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a-francesco_esortazione-ap_20131124_evangelii-gaudium-zh-cn


papa-francesco_esortazione-ap_20131124_evangelii-gaudium-zh-cn

1 Pages 1-10

▲back to top

1.1 Page 1

▲back to top
The Holy See
DOWNLOAD PDF
福音的喜乐 教宗方济各致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及平信徒宗座劝谕
论在今日世界宣
讲福音天主教台湾地区主教团秘书处
ESORTAZIONE APOSTOLICA
EVANGELII GAUDIUM
DEL SANTO PADRE
FRANCESCO
AI VESCOVI AI PRESBITERI E AI DIACONI
ALLE PERSONE CONSACRATE
E AI FEDELI LAICI
SULL' ANNUNCIO DEL VANGELO
NEL MONDO ATTUALE
©Copyright 2013 -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 Città del Vaticano 目 录前言
一、常新与人共享的喜乐(2-8)
二、福传中令人赏心和告慰的喜乐(9-10)
永恒的新意(11-13)
三、新福传是为了信仰的传承(14-15)
此劝谕的倡议和范围(16-18)
第一章:教会的转化以传教为重
一、一个外展的教会(20-23)
一步跨出、委身投入、结伴相援、开花结果、欢欣庆祝(24)
二、在皈依中从事牧灵(25-26)
教会性的更新刻不容缓(27-33)

1.2 Page 2

▲back to top
2
三、发自福音的核心(34-39)
四、在人性的种种限度中体现的传教使命(40-45)
五、一个心灵敞开的慈母教会(46-49)
第二章:处于危机中的共同承诺
一、今日世界的一些挑战(52)
对排他的经济说「不」(53-54) 对新的拜金主义说「不」(55-56) 对只操控而非服务的金融系
统说「不」(57-58) 对滋生暴力的不平等说「不」(59-60) 一些文化的挑战(61-67) 信仰本土
化的挑战(68-70) 城市文化的挑战(71-75)
二、牧灵人员面对的诱惑(76-77)
对传教灵修的诉求说「是」(78-80) 对自私和精神懈怠说「不」(81-83) 对无补于事的悲观主
义说「不」(84-86) 对基督所带来的新关系说「是」(87-92) 对俗化精神说「不」(93-97) 对
我们的互斗说「不」(98-101) 教会内其它的挑战(102-109)
第三章 福音宣讲
一、全体天主子民宣讲福音(111)
一个为众人存在的选民(112-114) 多面貌的百姓(115-121) 我们都是以传教为重的门徒(119-
121) 民间热心敬礼的福传力量(122-126) 人传人(127-129) 各种神恩为福传共融服务(130-
131) 文化、思想与教育(132-134)
二、讲道(135-136)
礼仪的脉络(137-138) 一个母亲的交谈(139-141) 炽热心灵的话语(142-144)
三、讲道的准备(145)
敬拜真理(146-148) 以圣言安身立命(149-151) 诵读圣言(152-153) 聆听民众(154-155)
讲道资源(156-159)
四、福传与对宣讲的深层理解(160-162
宣讲和释奥并行的教理讲授(163-168) 在成长各进程中辅以个人的陪伴(169-173) 以天主圣言
为中心(174-175)
第四章 福传的社会幅度
宣讲对团体和社会所引起的反响(177) 宣认信仰与委身社会(178-179) 天主的国及其挑战
(180-181) 有关社会问题的教会训导(182-185)
二、穷人融入社会中(186)
我们与天主一起聆听呼求(187-192) 忠于福音,免得白跑(193-196) 穷人在天主子民中的优先

1.3 Page 3

▲back to top
3
地位(197-201) 经济和收入的分配(202-208) 关注弱势社群(209-216)
三、公益与社会和平(217-221)
时间阔于空间(222-225) 合一胜过冲突(226-230) 现实比观念更重要(231-233) 整体大于部
分(234-237)
四、社会对话作为对和平的贡献(238-241)
信仰、理性和科学之间的交谈(242-243) 基督徒合一的交谈(244-246) 与犹太教的关系(247-
249) 宗教交谈(250-254) 宗教自由脉络中的社会交谈(255-258)
第五章 充满圣神的福传者
一、更新传教动力的一些动机(262-263)
知遇耶稣及其拯救之爱(264-267) 心神欢跃成为子民(268-274) 复活基督与其圣神的奇妙化工
(275-280) 代祷释出传教力量(281-283)
二、玛利亚、福传之母(284)
耶稣给予其子民的恩赐(285-286) 新福传之星(287-288)
前言
1. 福音的喜乐源于耶稣,凡与祂相知相遇的人,其心灵和生命必充满这喜乐。凡接受祂救恩的人
,必从罪恶、悲哀、内在空虚和孤独中被解救出来。与基督一起,喜乐就会生生不息。在这个劝谕
中,我一方面邀请基督信徒进入福传的新阶段,以此喜乐为标记,另一方面指出教会在今后几年的
旅程中要走的路途。
一、常新及与人共享的喜乐
2. 随着各种不同和窒息人心的消费行为,今日世界的大危机是个人主义造成的忧伤,这份忧伤缘于
自满与贪婪的心、纸醉金迷、良知麻木。内心若被个人私益和顾虑所禁锢时,就再没有空间去顾及
他人或容纳穷人,就听不到天主的声音,感觉不到祂爱的饴乐,行善的渴望也消退了。信徒们同样
会遇上这危机。很多人跌落此陷阱中,变得懊恼、不满和萎靡。这并非是度庄重和丰满生活的选择
,并非上主对我们的旨意,亦非在圣神内的生命、那从复活主基督的圣心所涌流出来的生命。
3. 我邀请各地所有的基督徒,在此时此刻与耶稣基督重新相遇,或者至少以开放的态度让祂与你们
相遇;我也请求你们所有人坚持每天这样做。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认为这一份邀请对于他或她是无关
重要的,因为「主已将喜乐带来了,人人有分。」1 凡大胆尝试的,上主不会让他失望;每当我们向
耶稣走近一步,便意识到祂已在那里,张开双臂迎接我们。让我们当机立断,对耶稣说:「主,我
自欺欺人,千方百计逃避祢的爱,然而我再一次来到祢这里,请更新祢我的盟约。我需要祢。请再
次拯救我吧!主,请祢领我再次进入祢救赎的怀抱中!」失落之后再次回到祂身边,感觉多么美好
!容我再说一遍:天主宽恕我们,永不厌倦;是我们厌倦寻求祂的怜悯。基督告诉我们要彼此宽恕
「七十个七次。」(玛十八22)祂亲身给我们树立榜样:宽恕我们七十个七次。祂一次又一次把我
们扛在肩上。任谁都不能夺走我们的尊严,那是祂以无边无际和永不言弃的爱所赋予的。祂的柔情
从未叫人失望,而且总能让我们重获喜乐,祂使我们能够抬起头来,重新振作。让我们祈求不要疏

1.4 Page 4

▲back to top
4
离耶稣的复活,不管发生甚么事,永不放弃。还有甚么比祂的生命更能催迫我们前行!
4. 旧约就已预告了救恩的喜乐,这喜乐将会在默西亚的时代充满大地。依撒意亚先知兴高采烈地向
期待的默西亚致敬:「祢加强了他们的快乐,扩大了他们的欢喜。」(九2)他劝告那些居住在熙雍
的人用歌声前来迎接祂:「你们应欢呼高唱!」(十二6)先知告诉那些从远处就已看见祂的人把这
消息带给其它人:「给熙雍传报喜讯的啊,请登上高山;给耶路撒冷报喜讯的啊,请大声疾呼!」
(四十9)所有受造物都要分享
救恩的喜乐:「诸天要欢乐,大地要踊跃,山岭要欢呼高唱,因为上主安慰了祂的百姓,怜恤了祂
受苦的人们。」(四九 13)
匝加利亚,期待着上主的日子,邀请人们向「谦逊的,骑在驴上」那位要来的君王欢呼:「熙雍女
子,妳应尽量喜乐!耶路撒冷女子,妳应该欢呼!」(九9)
最鼓舞人心的邀请或许是来自索福尼亚先知,他深感上主是散发喜庆和欢欣的中心,不期然向百姓
呼喊救恩已临。我重新阅读这段经文时,精神振奋:「上主你的天主,在你中间,祂是一位施救的
勇士,祂必为你喜不自胜,对你重温祂的爱情,且因你欢跃喜乐,有如在庆节之日。」(三17)
这是我们每天在生活的琐碎事中所经验到的喜乐,成为我们对天主父爱的邀请的响应:「我儿,该
按你所有,善待你自己……,不应取消你佳节的喜乐!」(德十四11,14)父爱就在这番话中荡漾
回响,何其温柔啊!
5. 福音散发着基督十字架的光辉,不断地邀请我们要喜乐。只要举几个例子就足以为证。「喜乐吧
!」是天使对玛利亚的问候(路一28)。玛利亚访问依撒伯尔时,使若翰在母腹中欢跃。(参路一
41)在她的赞主曲中,玛利亚宣告:「我的心神欢跃于天主、我的救主。」(路一47)当耶稣开始
传教时,若翰呼喊说:「为此,我的喜乐已满足了。」(若三29)耶稣自己「因圣神而欢欣。」
(路十21)祂的信息带给我们喜乐:「我对你们讲论了这些事,为使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内,使你们
的喜乐圆满无缺。」(若十五11)我们基督徒从祂内心满溢的泉源中汲取喜乐。祂许诺给祂的门徒
:「你们将要忧愁,但你们的忧愁却要变为喜乐。」(若十六20)祂继续说:「但我要再见到你们
,那时,你们心里要喜乐,并且你们的喜乐谁也不能从你们中夺去。」(若十六22)门徒们看到复
活的主时「欢喜起来。」(若二十20)在宗徒大事录中,我们读到初期的基督徒「怀着欢乐和诚实
的心一起进食。」(二46)门徒所到之处,都有人「皆大欢喜。」(八8)即使在迫害中,他们也
继续「充满喜乐。」(十三52)新受洗的太监「欢欢喜喜地往前行自己的路。」(八39)保禄的狱
警「和他全家因信了天主,都满心欢喜。」(十六34)为甚么我们不也进入这喜乐的长河中呢?
6. 有些基督徒过的日子就如没有复活节的四旬期。我当然了解到:喜乐无法在生活的各阶段以同样
的方式表达出来,尤其在非常困难的时刻。喜乐会作出调适和转变,但它是常存的,甚至像一丝微
光,发自个人的坚定信念:毕竟我们存在于无限的爱内。我知道饱受困难的人容易悲伤难过,但即
使在百般的煎熬中,我们也必须使信德的喜乐再活现,可能会慢一点,但肯定会回复平静而坚决的
信任:「祂除去了我心中的平安,我已经忘记了一切幸福……,但是我必要追念这事,以求获得希
望;上主的慈爱,永无止境;祂的仁慈,无穷无尽。祢的仁慈,朝朝常新,祢的忠信,浩大无垠

1.5 Page 5

▲back to top
5
……!最好是静待上主的救援。」(哀三17,21-23,26)
7. 我们受的诱惑往往是托辞和抱怨,好像等着万事俱备之后才有喜乐。就某个层面来说:由于「技
术型社会成功地增多了享乐的机会,到头来却很难产生喜乐。」2 我可以说,我人生中看到最美和最
自然的喜乐,是来自那些身无分文的穷人。我也想到另一些人所显示的真正喜乐,尽管他们处在多
种专业制约的压力下,也能以洒脱和简朴的方式,保持一颗充满信德的心。在所有这些例子,喜乐
以不同的方式,从天主无限的爱中涌流出来,天主在耶稣基督内向我们自我启示。我从不会厌倦重
复本笃十六世的话,这番话把我们带到福音的核心:「成为基督徒,其起点不在于一项伦理选择
,或者一种崇高的理念,而是一个际遇,在人生中竟遇上一位赋予生命新境界的人,并由祂得到决
定性的路向。」3
8. 只有与天主之爱相遇,才可绽开丰盛的友谊之花,只有借着这相遇或再遇,我们才能从狭隘和过
度自以为是中释放出来。当我们成为人上人,当我们让天主带领而超越自己,便达致存在最真的地
步。在这里我们找到所有福传工作的源头和灵感。因为谁领受了这赋予生命意义的爱,怎会不与他
人分享呢?
二、福传中令人赏心和告慰的喜乐
9. 善总要向外传扬。寻求真理和善的真正体验,会按其本质在我们心内滋长,任何人只要深深体会
被释放的经历,对他人的需要都会更为敏锐。当善扩张时,善就会生根、发展。为此,谁想要度一
个有尊严和充实的生活,必须伸手接触他人和寻求他人的福祉,别无他法。圣保禄的传教箴言不该
让我们感到惊讶:「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格后五14)「如果我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
(格前九16)
10. 福音规劝我们生活在更高的层次,但不减热忱:「生命因给予而成长,因自我封闭和贪图逸乐
而萎靡。的确,活得精彩的人,是那些把安稳留在岸边,把生命通传他人,并以此为使命而感到振
奋的人。」4 当教会召唤基督徒要担负起福传的任务时,她只是简单地点出个人自我实现的真正根源
,因为「在这个根源,我们发现到现实人生的一个深层定律:为使人获得生命而自我奉献,这才是
获得生命、茁壮生命的要诀。此乃传教使命的真谛。」5 所以,福传者绝不能像刚奔丧回来般的样貌
!让我们找回并加深我们的传教热情,即「传播福音的愉快及喜乐,尽管含泪仍要播种(……)环
顾今日世界,人们不断追寻,时而心内焦虑,时而满怀希望,但愿他们能得到福音,但并非得自沮
丧的、败兴的、急躁的及焦虑的福传者,而是得自福音的忠仆,后者的 生命散发热忱,因为他们在
基督那里先已领受了喜乐。」6
永恒的新意
11. 于信徒来说,甚至不热心的和不进堂的,宣道的更新可为他们带来信德的崭新喜乐和福传的丰
盛果实。其实,福音信息的核心总是一致的:天主在被钉死而复活的基督身上,启示了祂伟大的爱
。天主不断使忠于祂的人日新又新,不论他们甚么年纪,「他们必能振翼高飞有如兀鹰,疾驰而不
困乏,奔走而不疲倦」(依四十31);基督是「永恒的福音」(默十四6);祂「昨天、今天、直
到永远,常是一样」(希十三8);然而,祂的富饶和美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祂是永不衰萎的泉
源,不断涌出新意。教会永远都会对「天主的富饶、上智和知识的高深」惊叹不已。(罗十一
33)圣十字若望说:「天主的上智和知识是如此深广,以致于无论人灵认识祂有多少,总能划进更

1.6 Page 6

▲back to top
6
深处。」7 圣依肋内写道:「[基督]连同自己,带来一切新意。」8 借着这新意,祂总能使我们的生活
和团体日新又新,即使基督徒的信息曾在一些时期中黯淡无光,加上教会人士的软弱,但它永远万
古长青。即使我们以呆滞的框架把耶稣牢牢封住,祂也会突围而出,不断以祂神圣的创新性让我们
惊叹连连。每当我们努力悔改、回到源头,并恢复福音原有的清新气息时,新路便出现在眼前,具
创意的新管道就敞开,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为今日世界带来具有新意的、更富说服力的标记和语言
。真福传的每个形式时常都是「新」的。
12. 虽然这个传教使命的确要求我们慷慨献身其中,但若将之看成个人的丰功伟业,便错了,因为
传教首先是主的事业,超越我们能看到的或理解的任何事情。耶稣是「第一位和最伟大的福音传播
者。」9 在每个福传活动中,首先和首要地属于天主,是祂召叫我们与祂合作,引领我们随从祂圣神
的力量。真正的新意是天主神妙地带来的新意,此新意由祂启迪,由祂激发、由祂指导和陪伴,其
方法之多,成千上百。教会生活应常彰显天主的主动:是「祂先爱了我们」(若壹四19),是祂独
力「使之生长」(格前三7),这信念让我们承担任务时,常能持守喜乐的精神,即使此任务是如此
高要求和富挑战,甚至要求鞠躬尽瘁,也在所不辞。天主要求我们一切,也提供一切。
13. 我们亦不要把这传教使命的新意了解为连根拔起的变动,或忘记那装载我们和推进我们的活生
生的历史。纪念是我们信仰的一个幅度,可称为「申命纪式」的纪念,与以色列自身的纪念并无不
同。耶稣给我们留下感恩祭作为教会每日对祂逾越奥迹的纪念和更深入的分享。(参路廿二19)福
传的喜乐总是从感恩的纪念冒升出来,那是 我们要恒心求获的恩典。宗徒们从来没有忘记耶稣触动
他们心灵的那一时刻:「那时,大约是下午四点钟。」(若一39)连同耶稣在一起,这个纪念使我
们想起「众多如云的证人。」(希十二1)他们中有一些信德卓绝的人,想起他们,我们便乐在心头
:「你们应该纪念那些曾给你们讲过天主的道理,作过你们领袖的人。」(希十三7)他们中还有另
一些简单纯朴的人,但和我们关系密切,他们带领我们进入信德的生活:「我记得你那毫无虚伪的
信德,这信德首先存在你外祖母罗依和你母亲欧尼刻的心中。」(弟后一5)信徒基本上就是「纪念
过往的人」。
三、新福传是为了信仰的传递
14. 潜心贯注圣神的召唤,祂助佑我们一起去辨明时代的征兆。2012年10月7日到28日召开的世界
主教会议,讨论了「新福传──基督信仰的传递」这一主题。此次主教会议重申:新福传是一个对所
有人的召唤,并在三个主要设定区中运作。10
首先,我们可以谈论平常牧灵事工这个区块,它是「由圣神之火驱动的,为点燃信徒的心,他们定
期参加教会团体敬拜,在主日聚会,由祂的圣言和永生之粮得到滋养。」11
在此类牧灵事工中,我们可包括那些持守深度和诚恳信德的人,他们表达信仰的方式不同,但很少
参与敬拜。这平常牧灵事工致力帮助信徒在灵性方面成长,好使他们在生命上更圆满地响应天主的
爱。
第二个区块主要包括「那些已领洗,但没有活出圣洗要求的人。」12 他们并不重视与教会的联系
,经验不到来自信德的慰藉。教会身为关爱他人的慈母,竭力帮助他们活出皈依,使他们因着皈依
而在心灵上重获信仰的喜乐,并得到激励而为福音献身。

1.7 Page 7

▲back to top
7
最后,我们不可忘记:福传的首先和首要的目的,在于向那些不认识耶稣基督或一直都拒绝祂的人
宣讲福音。甚至在基督信仰传统悠久的国家里,当中有许多人默默地寻找天主,他们受到心中渴求
的引领,想见祂的圣容。每一个人都有领受福音的权利,基督徒有责任向所有人宣讲福音。宣讲时
与其摆出把新诫律强加于人的姿态,倒不如心怀与人分享喜乐的诚意,指出美的境界,邀请人们出
席甘美的盛宴。教会成长并非取决于诱人入教,而是「靠吸引力」。13
15. 若望保禄二世要求我们承认:对那些远离基督的人,「绝不放松宣讲福音的动力,因为这是教
会的第一任务。」14 的确,「今日传教活动仍代表着教会的最大挑战」15,而「传教任务必须保持首
要的。」16 如果我们很认真地面对这番话,会发生甚么呢?我们会意识到外出传教是教会所有活动
的典范。按此构想,南美的主教团作出声明:我们「总不能安待教堂、刻舟求剑」17;我们必须行
动,「我们的牧灵职务须摆脱纯粹守株待兔的框框,而成为名符其实的传教牧灵。」18 这任务继续
成为教会极大喜乐的源头:「我告诉你们,同样,对于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欢乐,甚于那
九十九个无须悔改的义人。」(路十五7)
此劝谕的倡议和范围
16. 我很高兴接受主教们的要求,撰写这道劝谕。19 执笔时,我是在采集丰硕的果实,这些果实是主
教会议劳作所结出来的。此外,我征集了多位人士的意见,并有意要表达我对教会福传这课题的关
注。福传涉及到无数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加以讨论,但我不选择对这众多的问题作细节的讨论,这
些话题需要进一步的反省和研究。我不认为人们期待教宗的训导,须在每个影响教会和世俗的问题
上,颁布明确和完整的断语。若教宗代替地方主教去分辨他们区域内出现的问题,这绝非上策。在
这个意义上,我意识到有必要去推行健康的「权责分配」。
17. 我在这里选择发表一些方针,以鼓励和指导整个教会迈入福传的新阶段,其特征是人人充满热
忱及活力。在这脉络里,我就以《教会宪章》的教导为基础,在各主题中,决定详细讨论以下问题
a) 教会的改革以迎合向外传教;
b) 牧灵人员所面对的诱惑;
c) 教会作为天主子民须全民福传;
d) 讲道及其准备;
e) 穷人融入社会;
f) 在社会内的和平与对话;
g) 传教的属灵动机。
18. 处理这些话题时,我不嫌词赘、着墨细节,可能有人认为过分了。我的用意并非在于提供详尽
的论述,而仅仅想指出一个方式,以显示这些话题对今日教会在传教的 实务上莫大重要。这些话题
全部都是为描绘出确定的福传格调──我要求大家在每项活动中加以落实。这样,我们能在每天的努
力中,接受圣经的劝谕:「在主内应当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应当喜乐。」(斐四4)
第一章教会的转化以传教为重
19. 福传是对耶稣传教命令的服从:「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

1.8 Page 8

▲back to top
8
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玛廿八19-20)在这些句子中,我们看到复活的基督
如何派遣祂的人去随时随地宣讲福音,好使对祂的信仰散布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一、一个外展的教会
20. 天主圣言不断向我们昭示:天主如何使那些信赖祂的人接受「外展(动身前往)」的挑战。亚
巴郎接受召唤:动身前往一个新地方(参创十二1-3)。梅瑟听见天主的召叫:「我要派你去」(出
三10),并带领人民朝向预许的福地出发(参出三17)。天主向耶肋米亚说:「我派你到谁那里
,你就应到那里去。」(耶一7)耶稣吩咐「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的命令,在我们的时代发出巨响
,所有人都蒙召投入「外展」的新使命。尽管现今世界光景一直转换,针对教会福传使命的挑战层
出不穷,但每位基督徒和每个团体都必须分辨主给我们指出的路径,同时都被要求去服从祂的召叫
:动身离开自己的舒适地区,好能接触需要福音之光的一切「边缘」人士。
21. 福音的喜乐让使徒团体生气勃勃,这就是传教的喜乐。七十二位门徒归来复命时,便体验到这
喜乐(参路十17)。耶稣活此喜乐,是当祂在圣神内欢跃而赞美父,因为父的启示传给了贫穷和弱
小的人(参路十21)。五旬节日,最初皈依的人听到宗徒们用「自己的方言」宣讲(宗二6),他
们惊讶,感受到这喜乐。这喜乐标志着:福音得以宣讲、宣讲得以结果。这喜乐拥有耗不尽的能量
,使人动身外出、乐善好施、走出自我、踏上征途、勤种善果。主说:「让我们到邻近的村镇去吧
,好叫我也在那里宣讲,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谷一38)当种子播在地里,耶稣不留在那里
解释事情或行更多的奇迹;圣神感动祂去到其它村镇。
22. 天主圣言蕴含的力量,我们无法预测。福音论及种子一旦播在地里,便发芽生长,甚至在农夫
入睡的时候(谷四26-29)。教会必须接受圣言那不受羁绊的自由,而圣言发挥果效的方式,超越我
们的筹算和思维模式。
23. 在同行共担的旅途上,教会当与耶稣密切契合;「共融和使命彼此密切相连,它们互相贯通、
彼此交融。」20 为了忠于「师主遵范」,教会当下的行动就是向外伸展,在所有场合,不犹豫、不
拖延、不畏惧地向所有人宣讲福音。福音的喜乐是给所有百 姓的:没有人能被排除在外。那就是天
使在白冷向牧人所宣告的:「不要害怕!看,我给你们报告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路二
10)默示录写道「永恒的福音要传报给住在地上的人,给各邦国、各支派、各异语和各民族。」
(默十四6)
一步跨出、委身投入、结伴相援、开花结果、欢欣庆祝
24. 「外展」的教会是福传使徒组成的团体,他们一步跨出、委身投入、结伴相援、开花结果、欢
欣庆祝。行动中的福传团体认识到:天主先采取主动,祂先爱了我们(参若壹四19),所以我们能
够跨步向前,毫不畏惧、主动地走向其它人,寻找那些软弱跌倒的人,站在十字路口欢迎那些被遗
弃的人。这团体具有无尽的渴望去展现怜悯之情,这怜悯之情是缘于他们对天父无限慈爱的体验。
让我们更为勉力、一步跨出、委身投入。耶稣给门徒洗了脚。当祂跪下来为他们洗脚时,主耶稣自
己委身投入,也让属于祂的人委身投入。祂告诉门徒说:「你们如果实行,便是有福的。」(若十
三17)从事福传的团体,以言以行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人际距离搭桥,必要时甘愿放下身段、
自谦自卑,好能泛爱众生,并在他人身上接触基督受苦的血肉。福传者因而带有「羊群的味道」
,羊群也愿意听他们的声音。从事福传的团体愿意结伴相援,无论过程有多么困难或漫长,也要亦

1.9 Page 9

▲back to top
9
步亦趋地陪伴;福传团体必须熟悉耐心的等待和宗徒的坚忍。耕耘福传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不顾时
间紧迫的从容。忠于上主的恩赐,才能开花结果。从事福传的团体所关注的总是果实,因为上主要
求这团体开花结果。团体呵护麦子,但也不因莠子而急躁。当播种者看到莠子在麦子中发芽时,不
会埋怨或反应过度,他或她会想方设法让「道成肉身」在特定的情况扎根,并结出新生命的累累果
实,尽管这些果实可能看来不完美或不完整。为耶稣基督作证的门徒,已准备好交付他或她整个的
生命,殉道也在所不辞,这目标可不是要树敌,而是要看到天主圣言被人接受,其释放和更新的能
力得以彰显出来。最后,从事福传的团体是充满喜乐的,而且懂得如何时常喜乐,欢欣庆祝福传事
工中的每一个小胜利和每一个进展。喜乐地传福音成为礼仪中的美,是我们日常关怀的一部分,那
就是散播善意。教会传播福音,而同时她自身也通过礼仪的美领受福音。礼仪既是庆典又是泉源
;作为庆典,礼仪庆祝福传的任务;作为泉源,礼仪衍生教会日新又新的自我奉献。
二、在皈依中从事牧灵
25. 我觉察到:现在文件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激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了,它们很快就被忘记。虽然如
此,我想强调,本文的重点在于制定计划及其重要的后续工作。我希望所有教会团体都全力以赴
,沿着牧灵和福传的皈依之路前进,不能只维持现状。「只有管理」是不足的。21 我们要在全世界
各个角落「热心传教、持之以恒。」22
26. 保禄六世邀请我们对更新的召唤加以深化,并清晰地展示:更新不单关乎个人,也关乎整个教
会。他曾写下一段值得回味的文字,时至今日,其发人深省的内蕴丝毫不减,且让我们重温一下
:「教会须以锐利的目光,看透自身、加深醒觉,默想其独有奥迹……,从这豁然且生动的自我醒
觉中,油然升起一个渴求,就是将理想和现实的教会形象相对照。理想的形象是指教会如基督的配
偶,圣洁无瑕(参弗五27),基督注视她、疼爱她、呵护她。现实的形象是指教会向今日世界所展
示的样貌……,为求更新,教会处于英勇果敢、急不容缓的挣扎中,其力求更新的挣扎源于理想和
现实的对照。教会的瑕疵由其成员导致,教会的挣扎在于剔除瑕疵,而她的自我省察可指出其瑕疵
所在并予以谴责,因为教会以基督为明鉴,并在祂前对照自己。」23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把教会
性的皈依视为不断自我革新的开放态度,此乃源于对耶稣基督的忠信:「教会的每次更新,主要在
于加强对其使命的忠诚……。基督号召旅途中的教会继续不断的革新。至于以人世间的机构来看教
会,她的确也需要随时革新。」24 有些教会的架构可能成为福传的阻碍;即使架构优良也当以生命
作驱力,藉以推进、支持及评估,只有这样,架构才有用。若欠缺了新生命和真正的福传精神,若
无教会「对其召叫的忠诚」,任何新架构都会很快失效的。
教会性的更新刻不容缓
27. 我梦想着一个「以传教为重的抉择」,亦即一股传教动力,足以转化一切,好使教会的习俗、
风格、时期、行事历、语言和架构,都足以成为今日世界福传的管道,并不只是为了教会的自我保
全。革新架构先要作好牧灵上的皈依,这道理必须从以下的亮光来说明:皈依是必要成分可令架构
更以传教为重,让平常的牧灵事工在每个层面都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激励牧灵同工心存「外展」
的愿望,从而启发受召与耶稣为友的人作出积极的响应。正如若望保禄二世对大洋洲的主教们所说
:「教会任何的更新必须以传教为目标,否则教会就会成为只顾自己的牺牲品。」25
28. 堂区并不是落伍受淘汰的机构;正因为它有强大的灵活性,它的架构可以预设几种不同的小组
,按照牧者和团体的开放度及传教创意而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当然,堂区并不是福传的唯一机构

1.10 Page 10

▲back to top
10
,如果它具备自我更新和不断调适的能力,教会便继续「生活在其子女们的家中。」26 这预设堂区
确实和家庭以及百姓的生活相连,它没有成为一个与人脱节的无用结构,或由一小撮孤芳自赏的特
选者所组成的团体。堂区是教会在一个区域内的临在,以造就环境便于聆听天主圣言、发展基督徒
的生命、交谈、宣 讲、爱德洋溢、朝拜和庆祝。27 堂区借着它所有的活动鼓励和培训它的成员成为
福传者。28 它是团体中的团体,是招呼旅途上口渴者饮水的圣所,为能继续前进,以及不断往外传
教的中心。可是,我们必须承认,重新检讨和更新堂区这号召还没有结出足够的果实,使堂区更接
近人群,使之成为活生生的共融和参与的环境,和完全以传教为重的团体。
29. 其它教会机构、基层团体和小团体、运动和不同形式的协会,都是由圣神兴起,在不同区域和
阶层作福传,这都是教会的丰富资源。很多时候它们带来新的福传热情和与世界对话的能力,使教
会藉此得以更新。然而它们为求自身的好处,便不应与当地堂区这富饶的现实失去联系,总的而言
,应乐意参与地方教会的牧灵活动。29 这种融入的做法,可防止他们在福音或教会的事情上见树不
见林,或成为无根的游牧者。
30. 每个地方教会,作为由主教领导的公教会的一部分,同样奉召作传教上的皈依。地方教会是福
传的首要主体,30 因为它处于一个特殊的地方、具体地彰显唯一的教会,在它内「那属于基督的教
会,至一、至圣、至公及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真实地临在和运作。」31这是教会依循道成肉身的
原则,临现在一个特定地方,配备基督赐予的所有获救恩的渠道,却不乏地方色彩。地方教会传递
耶稣基督时所得的喜乐,可分两方面表达:一方面关注在有更大需求的地区宣讲基督,另一方面也
不断外展,走向边缘地区或是迈入新社会文化的环境。32 那里最需求复活基督的光和生命,那里就
是地方教会想出现的地方。33 为了让传教的动力更集中、更慷慨和更有成果,我鼓励每个地方教会
下定决心,进行分辨、净化和改革的进程。
31. 主教必须一直在他的教区内培养传教上的共融,追随初期基督徒团体的理想。那时众信徒一心
一意(参宗四32)。为这样做,有时候他走在天主子民的前面,指出前进的方向,并保持他们的望
德。另一些时候,主教要以随和与慈悲的态度,平易地与他们相处。在某些时候,他走在天主子民
的后面,帮助那些落后的人,此外容许羊群勇闯新路。主教按其使命培养有活力、开放和有传教精
神的共融,他必须大力支持和发展教会法典建议的参与方式,34 以及其它形式的牧灵对话,要切愿
聆听每个人,而非光听只讲悦耳话的人。然而,邀人参与有待必经的过程,但过程的主要目标不应
为组织教会,而应为激发传教的切愿,以图接触每一个人。
32. 我所要求他人做的事,我也奉召付诸实行,为此我须考虑教宗职位上的皈依。身为罗马主教
,我有责对各种建议开放,这些建议有助我奉职时更忠信于耶稣基督,顺从祂的意思克尽职守,并
视福传为当务之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要求援助,为寻找「行使教宗首席权的权衡方式,一方面
对传教使命的本质不离不弃,另一方面要对新情势持开放态度。」35我们在这方面进展不大。教宗
职位和普世教会的中央架构也须顺从牧灵皈依的召唤。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声明,一如古老的宗
主教辖下的教区团会一样,现今的主教团同样「可以结出许多丰盛的果实,使主教们实际地体现其
集体精神。」36 然而,这渴求尚未完全实现,因为主教团的法定地位尚未充分地详细说明。此法定
地位视主教团为主体,因此主教团可获分配特殊的职权,包括在信理上的真正训导权。37 职权若过
分中央化,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教会生活和她传教使命的外展复杂起来。

2 Pages 11-20

▲back to top

2.1 Page 11

▲back to top
11
33. 以传教为重的牧灵职务尝试放下「我们总是这样做」的自满态度。我邀请每一位在各自的团体
中,要有胆量和创意,去重新考虑福传的目标、架构、风格和方法。在拟定目标时,若缺乏充分共
同的筹算以便找出达成目标的方法,那么此目标的拟定必沦为空中楼阁。我勉励每个人都慷慨地和
勇敢地应用本文件中的指导思想,不必畏首畏尾。重要的是切勿孤身上路,却要情如手足、相互依
存,特别在主教的领导下,进行明智和务实的牧灵分辨。
三、发自福音的核心
34. 如果我们决意用传教的眼光来看一切,这也会影响我们传播信息的方向。环顾今日世界媒体的
威力,信息的传递瞬间即至,可是有时遭到传媒报导的偏袒,以致我们一方面宣讲,但另一方面却
承受着更大的风险,恐怕宣讲的信息被歪曲或缩约为次等观点。这样,教会伦理训导的一些课题会
遭断章取义,而不符原来语境所衍生的意义。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宣讲所含的信息与那些次要观点
似乎被划上等号。这些次要观点不论多重要,但就信息本身而言,已不再传递耶稣基督信息的核心
内容。因此,我们要务实,不要假设我们的听众能了解那关乎我们言论的整个语境,或有能力把我
们的宣讲和福音的核心联系起来。是福音的核心使我们的宣讲产生意义、具有美感和吸引力。
35. 牧灵固然以传教为重,但风格并不执迷于灌输一大堆教义,不管连贯与否,只强求他人遵守。
我们所采用的牧灵目标和传教风格是以人为本,为能实在地接触到每个 人,无一例外;为此,所传
递的信息应贵精不贵多,集中在最美、最伟大、最有吸引力、同时又是最必要之处。这样的信息才
会变得简洁,却不失其深度与真实,因此变得更为强劲,更具说服力。
36. 所有启示的真理都来自同一神圣的泉源,要以同样的信德来相信,但其中一些真理因为直接表
达福音的核心而更为重要。从这基本核心内所闪耀出来的亮丽,就是天主借着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
所彰显的救赎爱情。在这个意义上,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解释说:「公教教义内存有真理的秩序
,即所谓『等级』,因为这些真理与基督信仰的基础有其不同的关连。」38 为此,真理存有等级的
这个意念同样地适用在信理、整个教会训导的全集上,包括她的伦理训导。
37. 圣多玛斯.阿奎那教导说,教会的伦理训导有其「等级」,取决于德行和由德行而产生的行为
39 在一切之上的是「以爱德行事的信德。」(迦五6)为近人实施的爱德行为是圣神内在恩宠的最
完美的外在表现:「新约法律的基础处于圣神的恩宠内,圣神则外显于以爱德行事的信德上。」40
多玛斯便这样解释,就外在行为而论,慈悲是众德行中最伟大的:「慈悲本身就是众德行中最伟大
的,其它德行环绕着它而回转,更甚者,慈悲补充其它德行不足之处,此乃较高的德行的特色,慈
悲就本身而论乃属天主独特之处,天主实施的慈悲使祂的全能显得无边无际。」41
38. 大公会议的教导反映着教会亘古的坚定信念,牧灵事工从这教导中可汲取成果,此举甚为重要
。首先,要提醒的是,在福音宣讲中必须有恰当的比例。从选择课题的次数和讲道的侧重,便可看
出其成比例与否。例如:如果一位本堂神父在整个礼仪年期间谈到节德十次,而爱德或义德只提两
三次,这便显得不成比例了,因为在讲道和教理讲授中,那些应该最常谈的德行被忽视了。当我们
宣讲法律比恩宠多,教会比基督多,教宗比圣言多的时候,也同样地不成比例了。
39. 在基督徒的理想中,各种德行一起形成一个有机体,不可从中剔除任何德行,同理,也不可否
认任何真理。福音信息的整全绝不可被弄至残缺不全。更重要的,当每个真理与基督徒信息的和谐

2.2 Page 12

▲back to top
12
整全联系在一起时,才可获得更好的理解;在这样的脉络下,所有真理都重要,但要彼此照明。当
宣讲忠于福音时,有些真理的核心思想会是明显的,这核心清晰地指出基督徒的伦理并非禁欲主义
,亦非克己修身,或仅仅是一 门实用哲学,或是一张关于罪恶和过错的清单。福音首先邀请我们回
应那拯救我们的施爱者天主,在他人身上看到天主,并走出自我去寻求他人的福祉。这个邀请在任
何情况下都不该隐蔽起来!所有的德行都是为响应天主的爱情而效劳。如果这邀请不能强劲地、具
吸引力地闪耀光芒,那么教会伦理训导的大殿会有风险变成纸牌屋,这是我们最大的危险。这将意
味着我们所宣讲的不是福音,而是出自特殊意识形态的抉择所衍生的一些信条或伦理观。福音信息
要面临失去清新气息的风险,也不再有「福音的芬芳」。
四、在人性种种限度中体现的传教使命
40. 教会本身就是一位传教门徒;她须在解读天主启示的圣言和理解真理这两方面成长。释经学家
和神学家的任务就是帮助「教会的判断臻于成熟。」42 其它学科也用自己的方式达成这个目的。例
如若望保禄二世曾就社会科学提出,教会认为他们的研究很有价值「能从中得到对教会训导有帮助
的实质提示。」43 在教会内,有数不尽的问题正进行研究和反省,而且研究的自由度很大。在哲学
、神学和牧灵实践方面涌现的不同思潮,只要顺应圣神,在尊重和爱中让祂协调我们,便会使教会
成长,因为这些思潮表述出天主圣言的无限富饶,必有助加强其清晰度。在教义上,有些人只期望
一个单一的整体结构,且由全民监护,不容半点细微的释义,对他们来说,多思潮的现象就显得不
可取并导致混淆,但福音具有取之不尽的富饶,上述具调和力的不同思潮其实有助呈现和发展福音
的不同面向。44
41. 与此同时,今日的文化正在剧变,既多且快,但真理恒常不变,这催促着我们不懈地寻找表达
真理的方式,使语言能带出真理及其持久的新意。「信仰的宝库的实质是一回事,(……)其表达
的方式又是另一回事。」45有时候,信徒所听的是完全正统的语言,所拿走的却相异于耶稣基督的
真福音,因为那正统语言相异于他们谈话和彼此了解的方式。我们有时自以为向人们传达关乎天主
和人类的真理,此举固然用心良苦,却传给他们一个假天主或人性理想,并非真正的基督徒信仰。
如此,我们牢牢地持守着一个公式,却传不了真理的实质。这是最大的危险。我们要切记:「真理
的表达能有不同的形式,福音信息既有恒久不变的意义,为将之通传给今天的人们,我们务须更新
表达的形式。」46
42. 上述一切都跟宣讲福音息息相关,假如我们关心:要让众人更清楚地认同和接受福音之美。当
然,要让每个人都能轻松理解或乐意接受教会的训导,我们将力有不逮。信德常源于十字架,必有
其隐晦之处,无论信仰的赞同多坚定,总不会消减其隐晦。可是,有了赞同的平台,便可了解和欣
赏某些事实,因为信仰的赞同与爱就如姊妹,超越了清晰理由和论据的层次。我们要牢记:所有宗
教的训导最终须通过师父言传身教的方式才得以明朗,这方式借着亲近、仁爱和见证唤起心灵的赞
同。
43. 教会在持续不断的分辨中,也能了解到一些习俗跟福音核心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有些习俗虽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如今不再恰当地被理解和欣赏。有些习俗固然是美好的,但于传福音来说已
起不了作用。我们不应害怕去重新考虑它们。同样地,教会也继承一些规条和训诫,它曾在其当时
相当有效,但如今在指导和塑造百姓生活方面,却难以奏效。圣多玛斯.阿奎那指出基督和宗徒们
当日给天主子民的训诫「少之又少」。47 他引用圣奥思定的话指出,对后来再订定的规诫,教会须

2.3 Page 13

▲back to top
13
适度持平,「免致加重信徒生活的负担」,而使我们的宗教沾上以奴役为重的格调,反之「天主慈
悲的旨意要我们得到自由。」48 这个告诫虽在多个世纪前所发出,如今仍极其适时,而且须成为一
个要考虑的标准,以评估教会的改革及宣讲,让教会可以接触到每个人。
44. 另一方面,牧者和平信徒在信德中陪伴各弟兄姊妹,或伴随他们踏上迈向天主的旅程上,一定
要时常牢记《天主教教理》的清晰教导:「一个行为的归咎和责任,可能因无知、疏忽、暴力、恐
惧、习惯、激情和其它心理或社会因素而减轻甚至免除。」49 所以,在伴同他们时,要有慈悲和耐
性而不减损福传的理想,且要兼顾个人成长时可能出现的事故,在不同的阶段中这些都会发生。50
我想提醒司铎们,告解亭不应成为一个刑讯室,而是与天主慈悲相遇的空间,只有祂的慈悲才策励
我们做到最好。在巨大的人性限度中迈出一小步,较诸表面安逸而终日不求上进的生活,更为悦乐
天主。人人都需要天主拯救之爱,这爱使人尝到慰藉、深受吸引,而心灵有所触动。这爱是神妙的
,在每个人身上运作,超越人的缺点和错失。
45. 我们了解到在进行福传任务时,福传者总受制于语言和环境。尽管事无完美,他仍不断寻找更
有效的方法,在特定脉络中传达福音真理,绝不放弃他能带给人的真理、善和光明。一颗传教的心
觉察到这些限度,并让自己「对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
(格前九22)福传者从不关闭自己,从不退缩到自己的安全领域内,从不以固守和防卫为依归。在
理解福音和分辨圣神道路时,他意识到自己亦须成长,自己能做的好事绝不推辞,即使在这过程中
,他会踩到街上的 泥泞,令鞋子沾上土浆。
五、一个心灵敞开的慈母教会
46. 一个「外展」的教会必大开门庭,自己走出去,为接触他人,甚至去到边区,此举并不意味着
毫无目的地走进世界、仓促行事。很多时候,宁可拖慢步伐,切勿心急,好能观察和聆听他人;行
事切勿匆忙,一件又一件,但要留下来陪伴某个在路上踌躇不前的人。有时候,我们必须像浪子比
喻中的父亲,他总是大开门庭,好让儿子回来时,可以随时入内。
47. 教会蒙召成为天父的家园,门庭大开,其中一个具体的开放标记,就是各地教堂的门总是开着
的。如果有人因圣神的感动,便可进堂寻找天主,而不会尝到闭门羹。还有一些其它的门,也不应
关闭。每个人都可在某方面分享教会的生活;每个人都可参与团体,圣事的门不应因任何原因而关
闭。这为作「门」的圣洗圣事更是如此。圣体圣事,尽管它是圣事生活的圆满,但不是完美者的奖
品,而是弱者的特效药和营养品。51 这些信念意味着牧灵上的后续工作,我们奉召来考虑此事,但
必须胆大心细。多次我们行事就像恩宠的仲裁者,而不是催化者。但教会不是关防,而是天父的家
,那里总有容人之处,不管他们身上带着甚么包袱。
48. 如果整个教会愿承担这传教性的推展,就必须走向每个人,无一例外。但谁是她应该最先走向
的呢?当我们阅读福音时,便找到一个清楚的指示:「那些不能回报你的人。」(路十四14)不是
我们的朋友或富有的邻人,而首先是穷人和病人,那些经常被轻视或遗忘的人。信息是如此清晰
,根本不容怀疑,亦无须找借口将之削弱。今天和永远,「在领受福音的人当中,穷人是享有优惠
者」,52 教会不求回报地向他们宣讲福音,事实上就是耶稣来人世建立天国的标志。我们必须直言
无讳地宣称:我们的信德和穷人之间有不可分割的纽带,但愿我们对他们永远不离不弃。

2.4 Page 14

▲back to top
14
49. 那么,让我们走出去,我们要走出去将耶稣基督的生命传给每个人。我在这里向整个教会重复
我常向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司铎与平信徒所说的:我宁愿要一个走到大街上历经波折连连、因而伤
痕累累和肮脏兮兮的教会,却不喜欢一个由于固步自封、只顾安全而抱病的教会。我不要教会只顾
追求位居中枢、最后陷入无法摆脱成见和繁 文缛节的罗网。如果应该有一些事令人不安,困扰我们
良心的,应是这样的事实:有那么多弟兄姊妹经历不到与耶稣基督为友所带来的力量、光明和慰藉
,没有信仰团体的支持,生活上缺乏意义和目标。我希望,大家行事时莫让怕出错的心态作主,却
要怕被关在只有虚假安全感的架构里,怕被困在只做苛刻判官的规条里,怕被囚在只以安全为重的
习惯里,而且耶稣要我们照顾门外一大群饥肠辘辘的人,不厌其烦地说:「你们给他们一些吃的吧
。」(谷六37)
第二章处于危机中的共同承诺
50. 在探讨与福传工作相关的基本问题之前,先简要地陈述我们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处境,这有助探
讨。现今,我们经常听到所谓「诊断超载」,因它只谈诊断而不重治疗,尤其那些已改良和真正可
行的治疗法。另一方面,纯粹的社会学分析也不足够,尽管它有意对事实一窥全貌,而采用的方法
据说是中肯和富临床经验的。我想提供的建议是较为符合福传性的分辨。这是传教使徒的进路,「
为圣神的光明和力量所滋养。」53
51. 教宗的任务不在于对现代实况提供详尽完整的分析,但我会劝勉所有的团体都「提高警觉去研
究时代的征兆。」54 事实上这是一个重大的责任,因为目前的一些现况,除非予以有效地处理,否
则会掀起一个很难逆转的、去人性化的进程。我们需要分清楚甚么是天国的果实,甚么是相反天主
的计划。这不仅认识和分辨神类,而且也是决定,即选择善神的行动和弃绝恶灵的作为。对普世教
会过往的训导文献,以及地区和全国主教会议的建议所作的分析,我当然予以认同。在这个通谕中
,我只从牧灵角度,简要地考虑教会内限制或削弱传教更新力的一些因素,因为这些因素若非使天
主子民的生命和尊严受到胁迫,便是影响到那些直接献身教会机构或福传工作的人。
今日世界的一些挑战
52.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类正经历着历史上的转折点,我们可以从许多领域的进展上看到。有许多
改善人民福利的步伐值得称赞,如健保制度、教育和通讯科技。我们必须谨记:在同代的人中,大
多数每天过着赤贫的日子,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流行病的数目正在增长。人心充满恐惧与绝望
,即使在所谓富裕的国家也是如此。生活的喜乐多次消退,不尊重人和暴力行为与日俱增,贫富悬
殊愈加明显。要活便要挣扎,若活得有丁点儿尊严已算难能可贵。这划时代的蜕变早已启动,其启
动力源于科学和科技的突进及其实时的应用。突进方面不论量或质、速度或累积,都是前所未有
;应用方面,不论在自然的或民生的不同领域中,都是非常广泛。我们身处知识和信息的时代,其
所引发的新势力,经常难以命名。
对排他的经济说「不」
53. 就像「你不可杀人」的诫命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为保障人生命的价值,今天,面对排他经
济和不平等,我们必须说:「绝不可。」这样的经济致人于死地。当一个 无家可归的老人死在街头
,这不是新闻,但当股市指数下跌两点时却是新闻,怎会这样?这是一个排挤的案例。当食物被扔
掉,却有人在忍饥挨饿,我们能继续袖手旁观吗?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案例。今天,一切都在竞争和

2.5 Page 15

▲back to top
15
适者生存的定律之下,进行弱肉强食。结果是大批民众发现自己被排挤、被边缘化了:没有工作
,没有前景,没有任何的逃生途径。
人被看成是消费品,在使用之后可以丢弃。我们创造了一种「用完即弃」的文化,且正在蔓延。这
不再是单纯的剥削和压迫,而是一种新的情况。排挤最终按其意义就是打击对社会的归属,而社会
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谁被排挤就不再归属于社会,至于基层也好、边缘也好、甚至被剥夺选举权的
也好,总之再不归属社会了。被排挤的人连成为「被剥削者」都不可以,而是圾垃、是「残渣」罢
了。
54. 在这脉络里,一直有人继续维护「涓滴理论」,它假定自由市场刺激的经济增长,一定会带来
更大的正义和全民参与。这个论点从来没有得到事实的证明,却表达了一种幼嫩及天真的想法,竟
相信既得利益者的仁义,尤其那些操控经济势力的人,以及自以为神、目空一切的经济体制。此厢
被排挤者仍在痴待,另一厢已将冷漠全球化,只为支撑以排挤为主的生活风格,或持续炽热自私自
利的理念。结果我们还未来得及醒觉,便失去同情心,对穷人的呼喊无动于衷,对他人的痛苦不会
洒泪,总之毫无感觉要帮助他们,彷佛这一切都是人家的责任,事不关己。推崇繁荣的文化令我们
麻木不仁。如果市场出售新玩意,我们便欣喜若狂。同时,因缺乏发展机会而生活困顿,大有人在
,他们看起来不过是一场戏,无法让我们动容。
对新的拜金主义说「不」
55. 导致这状况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和金钱所建立的关系,毕竟我们甘于就范让它主宰自己和社
会。目前经济危机未曾使我们看透,在其源头上还有深层的人性危机,那就是否定「以人为本」的
首要性!我们制造了新的偶像。旧约时代的拜金牛(参出卅二1-35)再以冷酷无情的版本翻新,那
就是拜金主义和经济独裁,两者都缺乏人情味和罔顾真正的人性目标。目前危机撼动全球的金融和
经济,并揭发两者很多失衡之处,更甚者,原有对人的关怀已不知去向。在众多的人性需要中,只
留下一个,人被锁在其中,那就是消费。
56. 当小部分人的收入按指数律激增时,他们成为快乐地享受繁荣的一小撮,与大部分人分隔开来
,而且分隔的鸿沟也同样加深。这样的失衡,溯源于袒护市场绝对自主权和金融投机的意识形态。
所以,它们否认国家有权维护公益而实施管制。一种无形并经常是虚拟的新暴政因此产生,单方面
地、无情地强施它的法律和规条。债务和累积的利息也让国家很难发挥到自己的经济潜能,国民无
法享受真正的购买力。此外,还有那广泛的贪污和自私的逃税渐渐成为世界通病。权力欲和占有欲
横行无阻。在这
个系统里,一切阻碍利润增长的因素会被吞灭。市场被人神化,其利益是唯一法则;凡是脆弱的
,好比自然环境,一旦遇上利益当前,便抵挡不了。对只操控而非服务的金融系统说「不」
57. 这样的态度背后,意味着摒弃道德和天主。道德已沦为笑柄,不利生产,又太重人情味,不让
金钱和权力变成绝对。道德令人感到威胁,因为它谴责对人的操控和贬低。实际上,道德引人走向
天主,而祂要求具承诺的响应,不受市场规范的响应。一旦这些规范被绝对化,天主只会被看成无
能,对事情控制不了、应付不了,甚至对人构成危险,因为祂召唤人去圆满地自我实现,并摆脱所
有各式各样的奴役。然而,道德并非来自意识形态,会让人保持平衡和建立比较富人情味的社会秩
序。有鉴于此,我奉劝金融专家和政界领袖去仔细斟酌一位古代圣贤的话:「不与穷人分享财富

2.6 Page 16

▲back to top
16
,就是从他们那里偷走和夺取他们的生计。我们持有的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他们的。」55
58. 一个顾全道德的金融改革,要求政界领袖彻底改变处事态度。我促请大家决心面对这个挑战
,放眼未来,毋须忽略每个方案的特色。金钱必须用作服务,绝非奴役!教宗爱每个人,富人和穷
人都一样,但有责任以基督之名提醒所有人,富人必须帮助、尊重和提升穷人。我劝勉你们要精诚
团结、不求私益,回到以人为本的道德力量来处理经济和金融事务。
对滋生暴力的不平等说「不」
59. 今天在很多地方,我们听到加强保安的要求。除非社会以及人彼此的排挤与不平等得以逆转过
来,否则是不可能消除暴力的。穷人及最穷的民众被控告行使暴力,然而正因缺少平等机会,不同
形式的侵略和冲突会找到滋生的沃土,早晚会爆发出来。当一个社会,无论地区性、国家性、或全
球性的,甘愿把社会一部分人遗弃在边缘,便没有任何政治方案或资源可用在执法或监控系统上
,而能够无限期地保障社会安宁。这不单是因为不平等刺激了受体制排挤的人,而使他们用暴力来
反抗,更因为社会经济系统的根基就是不公的。就如善倾向扩展,容忍邪恶亦然,容忍邪恶就是不
正义,倾向扩展有害的影响力,并悄悄地腐蚀任何政治和社会体系,无论这些体系看起来多么稳固
。如果每个行为都有其后果,那么窝藏在社会架构中的邪恶,时常都有导致社会瓦解和灭亡的潜在
可能。当邪恶结晶于不公义的社会架构上,就无法找到希望的基础,以期盼更好的未来。由于持续
的和平的发展需要条件,若没有充分地设立和实现这些条件,我们便远离所谓「历史的终向」。
60. 今天的经济机制推动过度消费。然而显而易见的是,放肆恣意的消费主义一旦与 不平等挂钩
,便对社会的结构造成双重的破坏。不平等早晚会产生暴力,暴力诉诸武器,这便永无宁日,问题
也无从解决。诉诸武器只给那些叫嚣要提高保安的人们虚假的希望,现今我们知道,武器和暴力不
但不解决问题,反而制造新的、更严重的冲突。有些人基于穷人及贫穷国家的麻烦,便直接了当地
谴责他们。这些控诉者纵容未获证实的以偏概全,宣称某种「教育」可解决问题,会使人平静和把
人变得温顺无害。此说固然惹人恼火,但火上加油的是根深蒂固的贪污,遍布不同国家,从政府到
商业以及各种机构,无论领导人的政治噱头是甚么,总之,到处有人贪污,试想那些被排挤到社会
边缘的人看到社会如此腐败,怎会按奈得住!
一些文化挑战
61. 当我们敢于面对各种随机而来的挑战,我们也在福传。56 有时候,这些挑战会化身为很实在的攻
击,以打压宗教自由,或者化身为新的迫害,以针对基督徒;在一些国家,挑战所激起的憎恨和暴
力已经达到了拉警报的水平。在很多地方,更大的问题是冷漠和相对主义不断蔓延,这状况一旦与
沮丧不满及意识形态的危机接轨,甚么事都会发生:可能出现极权主义分子。这不但危害教会,而
且危害社会整体性的结构。我们该承认,当文化主张人人都主观地认定自己是真理的持有者,在这
氛围中,公民参与为公益的策划时,要把公益放先,而私益和个人野心押后,这是何等困难。
62. 在主流文化里,凡是外在的、直接的、可见的、快速的、表面的和暂时的,都优先获得重视。
虚有其表的可以横行,真实无妄的却要让步。对许多国家而言,全球化导致本土文化根基的损害加
速,此外,由于仿效其它文化的思维和作风,便受到一些重经济、轻道义的潮流所入侵。这事实在
好几个洲陆的不同主教会议里已经提出来讨论。例如,多年前,非洲主教团在论及《论社会事务关
怀》通谕时就指出,经常有人试图把非洲国家变成「一部机器的小零件,一个巨大轮盘中的小齿轮

2.7 Page 17

▲back to top
17
。这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传媒的领域,因为媒体的营运中心都设在北半球,因此经常未能给予这些
(开发中)国家的优先需要及困难上应有的考虑。」57 如出一辙,亚洲主教团也认为必须「重视对
亚洲文化的外来影响。由于过度暴露于大众传媒的渲染,一些新的行为模式便应运而生……,所以
,传媒和娱乐事业的负面形象正威胁着传统的价值,尤其是婚姻的神圣和家庭的稳定。」58
63. 如今许多族群的大公信仰,因着新兴宗教运动的扩展而受到挑战,其中一些运动倾向于基要教
义派,其它的似乎是倡导无神的灵修。一方面当社会充斥着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人自
然有所反应,但另一方面,有人会利用穷人和社会边缘人 的弱点,这些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苟延残喘
,正寻求直接的答案以解决他们的急需。这些宗教运动,机灵地在个人主义当道的文化里,填补世
俗理性主义留下的空白。我们必须承认,如果一些领洗的人缺乏对教会的归属感,这是因为他们或
许感到某种架构及堂区与团体内不友好的氛围,或许不满处理问题的官僚作风,不论问题繁复与否
,都影响到我们百姓的生活。在不少地方,行政先于牧灵,或只专注于圣事的施行,顾不了其它的
福传方式。
64. 俗化的过程意图把信德和教会缩约到私有和个人的范畴。此外,随着人们对超性事物的否定
,道德日益沦亡,个人和集体的罪疚感减弱,相对主义则稳步前进。这导致普遍的失落感,尤其那
些处于易变和脆弱的青春期及成年初期中的人。正如美国主教团正确指出:每当教会坚持客观的道
德规范为人人都有效时,「我们文化中就会有人把这个教导描绘为不公义,即违反基本人权。此论
点通常来自某种形式的道德相对主义,又连接上个人权利绝对化的信念,即使这连接是矛盾的。按
照这种观点,外界认为教会在促进一种特别的偏见,并干涉个人的自由。」59 我们生活在信息驱动
的社会,不断受到数据数据的疲劳轰炸,无一幸免,且将所有讯息视为同等重要,导致我们的道德
分辨变得极度肤浅。在作回应时,我们须提供教育,以传授批判性思维、以鼓励发展成熟的道德价
值。
65. 尽管世俗主义的潮流,已经横扫我们的社会,但在许多国家,即使基督徒在那里占少数,舆论
都认为天主教教会是可信任的机构,并因她对最有需要者的关注和共患难的态度,而受到信赖。在
关乎和平、社会和谐、土地、保护生命、争取人权和公民权等问题上,教会一而再地寻求解决方法
,成为调解人。教会学校和大学在全世界的贡献良多!这是件好事。在其它不符大众口味的问题上
,我们仍义无反顾地为民请命,持守人性尊严和公益的信念,尽管有人难以了解这种表现。
66. 家庭正经历着深层的文化危机,所有团体和社会纽带也是一样。有关家庭,其纽带的削弱,尤
为严重,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那里我们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尽管我们不同又彼此互属互
隶,但家始终是父母把信仰传授给子女的地方。现今趋向于把婚姻视为纯粹满足情感的形式,人们
可随意筑起婚姻,或是任意修改。可是,家庭对社会有不可或缺的贡献,远超越感觉和夫妻之间的
短暂需要。就如法国主教团教导的,家庭的诞生不是出于「本身就转瞬即逝的爱情感受,而是来自
夫妻承诺的深处,他们答应进入生命完全的结合。」60
67. 时至后现代和全球化纪元,个人主义所偏爱的生活模式,会削弱个人关系的发展与稳定性,并
歪曲家庭的纽带。牧灵工作需要把我们与天父的关系更清楚地呈现出来,此关系要求和鼓励我们
:活出那能治愈、促进和加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共融。在我们世界上,特别在一些国家,不同形式
的战争和冲突正再度涌现,而我们基督徒坚定不移地秉持尊重他人、治愈伤痛、搭建桥梁、加强关

2.8 Page 18

▲back to top
18
系、并「彼此协助背负重担」的意愿(迦六2)。今日亦然,为了维护人的权利并追求高尚的目标
,许多人成立了不同种类的协会。这是人们渴望对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贡献的标记。
信仰本土化的挑战
68. 基督徒是一些民族的基层──尤其是在西方──是活生生的事实。在此,特别在最有需要的群体中
,我们发现一种道德资源,它保留着最真实的基督徒人文思想价值。从信德的眼光看待现实,我们
不能不承认这是圣神的播种。如果大批人领受洗礼,用不同方式表达他们的信仰,与他人共患难
,我们就因此猜想真正的基督徒价值失落了,那表示我们对圣神自由及毫不吝惜的行动缺乏信心。
我们要更加承认「圣言的种子」,因为这和真正的基督信仰有关系,它有自己表达和显示它属于教
会的方式。文化能烙上信仰的印记是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在面对当代世俗主义的猛攻时,一个已
接受福音的文化,虽然有它自身的限度,但其所拥有的许多资源比起信众的总数量还多。大众文化
一旦接受福音化,便包含信德和精诚团结的价值,能促进一个更正义和更富于虔诚信仰的社会发展
,能拥有特别的智慧,这应令人满怀感激。
69. 福音必须本土化,那么必须先让文化福音化。在天主教传统的国家里,这意味着支持、促进、
加强已有的丰富内涵。在其它宗教传统或极度俗化的国家里,这将意味着发动文化福音化的新进程
,即使这需要作极长期性的计划。然而,我们必须记住,我们不断地被召唤去成长。每个文化和社
会团体都需要净化和成长。就天主教徒的通俗文化而言,我们能察觉其不足之处,需要以福音治愈
的:大男人主义、酗酒、家庭暴力、弥撒参与率低、一些宿命论和涉及巫术的迷信思想等。我们可
由民间的热心敬礼出发,以治愈和释放这些文化弊病。
70. 有时,有人把敬礼重点放在一些门面功夫以及一些团体的传统,或在一些毫无凭据,却要全盘
取代一切的私人启示上,而不放在基督徒虔诚的动力上,这也属实。某种由个人和情绪化的信仰生
活所构成的基督徒信仰,实际上不符合真正的「民间热心敬礼」。一些人推动这样的表达信仰方式
,又根本不关心社会的发展,或平信徒的培育,他们这样做有时候是为了得到经济上的利益或掌控
他人的权力。我们也不能忽视,最近几十年来,天主教徒将信仰传递给下一代,出了断层的问题。
无可否认,许多人觉得理想破灭了,不再认同天主教传统。愈来愈多的父母不带孩子接受洗礼,或
教他们祈祷。也有一些人离开了教会,加入其它的信仰团体。这些信仰间断问题的成因包括:家庭
内缺乏对话的机会、通讯媒体的影响、一切在个人主观旗帜下的我行我素、市场的恣意消费、对穷
人缺乏牧灵关怀、我们的机构不够友善,还有在多元宗教的氛围下,我们难以恢复对信德的依从
,一种以神秘灵修经验为重的依从。
城市文化的挑战
71. 圣城新耶路撒冷(参阅默廿一2-4),是整个人类都要走向的目标。奇怪的是,天主的启示告诉
我们人类和历史的圆满,全是在一个城市里实现的。我们需要用默观的注目察看我们的城市,以信
德的目光注视住在人们的家居、街道和广场的天主。个人和团体在生命中寻找勉励和意义时,付出
真诚的努力,天主必在旁守候,予以伴随。祂居住在他们中间,加强他们精诚团结、手足之爱,以
及对善、真理及正义的渴望。这样的临在一定不是人所设计的,而是人找到和发现的。对那些以庄
敬之心寻找祂的人,即使他们脚步蹒跚,茫然地摸索,天主并不隐藏自己。
72. 城市与乡村很不一样,宗教融入城市生活也不尽相同,其节奏则与地点和人物相关相连。城市

2.9 Page 19

▲back to top
19
人在日常生活必须为生存奋斗,这奋斗蕴藏着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常带有一种深层的宗教意义。我
们必须更深入地检视这一点,为能与我主对话,就如祂在井边和撒玛黎雅妇人对话一般,她来井边
正想解除自己的口渴。(参阅若四1-15)
73. 在很多地方,基督徒不再是惯常的意义解说者或意义倡导者,新的文化便不断诞生在这广阔地
域里,基督徒反而从这些文化中摄取新语言、新标记、新信息和新典范,由此建议一些迈向生命的
新进路,甚至与耶稣福音相违的进路。一种全新的文化应运而生,并在城市内不断扩展。主教会议
注意到,今天在这些广阔地域的变化及由这些变化所形成的文化,都成为新福传话题中的话题。61
这一事实挑战我们去构思具创意的空间及各种可能性,使祈祷和共融对城市居民产生更大的吸引和
意义。通过传媒影响,乡村也受到同样的文化变化的影响,以致显著地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74. 当务之急就是福传,一个具照明力的福传,藉以照明人和天主、人和人、人和世界各种相关相
连的新方式,而且这福传能以核心价值启迪人心,务求达致那新叙述与新典范形成的地方,带着耶
稣的话语走进城市灵魂的深处。城市的文化是多元的;较大的城市内可见到联系性的网络,这提供
不同的族群同样的模式,以分享对生命的共同构思和梦想,同时建构新互动、新文化及看不见而理
想的城市。(译者按:Invisible Cities 源自意大利小说喻意完美之都)。多样的次文化并肩而存
,这些文化经常实践隔离和暴力。面对有难度的对话,教会蒙召为之服务。一方面,有些人有足够
资源发展个人及其家庭生活,但也有许多的「非公民」、「半公民」和「城市遗民」。城市制造出
一种持续性的矛盾,因为当它们为居民提供大量可能性时,同时也给许多人设置很多障碍,阻挡他
们对生命有圆满的发展。这种反差带来痛苦。世界有许多地方,城市成为群众抗议的场地,成千上
万的人要求自由、公开发言权、正义和其它各种索求,若不获正视,即使武力当前,他们绝不噤声
75. 我们不能忽视城市中所发生的现象:人口贩卖、毒品贸易、虐待和剥削未成年人、遗弃老人和
体弱者、层出不穷的腐败和犯罪活动。同时,本来可以成为相遇和精诚团结的地方,却经常变成孤
立和互不信任的地方。房屋和小区的建设经常是为了孤立和防卫,而不是为了联系和融合。在这样
的情况下,福音的宣讲会成为恢复人生命尊严的基础,因为耶稣渴望在我们的城市中灌注丰沛的生
命(参阅若十10)。福音宣讲人生命的一体性和完整,是城市病的最佳良药,尽管,我们必须了解
到:千篇一律和死板的福传计划并不适合这样复杂的现实。但若把生命活到最圆满的境界,若响应
每个挑战一如福音见证的酵母藏于所有文化和城市中,那么这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基督徒,在我们
的城市中结出果实。
二、牧灵人员面对的诱惑
76. 我非常感激那些献身于教会和为教会工作的人。我在这里不想长篇讨论:从主教到提供最谦卑
和默默服务的不同牧灵人员的活动。我倒想在当前全球化的文化脉络里,以他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作
反省。但就公正而言,首先我必须说:在今日世界,教会的贡献是不计其数的。我们虽因教会某些
成员的罪,或因自己的罪,而感到痛苦和羞耻,但这也不能让我们忘记有多少基督徒以爱奉献他们
的生命:在设备简陋的医院里,他们帮助很多人得到治愈或安然去世;或在地球上最穷的地方,跟
沉溺于不同癖瘾的人在一起;他们为儿童和年轻人的教育献身,照顾被弃养的老人,在充满仇恨的
环境中努力宣扬和平,或以很多其它方式献身,展示受降生成人的天主启发的对人类的大爱。我感
谢那么多基督徒给了我美好的榜样──他们喜乐地牺牲自己的生命和时间。这见证对我大有裨益:就

2.10 Page 20

▲back to top
20
是慰勉与支持我付出个人努力,战胜自私,更完全地献出自己。
77. 然而,作为这时代的子女,我们所有人都在某些方面因着当前全球化文化而改变了,这文化提
供给我们价值观和新机遇时,也能限制、制约、最终伤害我们。我承认我们要为牧灵人员开发一些
空间,让他们可以得到援助和治愈,「这些地方,让信德本身在被钉死并复活的耶稣内得到更新
;在那里,最深奥的问题和日常的关怀得以分享;在那里,在福音的光照下,对人生经验和生命本
身,作更深度的分辨,为能引领个人和团体为达到善和美而作出决定。」62 同时,我愿呼吁大家予
以关注,特别是一些会打击牧灵人员的诱惑。
对传教灵修的诉求说「是」
78.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牧灵人员,包括献身的男女,过度关注他们个人的自由和休闲时间,使他
们认为自己的工作不过是生活的附录,好像全不隶属他们的身分一般。同时,把灵修生活与一些宗
教训练混为一谈,能从中获得一点慰藉,但不鞭策自己与他人相遇、与世界接触,或加强福传的热
忱。结果,尽管有很多福传人员祈祷,我们却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个人主义高涨、身分出现危机和
热忱遭到冷却,三者形成恶性的相互拖连。
79. 有时我们的媒体文化和一些知识界,对教会的信息,刻意显示怀疑态度,并加以一番挖苦。结
果许多牧灵人员,尽管祈祷,还是发展出一种自卑感,令他们相对化甚至隐藏自己的基督徒身分和
信念。这样就产生恶性循环,因为他们不再因他们所是和所做的感到快乐;他们不认同福传的使命
,而消弱他们的奉献。他们盲目跟风,随着其它人,有样学样,人有我有,最后扼杀了传教的喜乐
。福传工作变成强迫性的,他们投入很少的精力及非常有限的时间在福传工作上。
80. 不论牧灵人员的灵修风格或思维方式如何独特,会有一种相对主义让他们掉进去,甚至比教义
上的相对主义更危险。这与他们心中最深和最内在的抉择有关,这抉择塑造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种
实践性的相对主义在于:行动时好像天主不存在、作决定时好像穷人不存在、设立目标时好像其它
人不存在、工作时好像未领受福音的人不存在似的。令人吃惊的是,即使那些明显有稳固的教义和
灵修信念的人,也经常陷入不符福音的生活方式,或倚重财务安全感,或不惜一切为求权力或人间
荣耀,而不是在使徒工作中为他人奉献生命。我们不可让自己的传教热情被夺走!
对自私和精神懈怠说「不」
81. 有时,当我们最需要传教活力,为带给世界光和盐的时候,许多平信徒就怕会被要求担负一些
使徒事工,他们设法避开责任,以免他们的自由时间被夺。例如,找一些受过培训的堂区教理讲授
员,让他们甘心留守岗位几年,这事已变得非常困难。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司铎身上,他们沉迷捍
卫自己的自由时间。这常是由于人们感到极度需要守护他们的个人自由,好像福传任务是危险的毒
药似的,而不是对天主的爱所作的喜乐回应,祂召唤我们传教,并使我们得以充分发挥和卓有成效
。一些人抗拒在使命中完全奉献自己,所以最终活在瘫痪的懈怠中。
82. 问题经常不是出在活动过量,而是不好好地将之活出,缺少充分的动机,缺少灵修,没法将灵
修渗入活动,使活动带来享受。结果,工作令人不必要地疲累,甚至有时令人病倒。这疲累绝非令
人满足、快乐,只会导致一种紧张、沉重、不满,最终变成让人无法忍受的筋疲力尽。这样的牧灵
懈怠可以有不同的肇因。有些人陷入其中,因为他们勉强自己背负一些无法实现的计划,不满足做

3 Pages 21-30

▲back to top

3.1 Page 21

▲back to top
21
他们能力所及的。另一些人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耐心等候成熟时机,只盼福自天来、不劳而获。另有
些人,为几个项目而不懂舍弃,或受虚荣心作祟去自编成功的美梦。还有些人,因为失去了和其它
人的实际联系,使他们的牧灵工作失去以人为本的特性,以致更关心路线图,而超于旅
程本身。另外的一些人陷入懈怠里,因为他们迫不及待,意欲掌控生活的节奏。当代人痴迷于实时
的效应,这种痴迷会使牧灵人员难以忍受任何意见分歧、可能的失败、批评、十字架。
83. 这样,最大的威胁逐步形成:「即在教会日常生活中的灰色实用主义,一切看起来都在正常运
作,实际上信德在被消磨并退化成偏狭小器。」63 因而发展出坟墓心理,慢慢基督徒转化成博物馆
的木乃伊。他们的理想已幻灭,对现实、教会和自己不再有任何抱负;他们不断受到诱惑去依附包
着糖衣的忧郁,全无希望,像「魔鬼最珍贵的药剂」64 蛊毒人心。我们受召唤发光发热和通传生命
,最后被产生黑暗和内在厌倦的愁云惨雾逮住,并慢慢耗尽使徒传教的热忱动力。为这一切,我重
申:我们不可让福传的喜乐被夺走!
对无补于事的悲观主义说「不」
84. 任何人与事不能拿走我们对福音的喜乐(参阅若十六22)。世间及其恶行,包括教会的,绝不
能成为借口消弱我们奉献的承诺和热心。且让我们视它们为帮助我们成长的挑战。此外,我们用信
德的眼光,可看到圣神在黑暗中闪耀的光明,从不忘记「那里罪恶越多,恩宠在那里就越丰富」
(罗五20)。我们的信德受到挑衅质疑:要辨别酒如何能从水变出来,或麦子如何能在莠子中生长
。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五十年之后,尽管我们因当代的穷困而忧伤,亦非抱着天真的乐观,然而
我们变得更为实际,绝不意味我们对圣神缺乏信赖或不肯慷慨。为此,我们可以再次聆听真福若望
二十三世,在值得纪念的1962年10月11日所说的话:「我们必须时常聆听,听很多令我们抱憾的话
,听人们的各种声音,尽管他们热情燃烧,但欠缺客观的判断和慎重的评估。他们在现时代只看到
荒谬和浩劫……,我们绝不能同意那些厄运先知只预告大灾难,好像世界末日临近了。在我们的时
代,上智安排导引我们达致人性关系的新秩序。这些新关系的重组,虽有赖人的努力,但超乎意料
地,都会殊途同归,实现于天主高深莫测的计划里。当中,万事万物,即使人的挫败,仍导向教会
更大的益处。」65
85. 在众多更为严重的诱惑中,就有一个所谓的失败主义,它让魄力和热情窒息,又把我们转化为
动辄抱怨的和灰心丧志的悲观主义者。若无绝对的胜算,绝不作战。其实,一开始没有信心,战事
便输了一半,亦枉费一身天赋。在痛苦中意识到我们自己的弱点,我们不得不继续前进,不能屈服
,记着主对圣保禄所说的:「有我的恩宠为你够了,因为我的德能在软弱中才全显出来。」(格后
十二9)基督徒的胜利永远是个 十字架,这十字架同时也是胜利的旗帜,我们刚中带柔地举起旗帜
,来对抗邪恶的袭击。失败主义这邪恶精神和另一个诱惑结为兄弟,那就是在麦子和莠子在成熟之
前便把两者分开的诱惑,此乃缺乏信赖的焦虑和自我中心的果实。
86. 在某些地方,精神的「沙漠化」已经明显地出现,结果,许多社会试图只管建设,不要天主
,或摧残自己基督信仰的根基。那些地方,「基督徒的世界愈来愈荒凉,如同一片被过度开垦的土
地,消耗殆尽转变成沙漠。」66在其它一些国家,以残暴反对基督徒宗教,强迫基督徒,在他们心
爱的祖国内隐藏自己的信仰。这是另一种充满哀痛的沙漠。家庭和工作场地也能成为一片焦土,但
在那里仍然要保存信仰和灌溉这土地。正是「从这沙漠经验,从这空白开始,无论男女,我们仍能
再次发现信仰的喜乐,及其生死攸关的重要性。在沙漠,我们会重新发现生活必需品的价值;为此

3.2 Page 22

▲back to top
22
今日世界出现了无数的标记,它们经常以隐含或消极的方式表达,那就是人们对天主和生命的终极
意义的渴求。沙漠中需要有信德的人,借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榜样,指出走向应许之地的途径,并保
存活泼的望德。」67 在这些状况中,我们蒙召成为其它人可以汲取活水的泉源。有时,这会成为一
个沉重的十字架,但这是来自我们主的十字架,祂从十字架、从被刺的肋旁,把自己交付给我们
,作为我们活水的泉源。我们不可让自己的望德被夺走!
对基督所带来的新关系说「是」
87. 今天,当人类通讯的网络和途径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时,我们觉得挑战就是要找到「神妙之恩
」,并与人分享它,让它帮助人们一起生活、结交相遇、彼此相拥和支持、涉足这时代的滚滚浪潮
,尽管有些混乱,它却可以变成手足之情的真实经验、精诚团结的列车,神圣的朝圣之旅。通讯科
技带来更大的机遇,就此形成人人相遇和团结的更大可能性。如果我们能走这条路,那将多么好
,多么抚慰人心,多么大的释放和满载的希望!走出自我,加入众人,为我们是健康的。自我封闭
就是品尝苦涩的毒药,超脱不了,人类将因我们自私的选择而变得每况愈下。
88. 基督徒的理想总是召唤我们克服猜疑、惯性的不信任、失去隐私的害怕、以及今世强加在我们
身上的防卫式态度。许多人企图逃避他人,在自己隐私的舒适地带,或在挚友小圈子中寻求庇护
,舍弃福音社会层面的真实性。有些人只想要纯粹精神体的基督,没有血肉之躯,也没有十字架
,他们也想让他们的人际互通关系由精密的器材供给,用屏幕和系统,按指令打开和关闭人际互通
。然而,福音不断告诉我们:要承担与他人面对面交往的风险,人具体地出现会给我们挑战,人们
的痛苦、恳求及喜乐都在我们亲密和持续的互动中感染我们。真正的信德,在降生成人的天主子内
,是与 自我给予、投身团体、服务、与人修好等行动分不开的。天主子借着降生成人,召唤我们作
温情满人间的革命。
89. 孤立,它是一种不求超越的版本,可以解说为冒牌的独立自主,不容天主任何位置。就宗教层
面而言,它披上精神消费主义外衣,此外衣专为持有不健康个人主义的人士量身定制。回归圣洁和
追求灵性,为我们这世代印上模棱两可的现象。今天,我们的挑战与其说是无神论,不如说是一种
需要,即需要充分响应人对天主的饥渴,不然,人会用虚无缥缈的解决方式,或以没有实质形体的
耶稣来满足渴求,这样的耶稣不会要求我们为他人献身。除非这些人在教会里,找到治愈和释放的
灵修而充盈生命和平安,并同时号召他们迈向共融和结出传教果实,否则,他们最终会被一些旁门
左道所蒙骗,既无法成为真正的人,也无法光荣天主。
90. 民间热心敬礼的真正模式出自圣言的降生,因为这些模式是源于基督徒信仰降生在普罗大众的
文化。因此,敬礼的真模式并非在乎模糊的精神能量或权力,却意味着个人与天主、基督、玛利亚
及圣人们的关系。这些敬礼有血有肉,有一个面容。它们能够巩固关系,并非只求逃避。在社会其
它的部分,我们看到人们愈来愈受吸引,趋向各种各样的「自在灵修」,为摆脱团体生活,或趋向
「繁荣神学」,撇下照顾弟兄姊妹的责任,或趋向挖空人性的经验,这经验只不过是某种形态的自
我中心。
91. 当前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要指明,一旦离开天主便一事无成,欲解决问题,必须守住个人向天
主承诺的关系,并让此关系促使我们服务他人。如今经常发生这现象:信徒打算隐藏起来,与他人
隔离,或悄悄地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没有建立深度和稳定的

3.3 Page 23

▲back to top
23
联系。「在不同的地方作白日梦,从一处到另一处,此举曾误导许多人。」68 这是一种错误的补救
方法,使我们的心瘫痪,有时候甚至是身体瘫痪。我们需要帮助他人意识到:唯一的途径是学习如
何以正确的态度与他人相遇,也就是接纳他人,并视他们为沿途的同伴,心无怨言。更好的是,在
他人的脸容、声音、和恳求中找到耶稣。受到忘恩负义的对待时,就要在被钉十字架的耶稣的拥抱
中,学习受苦、活在爱中、矢志不渝、永不言倦。69
92. 的确,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治愈,那就是一种神秘经验的手足之情,默观觉悟的友爱,因为联系
他人能治愈而不是消弱我们。这友爱能让我们看到近人的神圣庄严,在 每个人身上找到天主,靠坚
守天主的爱,可以忍耐共同生活上的滋扰,向天主的爱敞开心灵,像天父一样寻求他人的幸福。正
是此时此地,特别在我们是「小小羊群」(路十二32)的地方,主的门徒被召叫一起生活成为团体
,这团体做地上的盐、世界的光(参阅玛五13-16)。我们忠诚信守福音而生活在一起,并蒙召为这
持续崭新的途径作证。70 不可让团体从我们中被夺走!
对俗化精神说「不」
93. 俗化精神藏匿在外表的虔敬、甚至爱教会的背后,寻求的不是主的光荣,而是个人的光荣与舒
适。主为此训斥法利塞人说:「你们既然彼此寻求光荣,而不寻求出于唯一天主的光荣,你们怎么
能相信我呢?」(若五44)这是一种「谋求自己的事,而不谋求耶稣基督的事」(斐二21)的狡猾
方式。俗化精神的多种形态,取决于俗化在何种人物和团体中进行渗透。由于此俗化基于细心硺磨
的包装,不常与公开的罪相连,外表看来,一切就绪,但若俗化渗透到教会当中,「它将比任何其
它单纯道德上的俗化更后患无穷。」71
94. 此俗化由两种方式所推动,两者深入地相辅相成:其一是玄识论的吸引力,即一种纯粹主观的
信念,持此信念的人的唯一兴趣就是某一种特定的经验,或一套想法和一些信息,他们以为能让人
得到慰藉和启发,但最终人被困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里。另一种是自大的普罗米修斯的新白拉奇论
(promethean neopelagianism),有这样想法的人,最终只相信自己的能力,又自命不凡,或许
因他们遵守特定的规条,或许因他们顽强地执着天主教教会某种过时的生活方式。由于自以为有一
套健全的教义或纪律,便导致自恋式的或专制式的菁英主义,原应勉力福传,却从事分析和归类
,原应朝向恩宠,却把精力消耗在检定与验证上。身处这两种情况中的人都不真正关心耶稣基督或
他人。这些是只以人为中心而不求超越的表现。真的无法想象,福传真动力又岂能来自这些冒牌的
基督徒教义。
95. 这暗藏玄机的俗化在一些态度上露白了,这些态度看来彼此对立,其实都有共同的奢望就是「
操纵教会这个地盘」。大家有目共睹,这些人只管炫耀礼仪、教义或教会的威望,却毫不关心天主
的忠信子民如何真正得到福音的滋养,亦不关心时代的需要。如此一来,教会生命变成博物馆展览
品或沦为少数被选者的产业。从另一些人身上,我们看到这精神俗化在暗暗操作,以致他们迷恋于
社会和政治的得益;或为管理具体事务的能力而自诩;或为达成自我欣赏和自我实现的项目而着迷
。它也能变成引起他人注意的私心;变成社交生活,忙着在不同场合、会议、晚宴和招待会亮相。
它也可能导致一种搞事业的心态,被困在管理、统计数据、计划和评估里,这些项目的 主要受惠者
不是天主的子民,而是那摆出机构姿态的教会。那降生成人、被钉十字架和复活的基督的标记不再
临现;封闭式的菁英队伍组成,他们不会花气力外展,寻找远处的人或对基督满怀渴求的群众。福
传热情被自满和自我放纵不实的快乐所取代。

3.4 Page 24

▲back to top
24
96. 对贪小便宜的人来说,这种思维方式也会使他们的虚荣心作祟。在军中他们宁愿做战败的将领
,也不愿做部队里继续勇战的士兵。我们梦想伟大的宗徒计划,予以精心设计,结果多少次沦为战
败的将领一样!可是,这样就等同否定以教会作为我们的历史,教会是荣耀的,正因为她是历史
,才满载牺牲、希望、每日的奋斗、熬于服务的生活、恒于工作的诚信,不管多倦,一切事工都是
「我们眉头的汗水」。然而,我们浪费时间去讨论有关「应该做的事」──在西班牙语称之为「应做
不做主义habriaqueísmo」的罪──像灵修导师和牧灵专家一般地高高在上,指手划脚。我们沉醉于
无止境的幻想,因而联系不上人们现实的生活和困难。
97. 凡掉落在这种俗化的人总是袖手旁观,他们拒绝接受弟兄姊妹的先知性的言论,只要有人提问
,他们便加以否定,不断指出他人的错误,自己却执着外表。他们的视野狭窄,只关心自己的如意
算盘,结果,他们既不能从自己的罪过学习反思,也不能向宽恕真正开放。这是将严重的腐败伪装
为善。要避免此事发生,教会务必不断走出自我,把使命专注于耶稣基督,并为穷人献身。愿天主
把我们从一个俗化的教会救出!这种教会只有肤浅的灵修和虚有其表的牧灵。这种令人窒息的俗化
,只能靠呼吸圣神的纯洁气息而得到治愈。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穿上外表虔敬而内里无神的外
衣,愿圣神从中释放我们。不可让福音从我们中被夺走!
对我们的互斗说「不」
98. 在天主子民和我们不同的团体中,曾发生过多少斗争!在我们的小区和工作场地,多少纷争是
由嫉妒和猜忌引起,甚至在基督徒中间!精神俗化导致一些基督徒向其它基督徒开战,因为一帮阻
碍另一帮追求权力、特权、享乐和经济的保障。某些人甚至不愿再参与教会较大的团体,却鼓吹排
外的精神,「拉帮结派」。他们原应从属于整个教会并接纳其丰富的多样性,他们却从属这个或那
个帮派,而每个都自命不凡。
99. 我们的世界被斗争和暴力撕裂了,人们被广泛的个人主义伤害和分裂,于是人为追求私利互相
排斥。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新仇旧恨接踵而来。我特别要求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向世界显示出辉煌
及具吸引力的见证,基督徒可在团体中活出友爱的共融。让所有人羡慕你们如何互相关心、怎样彼
此鼓励和陪伴:「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以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若十三
35)这是耶稣向天父衷心的祈祷:「愿众人都合而为一,(……)在我们内,(……)为叫世界相
信。」(若十七21)大家要小心嫉妒的诱惑!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驶向同一港口!让我们祈求恩
宠,为个别又同时属于所有人的恩赐而喜乐。
100. 那些受到历史上分裂伤害的人,难以接受我们的劝勉去宽恕与修好,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漠视他
们的痛苦,或要求他们放下旧怨和理想。但他们看到真正友爱团体的见证时,他们将会发现这是吸
引人和光辉的见证。当我发现一些基督徒团体,甚至度献身生活的人,竟能容许不同形式的敌对、
分裂、诬蔑、诽谤、仇恨、嫉妒、以及渴求不惜一切把某些想法强加于人,甚至渴求磨难,就如真
实的追猎女巫(政治迫害)一样,这一切总是使我极为难过。如果我们的态度真的这样,又可向谁
传福音呢?
101. 让我们祈求主帮助我们明白爱的律法。有这样的律法多好啊!不论怎样,都相亲相爱,对我们
多好啊!是的,不论怎样!圣保禄的劝勉是指导我们每个人的:「你不可为恶所胜,反应以善胜恶
。」(罗十二21)再者,「让我们行善不要厌倦。」(迦六9)我们对人总是有好感和反感的,或

3.5 Page 25

▲back to top
25
许此刻我们正在生某人的气。起码让我们对主说:「主,我正在生这个人和那个人的气。我为他和
她祈祷。」我们为惹人恼火的家伙祈祷,是向爱踏出美丽的一步、是福传的行动。我们今天就要这
样做!不可让手足之爱的理想从我们中被夺走!
教会内其它的挑战
102. 简单来说,天主子民中平信徒占绝大多数,圣职人员占少数,后者为天主子民服务。平信徒在
教会内具有独特的身分和使命,这份意识愈来愈强。我们可指望许多怀有深厚团体感的平信徒,尽
管数目不够多,但他们非常忠于爱德服务、教理讲授和礼仪庆典。同时,平信徒的责任固然建基于
洗礼和坚振,但对此责任的醒觉并非人人一样、处处相同。在某些情况,平信徒没有事先得到培育
便肩负重责;在别的情况,在他们所属的地方教会内,没有法定的发言和行动空间,此乃基于过度
的神职主义,以致他们参与不了决策。即使如今参与平信徒职务的,大有人在,但并不表示基督徒
价值观更大幅度地渗透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层面。这参与仍然常被捆绑在教会的内务上,没有真正
向外的委身行动,无从将福音应用在社会的转化上。平信徒的培育及向专业人士及知识分子的福传
是重要的牧灵挑战。
103. 女性对社会有不可或缺的贡献,教会一直予以承认,这是有赖女性的敏锐触觉、直觉和较诸男
性更容易有的卓越技能。例如,女性有对人关心的特色,这流露于母性,虽非唯一的表达,却是一
个很特殊的流露。我乐意看到许多女性和司铎牧灵责任上各司其职,辅导个人、家庭和团体,并在
神学上贡献新的反省。但我们需要开创更广泛的机会,让女性在教会内的参与更为深切。因为「社
会生活各方面都倚重女性的天份,因此,必须确保妇女在工作场所中有其席位」,72 并在其它的重
要决策的场所中,包括教会和社会的架构,也要确保女性的临在。
104. 女性的合法权利该受到尊重,这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建基于男女有同等尊严的信念上,即使这
要求给教会带来一些有深度和挑战性的问题,但也不得草率地回避。司铎职标志着基督净配在圣体
圣事内自我奉献,因此而保留给男性,这已是不辩之实,但如果视圣事神权等同一般权力,则会制
造纷争。当我们谈到圣事神权时,必须记住「这里是奉职的问题,而非关乎尊严和圣德。」73 公务
司祭职是耶稣用来服务祂的子民的一个工具,然而,我们珍贵的尊严是来自洗礼,所有的人都能领
受。司铎肖似于基督元首──后者才是恩宠的主要根源──这肖似并非意味提升,把司铎置放在其它人
之上。在教会内的奉职「并不助长一些人比其它人优越」。74 其实,玛利亚,作为女性,比主教们
更为重要。即使当公务司祭职的功能被认为「圣统制」时,须牢记此职「是完全导向基督肢体的圣
德」。75 它的关键与轴心不能被理解成控制权,而是施行圣体圣事之神权,这是此职的权威来源
,时常为天主子民服务。这为牧者和神学家是个重大挑战,他们能够更全面地识别女性在不同层面
的教会生活内,可以担当怎样的决策角色。
105. 传统所组织的青年牧灵如今已遭社会变迁所打击。在惯有的架构里,青年人面对顾虑、需要、
问题和伤害,无从响应。为成年人来说,若要耐心聆听他们、体谅他们的顾虑和要求、用他们能理
解的语言来交谈,确不容易。同理,我们在教育方面的努力也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以青年为主的
社团和运动的兴起和扩展,可被视为圣神的工作,是圣神照耀新的途径,以满全他们的期待,照亮
他们的探求,以找出一个深度的灵修和更真实的归属感。然而,仍有需要去确保这些社团可积极参
与教会的整体牧灵工作。76

3.6 Page 26

▲back to top
26
106. 接近青年人即使不常常是易事,但在两方面还是有了进展,一是醒觉,即让整个团体意识到自
己的召叫,向青年人传福音和办教育,二是当务之急,即让青年人发挥更大的领导力。我们必须承
认,尽管危机当前,有委身的危机和公共关连的危机,许多青年面对世界的问题还是连手配合,自
告奋勇地承担不同形式的义务。有些参与教会的生活,其方式是在自己的教区和其它地方,致力于
服务和各种传教活动。看到青年人成为「街头传道员」(callejeros de la fe),喜乐地把耶稣带到
每条街道、每个城市广场、世界每个角落,是多么美啊!
107. 很多地方,正在经历司铎与奉献生活圣召的短缺。这常是因为团体缺乏有感染力的宗徒热忱
,导致热情冷却和魅力减退。何处有生命、热忱和传扬基督的渴望,何处 就有真正的圣召。即使在
一些堂区,神父不见得特别热心或喜乐,但友爱的生活和团体的热忱,仍旧能在青年中唤起渴望
,把自己完全奉献给天主和福音的宣讲。这事更为真确,当发生在一个朝气旺盛的团体中,他们坚
持为圣召祈祷,无惧地建议青年踏上特别献身的道路。另一方面,尽管圣召短缺,我们今天愈加意
识到,有必要改善筛选司铎职候选人的程序。修院不能接受动机随便的候选人,特别那些动机涉及
感情不安稳或权力的追求、人性的光荣或经济的安逸。
108. 如上所述,我的目的并非提供一个全面性的诊断,而在于邀请各式各样的团体去完成和丰富上
述的观点,此举有赖他们勇于面对挑战的意识,其实这些挑战早已压境,威胁他们及其邻人。我希
望,他们这样做时,能意会到,每当勉力解读时代征兆时,青年和长者的声音都有帮助,该予以聆
听。对百姓来说,两者都代表希望之源。长者富于由经验累积得来的回忆和智慧,警告我们不要愚
蠢地重蹈覆辙。青年呼吁我们要有更新的宏愿,因为青年代表人类的新路向,促使我们放眼未来
,免致一方面要活于今日世界,另一方面却执迷灵气尽失的架构和习俗。
109. 有挑战也必有胜算!让我们实事求是、常怀喜乐、勇于委身、满载希望,不可让传教活力从我
们中被夺走!
第三章福音宣讲
110. 在考虑过当前的一些挑战之后,让我谈一下任务,即在任何时空都不可推卸的任务,因为「若
名不正言不顺地宣讲耶稣是主」,或「在任何福传工作中,不以宣讲耶稣基督为首」,「便没有真
正的福传。」77 若望保禄二世理解到亚洲主教们的担忧,而告诉他们,如果教会「欲满全上智安排
的天命,便要在福传事工上以宣讲为主,即喜乐地、忍耐地、渐进地宣讲耶稣基督救赎性的死亡和
复活。」78 这些话为我们所有人都是适用的。
一、全体天主子民宣讲福音
111. 福传是教会的任务。教会作为福传的执行者,不仅是一个有组织、有圣统的机构;她首要地就
是选民百姓,在朝圣路上迈向天主。诚然,她是奥迹,根植于天主圣三内,她作为朝圣和福传的子
民,她具体地存在于历史中,必然地以机构的形式出现,但同时又超越任何体制。在这思路上,容
我稍花点笔墨来谈谈教会,天主自由和无偿的主动性成为教会的终极根基。
一个为众人存在的选民
112. 天主赐给我们的救恩是祂慈悲的妙工。面对这份如此伟大的恩赐,任何人为的善功,不论多高
贵,都不能使我们变成堪当的领受者。天主之所以吸引我们并使我们同祂成为一体,纯粹地出于祂

3.7 Page 27

▲back to top
27
的慈恩。79 天主遣发圣神到我们心中,使我们成为祂的子女,转化我们,以天主的爱为依归,以生
命作回应。教会奉耶稣基督所派遣,成为圣事,标志着天主赐予的救恩。80 天主的恩情永不止息、
神妙莫测,教会通过其福传活动,予以合作,成为天主施恩的工具。在这次主教会议开始反省时
,本笃十六世的话一矢中的:「重要的是,我们无时无刻须意识到,首要的话语、主动的措施、真
正的行动,都来自天主,面对天主的主动性,我们只有融入其中,只有恳求此恩,我们才能──在祂
内、偕同祂──成为福传者。」81 以恩宠为首该是我们作反思的原则,就如灯塔一般,不断照亮福传
的内涵。
113. 救恩是为所有的人,由天主所完成,并由教会喜乐地宣扬。82 天主找到渠道,让每一时代里的
每个人都与祂结合。祂选择召叫他们,集合起来,成为选民,而不是众多孤立的个体。83 凡靠自己
或一己的力量,绝得不到救恩。人与人之间所交织的位际关系牵涉到人的社团生活,有鉴于此,天
主便吸引我们。祂所拣选并召叫的这个百姓就是教会。耶稣没有吩咐门徒们组成一个闲人莫进的菁
英团。祂说:「你们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玛廿八19)圣保禄告诉我们,在天主的子民内,在教
会里,「没有犹太人或希腊人,(……)因为你们在耶稣基督内都成了一体。」(迦三28)对那些
自觉远离天主和教会的人,对那些害怕或冷淡的人,容我说一句:主也以极大的尊重和爱,召叫你
成为祂子民的一部分!
114. 成为教会意味成为天主的子民,这是按照祂的父爱而实施的伟大计划。这意味着我们活在全人
类中便要成为天主的酵母。世界经常迷失,在其旅程中需要鼓励、希望和振作力量,成为教会就是
在旅途中宣扬天主的救恩,并将之带给世界。教会必须成为慈恩白白地分施的地方,在那里,人人
都觉得被接纳、被爱,都可得到宽恕和鼓励,因而按着福音,善度新生。
多面貌的百姓
115. 天主的百姓循着道成肉身的轨道,进入大地上不同的民族中,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基
督徒生活包罗各式各样的表述,尽显于天主子民当中,文化这个意念确是有效的工具来理解这样的
表述。这关乎某个社会的生活风格,其成员在特定的方式下的各种关连,即人与人、人与受造物、
人与天主的关连。由此引申,文化涵盖一个民族生活所有的事与物。84 每个民族在自己历史的进程
中,以合理自主的方式发展自己的文化。85 归根究底,人「按其本质便绝对需要社会生活」,86 人的
存在永远与社会休戚与共,并在那里找到与现实联系的具体方法。人总是身处文化中:「人性及文
化紧密相连。」87 恩宠预设文化。天主的礼物降孕于领受者的文化中。
116. 基督徒的信仰已经历头两个千年,期间接受信德之恩的人,多不胜数,他们使信德在自己的日
常生活中开花结果,并用他们自己文化的语言传递下去。每当一个团体接受救恩的信息时,圣神就
以福音转化的力量丰裕其文化。从教会史看,基督徒信仰不是单纯地只有一种文化表述,因为「信
友完全忠于自己的信仰,坚信不移地宣扬福 音及教会传统,并使信仰映现多种文化的面貌和各民各
族的面貌,即那些领受信仰并使信仰植根于文化中的民族。」88 不同的民族,各自按其文化,体验
天主的恩赐,而教会则显示其真正的大公性,并流露她「多种风貌之美。」89 已归依福音的百姓发
展基督徒的习俗,在此过程中,圣神装饰教会,将固有的启示以新的观点显示给教会,并给教会一
个新的面貌。教会通过本土化,「引导各民族,连同他们的文化,一起进入她自己的团体中」,90
因为「每种文化都提供正面的价值和形态,可以丰富宣讲、理解和活出福音的途径。」91 这样,教
会吸收不同文化的价值,成为「佩戴珍珠的新娘」(Sponsa ornata monilibus suis)。92(参阅依

3.8 Page 28

▲back to top
28
六一10)
117. 如果合情合理地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它就不会对教会的一体性构成威胁。由父和子派遣的圣神
,转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能够进入圣三完美的共融,在圣三内,一切都找到它的一体性。圣神成
为天主子民的共融与和谐。同样的圣神就是那和谐,正如祂是父和子之间爱的联系。93 正是圣神带
来不同丰富的恩赐,同时创造合一,这合一从不意指划一,却意指多面貌的和富吸引力的和谐。福
传喜乐地承认这些各种不同的宝藏,乃由圣神倾注在教会内。如果我们认为基督教义是单一文化和
单调平凡的,我们就错看道成肉身的逻辑。尽管一些文化与福音的宣讲和基督徒思想的发展紧密相
连,但启示的信息是超越文化的,不等同于任何文化。所以,在新文化或未接受基督信息的文化中
福传时,不一定要将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连同福音强行加入,即使该种文化是多么美丽或远古。我
们宣讲的信息总是会穿上某些文化服饰。可是,在教会内我们有时候不必要地将自己的文化套以神
圣的光环,此举只会显示狂热多于福传的热情。
118. 大洋洲的主教们要求教会:「为发展对基督真理的明了和介绍,须始于在地区的传统和文化」
,并邀请「所有传教士与本土基督徒同心协力,保证信仰和教会生活在每个文化内,以适合的形态
表达出来。」94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洲陆的人民,在表述其基督徒信仰时,向欧洲国家的表述模式东
施效颦,这些表述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素,但信仰不能被局限于任何文化的有限理解和表述中
95 任何单一的文化都不能尽述我们在基督内获得救恩的奥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都是以传教为重的门徒
119. 圣神的圣化力量在所有受洗者身上运作,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这力量催迫我们去福传。天主
子民借着此傅油而成为圣的,因此天主子民在持守信仰上(in credendo)不会出错,意谓即使找不
到解释信仰的言词,也不会在信仰上出错。圣神在真理内引领天主子民,并将之导向救恩。96 天主
的奥秘之爱是为人类,祂以信仰的超性意识(sensus fidei)来装备全体信徒,并以此意识帮助他们
分辨甚么是真正来自天主,此装备乃属天主爱人的分内之事。圣神的临在给基督徒对神圣事物一种
与生俱来的意识,还有智慧,甚至当他们欠缺精确表达的资源时,他们能直觉地掌握这些现实。
120. 借着洗礼每位天主子民成为门徒,皆以传教为重的(参阅玛廿八19)。所有受洗者,无论他们
在教会内有何职位、有何信仰培育水平,都是福传的执行者。一个福传计划只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
去执行,而其余信徒只作被动地顺从,这样则不足以面对福传。新福传召唤每个受洗者都要作个人
的委身。此时此地每个基督徒受到挑战,要积极参与福传;的确,凡真正体验过天主救赎的爱,都
不需要太多时间或冗长的培训,才能走出去宣讲那份爱。在某程度上,每位基督徒都是传教士,因
为他或她曾在耶稣基督内经历过天主的爱:我们不再说我们是「门徒」或「传教士」,我们永远是
「以传教为重的门徒」。如果我们仍不信服,让我们看看最初的门徒,他们与基督的「定睛」相遇
后,就马上走出去,喜乐地传报祂:「我们找到了默西亚!」(若一41)撒玛黎雅妇人和耶稣交谈
后,马上成了一位传教士,「因为那妇人的作证」(若四39),许多撒玛黎雅人相信了耶稣。同样
,当圣保禄和耶稣基督相遇后,「即刻宣讲耶稣。」(宗九20;参阅廿二6-21)所以,我们还在等
甚么呢?
121. 当然,我们既同为福传者,便须在这事工上长进,无一例外,这是我们的召叫。由此引申,我
们应让其它人不断向我们福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该拖延福传使命;相反,我们每个人,无

3.9 Page 29

▲back to top
29
论身在何处,都该想方设法传扬耶稣。我们全都蒙召向他人明确地见证天主的拯救之爱,祂不在乎
我们的不完美,却亲近我们,给我们祂的许诺和力量,让我们的生命有意义。在你心中,你知道如
果没有祂,你的生命将不一样;你逐渐意识到:凡帮助你活下去、给你希望的,就是你要向他人所
传递的。我们确是不完美,但不应成为借口;相反,使命是一种坚定的策励,不让我们一直地深陷
平庸的泥沼,反而继续成长。每个基督徒蒙召要为信仰作见证,此见证引领我们和圣保禄一起说
:「这并不是说:我已经达到这目标,或已成为成全的人;我只顾向前跑,看看是否我也能够夺得
,因为基督耶稣已夺得了我。」(斐三12-13)
民间热心敬礼的福传力量
122.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在体现福音本土化时,成为群策群力、非常活 跃的主体或福
传人士。这是因为每个民族是自身文化的创造者,又是自身历史的主角。文化的形成在于民族不断
为自身再创造富动感的现实;每代人皆有其生活的境况及相应的取向,然后传给下一代,而下一代
在面对自己的挑战时,必须相应地重新制定处理的方式。人之所以为人,就意味着「同时是他所属
的文化的子女与父母。」97 一旦福音在一个民族的本土生根后,他们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也以常
新的方式传递信仰;因此,把福传理解成福音本土化,有其重要性。天主子民的每个肢体,按照各
自的天份,把天主的恩赐,转化成自己的生命,为所得到的信仰作见证,并用新的和贴切的各种表
述丰裕它,可以说:「一个民族不断地自我福传。」98 由此可见,民间的热心敬礼的重要性,它是
天主子民从事自发性传教的真正表述。这是一个正在持续的、在发展中的过程,当中圣神是首要的
行事者。99
123. 民间的热心敬礼让我们能够看到,信仰一旦被接受,如何体现在文化中,并不断传递下去。民
间的热心敬礼曾一度不被看重,但在梵二大公会议几十年之后,再次受到欣赏。教宗保禄六世在《
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中,在这方面所给的推动,甚为关键。他声明民间的热心敬礼「表白那对
天主的渴求,只有纯朴的人和贫穷的人才能体会」,100 同时,「这会使人们富于慷慨及敢于牺牲
,当事情关乎为信仰作见证时,甚至表现出英勇行为。」101 与我们的时代更接近的本笃十六世,在
谈到拉丁美洲时,指出民间的热心敬礼是「天主教会一个珍贵的宝藏」,在它内「我们看到拉丁美
洲人民的高尚情操。」102
124. 《阿帕雷西达文件》描述由于圣神无条件的主动,祂将各种富饶倾注在民间的热心敬礼中。在
那可爱的洲陆,许多基督徒通过民间的热心敬礼表达他们的信德,主教们又称之为「大众化的灵修
」或是「人民的神秘主义」,103 它的确是「降生的灵修渗入卑微群体的文化中。」104 它并非缺乏内
容,反之它所发现和表达内容的方式多取自各种象征,而少用演绎推理,在信德的行为中,更强调
的是credere in Deum 信赖天主,而非credere Deum 只相信天主。105 这是「活出信德的合法方式
,抒发教会归属感的风格,和从事传教工作的途径」;106 这带来成为传教士的恩宠,走出自己,踏
上 朝圣之旅:「和其它人一起走向圣所,参与体现不同的民间热心敬礼,还有带着自己的孩子或邀
请他人,其本身就是福传的举动。」107 我们不可扼杀或试图制肘这股传教力量!
125. 要想理解这一现实,我们需要以善牧的眼目注视它;祂不去判断而是去爱。人天生有情有义
,将情义融汇于爱,便可欣赏基督徒中的老百姓,尤其贫苦大众,他们在信望爱上有其灵性生活
,并呈现在民间热心敬礼上。我想起那些照顾生病孩子的母亲们,她们对信条未必熟悉,却信德坚
定,紧扣着玫瑰念珠,或者在简陋的家居中,将希望贯注在点燃的蜡烛上向玛利亚求助,或者双目

3.10 Page 30

▲back to top
30
充满温柔之爱凝视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这些行为难道纯粹是人性表现,只为寻求神祗吗?凡对天主
圣洁子民怀有点爱心的,都不妄作如此论断。这些行为是信望爱的流露,由倾注在我们心中的圣神
所滋养。(参阅罗五5)
126. 民间的热心敬礼被视为福音本土化所结的其中一个果实,亦是积极福传力量的底基,不该予以
低估:低估就是未能体认圣神的工作。我们蒙召促进和加强此等民间的热心敬礼,为了加深本土化
的进程、那无止境的进程。民间热心敬礼的不同表达,有很多发人深省之处;对那些懂得解读的人
,这些敬礼成为神学话题(locus theologicus),须予以重视,尤其此刻我们正在朝向福音新传之
际。
人传人
127. 今天,教会正在尝试对传教的更新作深层的体验,有一种宣讲是每个人日常的职责,就是把福
音带给我们遇到的人,不论是近人或完全陌生的人。这是在我们与人闲话家常时的非正式宣讲,这
可参考传教士拜访家庭所作的功夫。作为门徒,就是要时刻准备好把耶稣的爱带给他人,这会在意
想不到的地方发生:在大街、在广场、在工作期间、在旅行中。
128. 宣讲时,常持以尊重与温和的态度,第一步就是个人交谈,让对方分享个人的喜乐、希望、对
亲爱的人的关心、或很多其它的内心需求。只有交谈之后,便可带出天主的话语,或读一节圣经
,或讲一个相关的故事,带出天主所说的话,但要记着最基本的信息:天主个别地爱每个人,这爱
变成人,并为我们牺牲自己,但仍是活生生的,又将祂的救恩和友谊送给我们。这信息须以一份谦
厚分享出去,如同一个总愿受教的人所作的见证,因为在分享时,总意识到这信息如此丰富深奥
,时常超越我们的理解。有时候,这信息可以直接表达出来;有时候,则以个人见证的方式或举止
,或遵从圣神的带领以当时适合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认为做法谨慎稳妥,而且时机成熟,这种友
善和传教式的接触,可以用简短的祈祷作结束,意向是为那人所关心的事祈求天主。这样,他们对
被聆听和了解有所体验,也知道他们的特殊情况已放在天主面前,天主话语确实向他们发言,诉说
他们的生命。
129. 然而,我们不应该以为:福音信息必须以背诵的公式或特定的用语,将内容丝毫不变地传达。
传达福音能有许多不同方式,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方式加以描述或编目;天主子民以他们的举止和
标记成为这传达福音的共同主体。假如福音已经深入文化,信息便不再只靠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不
过,在基督徒占少数的国家,除了鼓励每个已领洗者宣报福音,地方教会亦应积极推进本土化的初
步模式。最终的目标应该用适宜每个文化的范畴去宣讲福音,而福音则结合地方文化共创新的综合
。这经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时我们会过分担心。但如果我们允许怀疑和畏惧减弱我们的勇气
,我们只会停留在舒适中,失去创意,没有任何进展。如此一来,我们将不会积极参与历史的进程
,而只作单纯的旁观者,教会也逐渐停滞不前。
各种神恩为福传共融服务
130. 圣神也以不同的神恩丰裕整个福传的教会。这些恩赐是要更新和建树教会的。108 它们不是遗产
,安全地委托给一个小团队保管;它们是圣神的恩赐,与教会身体整合一起,被吸引到教会的中心
──基督,其后汇成一股福传的推动力。神恩须由肯定的标记来辨别其真假,这标记取决于神恩的教
会特色,即视乎神恩能否与天主圣洁忠信子民的生命和谐整合,而顾全整体的益处。一些真实的新

4 Pages 31-40

▲back to top

4.1 Page 31

▲back to top
31
意若由圣神带出,便毋须为突显其存在,而遮盖其它恩赐和灵修。愈导向福音核心的神恩,其运用
就愈具有教会特色。神恩只要在共融中,即使有苦痛的迹象,仍被认定为真正的,并可奇妙地结出
丰富的成果。教会基于对这一挑战的响应,能成为世界上和平的楷模。
131. 人和团体间的差异有时候让人不自在,圣神让差异衍生,但祂可以从一切事中诱发一些善,并
将它转化成有吸引力的福传工具。差异可达致和谐,但需要圣神的辅助,祂既可独力带出差异、多
元、多样,定可同时带来合一。当我们以自己为中心追求多元化时,我们变得自我封闭、排他和制
造分裂;同样,当我们谋求合一,其实内有心机,最终便沦为强求他人事事划一,上上下下都一律
就范。这为教会的使命毫无益处。
文化、思想与教育
132. 向不同的文化界宣扬福音信息也涉及到向专业界、科学界和学术圈的宣讲。这意味着信仰、理
性和科学一起相遇了,其用意是在可信度的课题上,发展新的进路和论据,发展出独具巧思的护教
学,109 鼓励所有的人对福音有更大的开放。当一些推理和科学的范畴被应用在宣讲福音上,这些范
畴就成为福传的工具;水就变成了酒。所取 走的不仅仅被救赎了,而且成为圣神启迪及更新世界的
工具。
133. 福传者若只着重接触每个人,或只向文化宣传福音,都是不够的。神学──不单是牧灵神学
──若能与其它科学和人类经验对话,便有助我们思考如何用最好的方式,把福音信息带给不同的文
化脉络和团体,这是极为重要的。110 教会为福传献身,欣赏并鼓励神学家善用他们的神恩和学术努
力,促进与文化及科学领域的对话。我呼吁神学家们将这项服务视为教会救赎使命的一部分,予以
奉行。然而,在奉行此服务时,他们必须常常记住,教会和神学皆为福传而存在,切勿乐于将神学
锁定在桌面功夫上。
134. 大学有优越的环境,以科际交流和整合的方式,明确表达和发展福传的委身。天主教办学一直
努力把教育的工作和明确的福传两者相结合,这样的学校便成为文化福传最有价值的资源,即使处
于那些怀有敌意和挑战的国家和城市中,这种环境促使我们更有创意地寻求更适当的福传方法。111
二、讲道
135. 现在让我们正视礼仪中的讲道,这需要牧者们认真对待。我将较仔细地谈论讲道及其准备,因
为对这一重要职务已有很多人表示关注,我们不能充耳不闻。讲道是试金石,它判断牧者和信众间
的融洽程度,以及他与他们沟通的能力。我们知道平信徒对讲道寄予厚望,他们和圣职人员都因为
讲道而受苦:平信徒的苦在于必须聆听,圣职人员的苦在于必须讲道!这是可悲的情况。事实上
,讲道能成为强烈和幸福的圣神体验,获享天主圣言安慰的会晤、更新和成长的不竭泉源。
136. 让我们重建对讲道的信心,这是奠基在一个信念之上:就是天主通过讲道者而向人伸出援手
,并通过人的话语显示祂的大能。圣保禄强有力地呼吁:讲道是需要的,因为主愿意通过我们的话
触动人(参阅罗十14-17)。我们的上主凭借祂的话赢得人心;他们从各地来听祂(参阅谷一
45);他们对祂的教训感到惊讶(参阅谷六2),他们感到祂对他们讲话有权威(参阅谷一27)。
基督选定了宗徒们,「为同祂常在一起,并为派遣他们去宣讲」(谷三14),宗徒以他们的话语
,把所有的民族都带到教会的怀抱。(参阅谷十六15、20)

4.2 Page 32

▲back to top
32
礼仪的脉络
137. 值得我们记住的是:「在礼仪中,尤其是在感恩祭中宣读天主圣言,与其说是默想和传授教理
,不如说是天主与祂子民的对话。当中救恩的奇事得以宣报,而且盟约 的要求得以不断重申。」112
讲道在感恩祭中享有超然地位,非比一般教理讲授,乃天主及其子民对话的至高时刻,有助人们恭
领圣体。讲道再一次回到主和祂的子民已经建立的对话上。讲道者必须了解他的团体的心灵,才能
知道团体对天主的渴望在哪方面是活泼的、热情的,也知道这对话在何处曾充满爱意,现时却遭到
挫败而成为贫瘠的。
138. 讲道绝非表演,就像媒体所呈现的,只顾娱乐他人,但须为庆典带来活力与意义。它有独特的
体裁,因为它是礼仪庆典框架中的讲道;所以它应是精要的,避免形同演讲或上课。一个讲道者可
能有能力让他的听众聚精会神一整个小时,但在礼仪中,他的说话就会变得比信德的庆典更为重要
。如果讲道太长,将影响礼仪庆典的两个特色:平衡和节奏。礼仪中的讲道是向天父奉献的一部分
,又是默观基督在庆典中倾注恩宠的媒介。这种背景要求讲道把会众及讲道者导向在感恩祭中与基
督的共融,使会众的生命转变。因此讲道者的话语须适可而止,为让主比祂的仆人更成为专注的中
心。
一个母亲的交谈
139. 我们谈到天主子民,靠着圣神不断在其内的运作,不断自我福传。这信理对讲道者有甚么含意
呢?这提醒我们,教会是母亲,教会的讲道就如母亲对孩子说话,知道孩子相信她母亲的教导,无
非是为了孩子的好处,因为孩子知道他们是被爱的。再者,一位慈母能认出天主为她的孩子预备的
一切,她聆听他们的挂虑并从中领会。治家之道在于爱的精神,这精神引领母亲和孩子的对话;当
中他们都能教学相长、从善如流、增强对善的爱慕,讲道亦然。圣神既默感福音又在教会内行动
,自然默感讲道者,使他聆听天主子民的信仰,及领悟正确的方式在每个感恩祭中讲道。因此,基
督徒的讲道在人们心中及其文化内找到活水之泉,此水泉有助讲道者知道甚么要讲、怎样去讲。就
像我们所有的人都喜欢有人用母语跟我们讲话,同样在信仰上,我们也喜欢有人用「母亲文化」跟
我们讲话(译者按:即母亲爱子心切的谈话文化),这是天赐我们的语言(参阅加下七
21,27),我们的心也因而更乐意聆听。这样的语言是一种音乐,赋予人勇气、力量和热诚。
140. 在此既属母亲又属教会的环境中,主和祂的子民交谈,这种环境须由讲道者亲切的态度、暖和
的声调、谦厚的谈吐、喜乐的举止所促进。只要有慈母教会的精神,即使讲道有时候颇为乏味,总
会结出果实,就像一位母亲沉闷的劝导,最终也会在孩子的心中产生效果。
141. 我们不得不佩服上主与祂的子民对话时所使用的办法,祂的启示虽是奥秘,却是迎合所有人
,祂的教导和要求虽然高超,却能吸引普罗大众。我相信其秘诀在于耶稣 定睛注视人的方式,耶稣
的眼神已超越他们的弱点与错误:「你们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的父喜欢把天国赐给你
们」(路十二32);耶稣讲道别具神韵,祂在圣神中充满喜乐,赞美父拉近弱小者:「父啊,天地
的主宰,我称谢祢,因为祢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及明达的人,而启示给了小孩子。」(路十21)上
主确实喜爱与祂的子民交谈;讲道者也应努力向其听众传达同样的欢愉。
炽热心灵的话语

4.3 Page 33

▲back to top
33
142. 对话比传达真理更为丰富。对话源于谈话的乐趣上,并使借着话语彼此传情的人有更丰富的内
涵。对那些藉对话而交流的人而言,这并非物品的增值,而是人格的丰裕。讲道若只重于说教或空
谈教条,或将讲道变成诠释圣经的讲座,这便使心连心的传情达意大为失色。其实,这心连心的传
达正是讲道之精髓,并具有相似圣事的特性:「信仰是来自所听到的,所听到的来自基督的宣讲。
」(罗十17)在讲道中,真、善、美三者携手并进。讲道绝非陈述抽象的真理,亦非冰冷的三段论
证,而是传达上主为鼓励善行而采用的图像的美。就如玛利亚一样,忠实的信徒对天主的奇妙化工
须深念不已。他们的心灵成长源于所领受的爱,由爱而启动喜乐的爱德行为,继而在希望中茁壮
,如此心灵才会感受到圣经的每一句话先是礼物,后是要求。
143. 本土化的宣讲,其挑战在于综合,再将之宣讲,而非意念或风马不接的价值。你的综合在那里
,你的心也在那里。有人以综合照明,有人以风马不接的意念启迪,两者的不同就像心头的灼热与
枯燥。讲道者既美妙而又艰巨的任务在于把爱的心灵连结一起,使上主的心和祂子民的心相连合。
天主和祂子民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加强双方之间的盟约,并巩固爱的联系。在讲道的过程中,信徒们
须一心持守静默,等天主发言。上主及其子民的直接交谈,毋须中介,方法之多,数以千计,但在
聆听道理时,信友们希望有人能作工具,来表达他们的感受,以致每个人事后皆可选择以何种方式
继续这对话。话语的本质是媒体,不仅关乎对话的双方,还要求一个中介人表达这对话所代表的
,此举出于中介人的信念:「我们不是宣传我们自己,而是宣传耶稣基督为主,我们只是因耶稣基
督的缘故作了你们的奴仆。」(格后四5)
144. 由衷的说话意味着我们的心灵不仅在燃烧,还受到光照,此光照来自圆满的启示,又源于天主
圣言所走过的道途,此道途经过历史的流传,已留在教会和信徒的心中。基督徒的身分意味着两个
拥抱。一个在受洗时,天父所给的拥抱,那时我们还是小孩,但这个拥抱使我们渴望另一个拥抱
,就是当我们成为浪子(又是在玛利亚内受偏爱的孩子)时,慈悲天父在光荣中等待着给我们的拥
抱。帮助信友感觉到他们是生活在这两个拥抱里,这也是福音讲道者艰难而又美妙的任务。
三、讲道的准备
145. 宣讲准备是一项如此重要的任务,须投放长时间去研习、祈祷、反省,以及发挥牧灵上的创意
。此刻我满怀深厚的感情,有意停下来,建议准备讲道的方法。一些人可能觉得这些建议已显而易
见,但我认为此举有助大家,也可将之视为一种方式,来强调准备讲道的需要,就是把优质的时间
放在这一珍贵职务上。有些牧者认为由于很多事务缠身,难以作此准备;尽管如此,我仍冒昧地要
求在个人和团体的每周行事表里腾出足够的时间,为执行这任务,那怕留给其它重要活动的时间因
而减少。请信赖圣神,是祂在我们讲道时潜移默化,但信赖祂并不使我们变成被动,反而成为主动
和有创意的。这份信赖要求我们献上自己和我们所有的能力,作为工具。(参阅罗十二1)讲道者不
作准备就不是「属神」的;他变得不诚实,对自己所领受的礼物不负责。敬拜真理
146. 在祈祷中呼求圣神后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圣经经文上,这应是我们讲道的基础
。每当我们停下来,尝试理解一段经文的信息时,我们「对真理的敬拜」113 便得以实践。这是心灵
的谦虚,认识到圣言总是超越我们,「我们不是圣言的主人或持有人,而是保管人、传报人及仆人
。」114 这种谦虚的态度和对圣言的敬拜,充满惊叹的敬畏,为表达这敬拜,便要花时间并以极谨慎
和诚惶诚恐的态度去研读,免致有所曲解。要解释一段圣经经文,我们务须耐心,把其它的顾虑搁
置一旁,腾出时间、兴致勃勃、心无杂念、留意研读。任何紧迫的问题务须放下,从容不迫、凝神

4.4 Page 34

▲back to top
34
贯注。如果我们只求快速、不费力和当前的效果,那么我们的读经就白费工夫了。准备讲道要求爱
,我们只会在所爱的事或人身上付出平静的时间;我们在这里谈的是我们所爱的天主,祂愿意跟我
们谈心。因着这爱,我们需要多少时间,就花多少时间,像每位真正的门徒一样:「请上主发言
!祢的仆人在此静听。」(撒上十三9)
147. 首先,对所诵读的话语,务须理解其涵义。我想在这里强调一些看起来明显却不常受到重视的
事:今天我们研读的圣经文本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它的语言和我们今天所讲的很不同,即使
我们认为自己明白翻译出来的文字,这也不表示我们正确理解圣经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文学分析提
供的不同工具是众所周知的:注意重复或强调的词语,留意文本的结构和特殊的动向,考虑到不同
的人物所扮演的角色等。但我们的目标不在于理解文本的每个细节;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发现主
要的信息,即赋予文本结构和统一性的信息。如果讲道者不在这方面努力,他的道理就很可能见树
不见林,既不一贯、又欠条理;他所说的只不过是堆砌着许多不相关的想法,难以发人深省。核心
信息是作者最想表达的;这需要认识到作者的想法和他想产生的效果。如果一段经文旨在给人安慰
,便不该用来纠正错误;若旨在劝勉,便不该用来教授信理;若旨在传授关乎天主的事,便不该用
来解释不同的神学意见;若旨在唤起赞美之情或点燃向外传教的热火,便不该用来谈时事。
148. 当然,整部圣经的教导一直在教会内代代相传,若要妥善地理解一段经文的核心信息,便须将
之衔接到教会传下来的教导。这是圣经诠释的重要原则:圣神默感并非只在于圣经的某个部分,而
是整全的圣经,同时在某些方面,基于个人经验,而对天主旨意的理解有所成长。这也防止错误或
片面地释经,而与同一圣经的其它教导矛盾。但这不代表我们可削弱经文片段中独特与明确的重点
,因为我们正是蒙召去宣讲这重点。乏味无效宣讲的其中一个缺点,正是无法通过所宣读的经文
,传递其内在的力量。
以圣言安身立命
149. 讲道者「首先该从个人开始,勉力熟悉天主圣言,此事责无旁贷。对圣经的语意或释义的知识
虽是必要,但仍不足够。他接近圣言时,须动以顺服之情、祈求之心,让圣言渗透他的思想和感受
,使他焕然一新。」115 每天和每个周日在准备讲道时,我们最好藉此更新自己的热情,检讨自己是
否愈来愈爱所宣讲的圣言。我们也不该忘记「圣职人员圣德的高低,对宣讲圣言来说,举足轻重。
116 正如圣保禄所说的,「我们宣讲,并不是为取悦于人,而是为取悦那考验我们心灵的天主。」
(得前二4)如果我们心存切望要成为圣言的第一聆听者,先听后讲,那么所要讲论的圣言必会传达
给天主的忠信子民,因为「心里充满甚么,口里就说甚么。」(玛十二34)主日的读经如果已先在
牧者的心中产生共鸣,也同样铿锵有力地在信友心中产生回响。
150. 耶稣被那些所谓的教师激怒了,他们虽教导天主圣言,却没有从中受到启迪,只顾对人诸多要
求:「他们把沉重而难以负荷的担子捆好,放在人的肩上,自己却不肯用一个指头动一下。」(玛
廿三4)雅各布伯宗徒劝勉人说:「你们做教师的人,不要太多,该知道我们做教师的,要受更严厉
的审判。」(雅三1)谁要宣讲,必须先深受天主圣言触动,让圣言在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的血肉。
这样,宣讲在于付诸实行,既强烈又丰盛,它是「向其它人传达我们所默观的。」117 因为这些原因
,在准备宣讲的内容之前,先让自己受到圣言渗透。因为圣言是活生生和充满动力的话语,也会渗
透他人,像一把剑「直穿入灵魂和神魂,关节与骨髓的分离点,且可辨别心中的感觉和思念。」
(希四12)这对牧养来说非常重要。一向以来,人们较喜欢听见证:他们「渴望真切」,并「要求

4.5 Page 35

▲back to top
35
福传者讲论他们所认识和熟络的天主,就如见到天主一般。」118
151. 没有人要求我们完美无瑕,却有人在乎我们沿着福音的道路前进时,不断成长、愿意成长;我
们的手臂总不该低垂乏力。重要的是,讲道者确定天主对他的爱,耶稣基督拯救了他,祂的爱永远
是最终的断语。面对如此美丽的事实,一方面要终其一生 光荣天主,另一方面总感到力有不逮,他
会真诚地渴求更完全地去响应如此伟大的爱。但如果他不花时间、以敞开的心,聆听天主圣言,如
果他不允许圣言触碰他的生活,挑战他,催迫他,如果他不花时间用圣言祈祷,那么他的确会成为
一个假先知、骗子、肤浅的仿冒者。可是借着承认他的贫乏和切望在委身上成长,他总能为基督摒
弃自己,用伯多禄的话说:「银子和金子,我没有;但把我所有的给你。」(宗三6)天主降大任于
我们以成为圣言的传递者,必先让圣言整顿我们的心志,使我们生气勃勃、无拘无束、创意无边。
基督信息必须真正地渗透和拥有讲道者,且不仅是他的理智,而是他整个人。默感话语的圣神,「
今天如同教会初创时期一样,在每位福传者身上行动,因为他容许圣神拥有及领导。圣神置放话语
在他的口唇上,这是人不能靠自己便找到的话语。」119
诵读圣言
152. 聆听天主发言其中一个特别的方式,就是投入祂的话语,任凭圣神转化我们。这就是我们所说
的「诵读圣言」(lectio divina),是在祈祷中阅读圣言,让圣言启迪和更新我们。为讲道者来说
,以祈祷来诵读圣言与专注研读圣言绝不可分开,这样他才可确定经文的核心信息;讲道者应以研
读开始,随后分辨同一段经文的信息如何对他的生命说话。诵读圣言必须从圣经的字面意义开始。
不然,我们就会轻易地让经文说到那些我们认为方便的事,用来肯定我们先前的决定,以符合我们
的思维模式。最终,这就等于将神圣的事物降格为谋取私益,更把这种错乱的信息传递给天主的子
民。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有时候,「连撒殚也常冒充光明的天使。」(格后十一14)
153. 在天主面前默想经文时,最好先请求主的帮助,例如:「主,这段经文对我说甚么?祢希望借
着这段经文改变我生活中的甚么?这段经文让我不安的是甚么?我为甚么对这经文不感兴趣?或者
这段经文中令人喜悦的是甚么?这圣言的这一词句为甚么让我感动?吸引我的是甚么?为甚么吸引
我?」当我们努力聆听上主时,魔诱通常就会出现。其中之一,要我们感到不安或沉重而转身离开
。另一个常出现的魔诱是去思索这段经文为他人有甚么意思,这样就可避免把经文用在自己的生活
上。也可能发生的是我们寻找借口淡化经文清晰的意思。或者我们会疑惑天主对我们的要求是否过
分,在还没有准备好时便要求我们作决定。这导致很多人不再享受和天主圣言的相遇;但这意味着
我们忘记:没有人比我们的天主父更有耐性,更体谅和愿意等待。祂总是邀请我们向前一步,在还
没有准备好时,却不要求我们作出全力以赴的响应。祂只是要求我们真诚地审视自己的生命,诚实
地在祂面前表达自己,祂希望我们愿意继续成长,在力有不逮的地方向祂请求协助。
聆听民众
154. 讲道者也须侧耳聆听信众,并须发现信众需要听的是甚么。讲道者须默想圣言,也须默想他的
群众。由此,他得悉「人们的愿望、优点及弱点、祈祷方式、爱德行径、生命观及世界观,这一切
观感可区分这个或那个群族」,同时可顾及「现实中的民众,用他们的语言、标记及象征,回答他
们提出的问题。」120 讲道者需要有能力把圣经经文的信息连系到人的状况,和关连到一个呼求天主
圣言光照的经验。这能力与心计城府或图谋盘算绝无关系,而是具有深度的宗教与牧灵意义。它基
本上是一种「属灵的敏锐感觉,藉以在事件中释读天主的信息」,121 这远远超出只为找一些有趣味

4.6 Page 36

▲back to top
36
的事情来讲的感觉。我们寻找的是「主耶稣在这个或那个特定境况之下要说的。」122 讲道的准备因
此成为以福音为重的分辨的操练,当中我们努力在圣神的光照下去认识「一个天主的呼唤,是祂使
之在历史的实况中发出回响。在此实况并藉此实况,天主召唤信者。」123
155. 在这番勉力中,我们可能只需要想到平凡的人生际遇,诸如喜乐的重逢、失望的一刻、独处的
怕惧、因他人受苦而心中升起的慈悲、对未来感到的渺茫、对亲爱的人怀有的担心等等。对真正影
响他人生活的各种事情,我们需要培养既广且深的敏锐感觉。我们要牢记,无人提出的问题,便不
应回答。为唤起兴趣而谈时事,也是不适当的,这是电视节目分内的事。不过,以一些事实或故事
开始是可行的,好使天主圣言在当中回响,召唤人作忏悔、敬拜、委身于友爱和服务等等。然而
,总有人乐意听讲道者的时事评论,自己却置身度外,不受挑战。
讲道资源
156. 有些人认为他们能成为好的讲道者,因为他们知道应该讲些甚么,却毫不重视应如何讲述,即
建构一篇道理的具体方法。当人们不听或不欣赏他们时,他们便会抱怨,但或许问题是他们从未在
意寻找表达讯息的适当方法。让我们记得「福传的内涵显然非常重要,但福传的方式和渠道也同样
重要,前者不该使后者失色。」124 重视宣讲方式,同样是一种深刻的灵修胸怀。意思是回应天主的
爱,为此而把我们的才华和创意用在天主给我们的传教使命上,同时要显示对近人的爱,细腻而活
泼的爱,为此而绝不甘愿将劣质的讲道给予别人。在圣经里,我们可以找到如何准备讲道的劝告
,能以最好的方式传递给人,举例:「讲话简洁,用少量的话语表达丰富的含义。」(德卅二12)
157. 从实用资源中,让我们重温一些简易实用的例子,能令我们的宣讲更丰富、更有吸引力。其中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在宣讲中善用图像,诉诸人们的想象力。有时候,我们会举例说明某一
点,但这些例子通常只对思维作出诉求,图像却另有是处,即助人更好地欣赏和掌握我们想要传达
的信息。一个生动的图像令人觉得信息是熟悉、亲切、实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成功的图像能
令人回味无穷、唤醒渴望,以及推动意志朝向福音。一位年长的老师曾告诉过我,一篇动听的讲道
应当「圆于理念,融于感性,显于图像。」
158. 保禄六世曾说过「信友们(……)从讲道中期待良多,并且也将获益匪浅,只要提供简单、清
楚、直率坦诚、入乡随俗的讲道。」125 简单与我们所用的语言有关。讲道所用的语言必须是人们能
理解的,否则我们犯高谈阔论的毛病。讲道者使用的词汇,经常源于求学年代或特定情况,这些都
不是他们的听众常用的语言。这些语言适用于神学和教理讲授,但为大多数基督徒则难以明白。对
讲道者来说,最大的风险是他对自己的语言如此习以为常,以致他认为其它所有人都能自然而然地
理解并使用它。如果我们愿意采用人们的日常用语,为使天主圣言接触他们,我们就需要在生活中
与他们分享,给予他们爱心的关怀。
简朴和清晰两者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语言可以是简朴的,但宣讲却未必非常清晰。讲道最终还是无
法明白,原因可以是杂乱无章、欠条理、或者一次道理中想讲太多事。我们因此需要确保讲道的主
题要前呼后应、层次鲜明、句与句相互关联,这样,人们才能容易跟得上讲道者,并掌握到他论点
的主线。
159. 一篇好的讲道词另一个特点,是其正面的作用。重点不在于指出甚么不该做,而在于提示做甚
么会更好。无论如何,如果要让人注意某些负面事物,也须尝试指出正面和有吸引力的价值,以免

4.7 Page 37

▲back to top
37
陷入怨天尤人、责难漫骂的泥沼中。正面的宣讲总会给人希望,指向未来,不把人困在负面中。如
果司铎、执事和平信徒定期聚会,来发掘能让宣讲更具吸引力的资源,这有多好!
四、福传与对宣讲的深层理解
160. 主的传教使命包括祂召叫人在信德上成长:「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玛廿八
20)所以,明确的是,最初的宣讲也要求持续的培育和成熟期。福传瞄向成长的过程,当中包括认
真地对待每个人和天主对他或她的计划。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在基督内成长。福传应当刺激这成长的
渴望,好使我们每个人能真心实意地说:「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二
20)
161. 若把这成长的召叫视作唯一或首要的教义培育,便不对了,而应是以「遵从」主的教诲为重
,来回应祂的爱。连同所有的美德,这响应的重点在于遵守新诫命,即为首至大的诫命、最能显示
我们作为基督门徒的身分:「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十五
12)显而易见,每当新约作者们要表达基督徒伦理的核心,他们指出爱近人这责无旁贷的要求:「
谁爱近人就满全了法律。(……)爱就是法律的满全。」(罗十三8,10)这是圣保禄的话,爱的
诫命不但是法律的总结,更是法律的精髓和目的:「因为全部法律总括在这句话内:『爱你的近人
如你自己。』」(迦五14)保禄为他的团体指出基督信仰生活就是在爱内成长的旅程:「愿主使你
们彼此间的爱情,和对众人的爱情增长满溢。」(得前三12)同样,圣雅各布伯劝谕基督徒切勿疏
忽任何诫命而要满全法律:「按照经书所说:『你应当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的话。」(二8)
162. 另一方面,天主的恩赐总是为这响应与成长打头阵,因为主首先说:「因……之名给他们授洗
。」(玛廿八19)天父恩赐我们成为祂的子女,祂的恩宠是白白赐予的、先于任何回应的(参阅弗
二8-9;格前四7),好使人能在成圣路上,持之以恒,悦乐并光荣天主。由此,我们通过「随从圣
神」(罗八5)的生活,在基督内得到转化。
宣讲和释奥并行的教理讲授
163. 教育和教理讲授为这成长服务。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由圣座及不同教区颁布的训导文件和教理讲
授的辅助数据。我特别想到1979年出版的《论现时代的教理讲授》宗座劝谕,1997年出版的《教理
讲授指南》和其它文件,它们的内容不需要在这里重复。我希望简要地提出一些我认为特别重要的
考虑。
164. 同样在教理讲授中,我们再次发现最初宣讲(kerygma)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福传所有活动和
教会所有更新努力的核心。宣讲是以三位一体为重。圣神的火以舌头的形象赐下,引领我们相信耶
稣基督,祂借着自己的死亡和复活,向我们启示和传达父无限的仁慈。在讲授教理者的口唇,应当
一遍又一遍地响起最初宣讲的内容:「耶稣基督爱你;祂曾舍身救你,如今每天都生活在你身边
,启迪、振作、释放你。」这宣讲被称为「最初」并非因为它只在开始时运作,然后可以被遗忘或
被其它更重要的事情代替。它的最初特色在于其固有的性质,因为此宣讲是首要的,遍及教理讲授
整个过程中的每个层面和时刻,我们必须用不同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予以聆听,并想方设法予以宣
告。126 也为这缘故,「司铎犹如教会其它成员一样,该加强此意识,即他自己有需要不断领受福音
的传递。」127

4.8 Page 38

▲back to top
38
165. 我们不要以为,在教理讲授中,宣讲要让路给那假想是比较「扎实」的培育。没有任何事情比
最初的宣讲更扎实、深厚、安全、有意义,和充满智慧的。一切基督徒培育在于深化宣讲,由教理
讲授工作所反映出来,并照明同样的教理讲授工作,因而让我们能更丰满地理解教理的每个主题。
这宣讲能成为有力的信息,可回答每个人心中对无限的渴求。宣讲(kerygma)的核心要求我们强
调今天最需要的一些元素:必须表述天主救赎的爱,先于任何伦理或宗教义务;不应将真理强加于
人,但要诉诸自由;此宣讲该显示的特色包括:喜乐、鼓励、活力、和谐的平衡,如此就不会把宣
讲缩约为宣讲一些教义,而有时这些教义偏重哲学多于偏重福音。这一切都要求福传者该对信息培
养一些开放的态度:平易近人、乐意交谈、平和忍耐、温情暖意,而不带苛刻的判断。
166. 近几十年来,教理讲授的另一发展是入门礼典中的释奥幅度。128 这基本上与两件事有关:一、
培育的渐进经验涉及整个信仰团体,二、成人入门礼典中的礼仪标记的评价得以更新。很多手册和
方案仍然还没有充分考虑到这释奥幅度有更新需要。这更新基于每个培训团体的分辨,会以非常不
同的形式体现。教理讲授是宣讲圣言,总以圣言为中心,然而也要求适合的环境和具吸引力的讲解
,需要使用动人的象征,加入更广阔的成长过程,同时当一个人踏上聆听与响应的团体旅途时,便
要整合他个人各方各面的幅度。
167. 教理讲授的每个形式若能致力于美丽之道(via pulchritudinis),129 便会做得好。宣讲基督意
味要显示信仰之美,即相信和跟随基督此一事件不仅是真实和正确的,也是美丽的,能以崭新的光
辉和深远的喜乐充满生命,即使身处困难中。真正美的每个表述,都可以被视为一个途径,导向与
主基督的相遇。这与鼓吹审美相对论无关,此论贬低真、善、美之间不可分的纽带。130 相反,这是
重新恢复对美的重视,作为触动人心的途径,好使复活基督的真和善在人心中发光。按照圣奥思定
所言,如果我们只爱美丽的事,131 降生成人的圣子本身是无限美的启示,深深被爱,祂以爱的联系
把我们吸引到祂那里。因此,应当将培育推上「美丽之道」,这是我们勉力传递信仰的一份努力。
每个地方教会都应鼓励把艺术应用到福传工作上,建基在过去传下来的艺术宝库,但也汲取现代艺
术多姿多采的表达,用新的「比喻语言」传达信仰。132 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胆量,去发现新标记、新
象征、新血肉将圣言具体化,并将之传达。不同形式的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受到重视,包括那些非
惯用模式的美,对福传者可能意义不大,但为他人特别有吸引力。
168. 教理讲授的伦理部分在于促进人忠信于福音的生活方式,为助长这方面的发展,须一次又一次
强调其魅力和理想,即智慧的生命、自我实现和丰盛人生。在正面的信息光照下,我们弃绝危害生
命的邪恶,就不言而喻了。我们与其自命专家散播危辞耸听的预言,或做阴沉的判官只顾指出威胁
和偏差的事,不如做喜乐的信差传播发人深省的信息,或做守护者让美和善能在忠于福音的生活上
散发光芒。
在成长各进程中辅以个人的陪伴
169. 文化中产生吊诡的现象,一方面不甘寂寂无闻,另一方面八卦好奇,痴迷于他人的生活细节
,不知羞耻地让病态的好奇心掌控自己。在这文化中,每当有需要时,教会务须以亲切和同情的态
度注意他们。在我们的世界里,具有圣职的牧者和其它的牧灵人员,可将基督的亲切的芬芳和祂个
人的注视呈现于人前。教会必须启动每个人──司铎、修会会士和平信徒,进入「陪伴的艺术」,这
教导我们在别人的圣地之前脱下鞋子(参阅出三5)。陪伴的步伐必须是平稳和令人安心的,反映出
我们的亲切接近与慈悲的注视,这注视也治愈、释放及鼓励基督徒在生活中成长。

4.9 Page 39

▲back to top
39
170. 灵修陪伴必须引领他人更亲近天主,尽管听来明显不过,因为在祂内我们得到真自由。有人以
为如果能够躲开天主,便可自由;他们却看不到他们依然是像孤儿般活着,无助又无家。他们不再
是朝圣者而成为流浪者,东转西晃、漫无目的。如果陪伴成为一种支持他们只顾自己的疗程,而终
止与基督同行迈向天父的朝圣之旅,那么陪伴便产生反效果。
171. 今天,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有陪伴他人经验的男女,他们基于经验、熟悉陪伴的过程,当中要
有谨慎、体谅、耐心以及对圣神的顺从,因而能保护羊群,免受狼群所侵而各奔东西。光听并不足
够,我们尚须练习聆听的艺术。就沟通而言,聆听是心灵的开放,有助拉近人的关系,缺乏亲近
,真正的灵修交流就无法发生。聆听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言行举止,显示我们不仅是旁观者。只有
出于尊重和慈悲的聆听,我们才能走上真正成长的道路,并唤醒对基督信仰理想的渴求,即渴望完
全响应天主的爱,并亟待实现祂在我们的生命中所播种的。凡清楚明白圣多玛斯.阿奎那的人,都
知道欲速不达,他告诉我们:任何人能有恩宠和爱德,但在实践各种德行时,仍踌躇不前,此乃由
于其顽固的「反面倾向」。133 换言之,德行与德行之间彼此交织成一个体系,自然而然地成为「习
性」,可是一旦受到各式各样的条件作用所牵制,那些已成习惯的德行亦难以运作。为此,需要「
教育法,即一步步将天主子民引到完全享有奥迹的地步。」134 人要达到足够的成熟度,才能作出完
全自由、负责的决定,这需要很长的 时间和很大的耐心。正如真福伯多禄.法伯尔(Pierre
Fabre)习惯说的:「时间是天主的使者。」
172. 一位陪伴者必须意识到同行者在天主面前的状况,一个一个地,以及他们在恩宠内的生命,这
是人从外在无法完全了解的奥秘。福音告诉我们要纠正他人,协助他们承认自己行为的客观的恶
,(参阅玛十八15)但不对他们的责任和罪咎有所判断。(参阅玛七1;路六37)那擅于这样陪伴
的人不因挫折或畏惧而屈服。他或她邀请他人接受治愈,起来拿走席子,拥抱十字架,放下一切
,走出过往,焕然一新,宣扬福音。只要我们有过个人的经历,接受陪伴、帮助以及向陪伴者开放
,这经验会教导我们对人忍耐、慈悲,并找到正当的方法得到他们的信任,他们的开放及他们的就
绪准备,好能成长。
173. 真正的灵修陪伴总是在为福传使命服务,并在此脉络下发芽和盛开。保禄与弟茂德、与弟铎的
关系,就是一个在宗徒活动上产生陪伴与培育的例子。保禄交托他们停留在每个城市中的使命,「
整顿那些尚未完成的事」(铎一5;参阅弟前一3-5),保禄还把个人生活和牧灵活动的规则给了他
们。这与任何一种干预式的陪伴或个别的自我实现明显不同。是一批传教门徒陪伴另一批传教门徒
以天主圣言为中心
174. 不仅讲道需要受到天主圣言的滋养,一切福传使命都建立在圣言上,必须予以聆听、默想、活
出、庆祝、以及见证。圣经是福传的泉源。由此,我们需要在恭听圣言上不断受培训。除非教会不
断让自己接受福音的熏陶,否则教会就没有福传。天主的圣言必然地「不断成为教会各种行动的核
心。」135 天主圣言该被聆听和庆祝,尤其在感恩祭中,才可滋养和强化基督徒的心灵,使他们能够
在日常生活中作真实的见证。圣言与圣事的对立已是陈年旧事,很久以前我们已将之修正。一方面
生活的和有效的圣言宣讲可准备人领受圣事,另一方面在圣事中圣言发挥其最大功效。
175. 圣经的研读必须是一扇向每位信友敞开的门。136 天主启示的话彻底地丰富我们的教理讲授和增

4.10 Page 40

▲back to top
40
长传递信仰的努力,这一点是基础。137福传要求人熟悉天主圣言,所以教区、堂区和天主教组织应
提供认真持续的圣经研读,鼓励个人和团体以祈祷的心阅读圣经。138 我们并不盲目地寻求天主,或
等着天主对我们先讲话,因为「天主已经发言,祂已启示了自己,我们要知道的,都已启示给我们
,没有进一步的内容而不通 传给我们。」139 圣言既已启示给我们,让我们珍之重之如宝藏。
第四章福传的社会幅度
176. 福传使天主的国体现在我们的世界里。然而「任何断章取义和以偏概全的定义试图表达福传实
况的丰富多彩、精密复杂及朝气动力,这样做只会招致风险,使之贫乏,甚而遭受曲解。」140 现在
我乐意分享我的一些关乎福传的社会幅度的顾虑,正因为这一幅度如果没有适当地提出,便有持续
的风险曲解福传使命的真切和整合意义。
一、宣讲对团体和社会所引起的反响
177. 宣讲(kerygma)有其清晰的社会性内容:在福音的核心中有团体生活和对他人的委身。最初
的宣讲内容已包含一种直接的道德内涵,以爱德为中心。
宣认信仰与委身社会
178. 天父以无限的爱去爱所有人,相信天父就是实现「祂赋予人的无限尊严。」141 天主子降生成人
,相信天主子便意味着每个人都被提升到天主的心中。耶稣为我们倾流了寳血,相信耶稣就是不再
疑惑祂无边无际的爱,是这爱令人高贵起来。我们的救赎有其社会幅度,因为「天主在基督内不仅
救赎个别的人,也救赎人际间的社会关系。」142 圣神在每个人身上潜移默化,相信圣神就是意会祂
寻求进入每个人的境遇和所有的社会联系:「可以说圣神具备无限的创造力,此乃天主固有的明悟
,祂知道如何解开人情世故的结,即便是最复杂和难以参透的。」143 传扬福音意味着配合圣神赋予
自由的行动。天主圣三是奥秘,恰恰好是这个奥秘使我们想起圣三的共融,而我们是按照这神圣共
融的肖像所创造的,所以我们无法仅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满全或救恩。从福音核心我们可以看到,福
传与人类进步之间息息相关,这个关连须在每个福传工作中必然地予以体现和发展。最初的宣讲邀
请我们领受天主的爱并对祂以爱还爱,而爱本身就是祂的恩赐,接纳这个最初的宣讲产生首要和基
本的回应,这响应会转化为我们的生活和行动:渴望、寻求并保护他人的福祉。
179. 接纳救恩信息和显示手足真情,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的纽带,圣经有好几处记载,让我们好好
默想一下,好能体会其中妙处。我们常以为救恩信息垂手可得,并几乎可以通过机械地加以重复
,而毋须确保信息在我们生活上和团体中发挥真实的效用。这 是多么危险和有害,因为这会使我们
对践行友爱和正义的福音生活失去惊叹、兴奋和热忱!圣言教导我们,弟兄姊妹为我们每个人都是
圣言降生成人的延伸:「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廿五
40)我们对处事待人之道,另有超越的幅度:「你们用甚么尺度量给人,也就用甚么尺度量给你们
。」(玛七2)与天主给我们的怜悯相称,「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你们不要判断
,你们也就不受判断;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们要赦免,也就蒙赦免……,因为你们用甚么
升斗量,也就用甚么升斗量给你们。」(路六36-38)这章节清楚表明的,是「从我们自己走出去
,走到我们的弟兄姊妹」的绝对优先使命。这是两大基本诫命之一,这诫命是每种道德规范的地基

5 Pages 41-50

▲back to top

5.1 Page 41

▲back to top
41
,是作为响应天主白白给的恩赐时,分辨灵性成长的最清晰标志。为此,「爱德的服务也是教会使
命的精髓,不可或缺地成为教会存有的体现。」144 教会天职就是传教,在有效善行的爱德和慈悲上
盛开,以慈悲去体恤、扶助和促进。
天主的国及其挑战
180. 阅读圣经令我们清楚知道,福音不只是关乎我们和天主的个人关系。爱慕天主是我们的回应
,也不应只视为一堆的个人小善功,以辅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就如一种「照单点菜的爱德善行」
,或为求心安理得作出连串行动。福音是关乎天主的国(参阅路四43);是关乎爱慕天主,祂是统
御世界的天主,祂的治权达致我们的心,社会生活将会成为普世性的友爱、正义、和平、尊严的设
定。那么,基督徒的宣讲与生活要同步对社会产生作用。我们正寻求天主的国:「你们先该寻求天
主的国和它的义德,其它的一切自会加给你们。」(玛六33)耶稣的使命是开创祂的父的国度,祂
命令祂的门徒们宣报喜讯:「天国临近了。」(玛十7)
181. 天国已经临现并在拓展中。天国要求我们全面委身,不论在何种层面,并提醒我们这是分辨的
原则,教宗保禄六世应用此原则分辨在真发展上:发展须顾及「所有人和每一个整全的人。」145
们知道「如福传不顾及福音与具体的个人及社会生活彼此之间源源不竭的互动,不能称为完备的。
146 这是普遍性的原则,属于福音的本质,因为父愿意所有的男女都得救,祂的救恩计划包括「使
天上和地上的万有,总归于基督。」(弗一10)耶稣给我们的训令是「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
宣传福音」(谷十六15),因为「凡受造之物都热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显扬。」(罗八19)这里「
凡受造之物」涉及人类生命的每个层面;因此,「宣报耶稣基督喜讯的使命是以所有人为依归。这
以爱为重的命令,涵盖人存在的所有幅度、每一个人、团体生活的所有领域、所有民族。凡属人的
不可不与之相关连。」147 基督徒真正的望德在寻求末世的王 国时,不断创造历史。
有关社会问题的教会训导
182. 社会状况有所变动,教会训导须因时制宜,有新的和更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可以公开讨论,然
而我们不得不具体──切勿见树不见林──以免重大的社会原则只停留在笼统的泛泛之谈,这对任何人
都起不了挑战作用。要下的结论必须实际,因而在「目前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148 教会的牧者,考虑到不同范畴的科学的贡献,有权对影响人们生活的所有事物提出看法,因
为福传任务指向并要求每一个人的全人成长。我们不可能再声称宗教应只属个人的私生活,或只为
准备灵魂升天而存在。我们知道天主愿意祂的子女在这个世界上也是幸福的,尽管他们蒙召在永恒
中达致圆满,因为祂创造了万物「供给我们享用」(弟前六17),给每个人享用。接着,皈依基督
要求人作特别的检讨,尤其是在「与社会秩序和追求社会公益有关」149 的生活领域。
183. 因此,没有人能要求:将宗教信仰归类为个人生活的隐私,只存在于人的心灵密室,不影响社
会和国家的生活,不关注民事机构的健全性,或没有权利对影响社会的事件提出意见。谁会要求
:把亚西西的圣方济,或加尔各答的真福德肋撒修女,关在教堂里令他们缄口不言呢?他们自己都
会认为这是无法接受的。真正的信仰从来都不是舒适的或完全个人的,总会牵涉深深的渴求要改变
世界、传递价值,即使离世也要为世界留下比先前更美好的局面。我们喜爱这个天主让我们居住的
壮观星球,我们爱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大家庭,连同人类的灾难与奋斗、希望与梦想、优点与弱点。
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所有人都是弟兄姊妹。如果「政治的主要职责是谋求社会和国家的正义秩
序」,那么教会「对于奋力争取正义,既不能、也不该置身度外。」150 所有基督徒,包括他们的牧

5.2 Page 42

▲back to top
42
者,都被号召为建设更好的世界发声。这是必要的,因为教会的社会思想主要是积极的:它提出建
议和参与改变,这样的话,教会一直指向源于耶稣基督爱心的希望。同时,它「不论在教义反省或
在具体行动的层面上,都联同其它教会和教会团体,致力社会事务。」151
184. 这里不是仔细检查影响今日世界的许多严重问题的时间和地点,而我已在第二章作了一些评论
。本劝谕并非是社会文件,若要反省那些不同的主题,可在《教会社会训导汇编》里找到适合的工
具,值得推荐,我衷心请大家去学习和使用此摘要。再者,教宗或教会并没有独权专利去垄断对社
会实况的诠释或对解决现代问题的建议。我在这里可以重复教宗保禄六世精辟的见解:「看了如此
广泛的不同情况,我人欲发表一 篇海纳百川的言论,而制定一个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案,甚为困难。
这绝非我人所敢奢望,亦不是我人的使命。故各地区的基督徒团体应对所在地的情形加以客观的分
析。」152
185. 接着,我打算把重点集中在两个我认为在此历史时刻的基本重大课题上。我会作更充分的阐述
,因为我相信这与塑造人类的未来有关。第一个问题是穷人融入社会,第二是和平与社会对话。
二、穷人融入社会中
186. 基督成为穷人,而且总是接近穷人和被遗弃的人,我们关心社会上被遗弃的人的全人发展,这
关心建基于对基督的信仰。
我们和天主一起聆听呼求
187. 每个基督徒和每个信仰团体都蒙召成为天主的工具,为穷人的脱贫和进步效力,让他们能完全
融入社会。这要求我们对穷人的呼喊要珍而重之、细心留意,并帮助他们。我们只要翻阅一下圣经
就足以明白,我们仁慈的天父会俯听穷人的呼喊:「我看到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痛苦,听见他们
因工头的压迫而发出的哀号。我已注意到他们的痛苦,所以我要下去拯救百姓……,所以你来,我
要派你……。」(出三7-8,10)我们也看到祂对他们的需要何其关注:「当以色列子民向上主呼求
时,上主给他们兴起了一位拯救者。」(民三15)身为天主俯听穷人的工具,如果我们对穷人的呼
求充耳不闻,就是违反父的旨意和祂的计划;穷人「如果呼求上主反对你,你应负罪。」(申十五
9)没有设身处地顾及穷人的需要,这会直接影响我们与天主的关系:「因为人心在愁苦中,若咒骂
了你,他的创造者必要垂听他的哀求。」(德四6)这个老问题总是会回来的:「谁若有今世的财物
,看到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若壹三
17)让我们回忆宗徒雅各布伯如何直截了当地谈到被压迫者的呼喊:「看,工人们收割了你们的庄
田,你们却扣留他们的工资,这工资喊冤,收割工人的呼声,已进入了万军上主的耳中。」(雅五
4)
188. 教会早已明白,有需要留意人们的呼求,这需要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内在的恩宠的释放行动,问
题不在于将使命预留给少数人:「教会由慈悲的福音和对人的爱引领,她听到哭求正义的呼喊,想
要以她全部的力量回应。」153 在这脉络下,我们就能理解耶稣给祂门徒的命令:「你们自己给他们
一些吃的吧!」(谷六37)即意味着剔除导致贫穷的结构性原因,促进穷人的全人发展,并在遇到
有真实需要的人,给予日行小善的精诚协助。「精诚团结」(solidarity)一词有点被滥用,有时候
被人狭隘地理解,而它所指的,比偶然零星的善行更丰富。它预设新思维的创造,这思维以团体为
大局,所有人的生命远比少数人所拥有的物品更为优先。

5.3 Page 43

▲back to top
43
189. 精诚团结是自然的反应,谁有此反应,便承认「财产的社会功能」,并肯定「财物以众人为依
归」事实上比私有财产更为优先。物资私有权的依据在于保护物资及增加其数量,使物资能更有效
地为大众福祉服务;为此,精诚团结关乎决定,在生活上实践,将属于穷人的东西归还他们。当人
实践精诚团结的信念和习惯时,会为其它结构性的转化打开通路,并使之成功。改变结构而不装载
新信念和新态度,只注定失败,同样的结构早晚还是会成为贪污、压迫他人和失去成效。
190. 有时候,这意味着要听整个民族、世上最穷苦民族的呼喊,因为「和平不仅建基于尊重人权
,也建基于尊重各民族的权利。」154令人伤心的是,甚至人权也可用作合理化的解释,以过分地维
护个人权利或更富有民族的权利。除了对每个国家的自主权和文化应有的尊重外,我们总不可忘记
地球属于全人类和为了全人类而存在;一些人出生在资源少或不太发达的地区,这一事实并不能将
他们欠缺尊严的生活合理化。必须重申「比较幸运的人放弃若干权利,慷慨输将,以服务他人。」
155为了更适当地谈自己的权利,我们需要拓宽视野,多听其它民族或地区的呼求。我们需要增强精
诚团结,「好让各民族都成为各自生命历程的艺术工匠」,156 因为「每个人蒙召为发展自己。」157
191. 在任何地区和情况中,基督徒在他们牧者的辅导下,受召去听穷人的呼喊,如同巴西的主教团
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愿意每天都背负巴西人民的喜乐和希望、困难和哀痛,特别是那些生活在贫
民区和农村的人,他们没有土地、无家可归、缺少食物和卫生保健,他们的权利受到损害。看到他
们的贫穷,听到他们的呼喊,知道他们的痛苦,我们感到愤慨,因为我们知道有足够的食物给每个
人,饥饿是不合理分配物资和收入的结果。这问题因着通行的浪费习惯变得更为严重。」158
192. 然而,我们渴望的甚至比这更多,我们的梦想飞得更高。我们不仅考虑到确保所有人都有足够
的食物饱腹或「有尊严的生计」,还涉及到他们的「一般现世的福利和繁荣。」159这包括教育和医
疗服务,而最重要的是就业,因为通过自由、创意、参与和相互支持的劳动,人们才表达和提升其
生命尊严。合理的工资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得到供大众使用的其它物资。
忠于福音,免得白跑
193. 倾听穷人呼声的本分可成为我们的血肉,只要我们深受其它人的痛苦所打动。让我们再次恭听
天主圣言,祂教导我们慈悲,让主的话语在教会的生命中回响。福音告诉我们:「怜悯人的人是有
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玛五7)雅各布伯宗徒教导说,我们对他人的怜悯能使我们在天主审
判的日子凯旋胜利地出庭:「你们要怎样按照自由的法律受审判,你们就怎样说话行事吧!因为对
不行怜悯的人,审判时也没有怜悯;怜悯必得胜审判。」(雅二12-13)在这里,雅各布伯极忠于流
亡期后犹太灵修中最优良的传统,认为慈悲有一种特别拯救的价值:「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
悯受欺压者除掉罪孽,或许你的平安可以延长。」(达四27)旧约智慧文学以同样的角度来看,施
舍是怜悯贫困的人的具体实践:「施舍救人脱免死亡,且涤除一切罪恶。」(多十二9)这思想甚至
更生动地出现在德训篇:「水可以消灭烈火,施舍可以补赎罪过。」(德三30)同样的道理出现在
新约中:「你们应该彼此热切相爱,因为爱德遮盖许多罪过。」(伯前四8)这真理对教父们的思想
有极大影响,有利于开创一种先知性的文化反差抗衡力量,而与外教自我中心的享乐主义文化对抗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将被烈焰吞噬,我们肯定会去找水把火扑灭……。同样
,如果罪的火花从我们的稻草中突然窜升起来,我们因此而不安,只要我们有行善的机会,我们就
应当喜乐,如同我们面前出现了喷泉,可以把火扑灭。」160

5.4 Page 44

▲back to top
44
194. 这信息是如此清晰直接,简单有力,教会内没有任何解释有权把它相对化。教会对这些文献的
反省不应隐藏或消弱它们的力度,而应催迫我们以勇气和热忱接受它们的劝勉。为甚么把如此简单
的东西弄得复杂呢?概念性的工具是为提高对现实的接触,并加以解释,免致他们远离现实。圣经
的劝勉尤其如此,而大声疾呼地召集我们去践行兄弟之爱和谦虚,慷慨地服务,并对穷人要公义和
怜悯。我们对人就是如此,这是耶稣以言以行的教导。所以,为甚么要将如此清楚的事模糊化呢
?我们不应只顾避免在教义上犯错,而更应着重忠于这光明的生命和智慧之路。因为「关乎不能容
忍的不义状况和面对维持这状况的政权,那些维护正统的人有时被指控为被动的、放纵的,甚或成
为同谋者。」161
195. 当圣保禄上耶路撒冷找宗徒们,分辨自己是否「白白地奔跑或者徒然奔走了」(迦二2)的时
候,他们提出衡量真实性的关键标准是他不应该忘记穷人(迦二10)。这个重要的原则,意即保禄
所建立的信仰团体不应被外邦人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同化。今天,新的外教个人主义生活方式滋生
蔓延,这原则有持守的必要。我们未必能完全反映福音的美丽,但有一个标记我们是必定要有的
,就是优先关爱最弱小者、遭受社会 摒弃的人。
196. 有时我们显得铁石心肠、非常健忘,被现代社会多不胜数的消费和消遣冲昏了头脑,这导致一
种完全的疏离,因为「社会之疏离,乃因其社会组织、生产和消费的形态,使得人们更难于从事自
我奉献,和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精诚团结。」162
穷人在天主子民中的优先地位
197. 穷人在天主的心中有一个特殊位置,以致于祂自己「成了贫穷的。」(格后八9)我们救赎的
整个历史以穷人的临在为重。救恩来到我们身上,从一位卑微少女回答的「是」开始,她来自大帝
国边缘的一个小镇。救世主诞生在马槽里,四周有动物围绕,像穷人家的孩子;祂被献于圣殿时
,只奉上两只雏鸽,这是买不起羔羊作祭品的人的奉献;(参阅路二24;肋五7)祂在普通的工人
家里长大,用自己的双手工作来养活自己。当祂开始宣讲天国时,大批一无所有的人跟随着祂,这
样显示了祂自己的话语:「上主的神临于我身,因为祂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
(路四18)祂向那些负伤、被贫穷压垮的人保证,天主的心里有一个特殊位置给他们:「你们贫穷
的是有福的,因为天主的国是你们的」(路六20);祂让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位:「我饿了,你们
给了我吃的」,祂教导他们,对所有这些人的怜悯是进入永生之钥。(参阅玛廿五5ff)
198. 对教会而言,以穷人为基本抉择主要是属于神学范畴,而多于文化、社会、政治或哲学范畴。
天主首先向穷人展现「祂的慈悲。」163天主的这份偏爱对所有基督徒的信仰生命,都会产生影响
,因为我们被召叫「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二5)教会受此启发,也立定关顾穷人的基
本抉择,这一抉择可视为「一种特殊实践基督徒爱德的形式,即以爱穷人为重为先,整个教会的传
统都为此作证。」164 正如本笃十六世所说,这基本抉择「隐含在我们基督徒的信仰里,我们相信一
位为我们成为穷人的天主,祂以祂的贫穷丰富我们。」165 这就是为甚么我想要有一个为穷人服务的
穷人教会。穷人能给我们很多教导。不只是他们在信仰的超性意识(sensus fidei)内分享,而且在
困难中,他们体验到受苦的基督。我们需要接受他们向我们传福音。福音新传是一种邀请,承认在
穷人的生命中,拯救的力量在运作,并把他们放在教会朝圣之旅的中心。我们蒙召在穷人内找到基
督,声援他们的事迹,而且成为他们的朋友,聆听他们,为他们发言,为拥抱奥妙的智慧,这智慧
是天主愿意借着他们与我们分享的。

5.5 Page 45

▲back to top
45
199. 我们献身的工作不只是推广或援助的活动或项目;圣神推动的不是不受控制的行动主义,而首
要的是待人殷勤,视他人「在某种意义上和我们合而为一。」166 这爱的殷勤是开始对他们每一位完
完整整的人的真正关心,并激发我们积极寻求他们的益处。这包括欣赏穷人,他们的善良、他们的
生活经验、他们的文化、以及他们实践信德的方式。真爱总有默观的特色,使我们服务他人,不是
出于必要或虚荣,而是因为他或她是美的,超越纯粹的外表:「因着爱,我们看到他人是惹人喜欢
的,这爱引领我们自由地为他们奉献一些东西。」167 一位穷人,当被爱时,「是极高贵而备受敬重
的」,168 这为穷人的真正基本抉择有别于任何其它的意识形态,更不认同任何为了利益而剥削穷人
的企图,不管是个人的或政治的。只有在这种真实和诚恳亲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陪伴穷人走上他
们的解放之路。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穷人在每一个基督徒团体中能觉得都是一家人。这样的做法
难道不是介绍天国喜讯最可贵、最有效的吗?」169 没有偏爱穷人的基本抉择,「福音的宣讲虽是爱
德的发轫之始,但会有被误解的风险,或被淹没在每天吞噬我们的浩瀚言语的汪洋中,尤其在今天
这个大众传播发达的时代里。」170
200. 因为这劝谕是写给天主教会的成员,所以我想说,很遗憾,穷人经历到最严重的歧视是缺乏灵
性上的关怀。绝大多数穷人都对信仰特别开放;他们需要天主,我们不得不给他们提供天主的友情
、祝福、祂的话语、圣事庆典、成长之旅、以及信德上的成熟。偏爱穷人是我们的基本抉择,大体
上必须将之转变为宗教的关怀,务使穷人享有优惠和偏爱。
201. 任何人都不可说他不能和穷人亲近,因为他的生活方式要求他花更多精力在其它方面。这是一
个经常听到的借口,出现在学术、商业、专业,甚至是教会的圈子内。事实上,平信徒的基本圣召
和使命就是使世俗现况和人类活动得到福音的转化,171 我们中没有任何人能认为自己得到豁免而毋
须关心穷人和社会公义:「精神的皈依、爱天主和爱近人的强度、为正义与和平的热忱、以及福音
赋予穷人和清贫的意义,是对每个人的要求。」172恐怕我这番话也会导致评论或讨论,却没有带来
实际效益。话虽如此,我相信所有的基督徒是开放的并已准备好了,我恳求你们以团体之名,去寻
找有创意的方法接纳这个更新的召唤。
经济和收入的分配
202. 解决贫穷的结构性原因乃刻不容缓的需要,不仅为了实事求是,急切地改善社会秩序,也因为
社会需要得到治疗,其病症使社会衰弱和沮丧,此病只能导致新危机。那些应急的福利项目,应视
为暂时的舒缓。若穷人的问题不作根治,不摒弃市场的绝对自主权和金融投机,若不抨击社会不平
等的结构性因素,173世界的问题便没有答案,或就此而言,连任何问题都找不到对策。不平等是所
有社会恶的根源。
203. 每个人的尊严和公益的追求是大众的关注,这关注应塑造所有的经济政策。然而有时候,这关
注像是纯然的外加附件,为空洞的政治演讲稍为补妆,但其实所讲的内容欠缺真正全人的发展或视
野。那些使这体制生厌的话何其多也!当提出伦理问题时,令人生厌;当呼吁全球精诚团结时,令
人生厌;当提及物资分配时,令人生厌;当涉及保护劳工和维护弱小者的尊严时,令人生厌;当暗
示上有神灵要求持守公义时,令人生厌。另一些时候,上述话题被人拿来修饰自己的言论,却将话
题贬为廉价品。面对这些话题,若持以冷漠的态度,那么我们的生活和说话都被淘空。经商是一种
召叫,且是高贵的召叫,只要从商的人洞悉生命中有更高尚的意义在挑战自己,这能驱使他们真正
地以公益为重,从事服务,努力增加世界的物资,并使物资能流通到所有人。

5.6 Page 46

▲back to top
46
204. 我们不能再信任市场内看不见的势力和无形之手。促进均富不仅要求经济增长,即使经济转好
,均富还要求决策、方案、机制和过程,专为改善收入的分配、创造就业的机会,以及促进穷人的
全人发展而非单纯的福利思维。我绝不认同不负责任的民众主义,当经济不景而求助时,找到的竟
是一剂新毒药,绝不可如此,比如试图以减少劳动力来增加利润,因而使被排挤的人增多。
205. 我祈求天主给我们更多有能力的政治家,擅长真诚和有效的对话,其目标在于根治世界深层的
邪恶,并非流于表面而已。政治,尽管常受诋毁,仍是一种崇高的召叫和爱德的最高表现之一,只
要它以寻求公益为主。174 我们该深信,爱德「是原则,不光应用在微观关系上(朋友、家人、小团
体中),也应用在宏观关系(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关系)。」175 我恳求上主赐给我们更多忧国
忧民的政治家,真正动情于社会状况、百姓、穷人生活!至关重要的是,政府首长和金融领导怀有
老吾老幼吾幼的胸襟,致力确保所有公民都得到有尊严的工作、教育和医疗服务。为何不转向天主
,祈求祂启发他们的计划呢?我坚信,对头上神灵的开放必能带来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新思维,有助
拆除隔开经济管理和社会公益之间的藩篱。
206. 经济,正如这希腊原文所指,该是一门艺术,藉以妥善管理我们共同的家,即天下一家,包括
整个世界。一个地方所作的每个重要经济决策必会波及其它地方;因此,政府行事时必须顾及大家
共负的责任,无一例外。的确,个别地方所找到的方案愈来愈难去解决全球性的大问题,为此,地
方政策要解决的问题大得难以负荷。在这个历史的契机,如果我们确实想达到健康的世界经济,便
需要更有效的互动方式、适当地尊重每个国家的主权,同时确保所有国家的经济繁荣,而非几个国
家而已。
207. 任何教会团体,无论多少次高谈社会问题或严词批评苛政,但若甘于安逸、不念扶贫、不求新
意、不出援手以帮助穷人活出尊严、不外出接触百姓,这个教会团体将有解体的危险。它会掉以轻
心在世俗精神中随波逐流,却以神业善工、徒然的会议和空谈来伪装自己。
208. 如果有人因我的话感到冒犯,我会回答,我是出于爱和极大的善意而发言,与个人利益或政治
意识形态绝对无关。我的话并不发自敌对者或反对者的口。我只关注帮助那些思维上受缚于个人主
义、漠不关心和自我中心的人,让他们从那些贬低人性的枷锁中释放出来,达致一种更有人情的、
更高尚的、更丰盛的生活风格和思维模式,这种胸襟才使人在世活得有尊严。
关注弱势社群
209. 耶稣是出类拔萃的福传者,祂本人就是福音,以弱小者自居。(参阅玛廿五40)这提醒我们基
督徒,我们蒙召是为照顾世上脆弱的一群。但在目前盛行的模式里,只以「成就」和「自力」为重
,所投放的资源并不相似要帮助缓慢、弱势或天资不高的人,使他们在生命中有上进的机缘。
210. 我们的基本路线是靠近新形式的贫穷和弱势社群,当中我们奉召要认出受苦的基督,尽管这不
会给我们带来实质的实时利益。我想到流浪者、瘾君子、难民、土著、愈来愈被孤立和遭遗弃的长
者,还有很多其它人。移民群为我是个特别的挑战,因为我是无边界教会的牧者,这教会认为自己
是众人的母亲。为此,我劝谕所有国家慷慨地开放,毋须害怕失去本土身分,反而显示有能力开创
各样新式的综合文化。若能克服令人瘫痪的猜忌,把不同的人融合起来,又让这融合变为发展的新
因素,这样的城市是多么美丽啊!若城市在建筑设计方面能有充分的空间让人结合、联系、便于彼

5.7 Page 47

▲back to top
47
此认识,这样的城市是多么有吸引力啊!
211. 由于不同形式的人口贩卖,便出现很多受害者,我一向对此痛心疾首。我多么渴求我们所有人
都听到天主的呼喊:「你的弟弟在那里?」(创四9)你那受着奴役的弟兄姊妹在那里呢?你每天所
杀害的弟兄姊妹在那里:在隐蔽的货栈?在卖淫集团?拐用乞讨的儿童中?在受剥削无证劳工中
?我们不该视若无睹。共谋犯罪之广超乎我们 的想象。这课题牵涉到每个人!这个臭名昭著的犯罪
网络已在我们的城市中老树盘根,而很多人手上沾着血,正因为他们安于逸乐、听而不闻,沦为沉
默的同谋者。
212. 那些遭受排斥、虐待和暴力的妇女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因为多次她们的能力不足维护自己的
权益。尽管如此,我们经常见证她们每天都在捍卫和保护脆弱的家人,她们的英勇,叫人敬佩。
213. 在弱势社群中,教会想以特别的爱和关注去照顾那未出生的孩子,他们是最没有自卫能力和最
无辜的人。今时今日,人们极力否定他们的人性尊严,对他们为所欲为,夺去他们的生命,通过多
种法案来阻止任何人中途设障。很多时候,人们讥笑教会为维护他们的生命所作的努力,试图把教
会的立场视为意识形态、愚昧和守旧。然而,维护未出世者的生命和维护任何人的人权紧密相连。
这关乎信念,即人不论在何种情况、何种发展阶段,无时无刻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总不可沦为
工具以解决其它问题,人自身就是目的。当这信念一旦消失,连维护人权的基础也随之消失,不管
基础怎样坚实和持久,从此就会受到当权者任意摆布。单凭理智就足以确认到任何人性生命,不管
是谁的,都有不容侵犯的价值,但如果我们也加上信仰的角度来看,「任何对人性尊严的侵犯是向
天主呼求报复,又是对人的造物主的侮辱。」176
214. 正因为这信念牵涉到我们的信息的内在一致性,即关乎人性价值的信息,教会绝不随着人们的
期待而改变在这问题上的立场。在这一点上我要完全诚实。这并非一些从属于所谓改革或「现代化
」的事情。问题不在于「先进」与否,而在于不可以夺走人命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可是亦该承认真
理的另一面,对于一些在水深火热中的妇女,我们所做的不足以给予她们充分的陪伴,堕胎被视为
快速的方案以了断她们极度的痛苦,特别是当她们腹中的生命是因奸成孕或是极贫困的结果。在如
此痛苦的状况面前,谁能不动怜悯之心呢?
215. 还有其它弱小及没有自卫力的存有,它们在经济利益或肆意剥削前,经常只能任凭摆布。我指
的是整个受造的自然界。我们人不仅受惠于其它受造物,也是他们的管理人。借着我们的身体,天
主如此亲密地把我们和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所以当土地沙漠化时,我们能感觉到好像身体有病
,当某一物种灭绝时,我们能感到如同痛苦的截肢。
让我们不要沿途留下一长列毁坏和死亡的痕迹,影响自己和后代的生活。177 几年前菲律宾主教团喊
出来的先知的哀歌,感人肺腑,在这里,我要将之化为我的呼喊:「各种各样的昆虫,多得令人难
以置信,生活在森林里,各忙各的事。(……)鸟儿在空 中飞翔,亮丽的羽毛和不同的鸣叫使翠绿
的森林倍添色泽和歌声。(……)天主给了我们这大地,还有祂特别的创造物,但不是让我们将之
毁灭、化为一片荒凉之地。(……)只不过是一个雨夜,请看那像巧克力一样的棕色河流,请记着
它们正把土地生命的血脉带到大海。(……)鱼儿怎能畅游在下水道一样的帕西格河,怎能畅游在
其它很多被我们污染的河流里呢?谁把海洋的奇妙世界变成了水底坟场全无色彩和生命呢?」178

5.8 Page 48

▲back to top
48
216. 我们身为基督徒,像亚西西的圣方济一样,虽然弱小,但在天主的爱内却是强壮的,我们所有
人奉召看守和保护那脆弱的世界,而我们和所有的民族都活在当中。
三、公益与社会和平
217. 我们详尽地讲论喜乐与爱,而天主圣言也谈到和平的果实。(参阅迦五22)
218. 社会和平不可被理解为讲和,或纯粹不动武,只因为社会的一方强力控制另一方。真正的和平
也不可用来作借口,为了合理化一个使穷人噤声或安静的社会架构,因此更多的富人能逍遥地翼庇
他们的生活格调,而其它人则必须凑合着过日子。涉及到分配财富、关心穷人和人权的种种诉求
,不能在某些幌子之下受到抑制,即纸上制造共识或少数人得享短暂和平的幌子。有人拒绝放弃特
权而安享逸乐,但人性尊严和公益比那些人的安逸更为重要。当这些价值受到威胁时,必须高扬先
知性的呼声。
219. 和平也不是「纯粹避免发动战事而已,可是此举却建基于岌岌可危的权力平衡。和平是经由各
方面的努力,日复一日按着天主预定的和谐寰宇,并伴以人间更完美的正义,而塑造出来。」179
之,和平若非来自全人发展的结果,那就注定崩溃,必会不断产生新的冲突,和层出不穷的暴力。
220. 每个国家的百姓若愿做承担和负责的公民,而非被当权者操纵的暴民,须提升他们生活的社会
意识。我们不要忘记「负起公民责任是德行,参与政治是伦理义务。」180 然而,要成为一个百姓
,则有更多要求。这是每个新世代都必须参与的持续进展:是缓慢和艰苦的努力,要求人对整合的
渴求、对成事的意愿,即通过发展平和的与多层面的相遇文化而成事。
221. 在和平、正义、友爱内建立一个百姓,有其发展,此发展取决于四个原则,这些原则与社会每
个现实中持续呈现的张力有关,并起源于教会社会教导的支柱,成为「解
释和评估社会现象的基本参考尺度。」
181 从这个角度来说,容我现在阐述这四个具体原则,它们能成为社会生活发展的指引,以及建立一
个百姓,并使这百姓靠共享的追求来调和彼此的差异。我这样做是因为我深信,这四个原则的应用
是每个国家和整个世界达致和平的确实途径。
时间阔于空间
222. 圆满和局限之间有一种持续的张力。圆满唤起渴望要将之完全拥有,而局限是我们面前的一堵
墙。广义而言,「时间」与圆满打交道,并将圆满表述为一个不断向我们开放的境界,同时每个个
别的时刻则与局限打交道,并将局限表述为一种关闭。人活在开放和关闭两者之间,前者是指那更
伟大、更光明的乌托邦式的未来境界,后者是指每个个别的时刻,前者成为「目的因」不断吸引我
们脱离后者的关闭,人活两者之间,便要持守平衡。为按部就班建立一个百姓,这里我们看到第一
个原则:时间阔于空间。
223. 此原则让我们工作的步伐拖慢,但却稳重,不必过于急功近利,有助我们耐心地忍受困难与逆
境,或承受在我们计划中不可避免的变化。此原则邀请我们接受圆满和局限之间的张力,更优先着
重时间。在社会政治行动中,我们不时地观察到一些错误,其中之一是:将空间和权力凌驾在时间

5.9 Page 49

▲back to top
49
和过程之上。把重点放在空间意味着会疯狂地试图把一切集中在当下,想尽办法去拥有权力和自我
肯定的所有空间;这样会令过程僵化,甚至傲慢地中断过程。把优先地位给予时间意味着重视过程
的启动而不是拥有空间。时间支配空间,光照空间,让空间连成一个不断扩展的、没有折返可能性
的链条。接着,我们需要的是把优先地位给予具体行动,这能在社会衍生新的进程,并让其它能发
展进程的人和团体委身投入,直到他们结出果实功标青史。毋须焦虑,但要有清楚的信念和毅力。
224. 有时候我在问,今日世界谁在真正关心衍生建立百姓的过程,以抗衡急功近利的做法,即使这
做法可产生容易的、迅速的、短期的政治利益,却不能提升人性的圆满。历史也许会用罗马诺.郭
迪尼提出的尺度来审判后者:「为正确地评价一个时代,其唯一估量在于问那时代所促进的发展和
实现达到甚么地步,这发展和实现是指向圆满和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当然这人生是按该时代的特色
和能力而言。」182
225. 这尺度也适用于福传,它要求人注意更大的图画、开放于合适的过程和关注长远的发展。主在
人世生活中,经常亲身警告祂的门徒们,有些事情他们还不能理解,他们应等待圣神的来临。(参
阅若十六12-13)莠子掺入麦子的比喻(玛十三24-30)生 动地说明福传的一个要点:敌人会侵占天
国的空间,并播种伤害,但最终敌人被麦子的善良所克服。
合一胜过冲突
226. 冲突不能被忽视或掩饰。我们必须面对冲突。但如果我们总被困在冲突中,就会失去洞察力
,视野萎缩,现实也开始破碎。在冲突中,我们失去现实是一体的意识。
227. 当冲突发生时,有些人只是看一看,就继续走自己的路,好像甚么也没有发生过;他们甚么也
不过问,继续自己的生活。另一些人包揽问题,变成囚犯一样被困其中;迷失方向,把他们自己的
迷茫和不满投射到制度结构上,因此使合一成为不可能的。但还有面对冲突的第三种方式,亦是最
好的方式。就是甘心情愿面对迎面的冲突,解决冲突,让冲突成为新进程这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玛五9)
228. 这样做有可能在分歧中建立共融,但这只能靠那些高超的人物来实现,他们愿意越过冲突的表
面,看到他人最深的尊严。这要求承认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则:建立社会友谊,即合一胜过冲突。因
此精诚团结最深、最具挑战性的意义,是创造历史,在冲突、紧张、对立的生活环境中能达致多元
并赋予生命的合一。这不是选择一种混合主义,亦非选择一方吞灭另一方,而是选择在更高的层次
上化解冲突,凡是对双方有效的和有用的,都须保留。
229. 这来自福音的原则,提醒我们基督使万有总归于自己内成为一体:天和地、天主和人、时间和
永恒、肉体和精神、个人和社会。在祂内一切合一和好的标记是和平。基督是「我们的和平。」
(弗二14)福音信息总是以和平(平安)的问候开始,一直以来,和平是门徒之间的关系的冠冕和
肯定。和平是可能的,因为天主已经克服了世界及其不断的冲突,「因着祂十字架的血立定了和平
。」(哥一20)但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注视这些圣经文本,会发现令差异和解的首要场所就在我们内
,在我们的生命中,即使生命常受正与反的分裂的威胁。183 如果心已碎成千万片,则难以在社会中
创建真正的和平。

5.10 Page 50

▲back to top
50
230. 和平信息不是谈判后的和解协议,而是信念,相信圣神带来的合一能使每个分歧和谐共存。和
平信息借着新颖的和前程有望的综合,去克服每个冲突。多元是美丽的,如果常能进入修和的过程
,并缔结一种文化上的约定而导致「融和的多元性」。正如刚果主教团所说的:「我们民族的多元
是我们的财富。(……)只有在合一中,通过 心灵的悔改与修和,我们才能在各层面帮助我们的国
家发展。」184
现实比观念更重要
231. 观念与现实之间亦有一种持久的张力。现实简单地存在,而观念则需要付诸实行。两者之间需
要有持续的对话,免得观念与现实脱节。只沉湎在文字堆里,或栖身在概念堆和修辞学上,是危险
的。所以,第三个原则出场:现实比观念更重要。这原则不容为现实戴上各种面具:天使形态的纯
洁、相对主义的独裁、空洞华丽的辞藻、理想化而非实际的目标、形形色色违反历史的基要主义、
没有善意的伦理制度、缺乏智慧的学术性论述。
232. 观念──知性的阐述──为沟通、理解、以及实践服务。观念和现实脱节会引发徒然的理想主义
和唯名论,其效能最多是用在分类和定义之上,但肯定不会牵涉行动,而催促我们行动的是受理智
光照的现实。正统唯名论必须让路予和谐的客观性。不然,真相受到操控,如美容品代替真正的健
身护理。185 有些政治家──甚至宗教领导人,自以为他们的提案那么清楚,那么有逻辑性,便不明白
为甚么人们不理解、不追随他们。或许这是因为他们陷在纯观念堆里,最终把政治或信仰贬低成华
丽辞藻。另一些人把纯朴置诸脑后,引入一种大多数人都感到很陌生的推理。
233. 现实比观念更重要。这原则配合圣言的降生和圣言的实践:「你们凭此可认出天主的神:凡明
认耶稣为默西亚,且在肉身内降世的神,便是出于天主。」(若壹四2)现实原则,即一个话语变成
有血有肉的事实,同时勉力如此一做再做,这现实原则对福传是必要的。它帮助我们明白教会史就
是救恩史;它帮助我们铭记那些将福音栽植到文化中的圣人,他们把福音传到各民各族的生活上
;它帮助我们收割教会跨越两千年丰盛传统的果实,而不自诩提出一个与这宝藏无关的思想体系
,就好像我们想要再发明福音一样。同时,这原则催迫我们言教身教,履行公义和爱德,让言结出
果实。若言出不行、言不落实,就是在浮沙上建屋,就是停留在纯观念堆之中,最终陷于孤芳自赏
、高抬理论的境况中,一片死气沉沉、徒劳无益。
整体大于部分
234. 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张力。为避免沦为井底之蛙,我们须放眼全球,同时也
要关怀本土,好能脚踏实地。两者相得益彰,而非两极化。在此厢,人们被卷进抽象的世界,事事
全球化,处处尾随他人,国外的月亮总比较圆,按时按候就要惊讶和鼓掌一番。在彼厢,他们变得
像民俗博物馆,一个隔离的乡土世界,事事 因循,处处守旧,面对新事物的挑战总提不起劲,天主
赐予的美稍为出了界线便欣赏不了。
235. 整体大于部分,也大于各部分的总和。所以,举凡有局限的和特别的问题,不必执着。我们要
不断扩展我们的视野,以大众更受益的福祉为依归。可是,要达成此事而不卑不亢,自己的根要更
深地扎入肥沃的土壤和家乡的历史,那是天主给的礼物。从小处着手,以身边的事开始,但远景要
更广更阔。当人全心全意融入一个团体时,不必放弃固有的气质或隐藏其身分,对新事物不必予以
取消,反而吸纳其动力助长自己的发展。全球化不扼杀本土化,本土化不荒废全球化。

6 Pages 51-60

▲back to top

6.1 Page 51

▲back to top
51
236. 我们的模式不是球体,球体不大于其部分,球体上的每一点与其中心的距离皆相等,点与点皆
均等无异。相反,我们的模式是多面体,它反映出各部分向同一方向汇聚,每一部分又保留其独特
性。牧灵和政治活动一样,设法把每一部分的最优秀之处,聚拢在这多面体内,当中便有空间给穷
人及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憧憬和潜力。即使有人因犯错而成为可疑的,他们也能有所贡献,这点不
容忽视。在宇宙的秩序内,各民族的汇聚使他们的个别性得以保持。社会奉行公益,当中人人汇聚
一起,人人皆有立足之地。
237. 为我们基督徒而言,这原则也指出福音的总体性或整合性,而福音由教会传递给我们并派遣我
们去宣扬。福音的圆满和丰富融合学者和工人、商人和艺术家,简而言之,融合所有的人。每个民
族按其天赋方式接受整部福音,并借着祈祷、友爱、正义、奋斗、庆典等不同的表达而体现出来。
喜讯就是天父的喜乐,祂不要任何一个子女丧亡,这就是善牧的喜乐,祂找到丢失的羊,把羊带回
羊栈。福音是让面团发酵的酵母,是山上的城,它的光辉照亮所有民族。福音的固有的整体性原则
:福音常是喜讯,直到传扬给所有民族,直到治愈并强化人类仁爱的每个层面,直到把所有的男女
都带到天主国度一起坐席。整体大于部分。
四、社会对话作为对和平的贡献
238. 福传也涉及对话的途径。就今日教会而言,为了促进全人发展,追求公益,教会须在三个领域
上,以突显对话的功能:与国家对话、与社会对话(包括文化及科学对话)、与不属天主教的其它
信众对话。在每个情况下,「教会在信仰的光照下发言」,186 贡献出两千年的经验,心里牢记着人
类的命脉和种种苦难。这信仰之光超越人的理性,对非信徒来说,也是有意义和具启发性的,并激
发理性去拓展视野。
239. 慈母教会宣扬「和平的福音」(弗六15)而她希望与所有的国家当局和国际性理 事会合作
,保卫这浩大的全球福祉。新福传号召每位已受洗的人,借着宣讲耶稣基督,祂自身就是和平(参
阅弗二14),会献身成为和平的缔造者,与修和生活的可信见证人。187 在特别重视对话的文化里
,对话自然成为相遇的形式,这也是成熟的时机,要设计建立共识与协议的方式,旨在达成一个公
义的、反应敏捷的、包容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上,主要的创始人、历史性主体就是广大的人民,包
括他们的文化,而非某一阶层、少数族群、一小撮人或社会菁英。如果计划只由几个人为少数人制
定,或由一小撮敢言的有识之士声称为所有人发言,这样的计划我们并不需要。这是关乎同意一起
生活,一种社会和文化公约。
240. 保卫并促进社会公益是国家的责任。188 基于权力下放和精诚团结两大原则,并全力承担政治对
话和共识的达成,国家扮演基本的角色,责无旁贷,致力于所有人的整合发展。目前这角色,就社
会而言,要求虚怀若谷的态度。
241. 教会既与国家又与社会对话,在过程中,教会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案。连同社会各阶层
,在回应每个人的尊严和公益的项目当中,教会支持那些最佳项目。教会这样做时,便清晰地倡议
人生命的基本价值和信念,而这些信念可在政治活动中体现。
信仰、理性和科学之间的交谈
242. 科学与信仰的交谈也属于福传事工中为和平的服务。189 鉴于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拒绝承认

6.2 Page 52

▲back to top
52
,在实证科学之外,尚有其它方式能有效地获取知识」,190 教会荐举另一个途径,这要求两全其美
的综合,一方面负责地运用符合实证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可将之结合于其它知识领域,如哲学
、神学、甚至信仰本身,这信仰提升我们,超越自然和人的领悟,而达致奥迹层面,信仰不惧理性
,反而寻求并信任理性,因为「理性之光和信仰之光都来自天主」,191 不能互相抵触。福传密切关
注科学的进步,愿意以信仰之光和自然律之光去照明科学,为使科学的进步持续地尊重人,不论人
身处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是中心且包含至高的价值。交谈既打开思维的新视野,又扩展理智的种
种可能,幸得交谈,整个社会得益良多。这也是寻求和谐与和平的途径。
243. 科学的发展确令人惊叹,教会绝无意阻止,反而因着明认天主给人类心智赐下巨大的潜能,便
高兴起来,甚至欣悦无比。每当科学以严谨态度专注在其特殊研究领域,因而得出理性不能驳斥的
结论时,信仰并不与之产生矛盾。信众也不能声称一个有吸 引力、却未充分验证的科学意见与一个
信条,享有同样的分量。有时候,一些科学家走出其界限,作出科学专长以外的陈述或声明。可是
,在这种情形,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就不是关乎理性本身,而关乎某种意识形态,此种意识形态有碍
达致正统、祥和、有产值的交谈。
基督徒合一的交谈
244. 委身于基督徒合一是迎合主耶稣的祈祷:「愿众人都合而为一。」(若十七21)基督徒信息会
大大增强。假如基督徒能克服他们之间的分裂,教会能意识到「圆满的大公性属于教会特色,也属
于其子女,当中有一些虽以洗礼加入教会,却处于分离状态未与教会完全共融。」192 切勿忘记我们
都是在旅途上的朝圣者,彼此并肩而行。因此必须真诚信任我们的朝圣伙伴,搁下所有怀疑和不信
任,把目光转向大家都在寻求的和平、天主圣容所焕发的和平。信任他人是一种艺术,和平是一种
艺术。耶稣告诉我们:「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玛五9)我们担起这项任务,实现于我们之间
,便会应验古先知的预言:「他们会把自己的刀剑铸成锄头。」(依二4)
245. 从这个角度来说,基督徒合一的运动可看成是对人类大家庭合一的一项贡献。全球主教会议中
,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巴尔多禄茂一世和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的亲临,是来自天主的真正赏
赐和珍贵的基督徒见证。193
246. 基督徒分裂导致的严重的反见证,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因此寻求合一途径更成为当务之急。
这两大洲的传教士经常提到基督徒分裂的丑闻所引起的批评、抱怨和嘲讽。只要我们专注于我们所
分享的信念,只要我们记着真理等级性的原则,我们必会向前推进,明确地迈向共通的表达,有利
宣讲、服务和见证。百姓当中尚未领受耶稣基督福音的人,多不胜数,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因此
,委身于合一运动有助他们接受耶稣基督,这委身不再只是外交手腕或强迫就范,而是不可或缺的
途径以迈向福传。基督徒分裂的征兆假如出现在受暴力蹂躏的国家,彼此的冲突便会火上加油,然
而他们原应是和平的酵母。其实能使我们合一的重要事情何其之多!如果我们确实相信圣神无拘无
束的作工,我们就能互相学习!这并非只是对他人有较好的信息而已,更是收获圣神在他们内的播
种,这也是赐给我们的礼物。举一个例子,与东正教弟兄姊妹的交谈,我们天主教的信徒有机会学
习更多有关主教们团结一起的意义和他们的主教会议经验。通过交换礼物,圣神能引领我们更圆满
地进入真理和美善。
与犹太教的关系

6.3 Page 53

▲back to top
53
247. 我们对犹太民族须另眼相看,因为上主从来没有废除与他们所订的盟约,「上主的恩赐和召选
是决不会撤回的。」(罗十一29)教会偕同犹太人共享圣经中很重要的经卷,教会看待盟约子民及
其信德,如同她自身基督徒身分的神圣根基之一。(参阅罗十一16-18)我们身为基督徒,不能把犹
太教看成一个外来的宗教,也不能把犹太人归类为那些被召放下偶像而服事真天主的人当中(参阅
得前一9)。偕同犹太人,我们相信唯一的天主,祂在历史中实施奇工伟迹,也偕同犹太人,我们接
受天主启示的话语。
248. 与以色列子女的交谈和交友是耶稣门徒生活的一部分。友谊一方面在我们之间增长,另一方面
使我们沉痛地和真诚地遗憾他们所受的可怕迫害,特别那些涉及基督徒的,不论过去的或现在的。
249. 天主继续在旧盟约的子民中间工作并展示智慧的宝藏,这智慧是从他们与圣言相遇所流溢出来
的。为此,当教会领受犹太教的价值也会受到智能滋养。在此厢犹太教无法接受一些基督徒的信条
,在彼厢教会宣扬耶稣是主和默西亚也是责无旁贷的,可是双方仍有相得益彰的空间,可以一起阅
读希伯来文圣经,彼此协助发掘天主圣言的宝库。我们还能分享很多伦理信念,及共同关注正义和
民族发展。
宗教交谈
250. 与非基督徒宗教的交谈须以开放态度为主,建基在爱和真理之上,尽管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
,特别是双方各式各样的基要主义。宗教交谈是世界和平的必要条件,所以也成为基督徒与其它宗
教团体的责任。交谈首先是谈人的存在,或简言之,如印度主教团所言,交谈就是「开放和分享
,不论是喜乐或痛苦。」194 这样,我们学习接受他人及其生活、思维及讲话的方式。然后,我们大
可携手履行服务公义与和平的责任,这应成为我们所有交流的一个基本原则。交谈本身以寻求社会
和平与正义为依归,超出所有纯然实际的考虑,交谈本身是一种道德的承诺,旨在塑造出崭新的社
会环境。勉力处理一个具体议题能成为一个进程,当中借着相互聆听,双方都能得以净化和相得益
彰。由此,这番勉力也显示爱和真理。
251. 交谈常要友善和真诚,当中不忘交谈和宣讲不可分的联系,如此会使教会维持并加强与非基督
徒的关系。195 轻率的宗教的混合(syncretism),最终可造就一些人采取极权姿态,他们自以为是
,对超然的价值,既不尊重,亦不精通。真正的开放在于坚定不移地持守自己最深的信念,通透自
己的身分,乐于成为自己,同时「以开放的态度理解对方」,又「深知交谈可使双方获益良多。」
196 若将开放贬为阳奉阴违的外 交,便不中用了,因为,说「是」只为谄媚,以免麻烦,但此举形同
欺骗。原先我们想将自己领受的福祉慷慨地与对方分享,如今谄媚对方,便等同拒绝分享。福传与
宗教交谈,绝不对立,反而相辅相成。197
252. 在这个世代里,我们和伊斯兰教信众的关系变得甚为重要,因为,他们目前显著地分布在许多
传统基督宗教国家,既可自由地礼拜,又可完全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宣认持守亚巴郎的信仰
,同我们一样地钦崇唯一的、仁慈的、末日要审判人类的天主。」198 我们切勿忘记这点。伊斯兰教
的圣卷保留了基督宗教的一些训诲,他们深深敬重耶稣和玛利亚,此外,穆斯林的会众,不分男女
老少,都花时间每天祷告,并忠信地参与宗教仪式,此事有目共睹,令人钦佩。他们中有许多人深
信,生命整体地来自真神并朝向真神。他们也明认有需要响应真神,修德立品,宽心待人,对至贫
者,慈悲为怀。

6.4 Page 54

▲back to top
54
253. 为了持续与伊斯兰教的交谈,务须给予每位有关人士适当的培育,他们不但因此能扎实地、喜
乐地巩固自己的身分,而且也能承认他人的价值,重视他们诉求背后的顾虑,对共享的信念加以阐
明。我们基督徒应以爱和尊重接纳我们国内的穆斯林移民,就如我们希望在伊斯兰传统的国家得到
同样的接待和尊重。我祈求并谦卑地恳请上述国家给予基督徒崇拜和实践信仰的自由,即依照伊斯
兰信徒在西方多个国家享有的自由!基要派的暴力事件令人不安,面对这些事件,我们对真正伊斯
兰信徒仍怀着尊重,这尊重应使我们避免出于义愤而以偏概全,因为真正的伊斯兰教及其古兰经的
本意是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
254. 仰赖天主仁慈的主导,非基督徒若忠于自己的良心,能「因天主的恩宠而成义」,199因此得与
「耶稣基督的巴斯卦奥迹相联合。」200 可是由于圣化恩宠的圣事幅度,天主在非基督徒内的妙工
,倾向在他们内产生标记、仪式、神圣的表达,这些表达相应地带领他人进入团体的经验,共同踏
上走向天主的旅程。201 虽然他们尚缺少基督所建立的圣事的含义与功效,但圣事能成为由圣神兴起
的途径,足以使非基督徒从无神论倡导的内在主义,或从纯个人的宗教经验中,释放出来。同一的
圣神从各处带来各种形态的实用智慧,帮助子民忍受磨难,在更广义的平安与和谐中生活。身为基
督徒,我们也能从这许多世纪积累的宝藏中受益,帮助我们更好地活出信仰。
宗教自由脉络中的社会交谈
255. 主教会议的主教们谈到尊重宗教自由的重要性,视之为基本人权。202 这包括「选择个人判断为
真的宗教的自由,并能公开宣示自己的信仰。」203 健康的多元化,在乎真诚地尊重彼此的差异性和
珍惜它们本来的面貌,不企图将宗教转化为私人的事情,或使宗教在个别的良心中安静地缩约为含
糊不清的事,或把宗教困在教堂、会堂、清真寺的区域内。实际上,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歧视和独裁
。对不可知论者或无信者的少数群体尽管要予以尊重,但这尊重不应当随意地强加于人,以致不容
信徒居多的群体发言表达其信念,或罔顾宗教的丰富传统。从长远来看,这样做会增添恨意,不利
忍耐与和平。
256. 当考虑到宗教对公共生活的影响时,人必须区分宗教的不同实践方式。在谈到宗教的缺点时
,知识分子和新闻从业员所做的评论,经常降格至粗鲁和肤浅的评论,显示他们没法了解,并非所
有信者或宗教领导人都是一样。一些政治家趁机利用混乱来合理化歧视行为。在另一些时候,一些
反映宗教信念的作品受到鄙视,他们忽视事实,其实宗教经典在每一时代都有其意义,并有持久的
力量,打开新的视野,激发思维,拓展心灵。这种鄙视是出于某种理性主义的短视。只因为一些著
作具有宗教信仰的背景而加以驳斥,是合理和开明的做法吗?这些著作尽管沾上宗教性象征标记与
教义色彩,但包含深层的人文主义原则,它们具有理智上的某些价值。
257. 身为信徒,我们也觉得很接近那些自以为不属于任何宗教传统,却真诚寻求真、善、美的人
,我们相信真、善、美在天主内有最高的表达,而且是源自天主。我们认为在维护人的尊严,在建
立民族间的和平共存,和在保护受造界时,他们是宝贵的盟友。新的阿勒约帕哥山岗(Areopagus
译按:参看宗十七19),犹如外邦人的庭院,是「信者与无信者能勉力交谈,讨论道德、艺术和科
学的各种基本课题,讨论对超越的寻求。」204 这也是在我们动乱不安的世界里走向和平的途径。
258. 从一些对人类未来极为重要的社会课题开始,我已尽力再一次清楚表明福音信息具有责无旁贷
的社会幅度,并尽力鼓励所有的基督徒用他们的话语、态度与行为去彰显出来。

6.5 Page 55

▲back to top
55
第五章充满圣神的福传者
259. 充满圣神的福传者,其意是指福传者毫不畏惧地向圣神的妙工开放。在五旬节,圣神使宗徒们
走出自己,并把他们转变为天主奇妙工程的先驱,赋予能力向每个人以听者的方言讲话。圣神在任
何时间和地方,都赐予我们勇气来宣扬福音的新意,甚至是遭到反对时,仍不乏胆识
(parrhesia)。让我们以祈祷为坚稳的根基,今天就呼求祂,因为没有祈祷,我们的一切作为就会
徒劳无功,我们的信息就变得空洞无物。耶稣要求福传者不仅用语言宣报喜讯,尤其让天主亲临以
转变生命。
260. 在这最后一章,我无意提供基督徒灵修的综合,或探索信仰内大课题,如祈祷、朝拜圣体或礼
仪庆典。关于这些课题,我们已经有来自教会训导的珍贵资料和杰出作者的著名作品。我不会替换
或再雕琢这些珍宝。我只希望就新福传的精神提出一些反思。
261. 每当我们说某事「沾上灵气」时,通常是指在其内的一些推动力,能鼓励、激发、滋养、赋予
个人和团体活动的意义。充满圣神的福传有别于执行一系列任务,后者在乎尽责而已,而不在乎个
人的志趣或意愿。我多么渴望能找到恰当的言辞,为福传的新篇章挑起热情,福传充满热忱、喜乐
、慷慨、勇气、无边的爱与吸引力!我知道鼓励话语总是说不够的,除非圣神的火在我们心中燃烧
。充满圣神的福传是圣神带领的福传,因为圣神是教会的灵魂,而教会蒙召宣扬福音。在我作出灵
修性的鼓励和建议之前,我再次祈求圣神。我恳求祂降临并更新教会,激发并催迫教会勇敢地出去
外展,向万民福传。
一、更新传教动力的一些动机
262. 充满圣神的福传者是集祈祷与工作于一身。若高谈神秘概念却没有在社会和传教上作结实的外
展,这对福传毫无帮助。同理,论文也好,社会或牧灵上的实践也好,若缺少能转化人心的灵修
,都是无济于事。这些单向度、不全面的建议只可触及几个团队,也显得没有能力向外发光,因为
它们肢解福音。我们需要能力以耕耘心灵空间,因为基督信仰要在心灵空间内给予承担和行动的意
义。205 朝拜圣体、求教知心的圣言、与主恳谈,都是宝贵时刻。若不给予充分的长度,我们工作的
意义很容易被淘空;因疲乏和困难,精力会流失,热忱会冷却。教会迫切地需要祈祷的深呼吸,我
高兴地得悉在每个层面有愈来愈多的团体为此勉力,他们专心祈祷和代祷、圣言颂读、不断朝拜圣
体。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抗拒诱惑以免灵修偏向私密化和个人化,这类灵修不 符合爱德的要求
,谈不上道成肉身的含义。」206 这里总会有风险:以一些祈祷时刻为借口不委身于使命;私密化的
风格能导致基督徒在灵修的一些虚假形态上,寻找避难所。
263. 让我们铭记初期的基督徒和历史上许多的弟兄姊妹,他们在宣讲福音时满怀喜乐、不屈不挠的
勇气和热情。现在一些人自我安慰说,事情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然而我们知道当年罗马帝国不
利福传、不利正义奋斗、不利捍卫人的尊严。历史的每个阶段都不仅有人的缺点、自我陶醉、自满
和自私、还有掠夺人心的私欲偏情。这一切在各式各样的掩饰下总是存在着;是出于人的局限,而
不是来自独特的状况。那么,我们不要说今天事情更难;它们只是不同。且让我们也向我们的先圣
先贤学习,他们勇敢面对了自己时代的困难。所以,我建议我们默祷片刻,为重新发现能帮助我们
在今天效法他们的一些动机。207
知遇耶稣及其拯救之爱

6.6 Page 56

▲back to top
56
264. 福传的首要原因是我们已领受耶稣的爱,以及体验到祂的救恩,这经验催迫着我们更深地去爱
祂。可是,若不感到需要向人谈论心爱的耶稣、不介绍祂、不让人认识祂,何爱之有?如果我们感
觉不到心内强烈渴望要分享这爱,那么我们便要坚持不懈地祈祷,求祂再次感动我们的心灵。我们
每天都需要祈求祂的恩宠,恳求祂开启我们冰冷的心,摇醒我们不冷不热和肤浅的存在。捧着开启
的心站在祂面前,就让祂看着我们,我们明白那爱的注视,是纳塔乃耳在那天瞥见的注视,当时耶
稣向他说:「我看见了你在无花果树下。」(若一48)站在十字架前,或跪在圣体前,或只是在祂
面前,这是多么好啊!当祂再次触动我们的生命,并催迫我们去分享祂的新生命时,对我们有多好
!之后要发生的就是「我们讲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若壹一3)为了做好福音的分享,最佳的鼓
励来自以爱来默观福音,流连在字里行间,用心去阅读它。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接近福音,我们
会惊讶到福音之美,常为之振奋。但若要事情如此发生,便须回复默观的精神,这能帮助我们常新
地意识到一份宝藏托付给我们,促进我们的人性,和有助善度新生。我们能给别人的,没有比这更
宝贵的了。
265. 耶稣的整个生命及其生活之道,即与穷人的交往、祂的作为、祂的正直、祂每天简单的慷慨施
予、祂最后的整全自我交付,这一切都是宝贵的,并向我们的个人生命道出祂神圣的奥迹。每当我
们对祂再知再遇时,我们会变得信心十足,且意会到其它人确实也需要这知遇,尽管他们未及认出
祂:「我就将你们所敬拜而不认识的这位,传告给你们。」(宗十七23)有时候,我们失去传教热
忱,是因为我们忘记福音回应 人的最深需要,忘记人受造是为接受福音要带给我们的福祉:与耶稣
的友谊和对弟兄姊妹的爱。如果我们成功地将福音的主要内容,通过美充分地表达出来,这信息肯
定会响应人内心最深的渴求:「传教士深信,借着圣神的妙工,不论个人或民族,都有一个期望
,即使毫不经意的,那是期望认识真理,此真理关乎天主、人、以及如何从罪恶和死亡中获得的释
放。传教士宣扬基督的热情来自其信念,即必须实现那个期望。」
266. 基督的友谊及其信息是通过经验才品尝得到,而传教的信念要靠这经验的不断更新来支持。福
传要热烈,但难以持之以恒,除非借着个人的体验,我们深信不疑,认识耶稣与不认识耶稣绝不一
样,与祂同行和盲目前行绝不一样,听到祂的话和不知道祂的话绝不一样,默观祂、朝拜祂、在祂
内享有平安和不如此做绝不一样。努力以福音建造世界和单靠我们自己的机智是绝不一样。我们深
知偕同耶稣,生命变得更富饶;偕同祂,我们较从容地在一切事上找到意义。这就是我们福传的理
由。真正的传教士自会不断成为门徒,深知耶稣与他同行、对他讲话、和他同声同气、一起工作。
传教士感到活生生的耶稣和他共同置身传教事业中。除非我们在传教委身的核心中看到祂的临在
,否则我们的热情很快就会减退,我们再不能肯定我们传递的是甚么;我们缺乏活力与激情。一个
没有信念、没有热情、没有把握、不活在爱内的人,对谁都没有说服力。
267. 我们与耶稣结合,一起寻求祂所寻求的,爱祂所爱的。最终,我们所寻求的是父的光荣;我们
生活和行动,「为颂扬祂恩宠的光荣。」(弗一6)如果我们愿意完全地和坚定地奉献自己,我们需
要把其它动机放下。在一切我们要做的事情,背后有确定的、最深的、最大的动机、最终的原因和
意义:耶稣在生命的每一刻寻求父的光荣。作为子,祂「在父怀里」(若一18)永远喜乐。如果我
们是传教士,这主要是因为耶稣告诉我们:「我父受光荣,即在于你们多结果实。」(若五18)我
们传播福音,乃超出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知识和动机,全为了将更大的光荣,归于那爱我们的父。
心神欢跃成为子民

6.7 Page 57

▲back to top
57
268. 圣言也邀请我们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子民:「你们从前不是天主的人民,如今却是天主子民。」
(伯前二10)为成为人灵的福传者,我们要开发属神的品味,品尝与民共甘苦的生活,并要从中发
现这本身就是乐上加乐的源头。传教固然对耶稣燃起热爱,同时也对祂的百姓燃起热爱。当我们站
在被钉十架的耶稣面前时,便看到祂爱之深处,那里我们获得提升和支持,但同时,如果我们没有
瞎了眼,便开始觉察到耶稣的注视,祂的眼神燃烧着爱,不断伸展,及至拥抱祂所有的子民。我们
再次认识到,祂要使用我们更接近祂所爱的百姓。祂从祂的百姓中间拣选我们,派遣我们走向祂的
百姓;没有这份归属感,我们无法理解我们最深层的身分。
269. 耶稣自己是这种福传方法的楷模,祂带领我们进入百姓的内心。祂对每个人都表示亲切,能默
想祂这份亲切,何其美哉!如果祂向某人讲话,祂就以深深的爱和关怀看着他们的眼睛:「耶稣定
睛看他,就喜爱他。」(谷十21)我们看到祂是多么平易近人:当祂走近那盲人时(参阅谷十46-
52),当祂和罪人一起吃喝时(参阅谷二16),当祂不担心被人认为是一个贪饕嗜酒的人时(参阅
玛十一19)。我们看到祂的灵敏:容许罪妇傅抹祂的脚(参阅路七36-50),在深夜接待尼苛德摩
(参阅若三1-15)。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完全是整个生活之道的高峰。深受祂榜样的感动,我
们想要完全进入社会结构中,分享所有人的生命,聆听他们的关注,他们有需要时,便施予物质和
精神的援助,与喜乐的一同喜乐,与哭泣的一同哭泣,与人携手,为建立新世界我们献身。但我们
这样做不是出于本分,也非视之为累人的职责,而是由于个人决志的结果,决志给我们带来喜乐
,为我们的生命赋予意义。
270. 有些基督徒与主的创伤保持距离,有时候我们会受到诱惑成为他们一分子。然而,耶稣要求我
们去接触人类的悲伤,去接触他人受苦的肉躯。祂希望我们会放弃寻找个人或团体的避难所,而避
开人间疾苦的漩涡。反之,祂希望我们进入他人生活的实况,体认温柔的力量。每当我们这样做时
,生活虽倍添麻烦,却显得多彩多姿,因而强烈经验到甚么是百姓,甚么是成为百姓的一分子。
271. 的确,与世界打交道时,我们受到叮嘱为我们的希望提出理由,我们不是敌人只顾批评和谴责
他人。我们领受的叮嘱相当清晰:「要以温和、以敬畏之心答复」(伯前三15),「如若可能,应
尽力与众人和睦相处。」(罗十二18)我们还受到叮嘱要「以善胜恶」(罗十二21),和「应向众
人行善。」(迦六10)切勿自命不凡、胜人一等,反而应该「存心谦下,彼此该想自己不如人。」
(斐二3)主的宗徒得到「全民众的爱戴。」(宗二47;四21,33;五13)显然地,耶稣不想我们
做傲视同侪的大人物,却要俯首甘为百姓。这不是教宗的一个构想而已,或牧灵抉择中的一个项目
;而是天主圣言所蕴含的指示,非常清晰的、直接、具信服力,毋须解释的指示,因为解释可能会
削弱其挑战我们的力度。让我们将之生活出来,「毋须注释」(sine glossa)。我们这样做,便明
白传教喜乐在于与天主的忠信子民分享生命,如同我们努力在世界的中心燃起火来。
272. 爱是一股属神力量,使众人──甚至那不爱他人的人,「在黑暗中行走」(若壹二11),「存在
死亡内」(若壹三14),「不认识天主」(若壹四8)与天主完全结合。本笃十六世曾说过:「对
近人视而不见也会使我们瞎眼见不到天主」,209 到最后,那爱是唯一的光,「能常常照亮已经昏黑
渐暗的世界,并给予我们保持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勇气。」210 当我们生活出一种与人亲近、寻求他
人福祉的灵修时,我们的心会向天主最好最美的恩赐完全敞开。每当我们在爱内与另一个人相遇时
,我们对天主就多一些新领悟。每当我们张开眼睛明认他人时,我们就在信德的光照和对天主的认
知中成长。若我们愿意在灵修生活上进步,那么,我们必须一直是传教士。福传工作丰裕我们的心

6.8 Page 58

▲back to top
58
灵;开拓我们的灵性境界;使我们对圣神的妙工愈来愈敏锐,福传工作带我们超越局限的精神建构
。一位献身的传教士体验到的喜乐,就如自己是涌出凉水、令人清新的源头一般。有些人在寻求他
人的福祉、期望他人幸福时,便乐在其中,只有这些人才能成为传教士。这种心灵的开放是喜乐的
源头,既然「施比受更有福。」(宗二十35)一旦我们逃避、躲藏、拒绝分享、停止给予、离不开
自己的安乐窝,我们并不因此活得更开怀。这样的生活不啻于慢性自杀。
273. 我的传教使命就是活在百姓当中,这使命不只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或我能取下来的一个徽章
;这使命不是一个「额外的事物」或生命中的另一个片段。相反,我不能将传教使命从我的存在中
连根拔起,除非我想毁灭自己。在这世上我就是传教使命;我是为此而在这世界上。我们应视自己
被传教打上印章、甚至是加上标签的,这传教带来光明、祝福、活力、提升、治愈和释放。在周围
的人中,我们开始见到有情有义的护士、有情有义的教师、有情有义的政治家,一班情义之人,他
们从心底里选择与他人、为他人而共活。可是,我们一旦把工作从私人生活分开,一切都会变得灰
暗,我们总是追求受认可,或坚持自己的需求,我们不再是百姓。
274. 如果我们要想与他人分享生命,慷慨地付出自己,便须体认到人人都堪当接受我们的施予。此
不在于他们的外表、能力、语言、思维的方式,亦不在于可能得到的任何满足,而是因为他们是天
主本身的杰作,祂的创造。天主按自己的肖像创造了那人,他或她反映一部分天主的光荣。每个人
都是天主无限怜爱的对象,祂亲身临在他们的生命中。耶稣在十字架上为那一个人奉献了祂的宝血
。无论外表如何,每个人都非常神圣,值得我们去爱。所以,如果我能帮助至少一个人过更好的生
活,那已证明我生命的奉献是值得的。成为天主忠信的百姓是一件美妙的事。当我们拆掉墙壁,心
里充满人的面容和名字的时候,我们就达到成全了!
复活基督及其圣神的奇妙化工
275. 在第二章中,我们反省到,凡缺乏深度灵修的人,会坠入悲观主义、宿命论和不信任之中。有
些人不为传教献身,因为他们认为甚么也改变不了,付出努力是毫无用 处的。他们想:「如果我看
不到重大的成果,何必要放下自我、安逸与享乐呢?」持这态度的人不可能成为传教士。他们的想
法只是一种居心不正的借口,甘愿滞留在舒适、懒惰、浑浑噩噩和空虚的自私中。这种态度只会自
取灭亡,因为「没有希望,便活不下去,因为生活将变得毫无意义和无法忍受。」211 如果我们认为
事情不会改变,我们要想一想耶稣基督已经战胜了罪恶与死亡,如今充满权能。耶稣基督真的活着
。换句话说,「假如基督没有复活,那么,我们的宣讲便是空的。」(格前十五14)福音告诉我们
,当初期的门徒出去,到处宣讲时,「主与他们合作,并证实所传的道理。」(谷十六20)同样的
事情也在今天发生。我们受邀请去发现、去体验。复活和光荣的基督,是我们望德的水泉。传教使
命是祂交托给我们的,在履行使命遇有需要时,祂绝不坐视不管。
276. 基督的复活不是一件停留在过去的事件;它有贯穿这世代的生命力。在看来只有死亡的地方
,一些征兆会跃然跳出、告知四方:复活仍在。这是势不可当的力量。天主经常看来不存在:环顾
周遭,常有根深蒂固的不义、邪恶、漠视与残酷。然而,同样真实的是,在黑暗之中,新事物总是
吐出生命嫩芽,迟早会结出果实。在被夷平的土地上,生命破土而出,顽强且攻无不胜。无论事情
多么黑暗,善总会再现和漫延。美在世上每天重新诞生,它穿越历史的风暴而转型、复活起来。许
多价值总趋向在新的化身下再次出现,人类一次又一次绝处逢生。这就是复活的力量,所有去传福
音的人都是这力量的工具。

6.9 Page 59

▲back to top
59
277. 与此同时,新困难接踵而来:失败的经验和人性的软弱所带来很多的痛苦。我们都从经验得知
,有时候一项任务不会带给我们期待的满意,成果很少,改变很慢,我们都禁不住日益倦怠。然而
,出自倦怠而暂时放低手臂与从此放手不管并非一样。这放手的缘由来自长期惯性的不满和灵魂枯
干的懈怠。也可能发生的是,我们的心因奋力挣扎而感疲乏,因为我们最终给自我迷住,迷在追求
名利,渴望认同、掌声、报酬和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并非低垂手臂,而是掌握不了所追寻
的,复活不在那里。在类似的情况下,福音尽管是这世界能发放的最美信息,却被埋葬在一堆借口
之下。
278. 信德也是指一直信奉天主,信奉祂确实爱我们,信奉祂是活的,信奉祂有奥秘的能力介入,信
奉祂对我们不离不弃,和信奉祂以德能和无限创造力在恶中带出善来。这意指信奉祂常常胜利地前
进,在历史中与那些「蒙召、被选和忠信的人」同行(默十七14)。让我们一起信奉福音,它告诉
我们天主的国已临现世界,并在这里和那里以不同的方式成长:像那长成大树的小小种子(参阅玛
十三31-32);像那让面团发酵的酵母(参阅玛十三33);像那在莠子中间生长的好种籽(参阅玛
十三24-30)和总能 欣悦地让我们惊叹。天国就在这里,它常返回、挣扎以更新繁荣。基督的复活
在各处召唤新世界的种子;即使它们被剪裁,还会继续生长,因为复活已经不着痕迹地编织进历史
的结构中,耶稣复活没有失效。在活生生的望德游行中,我们千万不要停留在此边缘上!
279. 因为我们不常常看到这些种子生长,我们需要一种心灵上的气定神闲,深信天主能在任何状况
中,甚至是在明显的挫折中行动:「我们是在瓦器中存有这宝贝。」(格后四7)这种气定神闲经常
被称为「一种对奥迹的感应」。它涉及确切的认知,肯定所有在爱内把自己托付给天主的人都会结
出好果子(参阅若十五5)。这种丰产经常是看不到的、隐藏的和无法统计的。我们相当有把握,知
道我们的生命将是丰盛的,毋须说出如何、或地点、或时候。我们可以确定不论是爱的行动或真诚
关怀他人的行动,无一会白费。不论为天主而爱的行为,或慷慨的努力,或痛苦的坚忍,无一会白
费。这一切如同一股生命力,环绕着世界。有时候我们的工作看来徒劳无功,但传教使命不是商业
交易或投资,甚至不是一种人道行为而已。传教不是一场表演,必须数算一下多少人因我们的宣传
而来;传教是更深层的事,测量不了。可能主运用我们的牺牲,在世界另一个角落、我们永远也不
会到访的地方洒下祝福。圣神按照祂的意愿工作,祂愿意的时间和地点;我们将自己交托给祂,不
该自称有权看到壮烈的成果。我们只知道我们的奉献是必要的。在创新和慷慨的奉献中,让我们学
习在父温柔的怀抱里憩息。让我们继续挺进前行;让我们把一切都交给祂,让祂在祂适当的时间
,使我们的努力结出果实。
280. 为了维持传教的热忱,我们需要坚定地信赖圣神,因为是祂「在我们的软弱中扶持我们。」
(罗八26)但这种慷慨的信赖必须受到滋养,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呼求圣神。在传教的殚精竭力中
,祂能医治各种使热情衰退的肇因。的确,对看不见的事仍要信赖,这会让我们感到迷失方向:就
像跳进深处,不知道将会找到甚么。我自己经常有这样的经验。然而,没有比全心托赖圣神的指引
能给予更大的释放,放下规划以及掌握一切细节的控制欲,而依从圣神的启发、引领和指导,让祂
带我们到祂愿意的任何地方。圣神清楚知道何时何地我们需要甚么。这就是奥秘丰产的意义!
代祷释出传教力量
281. 有一种祈祷形式特别能推动我们担负起福传的任务,寻求他人的益处:这就是代祷。让我们凝
神透视圣保禄的心祷,看他祈祷的具体内容,当中满布不同的人物:「……我每次祈祷,总怀着喜

6.10 Page 60

▲back to top
60
悦为你们众位祈祷……,因为我在心内常怀念你们。」(斐一4,7)我们在这里看到代祷不会把我
们与真正的默观分开,因为真正的默观总有容人之处。
282. 这态度成为代他人向天主感恩的祈祷:「首先我应藉耶稣基督,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天主。」
(罗一8)代祷是感谢不断:「我时时为你们,对天主在耶稣基督内所赐 予你们的恩宠,而感谢我
的天主」(格前一4);「我一想起你们,就感谢我的天主。」(斐一3)代祷会远离怀疑、消极和
绝望,是源于深厚信德的一种属神注视,此信德承认天主正在他人生命内的作为。同时,代祷是感
恩,涌自善意关怀的心灵。当福传者从祈祷中起身时,他们的心灵更加开放、不再牵挂自己而自由
自在;他们渴望行善,乐于分享自己的生命。
283. 天上的圣人圣女也都是伟大的代祷者。代祷就像「天主圣三心中的酵母」,代祷是渗入天父之
心、揭开新幅度的途径,此幅度能照明及改变具体的状况。我们可以这么说,天主的心被我们的代
祷感动,然而实际上,祂常在那里,比我们先在。我们的代祷所成就的就是让祂的力量、祂的爱和
祂的信实在人群中间更清晰地显示出来。
二、玛利亚、福传之母
284. 偕同圣神,玛利亚总是临于子民当中。她和门徒一起,祈求圣神的降临(宗一14),为此在五
旬节的传教暴发力成为可能。她是福传教会的母亲,没有她,我们永远也不会真正理解福音新传的
精神。
耶稣给予其子民的恩赐
285. 在十字架上,世界的罪恶遇上天主的慈悲,这是可歌可泣的接触,耶稣以血肉之躯承受一切
,然而在祂脚下有玛利亚和友人的陪伴,给予祂无比的安慰。在那关键时刻,在完成父交托的救赎
工程之前,耶稣对玛利亚说:「女人,这是妳的儿子。」之后,祂对祂挚爱的朋友说:「这是你的
母亲。」(若十九26-27)耶稣的临终遗言主要不是对祂母亲爱慕和关心的表达;其实是启示的公式
,以表达特殊救赎使命的奥秘。耶稣把祂的母亲留给我们,作我们的母亲。只有这样做之后,耶稣
才确定「一切都完成了。」(若十九28)十字架下,在新受造物诞生的至高时刻,基督把我们带给
玛利亚。祂把我们带给她,因为祂不愿意我们像失怙孤儿流浪,而我们的百姓从这母性的图像里
,可读到福音的所有奥迹。主愿意留给教会这妇德容貌的图像。玛利亚,以极大的信德把祂带到世
界上,也陪伴「她其余的后裔,(……)即那些遵行天主的诫命,且为耶稣作证的人。」(默十二
17)玛利亚和教会之间、又和每一位信徒之间的亲密联系,是基于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基督
,正如真福依撒格(Blessed Isaac of Stella)优美地写道:「在受默感的圣经里,凡就普世意义去
谈及既是童贞又是母亲的教会,也可就个别意义用来理解童贞女玛利亚。(……)在某种程度上
,每个基督徒也被认为是天主圣言的新娘,基督的母亲,祂的女儿和姊妹,既是童贞又是丰产的。
(……)基督在玛利亚腹中的约柜寄居了九个月,现在祂居住在教会信德的帐幕中,直到时代的终
结。祂也会永远居住在每个忠信灵魂的爱与认知里。」212
286. 玛利亚懂得用襁褓旧布和丰盛的爱,把马厩变成耶稣的家。她是天父卑微的婢女,欢跃而赞颂
父。她是朋友,时常关注我们,不让生命出现缺酒的情况。她是那被利剑刺透心灵的女人,理解我
们所受的痛苦。作为众人的母亲,对在产痛中等待正义诞生的各民族来说,她是望德的标记。她是
传教士,她来接近我们,并一直在陪伴我们过渡此生,她以母爱敞开我们的心灵,迈向信德。身为

7 Pages 61-70

▲back to top

7.1 Page 61

▲back to top
61
真母亲,她走在我们身旁,分担我们的挣扎,和不断以天主的爱包围我们。玛利亚有许多称号,经
常与敬礼她的圣堂有关,借着这些称号,玛利亚参与每一个接受了福音的民族的历史,并与该民族
在历史进程中分享同一的民族身分。许多基督徒父母要求教会,让子女在敬礼玛利亚的圣堂里受洗
,作为一个信德的标记,深信玛利亚的母爱,她为天主带来新的子女。在许多这样的圣堂里,我们
可看到玛利亚如何把她的子女聚合在一起,他们以朝圣者的身分,尽最大的努力来看望她,也被她
看顾到。他们在这里,找到来自天主的力量,去担负他们生命中的疲累和痛苦。正如她对若望.狄
亚哥(Juan Diego)所做的,她同样给朝圣者母亲的安慰和爱,在他们耳边轻声说:「不要心慌意
乱。(……)我不是在这里吗?我不是你的母亲吗?」213
新福传之星
287. 我们恳求活生生的福音的母亲为我们转求,好使整个教会团体都接受走向福传新阶段的邀请。
玛利亚是充满信德的女性,活在信德中并不断前进,214「她的信德旅程非常独特,代表教会参照的
根据。」215 玛利亚让圣神引领,踏上信德之旅,朝向天主的安排从事服务并变得多产。今天,我们
仰望她,恳请她帮助我们向所有的人宣扬救恩的信息,让新门徒相应地能成为福传者。216 一路沿着
这福传的旅途,我们会有乏味、黑暗、甚至疲乏的时刻。耶稣童年时玛利亚在纳匝肋亲身经历了这
些事情:「这是福音的开始,喜乐的好消息。虽然,在那开端,不难看出心里一份特别的沉重,用
圣十字若望的话来说,连带一种信德的黑夜,一层『面纱』,通过它,人能接近不可见的天主,并
与奥迹在亲密契合中生活。这就是多年来玛利亚与其子相处之道,她和圣子奥迹在亲密契合中生活
在一起,在信德的朝圣旅程中迈进。」217
288. 教会的福传工作有一种玛利亚「气质」。每当我们仰望玛利亚,我们再次相信爱与温柔的本质
是具有革命性的。我们在她身上看到谦卑与温柔、非弱者的而是强者的美德,强者毋须贬低他人来
抬高自己。默观玛利亚,我们意识到她赞美天主「从高位上推下权贵」和「使富有者空手而回」
(路一52-53),当我们追寻正义时,玛利亚也 是带来家庭温暖的那一位。她也是那位小心保留「
这一切事,并默存在自己心中,反复思量」的人(路二
19)。玛利亚能在大小事上认出天主圣神的踪迹。在我们的世界中、人类历史中、我们日常生活中
,她不断默观天主奥迹。她是在纳匝肋祈祷和工作的女人,也是助佑之母,从她的住处「急忙」
(路一39)去为他人服务。这种在正义与温柔之间、默观与关爱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让教会团体
把玛利亚看作是福传的楷模。依赖她母爱的转祷,我们恳求她,但愿教会能成为众多民族的家居、
所有民族的母亲,让我们有利于新世界的诞生。复活的基督以其大能使我们充满信心和不可动摇的
望德,并告诉我们:「看,我已更新了一切。」(默廿一5)联同玛利亚一起,我们满怀信心,昂首
迈向许诺的圆满,并向她呼求:
玛利亚,童贞圣母,
妳受圣神感动,
在妳谦卑与忠信的深处
迎接了生命之言:
正如妳把自己完全奉献于永恒者一样,
求妳帮助我们
讲出自己的「是」

7.2 Page 62

▲back to top
时刻回应这急不容缓的召唤、
去宣扬耶稣的喜讯。妳充满基督的临在,
给若翰洗者带来喜乐,
让他在母胎中欢跃。
妳洋溢欢欣,
歌颂了上主的奇妙作为。
妳伫立在十字架下,
以坚毅的信德,
接受了复活喜乐的安慰,
偕同门徒期待圣神的来临,
使福传的教会因而诞生。
请为我们求得来自复活的崭新热忱,
让我们可以把生命的福音带给所有人,
这生命战胜死亡。
请赐予我们圣洁的勇气去寻找新途径,
将不朽神妙的礼物
给予每一个人。聆听和默观的贞女、
爱德之母、
永恒婚宴的新娘,
请为教会祈祷,
妳是她纯洁的圣像,
愿她永远不要故步自封,
或失却拓展天国的热情。新福传之星,
助我们作发光发热的见证,
为合一、服务、热情和
慷慨的信德、公义和
对穷人的爱,
好使福音的喜乐
得以传播至世界的终极,
并常照明我们世界的边缘者。生活福音之母,
上主的卑微子女的幸福活泉,
请为我们祈求。
阿们。阿肋路亚!
62
方济各 于罗马,圣伯多禄大殿,
2013年11月24日,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普世君王的庆节,
信德年的结束,本人任教宗的第一年。

7.3 Page 63

▲back to top
63
1 保禄六世,《你们要喜乐于主》宗座劝谕(1975年5月9日) 22:AAS 67 (1975),297。
2 保禄六世,《你们要喜乐于主》宗座劝谕(1975年5月9日) 8:AAS 67(1975),292。
3 本笃十六世,《天主是爱》通谕(2005年12月25日) 1。
4 南美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五届全体会议,《阿帕雷西达Aparecida文件》(2007年6月29日)360。
5 同上。
6 保禄六世,《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宗座劝谕(1975年12月8日) 80。
7 《灵歌》36,10。
8 《反对异端》,IV,c. 34,n. 1:PG 7,第一部分,1038:「Omnem novitatem attulit,
semetipsum afferens ([基督]连同自己,带来一切新意)。」
9 保禄六世,《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宗座劝谕7。
10 参阅《建议》7。
11 本笃十六世,第十三届世界主教会议闭幕弥撒讲道(2012年10月28日):AAS 104 (2102),890。
12 同上。
13 本笃十六世,南美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五届全体会议开幕弥撒讲道(2007年5月13日),巴西阿帕雷西
达:AAS 99 (2007),437。
14 《救主的使命》通谕(1990年12月7日) 34。
15 同上40。
16 同上86。
17 南美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五届全体会议,《阿帕雷西达文件》(2007年6月29日)548。
18 同上370。
19 参阅《建议》1。
20 若望保禄二世,《平信徒》宗座劝谕(1988年12月30日) 32。

7.4 Page 64

▲back to top
64
21 南美和加勒比主教第五届全体会议,《阿帕雷西达文件》(2007年6月29日)201。
22 同上551。
23 保禄六世,《祂的教会》通谕(1964年8月6日) 10,11,12。
24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大公主义法令》6。
25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大洋洲》宗座劝谕(2001年11月22日) 19:AAS 94(2002),390。
26 若望保禄二世,《平信徒》宗座劝谕(1988年12月30日) 26。
27 参阅《建议》26。
28 参阅《建议》44。
29 参阅《建议》26。
30 参阅《建议》41。
31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主教在教会内的牧灵职务法令》11。
32 参阅本笃十六世,《教会传教工作法令》四十周年讲话(2006年3月11日):AAS 98 (2006),337。
33 参阅《建议》42。
34 参阅《天主教法典》460-468;492-502;511-514;536-537条。
35 《愿他们合而为一》通谕(1995年5月25日) 95。
36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23。
37 若望保禄二世,《祂的门徒》自动手谕(1998年5月21日):AAS 90 (1998),641-658。
38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大公主义法令》11 。
39 参阅《神学大全》,I-II,q.66,a. 4-6。
40 《神学大全》,I-II,q.108,a. 1。
41 《神学大全》,II-II,q.30,a. 4:「我们不能以牲宰和供物来敬拜天主,那不过是为了我们自己
和近人的。祂不需要我们的牲宰,但祂确实要求我们以牲宰奉献作为敬礼,为我们近人的益处。因

7.5 Page 65

▲back to top
65
此,慈悲会补充我们在敬礼和祭献的不足,也是最悦乐天主的牺牲,因为慈悲尤以寻求近人福祉为
主。」(《神学大全》,II-II,q.30,a. 4,ad.1)。
42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天主的启示宪章》12。
43 《社会科学》自动手谕(1994年1月1日):AAS 86 (1994),209。
44 圣多玛斯.阿奎那指出多元和不同「是首要行动者(agente)的意向」,祂希望「每一个个体为
反映天主的美善,固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可由其它个体补足」,因为造物主的美善「不可能由单一
受造物相称地反映出来」(《神学大全》,I,q.47,a. 1)。如此,我们需要把握事物的多样性及
其多重关系(参阅《神学大全》,I,q.47,a. 2,ad. 1; q.47,a. 3)。如此类推,在聆听福音和体察
事实时固然会片面,我们须彼此聆听互相补充。
45 若望二十三世,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开幕词(1962年10月11日):AAS 54 (1962),792。
46 若望保禄二世,《愿他们合而为一》通谕(1995年5月25日) 19。
47 《神学大全》,I-II,q.107,a. 4。
48 同上。
49 1735号。
50 参阅若望保禄二世,《家庭团体》宗座劝谕(1981年11月22日) 34。
51 参阅圣安博的《圣事》,IV,6,28:PL 16,464:「我必须常常领受它,这样它可以常常宽恕
我的罪过。如果我不断犯罪,我必须常有补救方法」;ID.,op. cit.,IV, 5,24:PL 16,463:「
那些吃玛纳的人死了,那些吃这身体的人会得到罪过的赦免」;亚历山大里亚的圣济利禄,《若望
福音》,IV,2 : PG 73,584-585:「在省察时,我发现自己不配。对那些这样讲话的人,我说
:你甚么时候就当得起呢?当你最后站在基督面前的时候吗?如果你的罪阻止你靠近,而你从不能
停止跌倒──就如圣咏所说『人怎能知道自己的过错呢?』──你会停滞不前,而不参与能给永生的圣
事吗?」
52 本笃十六世,在巴西圣保禄主教座堂对巴西主教团的讲话(2007年5月11日) 3:AAS 99
(2007),428。
53 若望保禄二世,《我要给你们牧者》宗座劝谕(1992年3月25日) 10。
54 保禄六世,《祂的教会》通谕(1964年8月6日) 19。
55 圣金口若望,《关于拉匝禄的讲道》,II,6:PG 48,992D。

7.6 Page 66

▲back to top
66
56 参阅《建议》13。
57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非洲》宗座劝谕(1995年9月14日) 52:AAS 88 (1996),32-33;ID。
《论社会事务关怀》通谕(1987年12月30日) 22:AAS 80 (1988),539。
58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亚洲》宗座劝谕(1999年11月6日) 7:AAS 92 (2000),458。
59 美国主教团,《对有同性恋倾向者的使命:牧灵关怀指导》(2006) 17。
60 法国主教团属下的家庭及社会议会,《把婚姻扩展到同性别的人?开放讨论!》(2012年9月28日
)。
61 参阅《建议》25。
62 意大利天主教行动,《第十四届全国会议致教会及国家宣言》(2011年5月8日)。
63 若瑟.拉辛格《信德与神学当前的状况》。1996年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拉丁美洲主教团信理委
员会讲话。《罗马观察家报》翻译,英文版,1996年11月6日。参阅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第五届
全体会议,《阿帕雷西达文件》(2007年6月29日) 12。
64 Georges Bernanos,《一个乡村本堂神父的日记Journal d’n curé de campagne》
,Paris,1974,135。
65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开幕讲话(1962年10月11日):4,2-4:AAS 54 (1962) ,789。
66 若望亨利.纽曼,1833年1月6日的信件,载《若望亨利.纽曼的信件和日记》,卷三,牛津
,1979,204。
67 本笃十六世,《信德年开幕弥撒讲道》(2012年10月11日):AAS 104 (2012),881。
68 耿稗思,《师主篇》,Lib. I,IX,5:「Imaginatio locorum et mutatio multos fefellit。」
69 我们能从里昂的圣女小德兰的见证受益。她谈到一位特别令人不快的修女,一个内在的经验对她
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冬天的下午,我正在像往常一样做我的小任务,天很冷,愈来愈黑
……。突然,我听到远处传来乐器的和谐的声音。我开始想象一个明亮的房间,披着金色,在里边
,穿着华丽的年轻女士们正互相以俗世方式赞美问安。之后我看着我正照顾的贫穷生病的女人。我
听到的是她偶尔的呻吟与叹息,而再非旋律……,我无法表达在我灵魂内发生了甚么。我确切知道
的就是主以真理之光照耀了它,远超尘世的闪烁的光芒,我几乎无法相信我的幸福」(Ms. C,29v-
30f,in Oeuvres Complètes,Paris,1992,274-275) 。
70 参阅《建议》8。

7.7 Page 67

▲back to top
67
71 H. De Lubac,《对教会的默想Méditation sur l’glise》,Paris,1968,321。
72 宗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教会社会训导汇编》295。
73 若望保禄二世,《平信徒》宗座劝谕(1988年12月30日) 51。
74 教廷信理部,《较突出的》,对接受女性晋铎问题的声明(1976年10月15日):AAS 68 (1977)
115,若望保禄二世引用,《平信徒》宗座劝谕(1988年12月30日) 51,注190。
75 若望保禄二世,《妇女的尊严与圣召》宗座书函(1988年8月15日) 27。
76 参阅《建议》51。
77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亚洲》宗座劝谕(1999年11月6日),19。
78 同上2。
79 参阅《建议》4。
80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1。
81 第八届世界主教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反思(2012年10月8日):AAS 104 (2012),897。
82 参阅《建议》6;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22。
83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9。
84 参阅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三届全体会议,《普埃布拉Pueblo 文件》(1979年3月23日
),386-387。
85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36。
86 同上25。
87 同上53。
88 若望保禄二世,《新千年的开始》宗座书函(2001年1月6日) 40。
89 同上。
90 若望保禄二世,《救主的使命》通谕(1990年12月7日) 52;《论现时代的教理讲授》宗座劝谕
(1979年10月16日) 53。

7.8 Page 68

▲back to top
68
91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大洋洲》宗座劝谕(2001年11月22日) 16:AAS 94 (2002),383。
92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非洲》宗座劝谕(1995年9月14日) 61:AAS 88 (1996),39。
93 圣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I,q.39,a.8,cons.2:「没有联系二者的圣神,就无从理解
父和子之间相互联系的合一」;参阅I,q.37,a.1,ad.3。
94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大洋洲》宗座劝谕(2001年11月22日) 17:AAS 94 (2002),385。
95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亚洲》宗座劝谕(1999年11月6日) 20:AAS 92 (2000),478-482。
96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12。
97 若望保禄二世,《信仰与理性》通谕(1998年9月14日) 71。
98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第三届全体会议,《普埃布拉文件》(1979年3月23日) 450;参阅拉丁美洲
和加勒比主教第五届全体会议,《阿帕雷西达文件》(2007年6月29日) 264。
99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亚洲》宗座劝谕(1999年11月6日) 21:AAS 92 (2000),482-484。
100 保禄六世,《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宗座劝谕(1975年12月8日) 48。
101 同上。
102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五届全体会议开幕讲话(2007年5月13日),1:AAS 90 (2007),446。
103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五届全体会议,《阿帕雷西达文件》(2007年6月29日) 262。
104 同上263。
105 参阅圣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II-II,q. 2,a. 2。
106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五届全体会议,《阿帕雷西达文件》(2007年6月29日) 264。
107 同上。
108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12。
109 参阅《建议》17。
110 参阅《建议》30。
111 参阅《建议》27。

7.9 Page 69

▲back to top
69
112 若望保禄二世,《主的日子》宗座书函(1998年6月29日) 41。
113 保禄六世,《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宗座劝谕(1975年12月8日) 78。
114 同上。
115 若望保禄二世,《我给你们牧者》宗座劝谕(1992年3月25日) 26。
116 同上25。
117 圣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II-II,q.188,a.6。
118 保禄六世,《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宗座劝谕(1975年12月8日) 76。
119 同上75。
120 同上63。
121 同上43。
122 同上。
123 若望保禄二世,《我给你们牧者》宗座劝谕(1992年3月25日) 10。
124 保禄六世,《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宗座劝谕(1975年12月8日) 40。
125 同上43。
126 参阅《建议》9。
127 若望保禄二世,《我给你们牧者》宗座劝谕(1992年3月25日) 26。
128 参阅《建议》38。
129 参阅《建议》20。
130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大众传播工具法令》6。
131 参阅《论音乐》,VI,13:PL 32,1183-1184;《忏悔录》,IV,13.20:PL 32,701。
132 本笃十六世,纪录片《艺术和信仰——美丽之道》放映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5日) ,载《罗马观
察家报》(2012年10月27日) 7。

7.10 Page 70

▲back to top
70
133 《神学大全》,I-II,q.65,a.3,ad 2:「propter aliquas dispositiones contrarias。」
134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亚洲》宗座劝谕(1999年11月6日) 20。
135 本笃十六世,《上主的话》宗座劝谕(2010年9月30日) 1。
136 参阅《建议》11。
137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天主的启示宪章》21-22。
138 参阅本笃十六世,《上主的话》宗座劝谕(2010年9月30日) 86-87。
139 本笃十六世在第十三届世界主教会议的第一次全体集会上的发言(2012年10月8日):AAS 104
(2012),896。
140 保禄六世,《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宗座劝谕(1975年12月8日),17。
141 若望保禄二世,三钟经后给残疾人的讲话(1980年11月16日):教导Insegnamenti,3/2
(1980),1232。
142 宗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教会社会训导汇编》52。
143 若望保禄二世,公开接见集会的教导(1991年4月24日):Insegnamenti,14/1 (1991),853。
144 本笃十六世,《教会的最深本质》自动手谕(2012年11月11日):AAS 104 (2012),996。
145 保禄六世,《民族发展》通谕(1967年3月16日) 14。
146 保禄六世,《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宗座劝谕(1975年12月8日) 29。
147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五届全体代表大会,《阿帕雷西达文件》(2007年6月29日) 380。
148 宗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教会社会训导汇编》9。
149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美洲》宗座劝谕(1999年1月22日) 27:AAS 91 (1999),762。
150 本笃十六世,《天主是爱》通谕(2005年12月25日) 28。
151 宗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教会社会训导汇编》12。
152 保禄六世,《新事物八十周年》宗座书函(1971年5月14日) 4。

8 Pages 71-80

▲back to top

8.1 Page 71

▲back to top
71
153 教廷信理部,《对解放神学的若干训令》(1984年8月6日),XI,1:AAS 76 (1984),903。
154 宗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教会社会训导汇编》157。
155 保禄六世,《新事物八十周年》宗座书函(1971年5月14日) 23。
156 保禄六世,《民族发展》通谕(1967年3月16日) 65。
157 同上15。
158 巴西全国主教团,《福音的道德要求与克服苦难和饥饿》(2002年4月),导言,2。
159 若望二十三世,《慈母与导师》通谕(1961年5月15日) 3。
160 圣奥思定,《论给初阶慕道者的讲授教理》,I,XIX,22:PL 40,327。
161 教廷信理部,《对解放神学的若干训令》(1984年8月6日),XI,18:AAS 76 (1984),907-908。
162 若望保禄二世,《百年》通谕(1991年5月1日) 41。
163 若望保禄二世,在圣多明哥向万民传福音弥散中讲道(1984年10月11日),5:AAS 77
(1985),358。
164 若望保禄二世,《社会事务关怀》通谕(1987年12月30日) 42。
165 本笃十六世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五届全体会议首次集会的发言(2007年5月13日
),3:AAS 99 (2007),450。
166 圣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II-II,q.27,a.2。
167 同上,I-II,q.110,a.1。
168 同上,I-II,q.26,a.3。
169 若望保禄二世,《新千年的开始》宗座书函(2001年1月6日) 50。
170 同上。
171 参阅《建议》45。
172 教廷信理部,《对解放神学的若干训令》(1984年8月6日),XI,18:AAS 76 (1984),908。

8.2 Page 72

▲back to top
72
173 意指坚决「除去导致全球经济失效的结构性原因」:本笃十六世,《向外交人员致辞》(2007年
1月8日):AAS 99 (2007),73。
174 参阅法国主教团社会委员会,《政治的康复》(1999年2月17日);参阅比约十一世,1927年12月
18日的讲话。
175 本笃十六世,《在真理中实践爱德》通谕(2009年6月29日) 2。
176 若望保禄二世,《平信徒》宗座劝谕(1988年12月30日) 37。
177 参阅《建议》56。
178 菲律宾天主教主教团,《我们美丽的土地在发生甚么呢?》牧函(1988年1月29日)。
179 保禄六世,《民族发展》通谕(1967年3月26日) 76。
180 美国天主教主教团,《塑造忠信公民权的良心》牧函(2007年11月) 13。
181 宗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教会社会训导汇编》161。
182 Romano Guardini,《新时代的终结Das Ende der Neuzeit》,维尔茨堡,1965,30-31。
183 参阅I. Quiles,S.J.,《以人位为重的教育哲学》,布宜诺斯艾利斯,1981,46-53。
184 刚果天主教主教团常委会,《国家安全局势消息》(2012年12月5日) 11。
185 参阅柏拉图,《高尔吉亚篇Gorgias》465。
186 本笃十六世,《向罗马教廷致辞》(2012年12月21日):AAS 105 (2013),51。
187 参阅《建议》14。
188 参阅《天主教教理》1910;宗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教会社会训导汇编》168。
189 参阅《建议》54。
190 若望保禄二世,《信仰与理性》通谕(1998年9月14日) 88。
191 圣多玛斯.阿奎那,《反异教大全》I,7;参阅若望保禄二世,《信仰与理性》通谕(1998年9月
14日) 43。
192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大公主义法令》4。

8.3 Page 73

▲back to top
73
193 参阅《建议》52。
194 印度主教团,第三十届会议最后声明:《教会为建设更好印度的角色》(2013年3月8日),8、9。
195 参阅《建议》53。
196 若望保禄二世,《救主的使命》通谕(1990年12月7日) 56。
197 参阅本笃十六世,《向罗马教廷致辞》(2012年12月21日):AAS 105 (2013),51;梵蒂冈第二届
大公会议,《教会传教工作法令》9;《天主教教理》856。
198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16。
199 国际神学委员会,《基督宗教与世界宗教》(1996) 72:Enchiridion Vaticanum 15,1061。
200 同上。
201 参阅同上81-87:Enchiridion Vaticanum 15,1070-1076。
202 参阅《建议》16。
203 本笃十六世,《教会在中东》宗座劝谕(2012年9月14日) 26:AAS 104 (2012),762。
204 参阅《建议》55。
205 参阅《建议》36。
206 若望保禄二世,《新千年的开始》通谕(2001年1月6日) 52。
207 参阅V. M. Fernandez,《为活跃生活的灵修。开乎教会社会训导的第一届国家集会的发言
Espiritualidad para la esperanza activa. Discurso en la apertura del I Congreso Nacional de
Doctrina Social de la Iglesia (Rosario 2011) 》,in UC Actualidad 142 (2011) 16。
208 福传的热情基于这信念。我们拥有的宝藏是骗不了人的生命与爱,和不能误导或让人失望的信息
。福音穿透我们心灵的深处,支持我们,使我们高贵起来。福音是永不过期的真理,因为在我们内
福音所接触之处是别的事物所接触不到。我们无尽的忧伤只能由无限的爱治愈。
208 若望保禄二世,《救主的使命》通谕(1990年12月7日) 45。
209 本笃十六世,《天主是爱》通谕(2005年12月25日) 16。
210 同上39。

8.4 Page 74

▲back to top
74
211 世界主教会议为欧洲的第二次特别集会结束时发放的信息,1:《罗马观察家报》,英文版周刊
,1999年10月27日,5。
212 斯特拉的依撒格Isaac of Stella,《讲道》51:PL 194,1863,1865。
213 Nican Mopobua,118-119。
214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52-69。
215 若望保禄二世,《救主之母》通谕(1987年3月25日) 6。
216 参阅《建议》58。
217 若望保禄二世,《救主之母》通谕(1987年3月25日) 17。
Copyright © Dicastero per la Comunicazione -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