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nna_2018_cn


Strenna_2018_cn

1 Pages 1-10

▲back to top

1.1 Page 1

▲back to top
2018年贈言

1.2 Page 2

▲back to top
2018年贈言
「先生 ,
請給我這水罷 !」
( 若 4:15)
讓我們培養
聆聽
陪同的藝術

1.3 Page 3

▲back to top
前言
親愛的慈幼家庭眾兄弟姊妹:
按照傳統,每一年結束時,我習慣將年度贈言當作禮物,贈予母佑
會修女們,以及分佈在全球每一角落的慈幼家庭。我之所以發表贈
言及其詮釋,目的是幫助我們家庭內各組別,在依照其特殊聖召神
恩而推動的多樣化事業和傳教工作上,能懷著同一的心懷及目光。
今年贈言的主題除了是上一年主題的延續外,亦跟即將舉行的教會
盛 事 ——教 宗 方 濟 各 在 2018 年 10 月 召 開 第 XV 屆 全 球 主 教 會 議
有關,該會議的主題為「青年、信仰和聖召辨明」。
這話題和我們的神恩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我們當盡所能做最好的
準備,並熱衷於這話題,使更多平信徒和青年知悉及參與這重要的
教會事件。藉著這屆主教會議,「教會決意質詢自己如何伴同青年
去認識及接受愛和豐盛生命的召叫,並邀請年青人協助去找出今日
宣講喜訊的最有效方式。」1
今年,我給你們這贈言,希望能幫助大家,在我們全球慈幼家庭的
事業上,達到主教會議準備文件所宣稱的目標。
我選了一個既簡單又直接的主題,它包含了兩個對現今世界很重要
的因素:聆聽和個人陪同。為解釋這兩個幅度,我提出一個極美麗,
且能引發多方面反省的福音圖像:耶穌和撒瑪黎雅婦人。
1 SINODO DEI VESCOVI. XV ASSEMBLEA GENERALE ORDINARIA, I giovani,
la Fede e il Discernimento Vocazionale.Documento Preparatorio e questionario, Elle Di Ci,
Torino 2017, p. 22-23. D’ora in poi citato come DP.

1.4 Page 4

▲back to top
4
在這敘述中,雖然存在著種族差異及宗教對立,但卻經驗到個人深
層的相遇,甚至達到生命的改變。
我邀請你們一如往年以正面的態度接受這贈言,並深入探討對我們
不同的牧民情況有幫助的資料。
我可以向你們證明,在這近 4 年來,我與來自五大洲的青少年相遇
百多次,使我越來越肯定,慈幼家庭不同組別所帶領的院舍和工作
內,有無數對生命開放、希望受到培育、願意學習,並在尋找理想
的良好青年。他們有一顆寬大慷慨的心,渴望為他人服務、為別人
做些事、幫助別人、為別人奉獻自己。
這群青少年希望我們幫助他們,在信仰上得以繼續成長,並步向成
熟。有些人雖沒有明確要求,但他們確切感受到個人相遇和被人聆
聽的需要性。很多青少年亦願意接受個人及團體的辨明和陪同。
於是我問自己:我們還等待什麼?為什麼我們不決定在青少年生命
重要的路途上,給予更多陪伴?到底是什麼使我們裹足不前?這是
教育和福傳的真正首要任務,但為什麼我們竟為其他的事情「忙碌」
或「花時間」呢?
我親愛的兄弟和姊妹,當我們真正信服我們的所是和身份,比我們
所做的重要;而我們在青少年、青年及他們家庭中的臨在、聆聽,
及與他們的交談,比我們為他們所做的工作更重要時,我們會採取
更有意義的措施。這些會恆久影響生命、青年和家庭的生命。
這一切是今年贈言的基礎,以及真正和深層的動機。

1.5 Page 5

▲back to top
I. 豈 能 無 動 於 衷 的 相 遇 : 「 聆 聽 」
由現在開始,我邀請你們細讀及默想這稱為「耶穌和撒瑪黎雅婦人
的相遇」的片段。這圖像能幫助我們明白上主如何和她建立關係,
以及和他的相遇,對她生命造成什麼後果。
有一個撒瑪黎雅婦人來汲水,
耶穌向她說:「請給我點水喝!」
( 那時,他的門徒已往城裡買食物去了。)
那撒瑪黎雅婦人就回答說:「你既是個猶太人,
怎麼向我一個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呢?」( 若 4:7-9)
耶穌和那無名的撒瑪黎雅婦人來自不同的民族;歷代以來,他們生
活在互相比對中,彼此認為對方遠離了原先以色列民的信仰。我們
可以說從社會、宗教和政治三方面,他們都敵視對方,不是因為他
們不一樣,而是因為他們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同時卻對立著:各
方深信自己是原先以色列真正宗教的保護者。事實上,兩個民族認
為對方是偽仿者。
看看我們的主角。
一個撒瑪黎雅婦人來到井旁,她很清楚耶穌從哪兒來。從祂的衣著
看出祂是個猶太人。為那撒瑪黎雅婦人而言,祂是個陌生人:祂口
渴,卻沒有盛水的用具,亦無法取得深井裡的水。另一方面,那婦
人不單只是面對一個陌生人;在她面前的,從宗教角度看,是個「敵
人」。

1.6 Page 6

▲back to top
6
從整段敘述,我們可以知道那婦人是個被標籤為名譽不佳的人,生
活狀況「不檢點」的。從感情方面來說,我們可以推斷她覺得自己
是個被人擯棄的受害者。
再者,在耶穌和那婦人之間介入了強烈的民族和宗教偏見:按照當
時的習俗,耶穌問那婦人要水的行為,是越規的,且應受到指責。
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那婦人面對耶穌時覺得安全,祂不屬於她的
村莊,對她的過錯毫不知情,即使其中一方為偽仿者,他們亦屬同
一 宗 教 族 群 。 耶 穌 不 可 能 和 她 的 撒 瑪 黎 雅 —— 以 色 列 團 體 的 領 導 者
會面,所以她沒有什麼可害怕或擔心。
在這情景下,我們可以為自己引發一些非常有趣的元素:相遇發生
於一個俗世和「戶外」的地方。鄉村中央的一口井,可成為和天主
相遇的地方。
耶穌是相遇、聆聽和發起交談的真正主導者,祂的相遇策略由聆聽
對方及感受對方的情況開始。上主的榜樣為我們是非常實際的。
一個接納和個人相遇的聆聽方式
聆聽永遠是一種藝術。「我們需要練習聆聽的藝術,而不是單純的聽
而已。在溝通中,聆聽是心靈的開放,這使交流變得親切;沒有聆聽,
真正屬神的邂逅無法發生。」2 正為這目的,語言的恩賜,特別在個人
關係上,必須有相應的「明智聆聽」。
在慈幼家庭的使命中,聆聽是十分重要的,它必須由相遇開始,成為建
立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性化的契機,活在完全的自由中,「展現我們
的親切與仁慈的注視,在基督徒的生活內治癒、釋放並鼓勵成長。」3
2 EG 171
3 EG 169

1.7 Page 7

▲back to top
7
在與青少年和青年、學生、不同家庭的各種關係中,真正的聆聽要
注意:
• 鼓勵向別人開放:是我們整個人的開放,我們當然要用耳朵去聽,
但若聆聽是真實的,我們也要用眼睛、思想、心,以至整個人去聽。
• 專注於對方所傳達的,並盡心去明白對方所要表達的,明白到
聆聽的基礎是對人的尊重。
• 以真誠的關注對待青年或成年人所尋找的或對自我所期望的來
陪同他們,表達出與冷漠客套相反的、真正的同理心。這關乎
認同對方及與他同行。
• 要將自己的世界放下,盡量接近對方的世界,有能力去伴同但
不干擾。
• 聆聽,簡單來說,是那對人細心關注的藝術,關注到他們的掙
扎和軟弱,以及他們的喜樂、痛苦和期盼;我們不要局限自己
只聽取情況,而是聆聽一個人。福音中充滿有關耶穌和人相遇
時細心關注的描述。
• 個別神修陪同的聆聽超越心理層面,附有屬神和宗教的幅度,
因為它的方向是走向基督。
• 它亦需要一種內在的寧靜,作為起點來接納別人及他們當時的
狀況。
• 我們教育者的眼睛,望著青少年和青年以及他們的家庭時,都
能在每人心中看到正面的幅度 4。我們需要將這些正面的事物彰
4 ˜ӊࡈڡϋnnேϞΣഛٙɓᓃd઺ԃ٫ٙ࠯ࠅப΂݊ҬՑவɓᓃdːʫவ
ઽชָٙf™ਞቡ MB Vd267 ձ 266CG23dୋ 151 ໮ˏࠑf

1.8 Page 8

▲back to top
8
顯出來。因此,聆聽對我們來說意味著耐心聆聽,確保我們深
入了解對方所說的,以及告訴我們的原因,並留意對方、青少
年及青年,和他們的家庭所感興趣的。
聆聽應引導我們充份地明白今日青少年的需要,甚至是他們父母的
需要,或在我們的牧民環境中所遇到的人的需要。事實上,有時候,
青少年或其父母,或二者一起來找我們,不是為了我們的陪同。相
反,通常是為了一些需要,要為疑慮、問題、急需、困難、衝突、
張力,作出決定,要如何面對疑難的情況等。
我們教育者和福傳者的培育,清楚告訴我們,若我們表示接近他
們,表示我們關心他們,走去和他們相遇,表示我們隨時願意陪同
他 們 , 他 們 會 越 走 近 我 們 。 這 群 年 青 人 —— 生 活 在 「 科 學 文 化 」 、
受到科技和其機緣世界支配、屬於過度連結世代的孩子,感到「需
要一些近身的、可信的、一致的和誠實的參照對象。他們尋找跟他
們有同感的、支持他們、鼓勵他們的對象,以及幫助他們認識自己
的缺點,而不會令他們感到受判斷。」5
所以,這些相遇和隨意的談話有時能「打開心門」,走向更深入及
成長的行程……
耶穌和那只是單純去井邊取水的婦人的對話就如此發生了。
我不是要提供什麼聆聽技巧,我只是想強調,若要培養適當的真誠
聆聽態度,就要注意:
• 不要著急發言,而是讓對方說話。
• 靜心傾聽,不要經常打斷對話。
• 當意見不相合時,不要急於反應。
5 DP, p.33

1.9 Page 9

▲back to top
9
• 不要忽視我們在傾聽的人。
• 緊記所有人都需要感到被聆聽。
傾聽時,這些同樣重要:
• 給予人機會盡訴心中情,有時那為他們是個重擔或壓抑。
• 作適當的發問,避免可能產生的不信任或衝撞。
• 安然地停留在靜默中,耐心等候,不要用無需要的勸告或多餘
的問題來充塞時間,因為靜默的時刻可能使對方平靜放鬆下來,
以及讓他反思他所聽到的。
• 使對方「認識自己的感受」,這些是溝通的重要部份。
• 避免多辯、多言及即時的解決方法。不要忘記重要的事情需要
時間和過程的。
我以鮑思高神父的經歷來結束這有關聆聽的部份。今日談及聆聽
( 辨識和陪同 ) 所用的話語,和鮑思高神父的文化和宗教背景所用
的很不同。但我覺得以下的見證很美好,使我們知道青年及其他人
如何感到被他接納及傾聽:
「雖然他為很多重要的事忙碌,但他常即時以父親的心,在他的房
間接見前來找他個別交談的青年。他要他們非常熟絡地對他,從不
抱怨他們有時不太謹慎的打擾……他讓他們隨便發問,發洩壓力、
防衛、道歉……
他以對待達官貴人的尊重接待他們。請他們坐在梳化上,而自己則
坐在書桌旁,專心傾聽,一如他們所要說的是十分重要的事。」6
6 MB VI, 438-439

1.10 Page 10

▲back to top
II. 能 推 動 人 向 前 走 的 相 遇 : 「 辨 識 」
讓我們繼續那帶領我們去聆聽、辨識和陪同的耶穌和撒瑪黎雅婦人
相遇的片段:
耶穌回答她說:「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賜,並知道向你說:給
我水喝的人是誰,你或許早求了他,而他也早給了你活水。」
那婦人問說:「先生,你連汲水器也沒有,而井又深,你從那
裡得那活水呢? (...)」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但誰若喝了我賜與他
的水,他將永遠不渴 (...)。
婦人說:「先生,請給我這水吧!免得我再渴。」( 若 4:10-15)
耶 穌 是 個 透 視 人 心 的 專 家 , 祂 運 用 所 有 的 方 式 —— 說 話 、 對 談 和 動
作,去和人相遇。
• 祂發問、交談、解釋及敘述,並且注意對方的觀點角度;祂建議、
肯定,以及引起反應。
• 耶穌讓不知名的撒瑪黎雅婦人明白,祂比她更清楚她的處境,
及祂能感受到她正在經歷的痛苦。
• 祂讓婦人面對自己的現實境況及她避而不談的反應;甚至面對
她最秘密的事實,就如她承認:「我沒有丈夫」的時刻。
• 同時亦向她展示出祂的憐憫和同理心。
• 耶穌不讓交談輕易結束,祂不被起初的抗拒所嚇退。

2 Pages 11-20

▲back to top

2.1 Page 11

▲back to top
11
• 交談有助澄清誤會及真誠地表達自我;玄妙和富挑戰性的回答
令婦人覺得親近;她感到訝異,也展示出信任,並且真心渴望
那能夠改善她生命的事物。
耶穌為著別人的益處,並不是作出非議或責斥的道德判斷,而是建
立個別的關係。
• 交談和建議,而不是指責。
• 祂的說話、用詞是指向對話者的心。
• 祂平和地與撒瑪黎雅婦人交談,沒有急於表現自己是可改變她
生命的那位,而是逐步喚起她對於能給予獨特、不一樣及更美
好生命的水源的興趣。
耶穌是人性的專家,祂留心及十分關注交談對象的內心世界,祂會
觀看他們的心、細察及懂得如何詮釋。
信仰及愛的喜樂的召叫
一如昔日的撒瑪黎雅婦人,今日上主仍吸引很多青少年,而這吸引
力與信仰,以及天主給祂的每一個子女,將生命視為愛的喜樂的召
叫,有著密切的關係。
信仰使青年覺得被耶穌的待人接物、關係建立及生活方式所征服,
並將他們的生活擴闊。如教宗方濟各經常說,信仰「不是缺乏勇氣
者的避難所。」7
至於我們,汲取由鮑思高神父的精神激發起的慈幼神恩所湧出的水
泉,這信仰的建議作為任何進一步辨識的起點,是基於此獨一的信
念:相信天主真的愛我們及愛青年,相信主耶穌,願意將祂的生命
7 LF, 53

2.2 Page 12

▲back to top
12
和他們分享,及相信聖神臨於青年內及在他們內工作。8
信仰的光,循序漸進地在「願意讓天主觸動他們」的青年的生命中
成 熟 , 使 他 們 能 夠 意 識 到 「 天 主 為 他 們 每 人 的 愛 的 計 劃」9, 如 此 他
們發現「愛的喜樂的召叫是天主放在每個青年心中的基本呼喚,為
使每個人的生命能結出果實。」10
這 過 程 需 要 在 那 神 聖 空 間 , 在 人 所 知 道 的 最 親 密 和 神 聖 之 處 ——
的良心,以開放的態度接受聖神與天主聖言交談的聲音。
我們要記住,從教育和牧民的觀點來說,青年、夫婦在他們的婚姻
中,或家庭本身,很多時是因為某些極其重要的境況,迫使他們去
尋覓,而走上這路途。
• 一些情況使某些人、青年、夫婦,或家庭中某成員,覺得需要
給予生命一個具深度的意義,甚至是在信仰層面的。有時這是
因為我們重要地發現有些事情起不到作用,是不好的。
• 在健康欠佳時,內心得不到安寧時,以及在生活中,或在婚姻
中配偶雙方,或在家庭中找不到圓滿意義的時刻,這情況會讓
人實在地感到「存在的空虛」,致使個人迷失了方向、不安、
悲傷和沒有希望。
• 不要忘記有些社會令我們過著及被迫過著注重外表的生活,如
同在櫥窗內推銷理念,不能有任何缺陷或瑕疵,及不可變得年
長或變白頭,因為這是「壞品味」。現在更加需要教育,一種
個人及團體的過程,學習聆聽和交談,來促進生命的深度和內
在性。
8 ECf. CG 23, 95
9 DP, p.42
10 Ibid.

2.3 Page 13

▲back to top
13
辨識的恩寵
以上所說的及其他的都證實教會的意向,藉著主教會議去肯定「她的渴
望去和青年相遇,陪伴他們,照顧他們,沒有一個例外」及不會「將他們
遺棄在這個世界的孤單和排斥中。」11 由此可見,與聆聽同樣重要的就是
辨識的恩寵。在教會的傳統中,可以應用於許多情況:對時代徵兆的辨識、
道德行為模式的辨識、有關尋找圓滿基督徒生命路向的神修辨識、個人
聖召或生命選擇的辨識。
無論怎樣,和上主的交談和聽從聖神的聲音都是重要的,因為一如我們
以上所強調的,我們應該知道「耶穌本人及他所宣講的喜訊仍然吸引很
多青年。」12
我們為什麼要建議或提供辨識的方向,給那些讓自己自由地順從天
主的呼召或被天主所觸動的人?很簡單,因為我們承認天主聖神透
過人自己及別人的生活中的事件來說話及工作。祂亦透過很多的中
介說話,但事實、經驗、事件和生活小事本身不能出聲或訊息不清,
受制於不同和主觀的解釋。辨識過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以正確的
方法去光照它們。
教宗方濟各在《福音的喜樂》中提出三個辨識的鑰匙,包括研究時
代徵兆,如教宗保祿六世所指。13 這三個鑰匙或準則就是:認識、解
釋和選擇。
認識 14,在聖神光照的啟迪下!
11 DP, p.39
12 DP, p.36
13 IPAOLO VI, Lettera enc. Ecclesiam suam (6 agosto 1964), 19: AAS 56 (1964), 632, citato
in EG, 51.
14 Cf. DP, p.45-46.

2.4 Page 14

▲back to top
14
• 為在生命的高低潮,在內心鬥爭時,保持頭腦清醒。
• 使人心內的豐富感情得到發揮,及清楚說出所經驗到的或心
中所感受到的。
• 在我所經驗到的跟在我心底深處之間,抓著我所感覺到的和
諧或不和諧的「味道」。
• 在天主聖言的光照下,必須去默想這一切,著重於聆聽的能
力和整個人的情感,不要懼怕無聲的時刻。
• 將所有一切視為個人成長過程的一部份。
解釋 15
• 了解天主聖神藉著在每人心內所激發的,在呼召什麼。
• 詮釋自己和詮釋他人是十分審慎的事,需要耐心、警覺和知
識。需要明白有社會和心理約制的存在。
• 需要面對現實,同時,不能安於最低限度,只傾向容易的面
向,要認識自己的優點和可能性。
• 當然,在一些條件下,一個基督信徒能培養出解釋的能力:
培養和上主真正的交談 ( 好像那撒瑪黎雅婦女跟耶穌的
對話 )。
動用人的所有能力,確保對所有發生的、所體驗到的不
會若無其事 ( 好像那婦人和耶穌談話時心中有所振盪 )。
尋求一個聆聽天主聖神有經驗的人的幫助 ( 就好像在福
音片段中,是耶穌自己作引導 )。
15 Cf. DP, p.46-47

2.5 Page 15

▲back to top
15
選擇 16
若是在家庭環境中作辨識,這便到了個人、年青人、夫婦、家庭作
決定的時刻,( 視乎情形 ) 行使真正的個人或團體的自由和責任。
撒瑪黎雅婦人可以在心內選擇不理會耶穌,繼續她的生活,好像這
相遇後什麼都沒有發生,或者決定讓自己為耶穌所驚訝,全人投入,
甚至告訴她的同鄉她所感到的興奮,因為那人觸及到她內在世界的
深處。
• 當一個人在聖神的光照下作辨識,他的選擇很多時使他有很
大的自由,同時要求在生命中貫徹一致。
• 故此,可以說每一個在信仰和個人成長 ( 及所有聖召牧民 )
行程中,認真辨識過程的目的,是鼓勵人,特別是年青人,
自由和負責任地作出生命的選擇。
教 宗 方 濟 各 說 , 辨 識 是 「 保 障 良 心 —— 那 不 可 侵 犯 的 空 間 的 主 要 工
17,也不裝作取代它」,18 仿傚著耶穌,和撒瑪黎雅婦女交談時,
在步向真理和她的內在生命過程中,陪伴著她。
16 Cf. DP, p.47-48
17 DP, p.48
18 AL, 37

2.6 Page 16

▲back to top
III. 轉 化 生 命 的 相 遇 : 「 陪 同 」
正在這時,他的門徒回來了,他們就驚奇他同一個婦人談話;
但是沒有人問:「你要什麼?」或:「你同她談論什麼?」於
是那婦人撇下自己的水罐,往城裡去向人說:「你們來看!有
一個人說出了我所作過的一切事;莫非他是默西亞嗎?」
眾人從城裡出來,往他那裡去。(...)
城裡有許多撒瑪黎雅人信從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證說:「他
向我說出了我所作過的一切。」這樣,那些撒瑪黎雅人來到耶
穌前,請求他在他們那裡住下;耶穌就在那裡住了兩天。還有
更多的人因著他的講論,信從了。他們向那婦人說:「現在我
們信,不是為了你的話,而是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並知道他
確實是世界的救主。」( 若 4, 27-30, 39-42).
• 撒瑪黎雅婦人以「撒瑪黎雅的婦人」這形象在福音片段中出現,
退出時「認識了活水之源」,甚至覺得需要跑去向她的同鄉報
告所發生的事;透過她的見證,她讓很多人接近耶穌。
• 她放下水罐,跑到村莊向同鄉講及這個男人,並向他們發出一
個重要的問題:「莫非他就是以色列等候多時的那位人物?」
• 同樣,我們可從文中推斷,耶穌令祂的門徒明白祂是在執行天
父的旨意;那旨意就是祂生命中最受重視的,並渴望傳給別人
的。
• 耶穌並沒有擴闊和祂相遇的人的知識和認知,一如對這撒瑪黎
雅婦人所做的,而是給他們成長和改變生命的建議。源自法律,

2.7 Page 17

▲back to top
17
象徵智慧的「雅各伯井」,失去了它的價值,而被「活水」所
代替。
• 在與耶穌相遇時所傳遞的天主形象,並不是冷漠的,遙遠的,
哲學上冰冷的。耶穌顯示的天主是施予生命的,可以被稱為父
親的,不會被困起來,或被操控,或被擁有,因為祂是神 ( 以心
神,以真理來敬拜 )。
• 相遇的結束超出我們平常所預料的結局,即是那婦人帶著盛滿
水的罐返回自己平常的生活。相反,婦人棄掉空空的水罐,去
呼召她的同鄉,告訴他們她的得著,而不是失去什麼。
如同耶穌那般陪同
聖經有很多的記載,說天主向祂的子民肯定,祂會在歷史中陪同他
們來開始。
在新舊約之間,若翰洗者以福音的首個屬神同伴的身份出現;在耶
穌之前,若翰能夠作見證及預備道路,因為天主向他的心說了話。
耶穌自己在新約的很多片段中走近人,及在路上作人的同伴,為將
自己傳給他們,及與當時的人作個別的接觸。
上主與撒瑪黎雅婦人的相遇,顯示天主聖神如何能在任何一個人的
心中工作:這顆心因著軟弱和罪惡,很多時覺得困擾和分裂,「被
不同的及有時互相矛盾的掛慮和意見所吸引。」19
面對這人性事實,個別陪同成為基督徒神修傳統的一種有效方法,
給信眾提供工具及資源,讓他們認出上主的臨在,祂的要求及召叫。
19 Cf. DP, p.50

2.8 Page 18

▲back to top
18
我們如何定義陪同呢?「像同伴之間的一種迎接生命、陪伴著生命
的恆久交談」20;這交談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和上主的關係,幫助他
們克服任何困難。
如同耶穌怎樣和當時的人相遇,我們每個陪同的經驗都需要有以下
的態度:
• 友善的目光,如同耶穌召叫十二門徒那樣 ( 若 1:35-51)。
• 權威的話語,如同耶穌在葛法翁的會堂內宣講的那樣 ( 路 4:
31)。
• 讓自己成為近人,如同耶穌與撒瑪黎雅婦女相遇般 ( 若 4:3-34,
39-42)。
• 選擇跟人走在一起,成為路上的同伴,如同耶穌對厄瑪烏的門
徒那樣 ( 路 24:13-35)。
我們在陪伴青少年、青年、他們的家庭、普遍的成年人時,需要:
• 認識他們正要走的路,正身處的情況及向哪方向走,好能與他
們同行。
• 確保相遇成為建立人與人的關係的機會,而不是互相利用。我
們清楚知道相遇在慈幼教育內的重要性,要以青年和每一個人
為中心,以彼此認識、尋求對方的益處、諒解、同理心、信任
20 L. ARRIETA, Aquel que acompaña sale al encuentro y regala preguntas de vida para
andar el camino (Apuntes provisionales). Simposio CCEE, Barcelona, 2017, 11. Si veda
anche P. CHÁVEZ VILLANUEVA, Lettera del Rettor Maggiore.¨Venite e vedrete©(Gv
1,39). La necessità di convocare, inACG 409 (2011), p. 33-36; M. A. GARCÍA,
L§accompagnamento personale nella proposta educativo-pastorale salesiana, pp. 261-282,
in F. ATTARD-M. A. GARCÍA (A CURA DI), L§accompagnamento spirituale, Elle Di
Ci, Torino 2014, 349.

2.9 Page 19

▲back to top
為基礎。鮑思高神父在這方面是無與倫比、最出色的導師。
• 用聆聽的態度 ( 我們再次提出懂得聆聽的藝術為陪同的基礎! )
好能認識和明白對方的實在情況、他目前的進程、他們痛苦的困
境如缺乏希望、疲累或正在搜索尋回自己的方法,不論是夢想、
渴望還是心中隱藏著的理想。
• 我們常是相遇的中介人,因為真正的同伴是天主聖神。聖十字
若望很強調這點,他這樣寫道:「這些導師應醒覺,在這事上,
他們並不是主要的媒介、導師和推動靈魂的人,主要的導師是
聖神,祂從不忽視靈魂。」21 我們的整個教育牧民和福傳工作中
的同行者是聖神,而這點是永遠都說不夠的。
• 對受陪伴者來說,同伴和同行者必須成為聖神工作的見證及宣
講者,不過要慎重,雖保持接近,但限制自己留在屬於自己而
不是別的位置上。事實上,教育者和福傳者成為神修伴同者的
根據是他們先經驗到與祂相遇。這是很清楚,明顯和基本的。
由於「真正的信仰教育者在某時刻讓自己隱退下來,騰出那只
有聖神能佔有的『空位』」22,好能讓這陪同結出果實,就是青年、
受陪同的人達到和天主的真實關係或相遇。
• 在我們的經驗中發現天主顯示自己的記號,直至感到自己為他
所遇上。
• 明白到常是天主先走第一步;我們的部份是責任和自由。
21 GIOVANNI DELLA CROCE, Fiamma viva d§amore 3,46 in F. ATTARD-M. A.
GARCÍA (A CURA DI), L§accompagnamento spirituale, Elle Di Ci, Torino 2014, 268.
22 R. SALA, Pastorale Giovanile 1, Evangelizzazione e educazione dei giovani, LAS, Roma
2017, p. 391.

2.10 Page 20

▲back to top
20
鮑思高神父,青年的教育者和神修導師 23
談及鮑思高神父的教育者身份,就是證明及認識到他的教育使命和
青少年的神修陪伴之間的緊密關係,以及這對他們的培育的重要性。
為能扼要地及只強調重要的部份,我只提出幾點我認為有重大價值的。
• 鮑思高神父是一位直覺地關注要建立一種富吸引力,充滿教育
建議和人際關係的教育環境的福傳教育者。鮑思高神父從不放
棄採取實際步驟逐漸推行青少年的基督徒培育。
• 鮑思高神父為我們是位真正的青少年陪同者,因為他不限於個別
交談,或修和聖事的舉行 ( 當時只稱告解 ),更將一切放在關係內,
並與教育行動的其他元素和日常生活的不同時刻結合在一起。
• 依照鮑思高神父的方式,陪同者和受陪同者的相聚並不局限於
每日指定的時間表或規定的時間,而是在日常環境中、遊憩的
場所、工作、祈禱、歡樂的時間都能分享。
• 這讓我們想到互相認識、信任及友誼會很容易產生,有利於彼
此信任和願意接受引導。
• 鮑思高的屬神父道是他和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所活出的教育父道
(paternit educativa) 的效果和成熟的果實。以下的描述輝煌地
表達出這父道:「鮑思高神父,聽告司鐸和神修導師,熱情地接
23 Vi invito a riferirvi alla abbondante e ricca letteratura salesiana esistente; evidenzio
in particolare: A. GIRAUDO, Direzione spirituale in San Giovanni Bosco, in F.
ATTARD-M. A. GARCÍA (A CURA DI), L§accompagnamento spirituale, Elle Di Ci,
Torino 2014, pp. 148-172; P. CHÁVEZ, Lettera del Rettor Maggiore,¨Venite e vedrete©
(Gv 1, 39). La necessità di convocare. o.c., pp. 9-16; J. E. VECCHI, Spiritualità Salesiana.
Elle Di Ci, Torino, pp. 22-36, 117-124, 173-174; DICASTERO PER LA PASTORALE
GIOVANILE SALESIANA, La Pastorale Giovanile Salesiana. Quadro di Riferimento,
Roma 2014, 3 ediz., pp. 24-25, 78-103,114-117; E. ALBURQUERQUE (COORD.),
Espiritualidad Salesiana. 40 palabras clave, CCS, Madrid, 77-82.

3 Pages 21-30

▲back to top

3.1 Page 21

▲back to top
21
待每一個青少年,支持他,指導他和教育他,鼓勵他為團體及在
日常工作中做得更好。在他身旁還有其他的指導員、培育者及青
年朋友,青少年可與他們在有激勵性和有成效的交談中,分享同
樣的倫理張力和同樣的屬神價值。」24 歸根究底,感情的語調、建
立信任和同情別人,是鮑思高神父教育計劃的基礎條件。
• 鮑思高神父這教育者經常和每個時刻不獨給他的青少年提供食
物、健康和教導。他的教育責任經常是導向他的青少年的基督
徒教育。故此,我們可以肯定「向著成全基督徒的屬神陪同是
慈幼教育的重要及必需的部份。」25
• 有一很有啟發性的事實,就是知道鮑思高神父並不是與每一個
他的青少年建立同樣的關係和連繫,而是有不同的「語調和程
度的」。和那些只在主日下午到慶禮院來和在告解時遇到的,
及那些整天住在華道角的,以及其中對聖召有所感受及願意跟
隨的,鮑思高神父的態度是有不同的。
• 時常採取行動來建立生命的團體,「應當是屬於我們的」特色,
因為這是鮑思高神父的特色。在團體中彼此友善相待,教育者
時時刻刻的臨在,同理心的交往 ( 慈幼看管的典型 ),能引發信
任和友誼,這些都是那個包括青少年、青年和成年人的團體的
慣常特徵。
他所趨赴的目的,盡其所能達到的,是「獵取人心」。這是美妙的!
為一個真正的福傳者和教育者,這是何等有意義啊!
• 我們知道對鮑思高神父來說,教育環境的質素是需要為華道角的
青年提供以及與他們一起建立的,那是為每個人最有效的陪同,
不論在他們什麼情況下相遇。
24 A. GIRAUDO, o.c., p.149
25 Ibid.

3.2 Page 22

▲back to top
22
• 在他的教育行動內鮑思高神父設法明白青少年們,考慮他們的需
要和渴求;如此在這種教育關係中,青少年覺得受到了解、聆聽、
支持和愛。
青少年對他們的朋友、教育者和父親的信任,使他們敞開心懷及願
意跟隨他,讓他們發現新的和有吸引力的東西。
一個很有意義的例子,同時具啟發性的,就是年輕的彌格 • 馬高
鼐 (Michele Magone) 初時的抗拒—鮑思高神父親自記載—他對
什麼都沒興趣,除了唱歌、吼叫、奔跑及跳躍 26,直至他面對一個
困擾他的「危機」,及一個令他心靈皈依的恩寵使他改變 27,令他
經驗到很大的喜樂和一個出乎意料的神修行程。
因此,我們肯定「鮑思高神父是模範:鮑思高神父自認是教育者、
告解神師和神修導師;他堅持熱情的接待、善良、大方和細微的關
心、用濃厚的感情去獲得青少年的信任、在培育工作上的合作,以
及即時及友善的服從。」28
這一切透過一種在傳統神修中很普遍的教育過程來達到。「基督徒
生活是漸進的,依照明確的深入程度和圓滿度,並且是不斷指向更
完善的成長。」29
- 這些過程不該是強迫的,不論是內在或外在的壓力。
- 直至個人意識到這過程並視之為自己的,因為是聖神在每人內
將它釋放,免受束縛。
26 G. BOSCO, Cenno biografico sul giovanetto Magone Michele allievo dell§Oratorio di
San Francesco di Sales. Seconda edizione. Tipografia dell§Oratorio di San Francesco di
Sales, Torino 1866, 15.
27 Ibid., 16-24.
28 A. GIRAUDO, o.c., p.160.
29 S. DE FIORES: Itinerario espiritual, in S. DE FIORES - T. GOFFI - A. GUERRA
(COORD.),Nuevo Diccionario de Espiritualidad, Paulinas, Madrid, 2004, p.755.

3.3 Page 23

▲back to top
IV. 要 考 慮 哪 種 牧 民 工 作 ?
以教宗方濟各建議的聖召辨識。
我想以上所說的提供了一些我們需要面對的牧民建議和路線。而主
教會議的預備文件亦邀請推行牧民工作,容許我提出一些該注意的
指引。我剛提出的文件邀請我去「注意如何懇切地回應牧民關顧及
聖召辨識的挑戰。」30
以慈幼的視野去認真面對這些挑戰可以是以下的考慮:
1. 認出現在是恩慈的時候,並應該繼續與有需要的青少年、青年和
他們的家庭、父母同行,他們接受彼此並肩同行,而不是孤單上
路並在內心總感到不好受。
多年前韋基神父曾寫過一封以「看,如今正是悅納的時候」為題
的信。31 教宗方濟各在不同的時間在他的宗座勸諭及主教會議的
預備文件中都有發表過;我們很多人以自己的教育牧民經驗也知
道,而我在推動這贈言亦表達出這堅強的信念。韋基神父這樣寫:
「與青少年個別的交談,顯示他們對徹底跟隨基督有很多的思
考。但很多時他們覺得未有準備作出回應,及如以前多次說過,
當發現現實的可能性和他們期望以一生來活出這聖召相比時,他
們就覺得不肯定了。」32
2. 每時每刻培養聖召文化,就算是在似乎困難的文化環境。
30 DP, p.53
31 J. E. VECCHI, Lettera del Rettor Maggiore, Ecco il tempo favorevole, ACG 373 (2000),
pp. 3-49; Cf. anche P. CHÁVEZ VILLANUEVA, Lettera del Rettor Maggiore,¨Venite e
vedrete©(Gv 1,39). La necessità di convocare, o.c., pp. 3-47.
32 J. E. VECCHI, o.c., p.10.

3.4 Page 24

▲back to top
24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第 XXX 屆全球聖召日的文告中用過這樣的
表達方式。
作為教育者和福傳者,我們提出要幫助青年現在和將來,以深度
的自我認識來面對生命,及以願意和慷慨的態度聽從天主在每人
之內的聲音,我們陪伴他們走在個人及貫徹一致的生命計劃的旅
程上。
這不單只是為某些人,猶如他們是優質的一羣,而是按天主給每
一個人的邀請和召叫,走在圓滿成長的路上。
我們渴望青少年能夠發現一種生活方式及對他們對生命的夢想,
在其中施與和奉獻的價值,向別人和天主開放的價值能達到成
熟。我們願意幫助在這旅程上的青少年及每一個人,去發現生命
可以是恩賜和責任,33 而這樣會使他們感到快樂。發現面對趨向
於傳達唯一重要的是自我這種訊息的主流文化,另一個重要的選
擇是明白生命是個恩賜,明白每人也有一個生命的計劃,這計劃
「度身訂造和配合他們的能力」,而每人樂在其中,並從怎樣看
天主和別人的視野來回應他們生命的意義。
但願所有的青年都如此,然而我們極尊重他們的人格,與他們同
行時鼓勵他們的自由。
3. 我們要促進和耶穌建立個人關係的深厚神修氛圍。我到五大洲的
探訪使我越來越深信,「我們」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那些
我們每日遇見的青年,若我們向他們介紹及見證住在我們內、在
我們的生命內的天主,我們是以祂的名為他們而活,大部份都表
現得開放接受。
33 Cf. P. CHÁVEZ VILLANUEVA, o.c., pp. 19-20

3.5 Page 25

▲back to top
25
我真心相信,有時我們的牧民工作沒有「成果」,可能是因為我
們自己沒有勇氣提出明確的建議。或許怕被拒絕,便寧可留在
「平庸的路上」,不去為人製造衝擊。
我越來越相信在全球我們的青年都渴望神修,渴望超性,渴望天
主,有時他們不知道怎樣表達及查問答案。與鮑思高神父在一
起,青年們學會自然地感受到和活出天主對他們的愛,及祂為每
一個人有一個快樂和圓滿生命的計劃。
天主給祂的每一個子女的計劃沒有改變,恆常是一樣的。這神修
氛圍今時更為需要,而且是透過和天主和弟兄們的個人關係培養
出來,並以和青年一起祈禱,在聖事內慶祝信仰來滋養。
這氛圍以在靜默中聆聽並接納聖言,與聖言交談及分享聖言,並
以對瑪利亞的敬禮和對慈母瑪利亞進教之佑的熱情和愛的經驗來
滋養。
4. 將這機會給所有青年及所有的人,不排除任何人,因為聖神在每
個人內工作。
我們相信每個人的聖召來自天主。「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
揀選了你們。」( 若 15:16) 既然每個人的聖召是恩賜,若不是
天主,無人能啟發它或使它生長。但我們該在路途上陪伴它,使
信仰變得更個人;成為一個增長內修和與主耶穌相遇的路途。
耶穌給富少年的召叫及這少年的回應使我們明白,要肯定地回應
天主的邀請,單是熱誠和坦率是不足夠的。要回應這召叫,個人
的倫理道德首先需要神修及信仰。
若活出這神修及信仰的層面,青年便能夠感受到召叫是每一個人
的生命計劃及天主對他們的夢想,如此便能夠在以下每一類的聖

3.6 Page 26

▲back to top
26
召路途上陪伴他們:那包括在俗基督徒的生活、獻身生活、神職
生活、在俗獻身生活……
5. 我們要提出一種促進對生命的一致視野的神修。這是我們慈幼的
「與主契合」神修的本質,我們應該視它為鮑思高神父給我們的
精神遺產。
我們所講的神修是:在其中天主自由地獻出自己,與基督的個人
相遇,對在每人之內工作的聖神,作出個人信仰回應的自由,這
三者有著緊密的結合。
偉大的青年神修導師鮑思高神父,和青年們一起活出的神修,首
先是教育性的,及幫助他們自然地活出走向屬神的成熟的途徑,
將「天主的臨在變得如此『自然』,如同呼吸,睡覺或思想。這
動力不只局限於『宗教』幅度,而是涉及整個生命。」34
6. 以生活見證喜樂
夢想能活出真正的基督徒生活,及想知道天主對他們的要求的青
年,希望看見我們的熱誠及得到親身的體驗。
上主說:「你們的喜樂誰也不能從你們奪去。」( 若 16:22) 當
我們自己、青年們、成年人及父母都去尋覓,並經驗到和上主相
遇,這喜樂就變得可能了。這經驗必須轉化為喜樂地生活,樂觀
地面對每一天,勇毅安祥地應付問題及困難。沒有什麼比充斥著
失意、無生氣、無動力的生命,離天主更遠了。因此我在這數頁
裡多次提出,在陪同別人去辨識生命和聖召時,我們必須是重要
和可信的參照點。要不然只是完成了一個行動,但在人的生命中
沒有留下持久的痕跡。
34 M. A. GARCÍA MORCUENDE, La educación es cosa de corazones. PPC, Madrid 2017,
p.109.

3.7 Page 27

▲back to top
27
7. 「來看看」的思維 35
明顯地我提過的五大洲的青年,他們為基督所吸引,會跟隨吸引他
們的路。如韋基神父在我以上引述過的文章提過,青年不會被我們
的事業及組織,架構或工作所吸引。最多他們貢獻一段時間,或者
幾年,做策勵和服務,但若未能發現由基督而來的深度和魅力,遲
早會走去找其他更能滿足他們的東西。為修道人和年輕神父也是
一樣。所以,經驗到以耶穌之名的福音友愛,「屬於我們的」家庭
精神,家庭感情的氣氛,祈禱,分享生活中大小事情的見證等價值,
將對個人的尋覓及對天主的召叫回答「是」,賦予意義。是那「多
一點」的吸引力,「先知預言、意義、基本價值內的額外部份;或
被稱為『溫暖經驗』的,引發出對獻身生活的靈感及渴望。」36
在「來看看」的介紹中,還有一個幅度未有提到,就是明白到,
不論教會內哪一種聖召辨識,無聲的見證和聖召緘默,都不足夠
使天主發出的召叫成為事實。個別邀請和適當途徑的建議皆應是
「來看看」的一部份。
8. 慈幼式的陪伴,不只是個別的或親切的,而亦是團體性的
慈幼式的陪伴並不只涉及個別交談,亦包含一個能幫助人,尤其
是青少年,將價值及生活經驗內化的更廣闊、更豐富的事實。其
中較重要的包括為人服務及與最有需要的人站在一起。
鮑思高神父就是這樣,陪同是由一個教育環境開始,在其中,種
種教導、個人及聖召成長得以內化。
除了有系統的個別交談外,亦需要在這行程上包括和其他人、
基督徒團體的成員、信仰小組或修道團體作短暫和偶然、簡單
和熟絡的相聚。
35 Cf. Gv 1,39 e J. E. VECCHI, o.c., p. 25-26.
36 J. E. VECCHI, o.c., p. 26.

3.8 Page 28

▲back to top
V. 與 撒 瑪 黎 雅 婦 人 在 一 起
在結束這份贈言釋義時,我想請大家幻想一下撒瑪黎雅婦人去找她
的同鄉及告訴他們關於這個使她著迷,幫助她看到自己最深入的真
面目的人,她可能拉著我們的手,以及:
• 帶我們到雅各伯井旁,那個她和耶穌相遇的井,使她明白祂不
會因我們的抗拒,及因我們面對不明事物時要留在舒適和安全
的空間而卻步,而是會留在我們身邊,直至我們發現我們最深
層的渴望。
• 會邀請我們不要讓任何事和人窒息或抑制我們最深入的理想,
使我們在使徒聖召行程的開始時、或婚姻生活、修道獻身、神
職服務或在俗獻身的開始時,充滿熱誠的理想。
• 會建議我們盡所有能力,時常向來自天主的「恩寵」開放;那
是我們永不能完全發現的恩寵,並且因為我們的有限,不能完
全品嘗的恩寵。
• 會以她自己的經驗來說服我們,關於彼此陪伴、指引和在信仰
上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 會訴說她怎樣從耶穌那兒學會更有人性,及較多一點點「明白
人性」,這是我們持續的挑戰。
瑪利亞生活了預報救主誕生的新猷,和「個人的」天主相遇,祂輕
柔地拍打她自由的門,使人性不能的事成為事實。如同瑪利亞,我
們也被邀去質詢自己的信仰,我們對天主的「交付」,即是生命恆
久的新猷,及讓自己由聖神帶領。

3.9 Page 29

▲back to top
29
上主幫助我們以及青少年走在這旅途上。
願我們的母親賜給我們成為聖言的真正中介的恩典,使聖言在每個
青少年的心內,在婚姻中,在家庭中,在所有尋找的人心中迴響,
雖然不是時常立時得到明白。
祈求進教之佑向她聖子轉禱,及鮑思高神父及所有我們家庭內在聖
德路上成員的護佑。我祝賀大家幸福。
總會長范達文神父
(翻譯:李蘊薇修女;校閱:梁熾才神父)

3.10 Page 30

▲back to top
出 版:鮑思高出版協會──良友之聲出版社
香港九龍天光道16號
電 話:(852) 2568 1617.傳 真:(852) 2568 4161
電 郵:enquiry@vap.org.hk.網 址:www.vaphk.org
印 刷:保諾時網上印刷有限公司
九龍觀塘道436-446號官塘工業中心第四期地下B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