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sian Bulletin (China) 2012 no. 231

專題:「認識鮑思高神父的教育法」




2012 總會長贈言
查偉思神父 Fr Pascual Chávez


出版者 鮑思高家庭通訊


The Salesian Bulletin
香港九龍天光道 16號


電話:(852)2714 7831
傳真:(852)2712 7956
電郵:sb@sdbcin.org
網址:http://www.sdb.org.hk/sbchinese/
督印人 慈幼會中華會省省會長斐林豐司鐸


編輯 梁熾才司鐸


排版設計良友之聲出版社


承印 康和印刷製作有限公司


【非賣品】


■青年慈父與良師。


.鮑思高家庭通訊以四十八種不同的語言,由四十個地區的出版社刊行,


每年發行的總數超過一千萬份。


.本通訊是聖鮑思高贈與慈幼大家庭各成員、友好及其使徒事業支持者的恩物。


.本通訊為非賣品,凡索閱者請把投郵地址寄至本通訊社,便可獲免費贈閱。


.凡樂助本通訊社經費者,請將支票逕寄本通訊社收。


舒卷話題◆ 梁熾才


專題:「認識鮑思高神父的教育法」


青年─鮑思高神父和慈幼會士的導師◆ 查偉思神父


鮑思高神父教育方法裡的策略 (下 )◆ 亞瑟林迪


夢啟航:神奇木棍


鮑思高的家庭背景與其性格的陶成◆ 鄭泰祺


家庭訊息


鳴謝


修院聖母樓動土祝福禮◆ 編輯小組


鮑聖心心傳心◆ 馮定華


給慈幼協進會會員的家書◆ 中海


「喜樂舍」開幕◆ 陳俊麟


鮑思高研習中心◆ 王國基


「慈青」活動記要◆ 慈青牧民辦事處


脫貧不是口號從教育紮根◆ 邵建邦


朝聖兩天遊◆ 協進會(澳門區)


從「神氣遊臺灣」到「生命教育」◆ 湯靖婷


塞外人語:牧羊人的生日會◆ 梁幹潮


讀者心聲◆ 編輯小組


世界之窗◆ 編輯小組


賈利哀勞 11◆ 慈幼傳教策勵通訊


靈修 ‧ 生活


畢會長收留了我◆ 陳日君


天父也用MSN:痛苦◆ 偉才


十年助學感言─海星緣◆ 文文


天主智慧的選擇◆ 黃建國




封底:協進會東涌慶禮院「喜樂舍」開幕


2


4


6


8


10


(3)


12


13


14


15


16


18


18


19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目 錄


認識和效法鮑思高神父
以青年作為我們的


終生使命




舒卷話題
舒卷
舒卷話題
話題


昔日的本地慶禮院


六零年代,本人在筲箕灣


維豪備修院就讀時,和多位備


修生參加隔鄰慈幼中學慶禮院


的工作。當時的慶禮院都是在


星期日下午開放,和現在的慶


禮院差不多。當年有數以千計


來自附近地區的兒童和青少年


參加慶禮院,需要不少人手維


持秩序、組織遊戲和教授要理。


首先有全體聚會,舉行簡短的


祈禱後,接着便是主任司鐸的


訓話。我清楚記得江華年神父


用充滿熱情、響亮的聲音,歡


迎大家來臨,也邀請大家帶同


朋友來參加。他說學校地方很


大,多少人來都可以容納。他


更說大家學了要理之後,都可


以上天堂;天堂的地方更大,


有很多位子,可容納更多更多


的人。訓話後,慶禮院生便分


組到課室上要理課,我們這些


中學生便開始講授要理,將我


們預備好的聖經故事,結合教


理的內容向他們講論。要理課


畢,便是遊戲,上下操場都充


滿慶禮院生的遊戲歡呼聲,有


可以得分的攤位遊戲,亦可租


用玩具;足球場則有比賽進行。


遊戲畢,約下午五時便列隊,


大家都可得到一些糖果或食物。


當年的慶禮院人數眾多,


充滿活力和歡慶,每所慈幼會


學校都設有慶禮院,情況也大


致是這樣。但今天我們很難在


星期日再聚集數以千計的兒童


在一起了。


慶禮院是慈幼會的特色工


作,也是我們一總事業的根源。


今天,仍然有幾所慶禮院或青


年中心繼續運作,並取得一定


的成績,如聖類斯鮑思高青年


中心、長洲鮑思高慶禮院、葵


涌石籬鮑思高青年中心、澳門


慈幼慶禮院等。


鮑思高神父的慶禮院


「慶禮院」(Oratory)作為宗


教用語是指祈禱的場所,或本


堂以外的建築物,可作祈禱或


舉行聖祭的地方。但鮑思高神


父賦予了慶禮院獨特的意義。


鮑思高神父於 1841 年晉


鐸後,在都靈展開他服務貧苦


無告青少年的工作,並在不同


的地方聚集他們,與他們一起


遊戲,教導他們要理及施行聖


事。於 1846 年,他在華道角


鄉郊的「畢納地木棚」,成立


了「聖方濟各沙雷氏慶禮院」,


除主日的活動外,還開辦夜校,


設有閱讀、書寫及算術課程。


其後,於六年內,更開設第二


及第三所慶禮院。


慶禮院經歷一段時間發展


後,才建立起本身的特色,以


滿足青少年的需要。慶禮院設


有青年中心、寬敞的操場、學


校、各類工藝工場及寄宿設


施,並發展為擁有數十名義工、


600 名寄宿生及 100 多名日間


學徒的青少年團體,在主日或


慶節,人數更多。


鮑思高神父令慶禮院常保


持一份共融團結的家庭氣氛,


使青少年在愛中成長。後來,


每當他開設一個新的工作園


地,均採用華道角慶禮院的牧


民經驗為典範。


新慶禮院的成立


本年 9 月 23 日,聖鮑思


高慈幼協進會在東涌開設了


「喜樂舍」─一個主日慶禮院,


以造福該區的青少年。這真是


一個值得我們歡慶和自豪的事


件。本期的家庭訊息,介紹了


「喜樂舍」成立的經過,讓我


們衷心祝禱,祈求天主護佑「喜


樂舍」穩步發展,延續鮑思高


神父熱愛青少年的神恩。


慶禮院 ─ 慈幼教育的根源




2 鮑思高家庭通訊


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慈幼大家庭的傳奇,起源


於一個夢想,當中富有馬爾谷


福音第 9章 36-37 節的色彩:


「耶穌領過一個小孩子來,放


在門徒中間,抱起他來,給他


們說:『誰若因我的名字,


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子,就是


收留我;誰若收留我,並不是


收留我,而是收留那派遣我來


的。』」


青年不但是我們「工作的


對象」,更是推動慈幼大家庭


不可或缺的力量。回顧慈幼會


歷史,處處顯示我們優先為貧


苦無告的青年工作時,就會帶


來上主的祝福,成為豐富神恩、


信仰、聖召,以及在團體中衍


生友愛精神的泉源,而且也是


工作富有朝氣和成果美滿背後


的秘密。


鮑思高神父在青年身上,


接受了天主的考驗:這些青年


被關在牢獄,在大街小巷、廣


場、田野、城郊留連;他們來


敲他的門,尋求食宿;他們也


在城內的學校,遇到前來服務


的他。


「耶穌就叫一個小孩子


來,使他站在他們中間,說: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


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決不能


進天國。』」( 瑪 18:2-3)若


要從字面上接納這句說話,可


能並不容易,特別是那些終日


面對頑劣惡童,因而惱怒萬分


的人,就更難理解。孩童真能


有教於我?


鮑思高神父就是從青年身


上學習:預防教育法一些特點,


就是源自他對青年世界的熟


悉,以及能分享他們的生活、


感受和志向;鮑思高神父的青


年靈修之中,有些重點就是源


自他對青年喜好的了解,以及


能探察到青年可以達到的高度;


慈幼精神的神恩,也有些特點


正正因與青年世界磨合而來。


孩童如何有教於我們?


從事教育者的工作,可能


注定一生遭受奴役和壓力,也


可能會踏上一條趣味盎然的探


索之路,帶來個人成長和轉化。


教育者常常只會思考可以教導


學生甚麼,或許有時他們也應


該反問自己,可以從學生身上


學到甚麼。


教育者的職責,不在於制


定排山倒海的活動和事務,而


是一項靈修之旅,將自己的經


驗點滴傳承,從而發現生命和


個人的深奧意義。在這旅途上,


我們的嚮導往往是那些玩得髒


髒的小手,他們剛在慶禮院最


近花費不菲的裝修工程上,留


下了不褪的印記。


這是因為他們才最接近生


命的泉源。


身為教育者,有如置身學


校,所學到的比所能教的更多,


但這當然也要自己肯去學習。


這樣很快就會發現,原來看著


孩子,比看電視或上網更有意


思,更有啟發。


以下是青年可以教導我們


的東西:


不停發展青年「強迫」教


育者了解他們內外一切:他們


自有天才,去衝擊已建立的秩


序,並能揭露事物的「本性」。


向成人說謊,尚有一線成功希


望,但要騙倒孩子,卻絕不可


能。兒童天性敏銳,遠較我們


更能辨識情感,而且會完全自


然地流露出來。


這一點顯著地增進了教育


者的責任感,並且要求教育者


有更強的自制能力,同時大大


刺激我們的思維。每天與青年


相處,為我們直接帶來選擇、


挑戰、問題和困難。每時每刻,


教育者都要學習怎樣迅速、慷


慨和有創意地去回應。


留神專注「看!」孩子總


希望老師臨在,不是單單「在


場」,而是要求老師全神灌注,


查偉思神父


青年 ─ 鮑思高神父和
慈幼會士的導師


認識鮑思高神父 ( 十一 )




慈幼修院為配合培育聖召及青年牧民發展的


需要,特別於筲箕灣柴灣道 18 號院舍旁空地,


興建一座新大樓,9月 26 日由陳日君樞機主持


動土祝福禮。新大樓已命名為「聖母樓」。


當日早上,陳日君樞機、斐林豐省會長、林


仲偉神父及一眾會士、恩人、建築公司代表、工


程人員等出席了動土祝福禮。陳樞機在禮儀中表


示:「今日開展的工程,應當激發我們的信德,


並表達感恩之情,聖詠中曾慨嘆:『若不是上主


興工建屋,建築的人徒然勞碌。』( 詠127:1)


我們藉著工作為兄弟姐妹、為團體或為社會服務


時,我們就是天主的協作者。藉所舉行的儀式,


我們祈求天主的助佑,使建築工程順利完成,並


求祂保佑建築工人平安健康。」


會長斐神父指:「鮑思高神父曾夢見中國、


夢見香港、夢見筲箕灣這個培育的地方,相信他


亦曾見到這幢大樓。我們大家會按鮑思高神父所


見到的,去興建這新大樓。」


工程召集人林仲偉神父表示:「希望這裡真


的能成為培育中心,不單是會士的培育,更是青


年的培育。希望這大樓可延續會祖的中國夢!」


聖母樓樓高四層,總面積約兩萬多平方呎,


其中三層將作為神哲學生院舍及傳教士居停等用


途,另一層及地下則作為青年靈修中心及備修


院。大樓預計 2014 年底完工。


鮑思高家庭通訊 3


而且不批評、不帶特別期望。


這樣的臨在暖入心房,令學生


感到受重視。臨在就是可予親


近:我在這裡,全是為你;只


是明顯清楚留在學生身旁,不


去干預,不作約束。我們還要


一視同仁,親近他們中的每一


個,不會特別關心那些我們認


為比較溫順受教的孩子。


尊重和忍耐在實際生活


中,孩子永不會是我們夢想或


期望中的模樣。對於妨礙他們


按照自己個性成長的期望,他


們會奮力抗拒。他們各有自己


的步伐、計劃、喜好。鮑思高


神父曾說:「讓孩子們盡情去


自由地做他們喜歡做的……因


為人可以做他們認為自己能做


編輯小組


的一切時才快樂。我遵守這原


則,所以我的孩子不但全部努


力工作,而且以愛去工作。」


(實錄17:64)


鮑思高神父曾這樣告訴他


的助手:「讓孩子們自由表達


他們的意見吧!」他還堅持說:


「多聆聽他們。讓他們暢所欲


言好了。」他亦經常以身作則:


「雖然他百務纏身,還要經常


準備懷着慈父的愛心,去接待


那些想同他單獨交談的孩子。


此外,他還要令他們感到『賓


至如歸』,從不抱怨有人『來


得不及時宜』。他任由他們發


問、投訴、自辯或澄清……他


以歡迎貴賓之禮去接待他們,


請他們安坐在沙發上,他自己


反而靠着書桌而坐,非常留心


去聽,有如他們在告訴他的都


是非常重要的一樣。他有時也


會站起來,在房間同他們踱步


同行。接見完畢,他會親自陪


同他們到門口,為他們開門,


然後目送他們離開,說:『我


們永遠都是好朋友,對嗎?』」


(實錄6:438-439)


喜樂和對生命感恩在成


就和個人幸福的領域上,我們


在青年身上所作的投資是最重


要的。他們有時令我們感到負


擔沉重,但這也是福氣。與青


年一起生活,或會令人疲於奔


命,但是若青年人肯對我們全


心信賴,並逐漸成長,帶給我


們的喜樂又是何其深厚啊!


修院聖母樓動土祝福禮




4 鮑思高家庭通訊


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鮑思高神父不但對教育有


著全面的了解,對扶助也同樣


有全面而透徹的觀念。他心目


中的扶助就是為青年而做的


全部愛德行動。這個詞常見於


鮑聖行傳,是預防教育法的先


聲。


扶助︰教育中的重要觀念


「扶助」和預防教育法在


基本水平上有相近的意思︰


在內容和宗旨的水平上,它們


表示為青年身心的需要所做


的事;在教育策略的水平上,


它們表示教育者為青年的「警


醒」和「臨在」。


鮑思高神父最初幫助邊青


的努力完全發揮了「扶助」的


意思︰


我開始從經驗學習,當青


少年從懲教的地方釋放出來


時,如果他們能找到願意做


朋友的人去照顧他們,在瞻


禮假日上扶助他們,幫助他


們找到有好僱主的工作,並


在週日上不時探訪他們──


這些青年很快會忘記過去,


並開始修正他們的行為。他


們一一變成良好的基督徒和


正直的市民。這就是我們祈


禱院的開始……


在瞻禮日上,我用所有時


間扶助我的青年。在一週裡,


我會去工廠或工場裡探訪他


們。不但青年樂於見到一位


朋友來關顧他們;他們的僱


主也樂於管教受扶助的青年,


在瞻禮日上更是如此,因為他


們面對更大的危險。(MO-En,


190,197-198)


很大程度上的事實是這樣


的:鮑思高神父「扶助」邊


青,即表示要滿足他們所有


真正的需要︰食物、衣服、


有瓦遮頭的住宿、一份工作、


一個受教育(讀書)的機會、


以及能善用「餘閑」。這簡


直是全人推進或發展,指向了


一個教育計劃──按照鮑思


高神父的看法,這個教育計


劃就是要產生成熟的人,「良


好的基督徒和正直的市民。」


扶助作為教育策略


一般慈幼會和非慈幼會


的文章只講論「扶助」是一


亞瑟.林迪


鮑思高神父教育方法裡的策略 ( 下 )




鮑思高家庭通訊 5


種策略。更加不好的是,他


們只著重這策略「預防」的


一面──「監察」,就是說


教育者作預防性的,身體和


道德上的臨在。然而我們應


該清楚知道,「扶助」在那


貧乏的「監察」意義上,並


未能正確表達鮑思高神父扶


助的意思,就算解釋為策略


亦不足夠。鮑思高神父的意


思是:在任何教育的境況下,


對青年每種需要都能「臨在」


和「可得到」。當然這包括


需要時的「監察」,尤其在


一間寄宿學校的環境裡。


我們說,扶助的目的是把


學生置於在道德上不能犯錯


的境地,以免學生走向滅亡。


這是真確的,但對於鮑思高神


父的整體教育承擔來說,這樣


了解和實踐預防削弱了當中


的意義,因此難免受到批評,


而且真的有教育者這樣批評


過。批評的重點在於這樣顯露


了對人性悲觀的評估(尤其是


青少年)、對罪惡有誇大和不


合理的憂慮,而且是一種保護


主義式的關顧,妨礙青年自由


及負責任的決斷,阻止他們走


向成熟的正常發展。


為回應這樣的批評,我們


要指出新時代的心理學強調


及早防範,保護少年免受傷


害的重要。這些受傷的經驗,


尤其在心理發展關鍵的階段,


可能成為不能克服的障礙。除


此之外,我們應強調鮑思高神


父的預防策略不只是設法防


止罪惡的臨在,而是豐富於引


導和建議,幫助青年作出自由


及負責任的決定。


要使預防的活動成為教育


性的,它必須包括:(1)預


見青年的心理時刻;(2)容


許預算過的、負責任的風險;


以及(3)信任青年的理想主


義和責任心。如果能滿全這些


條件施行教育,再在充滿理


智、宗教和親切的愛的教育環


境下,加上互信的態度,「預


防性的輔助」便是教育性的。


正確的價值應加以維護,但自


由仍是教育的基本條件。


鮑思高神父常強調教育者


對青年必須有持續的臨在。在


來自羅馬的信中,他強調這種


臨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青年


休憩消閑的時候。由於教育


是基於感性的關係,只與青年


在課室或其他正規的場合裡


接觸是不夠的。教育者必須


與青年建立一個長久的臨在,


在學校以外所有情景中,尤


其在玩耍的時間,無論小息、


休憩、遊戲及一般的玩耍,這


些活動皆讓教育者連繫青年,


不再只是教師的身份,也是兄


弟和朋友。


在信中,鮑思高神父這樣


說︰「愛他們所喜愛的,這


樣,他們就會學習愛他們所不


大喜愛的,例如紀律、讀書、


克己等。」當他問怎樣剷除


互不信賴的障礙時,那個嚮


導在(從羅馬來的信)夢中回


答說︰「跟青年來往要親切,


尤其在遊戲時;沒有親切感,


不能表示愛情,沒有愛情,不


會產生信賴。誰想受人愛戴,


必須顯示出他先愛人。耶穌基


督可說是親切的導師,祂和幼


小者在一起,就成為幼小的。


慈幼會會士若只在教壇上出


現的話,他只是一名教師而


已,若和青年一起到操場上遊


戲,他就成為他們的兄長了。


〔…〕這種信賴心使青年和


長上之間接駁了電流,將青年


的心扉打開,讓長上認識他


們的需要和缺失,這種愛情


令長上忍受辛勞、煩惱、以


及青年的忘恩與過錯。〔…〕


若沒有這種愛情的話,則各樣


事情都不能順利進行。〔…〕


這些事怎樣發生呢?就是因


為缺乏了「親切」的緣故。


(從羅馬的信 1884)」


教育者在青年的園地裡與


他們相遇,便能變成年青人


的兄姊和朋友,因而打開信


任之門。正是為了這個緣故,


鮑思高神父極其著重在玩耍


時與青年相遇,明顯地,這


裡所說的「扶助」是正面的、


建設性的臨在。


張冠榮譯


(譯自《鮑思高神父,歷史與精神》
卷三,第四章,第四篇)




6 鮑思高家庭通訊


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鮑思高家庭通訊 7
( 轉載自《樂鋒報》第 441 期 )




8 鮑思高家庭通訊


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8


每個人的出生離不開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


亦各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系統,一環緊扣一環,他


們之間的聯繫、背景、家族的歷史,具有先天性的


影響,潛意識地代代相傳,不知不覺間影響到家庭


成員的思維和行為表現。今回我嘗試從鮑思高的家


族歷史結構,去研究他的性格及在孩提時代的印記


(blueprint),怎樣漸漸引導他將來成就青少年事業。


從族譜顯示,由小若望鮑思高這一代推算,我


們可以清楚地追溯到四代。從這四代的先祖輩中,


可以看到幾項特徵︰


1.再婚︰小若望的父親、祖父及曾祖父輩都


有再婚的經歷。


2.遺孤︰小若望的祖父被原生母親遺下,由


伯父收養,過繼為子。( 伯父有多少子女,


沒資料顯示。)


3.續弦︰小若望父親帶着 70多歲的母親及長


子安多尼,續娶麗達.奧其納為妻,安多


尼要接受繼母的撫養管教。


4.單親家庭︰小若望母親奧其納打破這家族


的傳統,放棄再婚續絃的機會,獨自照顧


年老多病的家婆和三個兒子。


由這幾項特徵可見,鮑思高由孩提到成長,無


可避免受到一些先天因素影響。這有助我們了解他


將來為無家可歸青少年服務的原因,以及對事情的


感受和反應。


一、再婚在當時意大利的 Cascina 鄉鎮可能是


很普遍的做法,這種傳統一定會影響原生父母的子


女,令他們感覺被遺棄,並影響他們與繼母,以及


繼母所生子女的關係。小若望鮑思高的祖父 Philip


AnthonyBosco 和他的長兄安多尼是很好的例子。


遺孤子與繼母所生子女間的磨擦,在小若望.鮑思


高的成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後,鮑思高要照


顧那些孤苦零丁的孩童時,一定會多一番體恤和同


理心。


二、小若望對父愛的情意結,推廣至對母親


不離不棄的感恩。父親去世時,安多尼已有九歲,


若瑟只有四歲,而他卻還不到兩歲。正如鮑思高在


《母院史》所描述,正當大家都為父親的離世悲傷


時,他卻堅持要留在房裏。母親再三要他跟着出


房,他卻回應說︰「爸爸不來,我也不來。」母親


向他解釋說︰「可憐的孩子!跟我來吧!你已經沒


有爸爸了!」其時,小若望看見母親哭泣,他也跟


着哭泣。誠如他日後回想,對那樣年紀的孩子,一


定不明白,失去父親是多麼不幸的事。( 參閱《慈


幼會母院史》p.5)然而,兩歲的孩子長大到懂事的


年齡時,一定明白也感受到父親不在身邊,缺少了


「父親角色」(FatherFigureandModelling)的


楷模,為他父性的培養肯定是一種缺憾。不過,正


因如此,鮑思高神父與孤苦無告的孩童相處時,特


別同情他們的際遇,他因而更強調家庭精神與父親


的慈愛角色,關心照顧他的孩子們,讓他們感受到


那份父愛的溫暖。


三、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一定由別的人物


取代父親的角色。或許有人會說小若望的母親奧其


納取代了父親的角色,填補了所失去的父愛和安全


感。良好父性的楷模是無可取代的,這是自然律,


天主造人就有兩性的調和、性格角色的互補。其


實,現代心理學對家庭結構的理論,很受社會發展


因素的影響,的確有討論的空間。在此,我無意貶


低單親家庭的父或母,他們都能稱職地教養自己的


子女成為健康有用的人。


鄭泰祺


鮑思高的家庭背景
與其性格的陶成




鮑思高家庭通訊 9


正如鮑思高的母親做了良好的示範,培育了一


位聖人。不過,她在處理長子安多尼和小若望的磨


擦時,也感到辛苦為難,要靠天主的恩寵和人性的


技巧。因為比小若望年長七歲的安多尼,漸漸成為


了一家之主,在小鮑思高心裡,形成了充滿矛盾、


衝突的「父親形象」。正因為抗拒這個粗暴蠻橫的


「父親形象」,造就了小若望易怒、反叛、剛烈的


性格。


幸好日後他遇到幾位司鐸,才能夠重新在他們


身上,找到溫和良善的父親牧者形象;正確點來說,


他還從這幾位悉心照顧他的司鐸們身上,找回成長


中缺少了的父愛。正如賈勞束神父對小若望說︰


「我的若望!你這樣信任我;我不想使你失望。離


開你那個殘忍的哥哥吧!到我這裏來,你將有一個


慈愛的父親。」( 參閱︰《慈幼會母院史》p. 26)


四、慶幸鮑思高一生都有親母的愛護和照顧。


他的母親奧其納,是父親方濟.鮑思高 27 歲那年,


帶着 3 歲大的安多尼,所續娶的第二任妻子,那時


她才滿 23 歲。可惜,方濟.鮑思高其後因為染上


肺炎,回歸了天父的懷抱。奧其納 27 歲便開始守


寡,有人曾勸導她把握合適的再婚機會,特別是因


為那個時候經濟不景氣,一個女人要負起養活一家


5 口的責任,實在吃力。奧其納 29 歲時,已經拒


絕了好幾次待遇優厚的求婚,於是又有人建議她將


孩子託付給一個好的監護人照顧,但她並沒有接受


這家族不成文的傳統。奧其納似乎明白到母親對孩


子們教育的重要性,即使是犧牲自己的幸福,她也


不願放棄孩子們。的而且確,鮑思高在母親的保護


下,克服了成長的困擾、聖召的阻擋,勇敢地面對


了將來的生活。他長大後,一定會為自己和若瑟沒


有如安多尼或祖父般成為孤兒、失去親母的愛護,


而心存感激。


母親的犧牲給予鮑思高很深的回憶,《母院


史》也詳細記載下來。後來他的慶禮院擴展,離鄉


別井的孩童沒有了父母,鮑思高清楚體會到他們需


要一個「家」。除了一位父親,還需要一位母親,


於是鮑思高由鄉間帶來了他的母親,協助照顧孩童


們的日常需要。媽媽奧其納過世後,他更請來其他


婦女接替她的工作,包括盧華修士的母親喬萬那女


士,還有奧其納的姐姐瑪利安納和其他幾位婦女,


她們都是慈幼協進會的


首批會員。她們幫助照顧


青少年,協助慶禮院洗衣


和修補等工作,確實地履


行了母親的角色。( 參閱


《聖鮑思高傳》第三冊,


p.75)


結語︰從以上分析,


家族的歷史和先天的環


境,對小孩子的性格和成


長有一定的影響。孩童時


期不自覺,但長大了再作


回憶,就會將許多事情串


連起來,清楚看到自己成


長的故事。鮑思高神父就


如一般人一樣,走過他的


人生。感謝天主,安排了


一位慈愛虔誠的母親扶


掖他,使他漸漸成為天


主、聖母的委託人、青少


年的使徒。




家庭訊息,
家庭
家庭
家庭


10 鮑思高家庭通訊


姓名


龍淑嬌 2000


Mrs.NgLeeSiuNgan 500


姚遠 500


彭伍姊妹 500


無名氏 20


李韋霖 200


WilsonLau 20


聖瑪沙利羅學校 5000


JosephWong 2000


SusanneHo 1000


黃愛蓮 500


許光漢 500


鄔宅 200


YauChunKong 100


吳天福神父 500


吳家雯 200


ChuManChingAlice 5000


郭自由 200


李素心 500


余鴻建 5000


無名氏 200


MaKamHon 1000


潘國偉伉儷 200


姓名


譚潤傍 200


黃月亮 300


PongFuKong 500


唐敏儀 600


盧兆熊 3000


李劍華 300


葉成標 500


WinstonK.S.Chu 2000


PoFukMing 300


FungYukYee 300


陳玉華 500


羅彬庭 200


唐凱亮 500


陳文鼎 300


KwanYingWah 100


ChanWingHing 200


馮達文/陳月明 500


KwokSukYin 100


KongYuenChun 1000


李翊宏MatthewLee 20


李蔚清 20


余明茵 1000


JohnNgokpoTsui 200


姓名


PeterChung 50


曾月嫦 100


林藹琪 100


陳玉卿 100


黃張麗珠 100


陳釆蓮 100


李君玉 200


劉多明尼加 200


周品章 200


林嘉棟 300


黎仕偉 300


SavioMak 50


李華若瑟 500


蔡潔英 1500


方玉冰 1000


周顏嬋 500


600


LeeSukWaiRegina 1000


HoKalingRosa 200


花蔡月 500


邱意珍 150


AlfredKamBiuMA 500


區美凌 1000


由八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


金額*


鳴謝 樂助慈幼會使徒工作讀者芳名


* 金額欄目內沒有特別註明的均為港幣


金額 金額


新台幣


澳門元


澳門元


澳門元


澳門元


澳門元


澳門元


澳門元


澳門元


美元


投稿須知
1.歡迎投稿,來稿字數請勿超過八百字,敬請提供照片並註明退還地址,用後奉還。
2.稿件請寄香港九龍天光道 16號《鮑思高家庭通訊》編輯部收。
電話:(852)27147831傳真:(852)27127956。
如遞交數碼化稿件,請電郵至 sb@sdbcin.org。
3. 截稿日期為單數月 24日。


加元


加元


人民幣


人民幣


人民幣


人民幣


聖鮑思高慈幼協進會-中華聖母中心




鮑思高家庭通訊 11


良友之聲出版社


呈獻最新善書


耶穌的慈愛


與智慧
細緻漫畫 展現動


人比喻和奇蹟


短訊解碼 傳揚耶
穌教導的真理


送可愛耶穌
公仔


八達通套


限量版禮
盒裝




送給青少
年的


最佳聖誕
禮物


美籍身體神學專家
韋基道 (Christopher West)著 《身體神學入門》 最新修訂本
「我向基督徒夫婦、
過獨身生活的人、
導師、神學生推介
此 書,希望你們像
我一樣領悟身體神學
革命性的意義。」
耶穌會吳智勳神父聖神修院婚姻倫理學教授


在性謬論氾濫的時代
為你開啟


真福若望保祿二世
的智慧寶庫


九龍土瓜灣天光道16號 電話:(852) 2568 1617 電郵:enquiry@vap.org.hk 網址:www.vaphk.org


訂購表格
聯絡人:


團體名稱(如適用):


聯絡地址:


電郵:


電話:
(如屬香港以外地區,請提供國家和地區號碼)


訂購書籍 數量

《身體神學入門》
香港及澳門售價 :港幣60元


海外售價 :10美元


《耶穌的慈愛與智慧》聖誕禮盒裝
香港及澳門售價 :港幣150元


*海外售價 :22美元


《耶穌的慈愛與智慧》普通裝
香港及澳門售價 :港幣100元


*海外售價 :16美元








填妥後請傳真至(852) 2568 4161或電郵給本社。


* 寄運 / 運送服務費用另計
良友之聲出版社


VOX AMICA PRESS




家庭訊息,
家庭
家庭
家庭


12 鮑思高家庭通訊


【願景宣言】我們希望這三年的準備,以及


2015 慶典過後,能夠看見慈幼大家庭各單位,與


主契合,團結聯繫,攜手延續他的使命,成為青少


年的鮑思高,並啟發更多人追隨慈幼神恩,讓會祖


的臨在有形可見。


【使命宣言】為使願景能夠實現,我們願意承


諾,加強個人與團體的虔敬生活,設法按總會長的


指示,認識會祖神恩、實踐他的教育法,見證積極、


樂觀、簡樸與喜樂的慈幼靈修生命,並且培養奉獻


精神,矢志與青年同行,推廣慈幼聖召,在承擔使


命時,促進共融團結,敢於在人前宣揚基督徒與慈


幼人的身分。


【思想深化】早前總會長讓鮑聖聖髑親臨每個


會省,加深了每個人與會祖的關係;最近他提出了


三年靈性準備的具體建議,以迎接「慈幼聖年」,


慶祝 2015 會祖誕生兩百周年。


「會祖誕生200周年慶祝籌備委員會」建議,


以「鮑聖心、心傳心」作為口號,推廣一項運動,


並作為中心思想,「貫串」這三年所舉辦的「各項


節目」,使能彼此呼應,意義遍及不同層次,並使


各項活動,目標變得清晰。


這樣,每一年活動的重點,將以三個不同的副


題來呈現:


鮑聖心、心傳心


(2012–2013)認識鮑聖,熱愛青年。


研讀鮑思高神父的「歷史」,認識他的「心」,


特別是他那關心青年、拯救青年的「愛心」。


(2013–2014)效法鮑聖,教育青年。


認識和實踐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以及


他的「靈修」,好能把整全的教育和福音的喜樂帶


給青年。沒有他的「靈心」,我們便不能做到。


(2014–2015)繼承鮑聖,與青年同行。


「百年時勢也轉變,鮑聖愛心不變」,這是因


為我們願意繼承鮑思高神父的使命,心傳心,代傳


代;讓我們貫徹他的愛心使命,實現他的「心願」。


是次慶典有兩個主要目的:i.更新慈幼大家庭;


ii.廣傳會祖精神與他的教育法。


透過慶典,我們希望大家庭各單位的會士和


成員,能加強「神恩身份」、鞏固「使徒熱忱」,


凝聚對慈幼大家庭的歸屬感;我們希望正在接受服


務的人士、青少年,特別是新一代的慈幼青年,能


增強作為「慈幼人」的身分認同;藉著慶典,我們


也希望召集過去曾接受慈幼服務的人士、特別是舊


同學,使他們重溫成長的美麗回憶,並繼續走上慈


幼的成長路;我們也希望藉著一些公開活動,吸引


更多教會及公眾人士,跟隨鮑思高神父的精神,認


識他的預防教育法,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導青


少年,確立和培育新一代去承擔這份「心傳心的使


命」。


我們會在每一項活動,強調下列幅度:i.整個


慶典與各項活動,會有足夠的宣傳,特別是讓舊同


學知曉這慶典,重溫過去成長的恩寵,並延續這使


命的承擔;ii.各項活動要增加對會祖神恩的認識,


以及強化參與者的靈性生命;iii.籌辦活動時,必須


考慮青年人的參與,無論是在學的、慈幼大家庭、


以及一般的青年人;iv.活動設計上要有創意,以


迎合現代年輕人的言語和口味。


盧華神父說:「他每進一步、發一言、辦一事,


都是為拯救青少年。的確,他所關心的就是拯救人


靈!」


今天,聖若望鮑思高向我們說:「喜愛青少年


不足夠,卻要使他們感受到真正被喜愛!設法使別


人愛你!」


讓我們攜手合作,讓 2015 年成為我們「慈幼


大家庭的聖年」,獲得天主豐厚恩寵,並充滿熱火


與愛情,延續鮑聖拯救青少年的使命!


慈幼大家庭慶祝會祖誕生 200 周年三年計畫(2012 - 2015)


鮑聖心、心傳心
馮定華




鮑思高家庭通訊 13


親愛的會友:
如果您有參加 8 月 16 日的「鮑聖生日會」,應該已經知道和認識了慈幼會中華會省新任省會長 ─ 斐林豐神父。我因公幹出門,錯過了今年的盛會;不過,我們會省幹事會卻專程約了斐神父於 9 月 15 日下午見面。當日除了 6 位幹事及邱姐,我們更有幸邀得孔智剛神父、陳鴻基神父及謝錦芳修女三位神長同行,跟斐神父暢談了三句多鐘,內容包括:•各幹事介紹自己(信仰歷程、成長背景等)及分享各自的幹事職務、工作•會省運作座右銘:本會的使徒生活守則、會省手冊及慈幼會省會長的贈言•兩岸三地經常性的活動及會議


•2012-2014 年的工作方針
•配合陳樞機主辦「信德年」培育課程
•東涌同樂日及慈幼大家庭活動
•使徒工作:鮑思高研習中心、東涌 FDB 及澳門慈幼學校小賣部•會員培育及澳門配合會省的相關活動(由於時間不足未能詳細介紹,感謝陳子坤兄弟和
劉麗梅姊妹所作的準備)
•神師交流日的初步構想
•省會長的回應及訓勉


斐神父真是充滿神恩,他除了很用心聆聽我們每個人的介紹和分享,更不時提問、並對各幹事的工作與付出予以肯定和讚賞。由於我們佔用了大部份時間,留給斐神父的時間實在不多,但他亦非常精要地指出鮑思高神父給我們親撰的守則 ─ 五 #6(Project of Apostolic
Life, pp.69):「每位協進會會員遇有需要時,可以把自己認為應該加以注意的事,向長上提出」(《使徒生活守則》, pp.138);而且重申慈幼協進會會員乃在俗慈幼會士,應愛主、愛福傳、愛聖母。他希望我們繼續加強共融、不斷成長、多了解自己的聖召、接受同一的使命。同時,省會長鼓勵我們一起研讀新版《使徒生活守則》,甚至可以在網絡上 (SCC.org.
hk) 分享討論,並積極參與 2013 年的慈幼大家庭靈修週活動和預防教育法工作坊。當日 6 時半,我們與斐神父在聖安多尼堂的聯誼廳共進晚餐,除了祝賀新省會長,也是「送舊迎新」呢!因為斐神父已(重新)委命陳鴻基神父為他的代理(即我們的會省神師)。共有 30 多位會員、望會員參加這共融聚餐,他們當中更有些獻出自己的「首本名菜」。在此特別要感謝各位有心人及所有默默協助籌備晚宴的兄弟姊妹,亦藉此感謝卸任的會省神師孔神父,他過去四年給予幹事會各方面的支持,使會省運作順利,願天主降福他並賜他平安和健康!最後,讓我代表整個中華會省歡迎陳鴻基神父「重返議會」,與我們並肩作戰,榮主救靈。


天主保佑!


中海


慈幼協進會省會長
給會員的家書




家庭訊息,
家庭
家庭
家庭


14 鮑思高家庭通訊


編輯小組


「喜樂舍」有如會祖鮑思


高神父所創辦的慶禮院,地點


在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開


放時間由 10 月 7 日開始,每


逢主日下午2時至4時30分。


感謝聖母!我們終於找到一個


地方,與青少年一同遊戲、一


同學習、一同分享主的喜樂。


回想本年 3 月,我們 11


位兄弟姊妹宣誓加入聖鮑思高


慈幼協進會,並在東涌成立雷


鳴道衛冠納中心,為青少年的


救靈工作獻身。該中心乃第一


個設立在非慈幼會堂區或學校


的中心,成立時得到前堂區主


任司鐸麥安華神父歡迎及祝


賀,但是聖母訪親小堂堂區的


牧民議會卻不接納我們成為堂


區善會,並訂立規則,列明借


用場地須兩個月前申請。


在復活節期間,中心舉辦


了一個主題名為「主!復活


了。」的繪畫比賽,但是堂


區在比賽前兩星期,才通知我


們可以借出場地,宣傳時間


不足,想當然參加的人數亦未


如理想。由於剩下不少比賽用


的物資,有一位非常熱心的老


師建議為東涌天主教學校的初


中學生再舉辦一次比賽。天主


上智的安排,讓我們得到與學


校接觸的機會。在比賽後的數


天,中心會長拜訪了中學部校


長。會談期間,會長表示可以


為學生舉辦暑期補習班,校長


十分開心,並立刻答應,於是


我們邀請了鮑思高研習中心主


任王國基兄弟為我們籌辦是次


活動。


在籌備暑期活動期間,會


長曾多次向校長表示希望借用


中學部的地方舉辦慶禮院。由


於新校監與慈幼會神長常有接


觸,對慈幼會有一定了解,在


校監支持下,我們便順利地開


展了成立慶禮院的工作,而慶


禮院則命名為「喜樂舍」。


在「喜樂舍」開幕日的籌


備工作期間及開幕日當天,大


家發揮了慈幼大家庭的團結及


互愛精神。子坤運送了兩部足


球機給我們;木容則贈送我們


200 個真福衛冠納的紀念匙


扣;石華為我們聯絡各中心,


邀請他們參加


開幕日;葵芳


慈幼青年中心


主任劉姑娘提


供一些攤位遊


戲資料,並派


出慈青到場與


學生一同打鼓


及教玩扯鈴。


另外,我們還


得到堂區署理


主任司鐸張興灝神父協助,提


供「喜樂舍」信仰培育課程內


容的指引及教材。


「喜樂舍」開幕日當天的


嘉賓包括東涌天主堂萬榮紳神


父、會省神師陳鴻基神父、會


省神師謝錦芳修女、東涌天主


教學校校監、中學部校長、小


學部校長、東涌天主教幼稚園


校長、協進會省會長、本中心


會長及一班天真活潑的學生。


開幕儀式禮成後,一場由本中


心邀請的長人隊,與東涌天主


教學校校隊對壘的籃球友誼


賽,立刻在籃球場上展開。同


時在有蓋運動場,慈幼青年中


喜樂舍 (Here All Share) 開幕 陳俊麟




鮑思高家庭通訊 15


有慈幼大家庭


朋友問我,上期


家庭通訊「東天


G.O.D.」一文所提


及的鮑思高研習中


心 ( 下文簡稱「中


心」) 究竟是何機


構?是不是一間補


習社?我心想:為


甚麼他會不知道呢?跟著我便向他簡單介紹了一遍。


我想大家庭內成員或其他讀者,也會對中心有所不了解,甚


或不知道有中心的存在。因此我希望藉家庭通訊向大家介紹一下。


早於 1991 年,當時的土地發展公司撥出位於德輔道西 466


號順成大廈地下 C舖給慈幼會,同年 9月 17 日中心投入服務,


最初由慈幼會陸順賢神父管理,其後於 2000 年轉交慈幼協進會


管理。


中心的服務宗旨是給青少年學業輔導和成長輔導,使青少年


在學業上得到有效的協助;中心透過舉辦多元化和有益身心的活


動,發展青少年多元智能,並培養他們積極面對人生的信心。中


心現時的服務有功課輔導、語文補習、課餘託管,親子旅行和興


趣小組,而且在聖誕、中秋等節日亦有舉辦聯歡活動。


中心特設思高計劃,為學障兒童舉辦訓練班、家長講座和家


長支援網絡;為青少年舉辦歷奇訓練,以增強他們的抗逆力;亦


為老師舉辦藝術修行工作坊,以紓解他們的工作壓力。曾與中心


合作的單位包括東涌天主教學校、九龍三育中學、鄧鏡波學校和


慈幼學校。


中心亦成立鮑思高小善會,除鼓勵成員在學業及品德方面努


力向上外,也勉勵成員協助其他學習較慢的學生,並會教導成員


祈禱、認識天主和鮑思高神父。此外,中心每月均會舉辦聚會,


包括祈禱、頒發學業進步獎、遊戲等;並有舉辦戶外活動,讓成


員接觸社會及大自然。


中心現設管治委員會,由主席、2名神師及委員共8人組成。


日常事務由主席 (現任協進會使徒工作幹事 ),受薪的主任、助理


和導師,兩三名義工處理。中心的財務主要由協進會籌款和資助,


學生只需繳付比一般中心學費低約 40%的費用。領取綜援或經濟


有困難的學生更可再獲學費減免。


鮑思高研習中心
陳俊麟


王國基


心的青年與嘉賓和學生一同


打鼓、玩扯鈴、以及進行攤


位遊戲。整個「喜樂舍」充


滿著歡樂的笑聲。活動期


間,慈幼會中華省省會長斐


林豐神父蒞臨祝賀,並由本


中心神師陳鴻基神父陪同參


觀,講解「喜樂舍」日後的


活動安排及內容。


現在請大家為「喜樂


舍」祈求天主聖父,讓我


們分享會祖鮑思高神父的


神恩,吸引青少年接近我


們、喜愛我們、信賴我們。


願大家互禱!感謝天主!


編者按:陳俊麟是「喜樂舍」舍長




家庭訊息,
家庭
家庭
家庭


16 鮑思高家庭通訊


2012開學感恩祭


接近 100 位慈青於 9 月 22 日在慈幼修院


禮堂,參加由慈青牧民辦事處舉辦的「慈青開學


感恩祭 2012」。參加者包括慈幼大家庭各院校


學生、堂區青年,還有不同院校剛升讀大專的畢


業生,以及在職青年。


今年的活動主題為「認識鮑聖、熱愛青年」,


活動分青年聚會及感恩祭兩個部分,希望鼓勵參


加者反思鮑思高神父對於求學的態度,使他們明


白現有的學習機會並非必然,而且更要主動尋找


求學機會,學懂珍惜這份天主的恩賜。


青年聚會的一輪刺激活動結束後,省會長斐


林豐神父親自蒞臨主持感恩祭。他在講道中提醒


慈青,教育者可分為三大類:第一是天主,第二


是自己,最後是父母和老師。每位青年除了要為


自己的學習負責外,也可以成為其他青年的教育


者。斐神父重申教育的出發點是保持心靈純潔,


這樣才能聽到天主的說話,並倚靠耶穌和聖母的


幫助,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愛」。


最後,新任慈幼青


年牧民團團長葉泰浩神


父送贈每位慈青四個字


「主動、認真」。他希


望所有慈青均能在新一


學年主動求學,認真學


習。感恩祭完結後,參


加者拍攝了大合照,並


在喜樂的 ActionSong


之下結束是次活動。


領袖訓練營


五日四夜的慈青領袖訓練營,於7 月 23


至 27 日在長洲靜修院舉行,60 多位來自港澳


慈幼大家庭各院校的參加者,在 10號颱風及大


雨下進行了連串訓練。十多位資深慈青,包括


慈青達人、慈青 Fans、修女及神父,亦把慈青


領袖特質傳授給參加者。


訓練營的 10多位進階參加者,首先要接受


兩天的訓練,去深化慈青領袖的元素,包括深


入認識慈青精神、設計活動流程、帶領小組技


巧及如何組織祈禱聚會等。到了第三日,40多


位初階參加者入營,由進階慈青領袖帶領,開


始認識慈青五大精神:時常喜樂、努力求學、


熱心侍主、關愛服務、青年帶動青年。除了聆


聽講解之外,參加者也透過活動、分享及實踐,


深化慈青精神,好能在慈青善會中發揮,成為


青年的領袖。


慈青領袖絕不能缺少祈禱,因此大家每天


都以感恩祭或早禱作為開始,而晚飯後亦會依


照慈幼會傳統,一起唸玫瑰經,並以晚禱作為


一天的結束。梁偉才神父在晚訓時提醒參加者,


耶穌是領袖的模範,因此慈青領袖應在自己的


團體中,發揮天主賦予的才能,帶領青年行善


避惡,遵照耶穌的教導履行使命,引領青年認


識天主,活出有意義的人生,追求永生。


「慈青」活動記要
慈青牧民辦事處




鮑思高家庭通訊 17


慈青達人─保得修生


我在這次訓練營中看到天主的造


化,真是只有天主才能令人改變和成


長。我最感動的是看到進階的慈青雖然


最初比較慢熱和被動,但經過三天訓練


之後,都有明顯的改變和進步,帶領初


階慈青時,都能散發出有自己風格的慈


青領袖特質。其實這次我以慈青達人的


身份負責訓練,是很大的挑戰,但感謝


天主,我總算完成任務,覺得自己也成


長了!我特別感謝梁偉才神父信任我,


而且給我很多鼓勵和建議,讓我可以做


得更好。


慈青 fans─波子


這五日四夜陪伴14位慈青領袖(進


階)訓練,為我這個「同行者」很深


刻。眼見他們熱情投入,更處處擔心自


己未能勝任初階組長,令我深為感動;


最後憑藉達人和 Fans 給予的鼓勵,終


有信心成為慈青領袖,帶領更多人認識


天主。這真能體驗到「青年帶動青年」


Yo!慈青呀慈青加油 ~!


受訓領袖 ( 進階 )─慈幼英文中學翰林


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領袖訓練營,


本來是帶著過來人心態,希望重拾成為


領袖的熱忱;怎料最後卻令我作了很深


入的反省。那退的一步、那份細心,是


我所欠缺的。幸好在過程中得到不少導


師、朋輩的提醒,最後我的確進步了,


而這希望就成了我來年的目標。


受訓領袖 ( 初階 )─澳門永援中學


AshleyChoi


我是來自澳門的參加者,來到不熟


悉的地方,但得到其他慈青熱誠招待及


關心,令我覺得很親切。雖然短短三日


兩夜的時間,不足夠認識所有參加者,


但我很充分感受到這個團體的團結與和


諧。希望下年有機會再與大家相遇,更


深入認識大家,相處更融洽!


慈青善會幹事交流日
慈青牧民辦事處於10月20日,在慈幼修院禮堂


舉辦了2012-13學年的慈青幹事交流日,共有60多位


不同院校的慈青幹事參加,彼此交流帶領善會的心得。


今年的主題是「一個團結的善會」,大家在聚會


中透過一次模擬善會的經驗,反省天主揀選他們的原


因,明白到天主是希望大家合力,締造團結的善會。


其後,參加者按照自己在善會中的職位分組,分享該


職位應有的責任,以及不


同院校的目標,從中得到


不少啟發。


最後,慈幼青年牧民


團團長葉泰浩神父為活動


作總結,他指出:「幹事要有為人服務的心,不要怕


沒有回報,不要怕吃虧,要有責任感,要承擔,這樣


才能使善會更團結。」


大合照後,參加者在歡樂中完結這天的活動。


牧民常會


2012-2013 學年香


港區第一次牧民常會,


於 10 月 20 日上午在慈


幼修院禮堂舉行,匯集了


慈幼大家庭 18 間中小學


50 多位會士、修女、老


師及牧民助理。


在聚會中,梁偉才神父分享了今年的牧民主題:


「認識鮑聖,熱愛青年」。他並介紹了多位影響鮑聖


一生的人物,包括麗達媽媽、盧華神父,還有鮑聖最


重要的導師─聖母媽媽。梁神父強調,雖然鮑思高


今天不在我們身邊,但我們可以有計劃地培育好學


生,成為其他同學的模範,使他們成為鮑聖第二。


小休後,副會長馮定華神父按慈幼會青年牧民部


的要求,邀請所有參加者一起檢視目前的工作是否具


備教育及福傳的幅度,他也希望大家未來繼續反思這


個題目—「青年牧民再思」。最後,大家以「容孩


近我」的聖經章節作結束祈禱,反省我們從事教育青


年的工作時,是否有福傳的意義。




家庭訊息,
家庭
家庭
家庭


18 鮑思高家庭通訊


朝聖兩天遊
脫貧不是口號
需從教育紮根 聖鮑思高慈幼協進會 ( 澳門區 )


於 8月 18 及 19 日兩天進行朝聖之


旅,目的地是連江口犂頭咀及韶關


嬰德堂。是次朝聖活動由謝肇中神


父帶領,參加者包括聖瑪沙利羅中


心神師及會員、慈幼中心會員及堂


區教友,總共 30人。


出發當天早上 8 時 30 分,參


加者在拱北口岸廣場集合,然後乘


車前往連江口犁頭咀。旅途中大家


誦唸玫瑰經,祈求在聖母的助佑下,


此次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期間,我


們竟然迷了路,幸有天主的眷顧,


終於到達目的地,此時大家的心情


既興奮又感恩,由衷地一起高唱「我


們全心感謝天主」。


到達犁頭咀後,謝神父帶領我


們先會晤當地居民陳先生,在他陪


同下前往雷鳴道主教及高惠黎神父


殉道的地方。各人都留心聆聽謝神


父講解兩位聖人殉道的經過,欣賞


他們為人捨生的精神。離開前我們


一起祈禱,表揚他們為主殉道的行


徑。


第二天,我們到韶關的嬰德堂


參觀及參與彌撒。謝神父跟我們講


解該堂的歷史,原來嬰德堂是雷主


教時期興建的,現已交由顯主會修


女管理。彌撒後,我們與本堂神父、


顯主會修女一同拍照留念,之後我


們跟隨修女參觀安放紀念雷主教的


石碑、有關慈幼會和母佑會簡史的


閱覽室及聖物部,大家都十分踴躍。


午飯後,我們前往馬壩人遺址


參觀。為感謝天主這兩天的恩賜,


最後由慈幼中心會員帶領我們齊唸


玫瑰經,然後便踏上歸途,我們都


帶著喜悅和感恩之心回家去。


他們的人生從這裡開始,大步向前走出自己的未來!


潮州天主教少年城為台灣政府立案之安置機構,但經費方面


90%以上全靠自籌募款。在經費有限的狀況下,必須把恩人的每


一分錢,運用到最大的效益,因此少年城不僅為孩子提供完善的


生活環境,更期待透過教育改善孩子未來的生活。


在慈幼會士的支持下,少年城主任蘇自玉透過六大領域的教


育模式,給孩子更多元化的學習目標。並在博幼基金會的大力推


動與支持,給少年城的孩子提供課輔教材與專業師資的授課;更


在蘇主任的擘畫下,推動了藝能教育;也傳承鮑思高愛的精神,


以靈性教育為主,生命教育為輔,健全孩子的心智。


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歡笑。


這群天主所祝福的孩子,今年的學業更精進。15 歲父母雙


亡的小豪、來自單親家庭的小峻,以及由高齡祖母教養的小宏,


分別經學校推甄獲不同的中學錄取。滿心期待他們在天主的關愛


下,繼續邁向未來。


蘇自玉主任深信:堅持做對的事﹗不要怕辛苦﹗天主自會照


顧我們﹗堅持為孩子


準備最好的,也感謝


各界恩人不斷支持與


捐款。相信孩子的未


來每一筆色彩,都有


大家的一份奉獻,請


繼續支持「讓孩子的


人生從這裡開始,大


步向前走出自己的未


來﹗」


協進會 ( 澳門區 )


邵建邦




編者按:邵建邦是灣屏東潮州少年城的社工員




鮑思高家庭通訊 19


2012 年暑假,我們一群


中一至中四的學生參加了「神


氣遊台灣」宗教及文化考察之


旅,先後遊歷台南市、台南後


壁鄉、屏東三地門、墾丁、高


雄縣等地,進行考察及體驗。


為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


是住宿的體驗。我們每天晚上


住宿的地點都不一樣,包括:


台南碧岳牧靈中心、台南聖若


瑟使徒會、屏東萬金聖母聖殿


及墾丁天主教青年中心,跟在


酒店住宿的感覺截然不同,別


有一番風味,確確切切地感受


到濃厚的宗教氣息、宗教人士


的生活品味和信仰生活氛圍。


其實,過程有點累,但對很多


同學而言卻是新奇的經歷,也


鍛鍊了同學們的毅力與耐性。


其次,是與當地青少年共


融的經驗。我們接近百多個青


少年聚集在屏東萬金村一座全


台灣最古老的聖殿前,在皎潔


明亮的月亮下,盡情載歌載舞,


遊戲玩樂,祈禱讚頌上主。我


們港台兩地青少年因天主而聚


湯靖婷


在一起,因信仰而心


中喜樂,充分發揮慈


幼精神:「青年帶動


青年、時常喜樂、熱


心侍主、關愛服務、


努力求學。」


還有,在後壁鄉


我們明白了「無米


樂」所反映的全球化


現象,見證農民如何


自處實現農村文化中知足常樂


的生命哲學。農民下一代為了


承傳地方文化,積極參與建設,


齊心合力,保育土地,活化鄉


村,最後觸動全台灣;相對我


們香港新界東北區居民,這只


能是望塵莫及的事。


這短短的五日四夜裡,我


們獲得的實在太多太多,三言


兩語難以盡訴。衷心感謝在旅


途中相遇的每一個人,特別是


台灣母佑會的修女,默默地在


整個旅程中守護我們;而香港


的易修女和郭修女每天亦在感


恩祭中為我們的平安而祈禱。


回港後,延


續「神氣遊台灣」


之旅的體驗,我


們四個中四同學


參加了一個由生


命教育基金會主


辦的青年研討會,


探討現代思潮對


個人成功觀的影


響,開始反思生


命的意義。


在這趟旅程當中,我們學


會的不再是知識,而是用心去


感受一切:感受台灣人的熱情、


宗教的莊嚴、神父修女們的虔


誠、台灣青年的活力與凝聚力。


我們這才發現生命可以如此不


同,如此美麗。讓我們進一步


反思:我們想要的生活是怎樣


的呢?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


生活,只是現實的障礙、眼前


難以抵抗的誘惑、混淆的價值


觀,令我們把它束之高閣罷了。


透過了解台灣人的種種故事,


帶起我們積極思考自己未來的


想法。旅程的反思讓我們寫下


自己人生的另一頁,一頁屬於


我們自己去撰寫的「燦爛的人


生」。


從台灣回來的我們,為自


己寫好了未來的序曲。有機會


你也去台灣一趟,也許會有意


外的收獲!最後我想再說一句:


「我愛台灣!」


編者按:湯靖婷是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


學中四學生


從「神氣遊台灣」到「生命教育」




家庭訊息,
家庭
家庭
家庭


牧羊人的生日臨近了,羊


棧中的一群羊為了給牧羊人驚


喜,想為他預備一個特別的生


日會;但牧羊人每天都與羊兒


在一起,牠們根本沒有機會開


羊棧會議,於是牠們偷偷商量


如何找機會去準備!一天,牧


羊人帶領羊群到一個最為肥美


的牧場放牧,但抵達牧場的時


候,卻發覺他最愛的幾隻羊不


知所終,於是大感焦慮,四處


尋找。他一邊找一邊高呼那幾


隻羊的名字,卻沒有回應!最


後,他終於在山崖旁一個危險


之地,發現牠們躲起來開會;


牧羊人應該怎樣做呢?


我們本堂每個主日的彌撒


後,本堂神父都會為一班成年


教友講授要理,其中大部份是


我們鮑思高中心的員工,也是


本堂神父身邊的最得力助手。


當日彌撒中,本堂神父就即將


開展的「信德年」強調,大家


都要回應教會的呼籲,好好學


習要理以加強信德。主日感恩


祭結束後,教友們如常進用茶


點,而本堂神父也如常去預備


課室和教材。上要理課時,到


來的只有小貓三四隻,而鮑思


高中心的員工一個也沒有來!


向其他學員詢問,得知他們在


中心的職員辦事處,於是遣人


去找他們,回來的答覆卻是他


們在開會,所以沒有空上課!


本堂神父記得這已是連續第二


個主日他們沒有來上課,所以


授課時無法平復那份起伏的心


情……


下課後,本堂神父回到在


鮑思高中心的辦公室,在路上


遇見一個沒有來上課的員工,


於是便問她是否記得今天要上


要理課,她回答:「噢!對啊!」


本堂神父於是說:「那麼,妳


好好想一想甚麼對妳是更重要


的吧!」然後他便離開了。事


後本堂神父與修士談及這事


時,修士說他們聚在職員辦事


處內開會,好像是要為你開生


日會!結果本堂神父說:「他


們與我一起三年多了,難道還


不明白我的心嗎?有甚麼會比


看見他們的信仰成長更使我高


興呢?如果他們為了給我預備


生日會而不來上要理班,我反


倒不想參加這生日會……」


本堂神父一方面感受到他


們的愛,刻意為他預備一個生


日會,為他獻上驚喜;另一方


面,卻又看到他們尚未明白牧


者的心,結果驚喜未成,卻先


令他們所敬愛的牧者心碎了!


為甚麼我們身邊最親近的助


手,竟會將信仰生活放在一個


不高的層次呢?為甚麼幾年來


每天與我們一起生活、一起工


作的,卻不明白父親心中最渴


望的是甚麼?難道父親會渴求


子女送禮物或預備大餐?父親


心中所求的,難道不是子女的


成長?最好的禮物,難道不是


子女滿全父親對他們的期望?


究竟如何才能將他們帶向主耶


穌基督呢?


翌日,本堂神父懷著一連


串的問題,出席了他們精心準


備的生日會( 按:理由只是感


到他們一番好意和不想破壞氣


氛 )。生日會結束前,神父站起


來致感謝詞。他說:「我吹熄


生日蛋糕的爉蠋前,許了一個


願,你們猜猜是甚麼願望!」


一個說:「我們大家都做聖


人。」(按:這是本堂神父當晚


彌撒時說的道理 )另一個說:


「經常參與彌撒。」也有人說:


「好好上要理班。」本堂神父:


「好!好!你們都能猜到我的


許願,但願我的生日願望能成


真。……我很高興收到你們為


我預備的生日禮物,但最大的


禮物莫過於你們能滿全我對你


們的期望……」


究竟本堂神父的生日願望


會否實現呢?


20 鮑思高家庭通訊


牧羊人

生日會


梁幹潮神父




鮑思高家庭通訊 21


梁熾才神父:


您好!您所贈寄的 2012 年 5 月 6 月號 228 期《鮑思高家庭通訊》及《鮑思高神父對聖母的


敬禮》,已於 6月 10 日左右收到,謝謝!


開啟信封,取出兩本書冊,對於《鮑思高神父對聖母的敬禮》這本書,竟從頭至尾詳細閱讀了


三、四遍,每當讀到「鮑思高神父也在這裡開設祈禱院,照顧這些貧苦無依的兒童」這些字句時,


猛然回憶起童年學生時代,在上海南市國貨路「一心教養院」內件件瑣事。慈父鮑聖的子弟們以懇


摯恩情照顧我們,同時又把信、望、愛三德之種子栽種在我們的幼稚心坎裡,隨著時間流逝,歲月


增長,竟打下了更紥實、良好的基礎。子弟們又以身教感染我們,每當飯後、課後或有空時,首先


是走進當時在校內的聖堂,拜謝耶穌聖體,向隱藏在麪餅內的耶穌說說心裡話,求祂保佑、降福。


他們同時又指示、教導我們怎樣恭敬聖母、熱愛聖母。每當一年一度紅五月─聖母月來臨之


時,現在仍記得,曾有三次鮑聖的子弟們親自率領我們約 20 幾位同學,來回步行赴佘山朝聖。佘


山離校約有三、四十多公里之路程,步行來到佘山腳下,由邁步登上佘山山頂,來到聖母進教之佑


大殿,跪在聖母慈母像前,率領我們熱誠地異口同聲祈禱,懇求聖母保佑、降福我們,恩賜我們每


個人,均能走好自己應走的人生之路。


幸而在當初這個時代,很榮幸能接受到鮑思高之精髓教育法,才能夠成為今夕的我。


人生充滿艱險、陷阱、甜酸苦辣、艱辛坎坷,及在世俗化大潮沖擊中,由聖母保佑及指引,才


能邁入耄耄之年,仍保持著童年時代純潔的信、望、愛三德。


《鮑思高家庭通訊》228 期第 17 頁上有「北京的召叫」,同樣在可稱為世界級名都的上海,


也有「上海的召叫」。


聽說該次避靜的十一篇道理已結集成書,現祈請是否能逐漸贈寄一份予我,好嗎?謝謝!


現僅能祈禱,祈求聖母,能恩賜鮑聖的子弟們早日重歸故地上海,為廣大有需的青少年服務。


浪費了您許多寶貴的時間。


特此鳴謝!


求主恩賜平安、幸福。


主內兄弟


一校友敬呈


2012 年 7 月 16 日撰


讀者
心聲


《鮑思高神父對聖母的敬禮》是譯自恩梅德神父 2008 年為澳洲、英國、菲濟和薩摩亞慈幼會


士主持避靜時所講的其中一篇道理。該次避靜的十一篇道理已結集成書,書名為《StartingAgain


fromDonBosco( 從鮑思高神父再出發 )》,由英國鮑思高出版社(DonBoscoPublications) 於


2009年出版 (http://www.don-bosco-publications.co.uk/Don-Bosco-Publications-Online-Catalogue/


Starting-Again-from-Don-Bosco/flypage.tpl.html)。其他十篇的避靜道理暫時還未翻譯成中文。


編輯小組




家庭訊息,
家庭
家庭
家庭


22 鮑思高家庭通訊


母佑會:為青少年服務一百四十年


【 慈 幼


通 訊 社 ─


2012年8月


3日意大利羅


馬訊】─ 回


顧 140 年前,鮑思高神父身處摩爾尼斯鎮,與


聖女瑪沙利羅一起創立了母佑會,見證首批女青


年獻身事主。時至今日,母佑會已有 13,653 名


修女,分佈於 94個國家的 1,436 個團體,遍及


五大洲。


在今年 8月 5 日於摩爾尼斯舉行的母佑會


140 周年慶典上,5名於羅馬進教之佑大學就讀


的修女,在總會長查偉思神父,以及母佑會副總


會長 EmiliaMusatti 修女的陪同下,宣發終身聖


願.貫徹母佑會的使命,繼續為不同國家的青


少年開展教育事業、促進全人教育及社會團結、


共同計劃及發展涉及福傳、培育及「預防」教育


(協助青少年脫離困境)的活動。此外,母佑會


每個會省均會以感恩及為聖召祈求,來慶祝成立


140 周年。


總會長鼓勵認識鮑思高神父的教育法


【慈幼通訊社─2012年8月16日意大


利鮑思高崗訊】總會長再次回到鮑思高神父的出


生地──鮑思高崗,主持彌撒慶典,標誌著鮑思


高神父誕辰二百週年的籌備工作,正式由第一年


的主題「他的生平」,轉向第二年的主題「認識


他的教育法」。


總會長在引


言中,邀請大家


在新一年默想鮑


思高神父的教育


者身分,然後更


深入了解預防教


育法,並將之不


斷更新和植根於文化中。


總會長並強調了鮑思高神父事業的一些特質:


(一)與青年相聚的喜樂;(二)透過教育而作


出他鐸職的見證;及(三)為青年益處的創造力。


在鮑思高神父的經歷中,喜樂及歡慶是成聖的途


徑,歡樂若能與工作(學習)及宗教(虔敬)相


結合,建立富教育氣氛的環境,且不會使人遠離


現實。因此對他來說,建基於基督的喜樂,是真


正重大的事情。他願意青年認識這喜樂,因此操


場、瞻禮日、話劇、音樂、歌唱、秋季旅行等,


都是十分重要的,並讓教育者同時成為一位教


師、一位學生。


教宗和平與希望的信息


【 慈 幼


通 訊 社 ─


2012年9月


13 日黎巴嫩


El Houssoun


訊】─教宗本


篤十六世於 9


月 14 日展開黎巴嫩牧職之旅,希望幫助紛亂的


中東地區建立和平。據 ElHoussoun團體的慈


幼會士VittorioPozzo 神父所述,黎巴嫩的基督


徒均歡迎教宗到訪,雖然未必能令中東問題迎刃


而解,但在這局勢緊張的時刻,一句安慰與希望


的說話,已富有強烈的象徵意義,最少有助暫時


平息衝突。


這次教宗之旅,慈幼會士有多方面的參與。


教宗到訪首天,已與居於當地多年的慈幼會阿普


勒榮休宗座代牧波圖拉索主教會面。慈幼會 20


多位青年亦在卡布奇MaronitePatriarchate 外


的廣場,參與了教宗與黎巴嫩青年的聚會。最


後,ElHoussoun 團體的弟兄,亦於貝魯特與教


宗一起舉行感恩聖祭,之後舉行教宗的中東『主


教會議後宗座勸諭』遞交儀式。


講道全文的英本版本,可於慈幼會網頁:
http://www.sdb.org/en/Rector_
Major/Homilies/Homilies/Homily_2_
preparation_Bicentenary 瀏覽。




鮑思高家庭通訊 23


我來自一個佛教家庭,


但我的姊姊有一群天主教


徒朋友,並與他們一起參


加聖堂的活動。有一天,


姊姊表達她想成為天主教


徒,那時爸爸對我們說:


祖父在臨終前告訴他,我


們的祖先原是天主教徒,更囑咐爸爸要尋找我們


的天主教親人。因此,爸爸不但准許姊姊加入天


主教,更驚訝地對我們說:「我希望按祖父的遺


願,我們全家人都成為天主教徒。」


我們的家附近,有一間由慈幼會士負責的聖


堂,姊姊在那裡認識了 FabianHao 神父,與他


分享了我們家庭的故事及父親的願望,並請他幫


助我們。幾個月後,神父告訴爸爸,他往祖父的


出生地,找到我們的天主教親戚,且有一位是神


父。聽過這消息後,爸爸決定我們一家人皈依天


主教。那時除我以外,全家人都十分支持爸爸


的決定;除我以外,大家都開始學天主教道理。


我很抗拒,但 Hao 神父一直幫助我。最後,我


也決定跟隨家人,Hao 神父並於 1992 年 12 月


22日,為我們全家人付洗。


一個月過後,我的爸爸證實患上癌症,而且


數個月後便離世。這對我打擊很大,但 Hao 神


父一直在我爸爸患病期間支持他,更在他離世後


支持我們一家人,讓我能戰勝傷痛。最後,我請


求姊姊帶我見 Hao 神父。我告訴他我並不明白


甚麼是奉獻生活,但我只希望像他一樣。這樣,


在支持家人工作的同時,我開始了備修生的體


驗。我看過鮑思高神父、真福柯蒂美‧澤德修


士 (Bl.ArtemideZatti) 及可敬西滿‧斯魯吉修


士 (SimonSrugi) 的傳記後,更決心成為一位慈


幼會修士。


有一天,我清理準初學院的書架時,看到一


本書講述在越南的傳教士如何因基督的緣故受


迫害及死亡,這不禁令傳教聖召的種子我在心裡


萌生。之後,我向初學師及初學後培育的院長表


達了希望成為往訓萬民 (AdGentes) 的願望,並


在 2000 年作出申請,獲派往巴布亞新幾內亞的


鮑思高技術學院,為我到蒙古傳教作準備。


每當會士們問我,越南仍有許多人未認識耶


穌基督,為何要到外地成為一位傳教士?我的回


應總是:「傳教士為我們奉獻了這麼多,甚至奉


上他們寶貴的生命。我覺得我們也有責任去分享


基督的信仰。」我深信天主必會因我們的慷慨而


恩澤這片土地,衪必會派遣更多傳教士代替我在


會省的位置。


從 2004 年起,我便愉快地以慈幼傳教修士


的身份在蒙古服務。感謝慈幼會士的見證,觸動


了我這個固執佛教徒的心靈,並帶領我認識基督


和慈幼聖召。最後,我深深感謝上主在我身上所


行的一切奇妙事情!


Br.AndrewTranLePhuong
陳禮風


在蒙古的越南傳教士


慈幼傳教意向
2012年11月:


為歐洲28個會省的「歐洲計劃」策勵祈禱。


願「歐洲計劃」為歐洲大陸拓展新視野,且在慈


幼神恩方面激起新希望,促進復興。


2012年12月:


為在美國對當地西班牙人的傳教工作祈禱。


願美洲大陸內的慈幼會士關注當地的移民現象,


並為此地區的工作預備周詳的計劃。


「我由一名佛教徒變成基督徒、慈幼會士和傳教士!」




24 鮑思高家庭通訊


靈修•生活
靈修
生活
生活


寫《畢少懷神父傳》的慈


幼會神父DonVascoTassinari


請我寫一些對畢神父的回憶,


我當然很樂意合作。畢神父是


慈幼會中華會省的前輩,大家


都稱他是中國的聖鮑思高,訴


說對他的回憶,給我機會表達


我的知恩;回憶過去,我自己


也身在其中,請讀者不要介意


我多次談到自己。


我特別憶起第一次和畢神


父見面的情況,但請先容我先


交代一下我的童年。


我在上海出生,1944 年


我十二歲,剛小學畢業。日本


人佔領上海,我父親失業、中


風、半身不遂,我們住在一位


舅父住所的閣樓,家裡五個孩


子要吃、要穿、要上學,怎麼


辦?城裡誰都生活困難,但我


家裡更困難。


父親在讀高中時領了洗,


他還想修道做神父,那時教會


不太鼓勵新教友做神父,那給


他付洗的傳教士說:「你結婚


吧,將來送你的孩子去做神


父。」


我出世前媽媽生了五個女


孩子。我出世後爸爸開始栽培


我的聖召,從我很小時就帶我


每天去聖堂輔彌撒。星期天我


們在四間不同的聖堂望五台彌


撒。


我從沒有感到壓力,爸爸


是一個極外向、樂觀的人;他


喜歡我,我喜歡他,我真的喜


歡有一天能做神父。


我母親對此並不太興奮,


我是第一個男孩子,按中國文


化我的責任是傳宗接代。


其實到了 1944 年,情形


已很不同了。爸爸半身不遂,


已不能把我帶在身邊,學校裡


的同學常約我遊玩,因此我往


往不在家裡。我變了,不再是


那聽話的小天使了,爸爸只能


為我祈禱,媽媽才可憐,一方


面要照顧有病的丈夫,一家的


責任都壓在她身上,長子又變


壞了,怎麼辦?


媽媽有一位老同學兼老同


事張太(張錦泉神父的媽媽),


是很熱心的教友。她知道我媽


媽的困境,就把慈幼會備修院


介紹給她。張太說:「我的孩


子進了慈幼會備修院,看來他


們那裡很好,又讀書,又快樂,


一切是免費的,但希望孩子們


將來進慈幼會做神父。」


對於我將來做神父,媽媽


一向不太起勁,但在目前的情


況:與其讓我和壞同學整天在


外,倒不如把我送給神父們吧。


這樣也解決了學費的問題。


但慈幼會究竟是甚麼,媽


媽當然並不知道。在上海認識


慈幼會的人不多,耶穌會、方


濟會大家認識,但慈幼會是新


來的,住在南市(可以說是城


外)。


我對慈幼會卻已有點認


識,因為慈幼會士很有辦法,


他們排演出一些頗有水準的歌


劇,請各界人士(堂區、學校、


修會)免費入場。這個自我宣


傳的方法既收效又受歡迎,很


多教友都去欣賞,尤其是修女


們。她們很慷慨,多自動捐獻。


我看過那些歌劇幾次,也參觀


過他們展出的「教理展覽會」,


規模很龐大,包括模仿羅馬地


窟(catacombe)及很多電動展


板,內容教育與遊戲兼備。


慈幼會在南市的大本營也


稱紅房子(紅色磚),曾是國


貨展覽會場地(那條街也稱國


貨路),業主陸伯鴻先生把它


交給慈幼會辦教育。那裡面積


相當大,慈幼會的神學生、哲


學生、初學生和備修生都住在


裡面。一進那紅房子,你會看


到「貧窮為主」(神職人員穿


的黑色袍多數已是灰黃的了),


但「喜樂為王」的傳教神父,


他們常帶着笑容。


話歸正傳,讓我仔細述說


我第一次和畢神父見面的情


況。那是 1944 年,我已年滿


12歲了。有一天,媽媽給我說:


「我帶你去看看慈幼會神父們


肯不肯收留你。」我說:「好


呀。」於是我們就去了那在南


市的「紅房子」。那天是 7月


19日,聖味增爵(聖雲先)的


瞻禮,也正是我父親的本名瞻


禮。


紅房子後面是「普育堂」,


是仁愛會修女的安老及育嬰


院。聖味增爵是她們的會祖,


畢會長收留了我 陳日君著譯




鮑思高家庭通訊 25


慈幼會整個團體去她們的大聖


堂慶祝瞻禮,禮儀和聖樂的高


水準不在話下,主祭的當然是


畢少懷會長神父。


大禮彌撒後我們回到紅房


子,被帶到畢會長的辦公室,


房間很簡陋,好像只有兩張椅


子。


因為戰爭,畢會長被困在


上海,會省南部的會務他只能


遙控,紅房子也


就成了他的會


省,初學院、


神哲學院當然


得 到 他 的 關


懷,甚至接納


備修生也屬於


他的份內事。


那天畢會


長坐在一張椅


上,我母親坐


在他對面,畢


會長背後站着


一位高瘦的神


父(原來是備修


院院長),我站


在媽媽身邊。我母親是個老實


人,絕不想欺騙任何人,在會


長前竟沒有為我說甚麼好話。


她說:「神父啊!我這個孩子


近來很不乖,真讓我擔心,如


果他在這裡也不聽話,請你告


訴我,我馬上來帶他回去。」


畢會長常自嘲說他會廣東


話、客家話及國語,但三種混


在一起講,上海話更不是他的


強項,因此我媽媽講話時 , 由


那高瘦的神父給會長傳譯。畢


會長不知有沒有專心聽傳譯,


我見他只是微笑地看著我。我


也低著頭,偷偷地看他。我心


裡想:「媽媽自己「倒米」,


這件生意談得成嗎?」


多年後畢會長給我寫信,


談起那天的事,引用了福音裡


的話:「(耶穌)注視了他(那


富少年),愛上了他」。從那


天起,我對我的慈幼會聖召從


來沒有懷疑過。


畢會長不單收錄


了我,還叫我媽媽早點帶我來


備修院,因為備修生幾天後就


會去閘北農場避暑。


兩天後我就進了備修院,


在家裡有時開不成飯,在備修


院卻常準時開飯,但難得吃得


飽。備修院裡的生活紀律又相


當嚴格。奇怪的是在這情形下,


備修院內還是其樂融融。究竟


怎麼解釋?我想正如華道角慈


幼母院初期一樣,有鮑思高神


父臨在,許多人住在一起,但


真是一個家!


回想當時,我能想像為畢


會長不能用上海話和我們溝


通,該是一件頗痛苦的事。但


他並不因此放棄來到我們中


間,和我們談笑。我們講上海


話,他講他比較熟悉的「客家


話」,再加上手勢和身體語


言,我們還是能溝通的。當然


我們也開始學一兩句意大利


話,那是畢會長家鄉的話,也


是鮑思高神


父講的話。


意大利的 R


發音為有些


人 不 太 容


易,畢會長


就幫我們練


習:Buona


sera (good


afternoon)


B u o n a


serrrn-ra,


他 和 我 們


這些頑童


在 一 起


時, 顯 得


非常開心。


那時中日戰爭,美軍戰機


不時來轟炸一些日本營地。「紅


房子」沒有「防空洞」,飛機


來了,警鐘響了,但躲去那


裡?神哲學院、初學院、備修


院的長上和修生全部到禮堂聚


集,安全嗎?未必,但如果要


死,至少大家一起死。畢會長


的臨在帶來一股莫名的信心和


安詳。人心真奇怪,一個嬰兒,


就算在一個絕對無力的媽媽懷


抱裡,也感到安全。


編者按:本文譯自意大利文《畢少懷神
父傳》中陳日君樞機撰寫的部分。




26 鮑思高家庭通訊


靈修•生活
靈修
生活
生活


登入名稱:若 9:1-5


我的顯示名稱:我的天父


密碼:痛苦
連絡人:亞當─人


亞當:「爸爸,人生為何要受苦,甚至要死?」


天父:「我並沒有創造痛苦或死亡!」


亞當:「人一生要面對不同的痛苦:病痛之苦、


失敗之苦、孤獨之苦、分離之苦、……


死亡之苦。」


天父:「我只創造生命。」


亞當:「無論是生理、心理以至精神上的痛苦、


無力感、沮喪、失望以至絕望,沒有人


能逃避!」


天父:「人自己創造痛苦及死亡。」


亞當:「人要在今生承擔及補償自己在前生所


作的罪孽?!」


天父:「每個人只有一個生命!」


亞當:「是祖先犯罪,後人承受懲罰?!」


天父:「部份正確。」


亞當:「生、離、死、別!生、老、病、死!


生為受苦?生為死?」


天父:「人用錯了我賦予的自由意志,選擇了


一條毀滅的路,最終帶來痛苦及肉身的


死亡。」


亞當:「亞當、厄娃犯了原罪,但我們並沒有


犯錯。」


天父:「誰敢說自己未犯過罪?誰敢說自己


甘願好好活出我創造人時所給予的模


樣?」


亞當沒有回應。


天父:「人兩大問題是驕傲與自大,而且不承


認自己犯了罪,以為自己是神。」


亞當沒有回應。


天父:「我是生命,我賦予人生命,是叫人獲得


生命。離了我,人甚麼都不能作,最終


就是死亡。」


亞當:「沒有祢,人便成為了混沌。」


天父:「我的聖子來到世上,並沒有取消人所


造成的痛苦及死亡。」


亞當:「他自己接受痛苦,甚至死於十字架上。」


天父:「他尊重人的選擇,但又不願看見人步向


死亡。」


亞當:「他選擇以死亡戰勝死亡,把痛苦及死亡


的本質改變了。」


天父:「死亡不再是滅亡。」


亞當:「肉身的死亡帶來永生的開始。」


天父:「相反,痛苦成為獲得救恩的過程,得到


永生的途徑。」


亞當:「痛苦可以使人靈得救。」


天父:「人能以自己所受的痛苦,令他人及自己


的靈魂得救。我的聖子示範了。」


亞當:「爸爸,願祢的名受顯揚,願祢生命的國


度臨於世上,如同在天上。感謝祢給予


我對痛苦及死亡的新定義。求祢寬恕我


寧願選擇死亡也不選擇祢的罪過。不要


讓我只無奈地活於痛苦的哀怨下,但讓


我透過積極接受痛苦去為自己及他人靈


魂的得救。亞孟。」


天父:「奉獻一切痛苦,為永生作犧牲。」


亞當:「爸爸,好難做到,但這才算是愛。」


亞當離線。天父仍在線上。




鮑思高家庭通訊 27


俗語說:十年人事幾番新,


此言在 21 世紀更是真切。十


多年前,我奉派到中國大陸為


更貧苦的孩子服務。這份滿載


天主恩寵與祝福的任務,我今


天滿心喜悅等待美果收成。雖


然在起初,很多人認為中國人


太多,需要助學的孩子太多,


個人單薄的力量實在有限,幫


不到甚麼忙!我卻像有一團熱


火在催逼去伸出援手,且以拾


海星的老人自居,多少也不重


要,只要遇上失學的孩子就要


助他重投學海,這就是「海星


緣」。


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家中操


作家務、田野中勞動、路邊乞


食的小人兒,乘着香港恩人的


慷慨解囊、天父的祝福庇佑,


背着書包上學了。


一年又一年的為他們付出


時間和心力,在學校假期裏為


他們預備成長課程,攜手參與


一起成長。他們漸漸長大,就


出現青春期的煩惱、學業上的


困難及人際關係的困擾,這一


來,書信的往還就產生了美妙


的作用,近年更改用電郵與他


們互訴心曲。我在喜樂中見證


他們的成長,去年已有五位升


上大學,今年又有五位踏進大


學之門,更有兩位考進重點學


府。看見他們英姿煥發,對將


來充滿憧憬,尤其是給了他們


貧苦的父母一份美好的希望,


我對上主滿心感謝。


其實,當中也存在因力有


不逮而轉入職業培訓學校的孩


子。他們都能投身社會,並且


心存感恩,因為能自食其力,


活得有尊嚴。


今年踏進大學門檻的五位


年青人,與我分享時除了滿懷


感謝,更肯定了自己的成長是


紮實而有基礎的。每年暑假到


工廠工作的計劃,使他們在青


少年時期(十六歲後才可入廠


工作)能領悟到自己賺錢的滋


味,更培養到負責任、有計劃


地逐步奮鬥的能力,體驗社會


生活的節奏。有同學十分欣賞


一年一度的畢業生活營,因為


操練了自己獨立自理、守時合


群的生活習慣。


我自己卻在這十年內,見


證了中國的進步及逐步投入教


育資源的明顯事實。十年前,


我收容的受助生都是唸小學,


因家貧即使每年 500 元左右


的學費也付不起,才令子女失


學。2005 年,小學免費了,


不用付錢,人人讀得起。2007


年,連初中三年也免費了。


2010 年大部份城巿的高中也


實行免費教育了(十二年免費


教育終於落實),就只剩下大


學的教育費要負擔。其實,大


學門檻也不易登,能踏入其中


的除了那群靠爹娘金錢的炫富


子弟外,其餘都是勤奮苦學的


優秀學生,值得我們支持。


小培拿着我送的獎學金


(因他考進重點大學)雙眼盈


淚地說:「今日我是小海星,


你們把我再拋入學海,使我重


新獲得讀書的機會,滋養美好


的生命;他日我必會成為拾海


星的人,為其他小海星而努


力,多謝!」他深深的鞠躬使


我感恩的熱淚盈眶。


主!感謝祢的美好


安排,讚美祢


的無限偉大!


十年助學感言
海星緣


文文




28 鮑思高家庭通訊


靈修•生活
靈修
生活
生活


一次,我在飛機上鳥瞰窗外


時,看到美麗的河流、湖水及山


脈,又看見蜿蜒的道路及散佈各


地的村莊。我心想:為何人們和


諧相處是如此困難?太空人從太


空船看見我們蔚藍的地球,因其


美麗而陶醉,他們不可能相信地


球上的人竟能透過戰爭及剝削,


而忙於彼此殺害、破壞及毀滅家


園。原來從相當的距離去觀看,


有助我們對人性看得更清楚,並


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課題。


讓我們從一段距離外看看世


界,不是物理的距離,而是靈性


及信仰的距離。讓我們「由上」,


即用天主的眼來觀看一下。耶穌


觀看我們的人性時常用「由上」


的眼睛,並教導我們很多事。耶


穌說:「我由上而來,而我想你


們由上而生,這樣你們才能用新


眼睛去觀看。」


神修就在於此,「新眼睛」


就是透過天主的眼去觀看。有很


多東西可觀看:天地、日月、星


辰;男女、老人、小孩、五大洋


七大洲、國家、城鎮、鄉村,以


至無數有關過去、現在、將來的


專題。聖經可協助我們用天主的


眼,去觀看各式各樣豐富的受造


物,並能清晰辨別回歸父家之


路。耶穌對這回歸父家之路已作


了明確的示範,其實就是軟弱神


修之路。首先,我們想用天主的


眼睛看看我們的心靈破碎、有


限、負傷及脆弱的經驗。我們想


從耶穌的教導來觀看,希望這樣


能帶領我們安全及順利回歸父


家。


天主注視我們的世界時,祂


應該哭泣,因為權力慾使人跌入


陷阱,並且令人心腐敗。打開報


紙,甚至在家庭中和我們自己身


上,我們都看見怨恨而非感恩;


報復而非寬恕;中傷而非治療;


競爭而非慈悲;暴力而非合作;


怕而非愛。


天主注視我們這美麗的星球


時,祂會哭泣,因為祂看見戰場


上支離破碎的屍體、大城市中到


處遊蕩的孤兒街童、被關在鐵窗


與厚牆後的囚犯、在精神病院裡


浪費時間的精神病患,以及成千


上萬的人死於饑餓和被疏忽。天


主應該哭泣,因為祂知道我們認


為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可以主


宰他人。


我們如果透過天主的的眼


目,放眼世界及窺探自己,不難


發現人性根深柢固的權力慾。我


們對自己是誰沒有安全感,以致


我們會抓住任何形式的權力機


會,使我們對自己是誰、自己所


做的事及應走的方向有所掌控。


我們如果願意用天主的眼


睛去觀看,很快就會發現在敘利


亞的殘酷暴力殺害平民事件、美


國民間的槍殺事件、伊朗及北韓


的核武危機等,與我們心中所發


生的非常相近。每當我們的安全


感、既得利益受到威脅時,我們


就會抓緊可隨手拿到的武器:


刀、劍、棍、棒,甚或槍炮,去


移除障礙,這時只有我們自己的


存活和利益最為重要,就算要犧


牲千千萬萬其他生命也在所不


惜。


天主看見我們這樣會流淚,


因為無論何時,只要我們用權力


地位來表達自己的價值,我們


就與天主分離了,也與別人分離


了。我們的生命變成魔鬼化身,


因為原來 diabolic(魔鬼的)的


字義就是 divisive(分裂的)之


意。


最隱而不彰、使人分裂及中


傷人的權力,就是運用在服


務天主的事務上。那


些被宗教所中傷


的人數之多,


真令我非常


震 驚。 天


主 的 牧


者 一 句


不友善


或批判


的話,


在教堂


裡對某


種 生 活


方式一句


吹毛求疵


的評語,只


從傳聞而毫無


事實根據的指控,


及其他數之不盡的中


傷,比任何世俗的傷害留下


更深的痕跡。很多不幸的男女因


人性的軟弱,以及婚姻和家庭中


許多無可奈何的情況,得不到教


會及牧者的諒解,而被拒於千里


之外,不許進入教堂,不能領聖


事,被迫離開「教會的天主」。


他們原指望得到愛的蔭庇,卻成


了宗教權力運用下的犧牲品。


天主子民手中的權力,可


以帶來極具破壞性的影響,這一


天主智慧的選擇




鮑思高家庭通訊 29


當作你們的奴僕。就如人子來


不是受人服事,而是服事人,


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


贖價。」(瑪 20:20-21;26-


28)


耶穌的教導,大多數人都


知道,尤其是宗教人士和神職


人員,因為他們自己都在宣導


耶穌的這些話。可惜,很多有


權力地位的人,及那些得到權


力地位之後的人,被權力地位


沖昏了腦袋,陶醉其中,似乎


把祂的肺腑之言都拋諸腦後。


這就是惹天主忿怒的主因,因


為這些人忘恩負義地把天主賜


予他們原本用來服務的權力地


位,用作中飽私囊、享盡精神


與物質好處的工具。


原來聖保祿宗徒很透徹瞭


解這一點,所以他說:「若必須


誇耀,我就要誇耀我軟弱的事。


所以我甘心情願誇耀我的軟弱,


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為


此,我為基督的緣故,喜歡在軟


弱中,在凌辱中,在艱難中,在


迫害中,在困苦中,因為我幾時


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


(格後 11:30;12:9-10)


所以,我們這些天主的工


具,就好像透鏡,天主的光穿過


我們才到達其他不認識天主的人


身上。原來當我們覺自己很強


壯、很能幹,靠我們自己的能


力、權力、地位去福傳時,我們


的「優勢」造成天主恩寵穿透我


們的阻擋,天主的光不能穿過我


們到達他人身上;只有當我們感


到最軟弱、最無力的時候,天主


的能力才會在我們身上發揮最大


功效。所以,讓我們學習天主的


智慧選擇吧!


點在歷史的過程中非常清晰。十


字軍東征是一個好的例子,整個


宗教聖戰、暗殺伸延到今天。在


我們這政治經濟至上的時代,人


類正步入前途不明朗、充滿未知


數的紀元時刻,其中最大的誘惑


之一,就是利用信仰作為實踐權


力的工具,去主宰及控制別人,


因而把有權勢者的喜好、言論及


規章當作天主的旨意、聖言及誡


命。


很容易就可明


白,為何今天很


多人已拋棄


這種使人


厭 惡 的


信 仰,


但 沒


有 離


棄 天


主 、


仍 然


信 賴


天主。


若權力


被利用來


宣 講 好 消


息,這好消息


很快就變為壞消


息、很壞的消息。我


相信這就是惹起天主忿怒的


原因。可是全能全智的天主卻選


擇了「無能為力」及無權力來消


除邪惡的勢力及威權。


天主選擇了完全的軟弱進


入人的歷史。天主的選擇形成了


基督信仰的中心。在納匝肋人耶


穌身上,無權力的天主在我們當


中出現,是為除去權力幻覺的面


具,把分裂的人類回歸新的合


一。天主的仁慈就是透過完全的


無能為力表達無遺。


我們對有權力的人感到懼


怕,自然地敬而遠之,因為他們


能控制我們,強迫我們做不想做


的事。他們有權力可為所欲為,


並用「有理化」的說詞把自己的


所作所為完全合理化、合法化。


然而天主的做法卻完全不同,祂


選擇「無權力」,因為祂不想我


們害怕祂。祂想親近我們,與我


們有親密的來往,因此天主選擇


降生成人,變成一個小嬰孩。祂


想成為如此無能為力,若沒有父


母或其他人的幫助,祂不能吃、


不能喝、不能講話、不能行走,


完全要靠其他人來成長、生活及


宣傳福音。就算是祂的救世計


劃,也要靠我們人的協助方能完


成,這是祂最高智慧的選擇。在


祂生命最後的時刻,祂讓惡勢力


得逞,祂竟以「無能為力」和「無


權力」的態度,任由惡人宰割、


任由他們解送到大司祭、比拉多


衙門去審訊、任由他們侮辱、鞭


打、嘲弄、強迫背負十字重架,


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和罪犯的名


義,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


救世贖世的偉大工程。


耶穌非常清楚人對權力的追


求,也知道權力會導致腐敗與喪


亡,所以當載伯德的兒子若望和


雅各伯唆使母親請求耶穌:「你


叫我的這兩個兒子,在你的王國


內,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


在你的左邊。」時,耶穌的回答


一針見血,並講出權力的真正意


義:「你們知道,外邦人有首長


主宰他們,有大臣管轄他們。在


你們中卻不可這樣;誰若在你們


中想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


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為首,就




「喜樂舍」開幕
協進會東涌慶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