如要讓這種連繫發揮最正面的效果,父母應在性方
面保持安寧和平衡的態度,並因應子女的年齡和發展階段,與子女建立基於信任與對話
的關係。
50. 為有效指導子女解決當下的問題,成年人在提供理論知識之前,必須以其行為建立榜
樣。基督徒父母必須明白他們的榜樣是對教育子女最有效的貢獻。這一切使我們確信:
基督信仰的理想是一個在家庭內體驗的現實。
51. 父母應開放自己,與共同負責培育的教育工作者合作。這將對青少年的成長過程產生
正面影響。父母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將幫助子女認識男女現實的價值和特有角色。
52. 婚姻生活的圓滿實現可促致家庭的聖善和穩定,但這取決於父母在其整個培育過程
中,所接受的良心培育和所學習的價值。在家庭內活出的倫理價值更容易傳遞給子女。38
在這些倫理價值中,尊重自母胎開始的生命,並尊重任何年齡和任何狀況的人非常重要。
我們必須幫助青少年了解、欣賞和尊重這些基本的生命價值。
37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52;參閱:《家庭團體》,37
38 參閱:《家庭團體》,37
14

2.5 Page 15

▲back to top
鑑於這些價值對基督信仰生活的重要性,而且對子女認識司鐸或獻身生活的聖召也很重
要,因此性教育也有其教會的層面。
教會團體
53. 信徒藉著聖洗由慈母教會誕生。教會作為信徒的母親,也肩負著基督賦予她的教育使
命。教會履行這個使命的方式是宣講福音、與天主和弟兄姊妹圓滿共融、自覺和積極地
參與感恩祭和各種使徒活動等。39 教會團體對生命開放,成為適合學習基督信仰倫理觀
的環境,讓信友在其中學習為福音作證。
54. 在家庭內施行性教育往往遇到困難,因此基督信仰團體必須更加努力與家庭合作教育
已受洗者,司鐸尤其要作出努力。在這方面,天主教學校、堂區和其他教會機構都必須
與家庭合作。
55. 由於信仰有其教會面向,因此基督信仰團體須共負責任,協助已受洗者在生活中言行
一致,認清他們在聖洗中承擔的責任。主教有責任因應個別教會團體的需要,提供合適
的規範和指引。
要理講授與性教育
56. 要理講授是可革新整個教會團體的肥沃土壤。因此,為幫助信眾培養成熟的信德,教
會必須在基督和教會的奧祕光照下,闡明性的正面價值,將這些價值整合於童貞生活和
婚姻。
39 參閱:《天主教教育宣言》,3~4;參閱:教宗碧岳十一世,《主的導師》通諭,第 53 頁及其後、第
56 頁及其後。
15

2.6 Page 16

▲back to top
要理講授應強調基督徒的首要召叫是愛,而愛的召叫是藉兩種不同的途徑實現:婚姻或
為天國獨身。40 「婚姻與童貞生活是體現和活出同一奧蹟的兩種途徑,而這個奧蹟就是
天主與其子民所締結的盟約。」41
57. 為使家庭能夠確定要理講授完全沒有偏離教會訓導,牧者須致力甄選和培訓負責人
員,以及釐定要理講授的內容和方法。
58. 基於第 48 號所述,有一個事實總是正確的:對於最切身的事宜,不論是生理或情感
方面的事宜,應施行個別的教育,最理想是在家庭內進行。
59. 在家庭內實行的要理講授有其重要地位。若父母感到未有足夠能力履行這個責任,他
們可以求助於他們信任的人。明智、審慎和符合年齡需要的教學可避免對子女造成創傷,
並有助子女更容易解決性方面的問題。無論如何,正規課程並不足夠。為整合這些課程,
有必要善用日常生活的各種機會。
婚前要理講授
60. 青年婚前培育的基本內容在於講解基督信仰倫理觀有關性的觀點。要理講授教導我
們從婚姻的角度審視性。可是,成功的要理講授必須持續不斷地以合適的方法進行,形
成一個真正的慕道期,並致力支持和堅強準夫婦持守貞潔,讓他們作好準備以符合基督
精神的方式度婚姻生活,履行夫婦在天主子民當中的特殊使命。
61. 準夫婦必須認識婚姻的深層意義,明白婚姻是愛的結合,目的是夫婦的自我實現和生
育。穩定的婚姻和夫妻之愛有其不可或缺的條件,必須要:貞潔與自制、品格的培育與
犧牲的精神。婚姻生活會經歷一些困難,而且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環境下,這些困難更是
40 參閱:《家庭團體》,11
41 《家庭團體》,16
16

2.7 Page 17

▲back to top
嚴峻。若在青少年時期培養貞潔,為婚姻生活的貞潔作好適當的準備,將會對夫婦極有
助益。他們也要學習教會訓導宣講的神律,作為良心培育的必要內容。42
62. 婚姻聖事為夫婦指明聖洗的恩寵和召叫。當基督徒夫婦學習婚姻聖事的價值和偉
大,會懂得如何自覺地實踐倫理生活的特別價值和責任,將之看作恩寵和聖神的行動
的要求和果實,「並藉著這件特別的聖事獲得堅強和祝聖,以滿全相稱於其身分的尊
嚴和責任。」 43
63. 此外,為按照天主的計畫活出性特質和履行其責任,44 夫婦必須認識調節生育的自
然方法。如若望保祿二世所說:「……必須盡其所能,使所有的夫婦——尤其是準備結
婚的青年——都可藉著夫婦、醫生和專家所提供的清晰適時的資訊和教育,獲得這樣的
知識。」45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人們經常吹捧的避孕措施有違這些基督信仰的理想,也
違反教會以導師身分教導的倫理規範。因此,教會更有迫切需要向適齡的青年傳授有關
人工避孕法的教會訓導和講解背後的理據,幫助他們作好準備,以負責任的態度締結充
滿愛並向生命開放的婚姻結合。
給成年⼈的指引
63. 應讓成年人就人性愛情的課題,接受扎實的要理培育,藉此為子女的性教育奠定基
礎。如此,成年人的人性得以在信仰光照下發展成熟,並在他們與新一代建立對話的過
程中,讓這成熟的人性發揮關鍵的作用。這種要理講授不僅指明適用的方法,也就特定
問題促成適當的交流,介紹適用的教材,並允許專家的參與,讓專家就困難的個案提供
實用的協助。
42 參閱:教宗保祿六世,《人類的生命》通諭,17 及其後,1968 7 25 日:《宗座公報》601968),
493 頁及其後。
43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48
44 參閱:《人類的生命》,10
45 《家庭團體》,33。有關目前廣泛傳播的阻孕宣傳,參閱:《人類的生命》,14~17
17

2.8 Page 18

▲back to top
公⺠社會的責任
64. 個人在社會中看到人們所實踐和體驗的價值,而這些價值在培育過程中發揮著重大
的影響。因此,由於這關係到共同福祉,公民社會有其責任,46 須確保學校提供健全的
實體和倫理環境,以及締造合適的條件,以回應父母提出的正面要求,或獲得他們的認
同。
65. 政府的責任是保護公民不要遭受不義和道德淪喪的情況所害,如虐待兒童和各種形
式的性暴力、衣著墮落、恣情縱欲、色情物品,以及操控人口統計資訊等。
教育使⽤社會傳播媒體的責任
66. 在今日世界,社會傳播媒體因其滲透性和暗示效果,對青少年產生影響,特別是在性
教育的領域影響他們,持續不斷地提供可形成條件反射的資訊和訓練,而且比家庭所提
供者更有影響力。
對於兒童受各種社會傳播媒體影響的情況,若望保祿二世指出:「面對這個世界和成年
人,他們感到著迷但毫無防禦能力,自然而然地接受這些媒體給他們的一切,不懂辨別
善惡……他們受『小屏幕』所吸引,模仿媒體展示給他們的各種行為,並先於其他人和
比其他人更敏銳地經驗到所引發的情感和感受。」47
67. 然而,必須強調的是:因著同一的技術發展,我們再不能那麼輕易和適時地作出必要
的監控。因此,為施行完善的性教育,有迫切需要「特別注意媒體的年輕受眾,讓他們
46 參閱:《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26;參閱:《人類的生命》,23
47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第十三屆世界傳播日文告》,1979 5 23 日:《宗座公報》711979~II),
930 頁。
18

2.9 Page 19

▲back to top
學習在使用這些媒體時懂得節制和自律。此外,也要讓他們努力更深入了解所見、所聞、
所讀,與教育工作者和熟悉有關課題的專家討論,並學習怎樣作出正確的判斷。」48
68. 為捍衛兒童在這個領域的權利,若望保祿二世促請所有負責任的基督徒秉持良心行
事,而為人父母者和社會傳播媒體經營者尤應如此。他們不應以中立和尊重兒童的自然
發展為藉口,因為這實際上是一種令人憂慮的冷漠態度。49
「為了共同福祉,政府當局對此事當負起特殊責任。」50 那些規管社會傳播媒體的法規,
特別是規管雜誌、電影、廣播和電視節目、展覽、表演和廣告的法規,應致力保護社會
的道德風氣,尤其要注意青少年的道德觀。
學校在性教育⽅⾯的責任
69. 在不影響前文所述由家庭負起主要責任的情況下,學校的角色是輔助和補足父母的工
作,協助兒童和青少年對性培養正確的態度:「性是關係到整個人——按天主的肖像受
造的男性或女性——的價值和責任。」51
70. 性教育必須包含彼此對話,這有助於在學生心裡培養一種能夠激勵和引導個人行為的
傾向。這種態度密切關係到生命觀所啟發的價值。性教育不能被看作一般的科目或理論
知識而已,也不僅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課程。性教育有其特定的目標:讓學生的情感發展
成熟、學習自我駕馭,並在人際關係中作出正確的行為。
71. 學校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為達到這個目標作出努力。所有話題都可成為討論性
問題的良機;教師應時常積極而審慎地善用這些機會,並對這些機會和教學方法作出具
體的評估。
48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大眾傳播工具法令》,10;參閱:宗座社會傳播委員會,《共融與發展》
牧靈指引,68:《宗座公報》631971),第 619 頁。
49 參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第十三屆世界傳播日文告》,第 930~933 頁。
50 《大眾傳播工具法令》,12
51 《家庭團體》,32
19

2.10 Page 20

▲back to top
個別的性教育始終有其優先價值,不能隨意交給學校團體的任何成員負責。事實上,正
如下文所述,除了正確的判斷力、責任感、專業能力、情感成熟和羞恥感外,這樣的教
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特別敏銳的觸覺,以鼓勵兒童和青少年探討有關愛情和性的問
題,而不會擾亂他們的心理發展。
72. 即使教育工作者具備施行群體性教育所必需的條件,也有必要考慮有關群體的具體情
況,尤其要注意男女混合的群體,在處理這類群體時要特別審慎。無論如何,主管當局
必須與家長一起審視施行性教育的場合。鑑於問題的複雜性,理想的做法是安排時間與
學生進行個人面談,讓他們有機會尋求建議或澄清,因為如有其他人在場,學生或會出
於羞怯而不敢發問。只有學校與家庭密切合作,才能確保家長與教師能夠進行富有成效
的經驗交流,讓學生受益。52
主教應考慮學校的規例和當地的情況,提供有關施行群體性教育的指引,特別是有關男
女混合群體的指引。
73. 有時候,學校生活可能發生某些事件,有需要及時介入。在這類情況下,學校當局應
基於合作原則聯絡有關家長,協定適當的解決方案。
74. 學校可邀請能力勝任且人格均衡、並獲家長信任的人與學生進行個人面談,以幫助他
們的情感發展成熟,並協助他們的人際關係循正確方向發展。當遇到較棘手的個案,這
種以個人指導的方式所作的介入尤為重要;要是情況嚴重,必須向有關方面的專家求助。
75. 為培養和發展均衡的人格,必須營造安定的氛圍,負責人員亦要彼此諒解、互相信任
和一起合作。為此,應尊重各教育工作者特有的才能、責任和他們選擇的不同方法。
適當的教材
52 參閱:上文,58
20

3 Pages 21-30

▲back to top

3.1 Page 21

▲back to top
76. 為提供完善的性教育,適當的教材會有所幫助。為準備合適的教材,有必要請倫理和
牧靈神學方面的專家、傳道員、教育家和天主教心理學家提供協助。對於學生接觸到的
資料,應特別留神。
有些以性為題材的教科書因其自然主義的特色,對兒童和青少年有害。要是所採用的圖
片和視聽資料毫不掩飾地展示學生未作好準備面對的性現實,所造成的遺害更大,會給
學生留下產生創傷的印象,或是喚起不良的好奇心,誘使他們行惡。對於這個需要審慎
處理的課題,教育工作者須認真考慮到不負責任的態度會對學生造成多嚴重的傷害。
青少年群體
77. 在教育方面,除了家庭和學校的行動,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而且這因素往往對
個人培育產生更深影響。這因素就是在閒暇時間組成的青少年群體。這類群體深深影響
青少年的生活。人類科學認為「群體」是培育的正面因素,因為要是缺乏有效的人際關
係,便不可能發展成熟的人格。
21

3.2 Page 22

▲back to top
性教育的要求和⽅式
78. 這個任務既複雜又敏感,因此要求教育工作者作好充分準備、在行動上符合特定的水
準,並特別關注特定的目標。
教育⼯作者的培育
79. 教育工作者的成熟人格、他們接受的培訓和心理方面的平衡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為施
行有助益的教育,他們必須對性的意義和價值抱有正確而全面的認識,並平安地將之整
合於其人格之中。他們的能力源於成熟的情感多於理論知識。儘管如此,鑑於教育工作
現今尤其困難,他們也要學習有助實行這工作的科學知識。此外,與家長會面亦很有幫
助。
80. 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來自全面性的培育。這種培育須基於正面、專業和積極的生
命觀,並為實現這生命觀而不斷努力。這種培育不只是必要的專業培訓,也會正視人格
上較為個人的層面,包括信仰和靈性層面。重視信仰和靈性層面的培育可確保他們採納
基督信仰的原則,藉此在超性層面支持教育工作。
81. 在家庭環境以外履行任務的教育工作者須在心理教育學範疇,接受合適和嚴謹的培
訓,使他們有能力處理那些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情況。他們也必須有能力向家長提供意
見,特別是在其子女需要心理學家時提供協助。
82. 除了一般的課題和病理個案外,現實中還有許多或多或少患有嚴重和長期問題的個
人。儘管他們確實需要援助,但這些患者經常未能獲得合適的治療。在這些情況下,除
了醫學治療外,他們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支持和指導。
22

3.3 Page 23

▲back to top
教育⽅法應有的條件
83. 應對情況有透徹的認識,因為所採用的方法不僅會深深影響這種敏感的教育的成效,
而且也會影響各負責方之間的合作。實際上,所提出的批評通常是針對部分教育工作者
採用的方法,而非他們的教育行動本身。教學方法必須符合明確的條件,不僅要有助於
學生和教育工作者,也要有助達成教育的目標。
學⽣的需要與教育⾏動
84. 情感與性方面的教育比其他方面的教育更要顧及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必須時常按個
人的需要作出調整。在某些情況下,必須對學生採取積極行動,在預計到學生將面對特
別困難的情況時,協助他們作好準備,或預先告誡他們提防迫在眉睫或永久性的危險。
85. 然而,必須尊重這種教育循序漸進的特性。教育行動應按部就班,注意身心發展的不
同階段,明白到身心發展需要更仔細的準備和較長的成長時間。有必要確保學生理解所
敎導的價值、知識和動機,並明白他們在自己身上觀察到的變化和演變,而教育工作者
也要適當地指出其成因、關聯和目的。
教育⾏動應有的條件
86. 為有效幫助青少年和諧均衡地發展,教育工作者必須按他們肩負的特殊角色來調整他
們的教學行動。
學生並非以劃一方式從不同的教育工作者認識或接受所傳授的訊息和動機,因為不同的
教育工作者以不同方式接觸學生最個人的一面。這些教育行動必須保持客觀明智。
87. 教育工作者在循序漸進地傳授訊息時,要逐步作出解說,但總要符合真理。不要讓這
些解說因緘默或缺乏坦率而受到扭曲。然而,為審慎行事,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因應學生
的期望適當地調整課題,還要選擇合適的語言、方式和時機來施行教學。這需要顧及孩
23

3.4 Page 24

▲back to top
子的羞恥感。此外,教育工作者也要注意父母的影響:父母對性教育的關注、家庭教育
的特點、他們的生命觀、他們對其他教育環境有多開放等。
88. 首先,我們必須堅持性在人性和基督信仰方面的價值,並教導學生欣賞這些價值,激
發他們渴望在個人生活和人際關係中將之實現。教育工作者應對教育行動充滿信心,而
不會忽視性發展所涉的各種困難,也不要形成過分執著的態度。當教育工作者以堅定的
信念展示真正價值,並以生活的見證給予肯定,青少年心裡必會產生共鳴。
89. 鑑於性教育對個人的全面培育非常重要,教育工作者考慮到性的各方面及其對整個人
格的影響,應特別致力不要讓知識與相關的價值割裂,因為是價值使生理、心理和社會
層面的資訊具有意義和方向。因此,在講解倫理規範時,必須指出其理據及所伴隨的價
值。
有關羞恥感和友誼的教育
90. 羞恥感是人格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在倫理層面上可被視為捍衛人性尊嚴和真愛的警
誡心。
羞恥感傾向於對某些態度有所反應,並遏制使個人尊嚴蒙羞的行為。羞恥感是必要和有
效的途徑,有助控制本能、使真愛開花結果、將情感與性方面的生活融合於人的均衡發
展。羞恥感在教學上相當重要,必須獲得重視。因此,兒童和青少年須學會尊重他們的
身體,將之看作天主的恩賜、基督的肢體和聖神的宮殿。他們須學會抵抗周圍的邪惡,
擁有清晰的觀念和想像力,在人與人的情感關係中尋找和表達真正的人性愛情及其所有
的靈性元素。
91. 為此,應展示具體和吸引的德行典範,培養審美意識,激發對美的追求,包括大自然、
藝術和倫理生活展現的美。此外,應教導青少年學習以無私的信仰熱忱和愛來體驗情感
和靈性的價值。
24

3.5 Page 25

▲back to top
92. 友誼是情感成熟的頂峰,有別於普通志同道合者的情誼。兩者的分別在於友誼有其內
在特性、朋友的互相交流可促成真正的共融,以及朋友之間會彼此慷慨相待,且關係穩
定。對人格培育的個人和社會面向來說,友誼的教育可成為非常重要的因素。
93. 友誼使年輕男女連繫起來,而且當友誼停留在普通朋友的情感表達時,有助於雙方
彼此認識和互相尊重。另一方面,要是友誼發展為性關係或是有此傾向,便失去成熟友
誼的真正意義,而危害相關的關係和未來可能締結的婚姻,也會使人忽略獻身生活召叫
的可能。
25

3.6 Page 26

▲back to top
若⼲特別的問題
教育工作者在履行其使命時,或要面對下文所述的若干特別問題。
94. 性教育必須引導青少年意識到性的不同表達和動力,並認識須予尊重的人性價值。
真愛有能力向他人開放、慷慨待人、為他人的益處而獻身於他人;真愛懂得如何尊重對
方的人格和自由;真愛並不自私,不會在對方身上尋求己益;53 真愛會奉獻自我,不求
占有對方。另一方面,性本能如不加約束,則會淪落至僅為發生性行為而已,並傾向於
占有對方,尋求即時的個人滿足。
95. 親密關係必須僅限於婚姻之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按天主的旨意,使這種關係的結合
意義和生育意義建立不可分割的連繫。性關係的目的是維繫、確認和表達一個終生的生
命共融:結為「一體」。54 這是藉著實現「人性」、「完全」、「忠貞」、「生育繁殖」
的愛,亦即婚姻之愛,而達至的共融。55 因此,婚姻之外的性關係是嚴重的錯亂,因為
這種性關係是在服務一個尚未存在的現實,56 是一種未能在兩人的生活中客觀反映的語
言,還沒有存在於一個終生的團體內。這團體是必須獲得公民社會認可和保障的結合;
對於天主教夫婦而言,也要獲得教會團體的認可和保障。
96. 越來越多青年全身投入男女關係,但在這關係尚未發展圓滿便發生性行為,而且這個
情況越來越普遍。這類性行為是道德錯亂,因為這是在婚姻外發生的性行為。
53 參閱:格前十三 5
54 瑪十九 5
55 《人類的生命》,9
56 參閱:《人的位格》,7
26

3.7 Page 27

▲back to top
97. 性教育有助青少年發現愛的深層價值,明白到上述的行為有礙他們的情感成熟發
展,因為這些行為導向一種出於本能的交往,而非建立以位格為中心的關係,而且往往
被有所保留的態度和自我中心的計算所削弱,因而缺乏真正的位格關係應有的特質,更
非終生的關係。真正的教育會引導青少年走向成熟和控制自我,而這是自覺的選擇和個
人努力的成果。
98. 性教育的任務是提升對個人衝動的駕馭,並在這方面不斷進步,以便在適當時候
投入真正的和自我奉獻的愛。我們可能要面對一個特別複雜和難以處理的問題:手淫
及其對個人整體成長的影響。根據天主教的教義,手淫「構成嚴重的道德錯亂」,57
要原因是手淫以本質上違反目的之方式運用性官能,而不是按照天主的計畫,為愛和
生命服務。 58
99. 富有洞見的教育工作者和輔導員必須致力識別這種偏差行為的成因,以幫助青少年克
服這種習慣背後的不成熟狀況。從教育的角度,應注意手淫和其他形式的自體性行為是
更深層次問題的症狀,是這些問題驅使人試圖借助這類行為克服由性而產生的緊張。因
此,教學行動必須更看重成因,而非直接遏抑現象。59
在考量手淫的客觀嚴重性時,必須審慎評估個人主體的責任。60
100. 為幫助青少年在愛德共融之中感到獲得接納,並擺脫自我封閉的態度,教育工作者
「不應誇大手淫的事實,同時保持他對有關學生的尊重和關愛。」61 此外,必須幫助學
生融入社交生活,開放自己,對他人感興趣,以便能夠擺脫這種自體性行為,而培養成
熟的情感所表現的自我奉獻的愛。與此同時,教育工作者應鼓勵學生借助基督信仰的克
修傳統所提倡的方法,如祈禱和領聖事,並參與踐行公義和愛德的工作。
57 同上,9
58 同上。
59 同上。
60 同上。
61 《司鐸獨身培育教育指南》,63
27

3.8 Page 28

▲back to top
101. 同性戀妨礙個人在性方面發展成熟,包括個人或人際關係方面的成熟。遇上這類個
案時,學生與教育工作者必須完全客觀地面對這個問題。
「在牧靈上,這些同性戀者必須獲得諒解和支持,以期克服他們的個人困難和社會調適
不良的情況,也要審慎判斷他們的罪責;可是,即使認為同性戀行為符合當事人本身的
狀況,任何牧靈方法也不得對此等行為給予道德辯解。
根據客觀的道德秩序,同性戀關係並非本質性和必不可少的行為。」62
102. 家庭和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是致力識別激發同性戀的因素,找出到底是生理或心
理因素使然,還是錯誤教育或缺乏正常性發展的結果,或是後天養成的習慣或壞榜樣的
影響,或是由其他因素所致。63 更具體地說,家庭和教育工作者在識別這種錯亂的成因
時,必須考慮教會訓導當局建議的判斷標準,並善用不同學科的貢獻。事實上,他們也
要評估另一方面的因素:缺乏關愛、有欠成熟、強迫性的衝動、誘惑、社交孤立、衣著
墮落、淫褻的節目和刊物等。然而,更深層次的因素在於人性固有的軟弱。那是原罪的
遺害,致使人失去對天主和他人的觸覺,並在性方面帶來影響。64
103. 當家庭和教育工作者能夠識別和了解背後的成因後,應為全面成長的過程提供有效
的協助:以諒解的態度接納他們;營造信任的氛圍;鼓勵個人的解放和加強自我控制的
能力;提倡在道德方面作出真正的努力,轉化為對天主和近人的愛;如有必要,應建議
他們向那些認識和尊重教會訓導的人尋求醫療與心理方面的援助。
104. 要是在一個放縱的社會,當中沒有可讓生命建基其上的價值,那麼這會促成逃避現
實的態度,特別會影響青少年。他們的理想與殘酷的生活產生矛盾,因而形成張力;要
是意志薄弱,可能導致以毒品逃避現實,並摧毀自己。
這是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為教育工作者帶來重大挑戰。有些精神藥物會加強性快感,
而且普遍來說會降低自我控制的能力,從而削弱防禦能力。長期濫用藥物會導致身心受
62 《人的位格》,8
63 參閱:同上。
64 參閱:羅一 26~28;參閱:照此類推,《人的位格》,9
28

3.9 Page 29

▲back to top
到摧殘。毒品往往關係到被曲解的自主和性功能紊亂。濫藥者的心理狀況,以及他們所
處的孤立、被遺棄和反叛的生活,都會形成容易導致性侵犯的環境。
105. 矯正式介入的目的是讓個人的內心和外在行為經歷深入的轉化。這是一個勞累和漫
長的過程,因為這種介入必須協助當事人重建人格、人際關係和價值觀。較為有效的措
施是預防性的行動,致力避免深層次的情感缺陷。我們應藉著愛與關懷,教導學生認識
價值和尊嚴,以及重視生命、身體、性和健康。公民社會和教會團體必須懂得如何及時
接納那些處於困境、孤獨無靠,缺乏安全感的青年,幫助他們投入學習和工作,讓他們
善用空閒時間,為他們提供健康的場所聚會交流、喜樂生活和積極投入活動,並給他們
機會培養新的情感關係和團結精神。
其中,為人服務的體育運動富有教育意義,不僅可強身健體,也是健康的休閒活動,讓
青少年藉著鍛鍊自己,放下自私的態度,並與人交流。只有真正的、受過教育的、獲得
幫助的、有所提升的自由,才能保護青少年不尋求毒品和性帶來的虛幻自由。
29

3.10 Page 30

▲back to top
總結
106. 我們可以從上文的反思總結說:在當前的社會與文化處境中,有迫切需要依照梵蒂
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教導,以積極有序的方式,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情感與性方面的教
育。在這個問題上,沉默並非有效的行事方式,特別是因為目前有許多擅於運用暗示語
言的「隱形說服者」。他們在今天的影響無容置疑,因此父母不僅要致力彌補那些不當
和有害的介入所造成的傷害,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妥善保護他們的子女,為子女提供積極
和令人信服的教育。
107. 應捍衛兒童和青少年的基本權利,使他們的人格以符合天主子女的尊嚴的方式,均
衡和完整地發展。這主要是父母的任務。事實上,個人如要發展成熟,必須在獲得愛與
信任保護的教育過程中,持續接受教育,而這正是家庭環境的特色。
108. 教會在履行其使命時,有責任和權利關心已受洗者的倫理培育。
學校的整個教育事業必須與家庭的行動一致。對於這個敏感課題,尤其要與家庭合作。
這要求教育工作者和那些公開或幕後參與教育的人,對其行動目的有正確認識,而且獲
得適當培訓,能夠以審慎的態度並在充滿信任和平安的環境中行事。
109. 為使情感與性方面的資訊和教育發揮成效,應配合及時的行動、審慎的態度和適宜
的表述,而且最好是以個人形式施行。這種教育的成果將非常取決於教育工作者在講解
有關生命與愛的價值時,是否抱有符合人性和基督信仰的理念。
110. 這任務需要細心、原則、耐心和勇氣,也要求對教育事業抱有獻身的精神,但基督
信仰的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家庭的父親或母親、教師、司鐸,還是任何在這方面負有責
任的人,在今天特別容易受到誘惑,試圖將這任務委託給別人。因此,在本文件的最後
部分,有必要重申這方面的教育工作對基督信徒來說,首先是信德的工作,必須依靠恩
寵行事:事實上,性教育的各方面都受到信仰的啟迪,並從信仰和恩寵獲取不可缺少的
30

4 Pages 31-40

▲back to top

4.1 Page 31

▲back to top
力量。聖保祿致迦拉達人書指出:自制和節制是聖神的效果,唯獨聖神能夠在信徒身上
成就這樣的事。是天主賜予光明,是天主賜予足夠的力量。65
111. 教育部呼籲各地主教團促成父母、基督信仰團體和教育工作者的團結,讓他們在這
個對青年的未來和社會福祉那麼重要的領域,攜手合作。聖部邀請我們互相信任,尊重
各方特有的權利和能力,一起肩負這個教育使命,以推行全面的基督信仰培育。
羅馬
1983 11 1 ——諸聖節
威廉‧鮑姆樞機
部長
(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安多尼‧雅維爾
祕書長
米塔教區領銜總主教
65 參閱:迦五 22~24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