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gliero 11_2009-11_ch


Cagliero 11_2009-11_ch

1 Page 1

▲back to top
第十一期
慈幼傳教策勵通訊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讓我們重溫鮑思高神父對首批傳教士的勉語
親愛的傳教士,
每年的十一月十一
日都提醒我們一八七
五年十一月十一日這
日 子,我 們 的 通 訊《 賈
利 哀 勞 11 》 也 因 此 命
名。當 年 鮑 思 高 神 父 給
若望〃賈利哀勞的二十句
提示(現在記載於會憲的
附錄內),都是發自會祖的
傳教心。當我們在慶祝慈
幼會的聖年,並預備在十二月十八日重宣聖願前的數星期,紀念第一批慈
幼會士被派遣的日子,讓我們仔細重溫這些建議。無論我們在哪裡工作或
在做什麼,我們都是青少年的傳教士。如果我們已經領受了傳教十字架及
在傳教地區工作,我們更要仔細閱讀並默想這些提示。
我現正在探訪孟加拉的Utrail並想起你們。前任總部傳教議員Fr. Francis
Alencherry正這裏開展傳教工作,Utrail也是在2009年三個新開展的傳教事業
其中之一個國家。
總部傳教議員
賢明漢神父
(Fr. Vaclav Klement)
1

2 Page 2

▲back to top
第十一期
慈幼傳教策勵通訊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一百四十次派遣的傳教士名單
姓名
會省 傳教地方
姓名
P Adaikalaraja, John
P Choi, Timothy
S Dang Dinh Minh Thang,
James
P De Verchere, Xavier
P De Pablo, Juan Carlos
L Doan Van Tan, John
Baptist
S Do Van Dung, Joseph
INT
KOR
VIE
FRB
SBI
VIE
VIE
荷蘭
巴布亞新幾
內亞
P Martinez Martin,
Santiago
S Maswili,
Stephen Musya
委內瑞拉 L Matellan Carro, Antonio
乍得
阿根廷
烏干達
委內瑞拉
S Mulet Lopez, Druhznier
S Nguyen Manh Hien,
Martin
S Nguyen Quoc Bao,
Vincent
P Odrobinak, Anton
P Edamana, Cyril John
INK
英國
S Paluku Maneno, Moise
P Escobedo, Marcos Sergio
S Esteves Ramalho, Enio
P Fekete, Vladimir
S Guria, Paulus
P Idczak,
Blazej Sebastian
S Muigai, Peter Kariuki
P Kociolek, Paweł
D Leon Mendoza, Alejandro
S Mari Arulappan, Jayaraj
MEM
ITM
SLK
ING
PLN
AFE
PLS
VEN
INM
意大利
厄瓜多爾
阿塞拜疆
烏干達
奧地利
蘇丹
孟加拉
中東
英國
P Perego, Davide
P Praveen, Antony
S Raja, De Rossi
S Somora, Stanislav
S Tran Bao Thang, Paul
P Vazquez, Francisco
L Vu Van Khanh,
Dominic
S Werun, Antonius
會省
SMA
AFE
SLE
ANT
VIE
VIE
SLK
AFC
ILE
INM
ITM
SLK
VIE
SSE
VIE
ITM
傳教地方
古巴
巴布亞新幾
內亞
赤道幾內亞
阿根廷
贊比亞
巴拉圭
厄瓜多爾
巴布亞新幾
內亞
立陶宛
奧地利
匈牙利
肯尼亞
秘魯
貝寧
巴拉圭
蒙古
2

3 Page 3

▲back to top
第十一期
慈幼傳教策勵通訊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我們都是被「派遣者」和「接受者」
看看第一百四十次
被派遣的慈幼會傳教
士名單,會發現許多傳
教士都是來自「傳教地
區」。委內瑞拉的傳教
士被派往中東,兩名越
南傳教士被派到委內
瑞拉;古巴的派往阿根
廷,而西班牙的傳教士
被派往古巴;阿斯洛伐
克的傳教士到肯尼
亞,另外兩名肯尼亞人被派往蘇丹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相信一定有人在想,
既然這些會省都有人手缺乏的情況,如果這些傳教士留在自己所屬的會省
裏,在牧民工作上不是更有效益嗎?
在回應這一點前,讓我們回憶初期教會的情況,耶路撒冷是基督宗教的
中心,而其地方的都被稱為「外邦人」;慢慢地,教會的中心開始轉移至
歐洲,而其他國家則被視為「異教國家」,被視為傳教的對象。而傳教工
作也是單向性的為「傳教國家」的工作。讓我們也重溫梵蒂岡第二次大公
會議,其中努力改變「傳教只是保留給教會內特別團體的活動」的觀念。
因此,在《教會憲章》闡明教會自己、天主朝聖子民及傳教的普世性 (教會憲章
9-17)。她的泉源和基礎是來自天主聖三派遣聖子降生成人,把人類從罪惡中
拯救出來,而耶穌基督更給予教會一個使命(傳教法令 5),即向未曾聽過福音喜
訊的人宣佈天主的聖言及建立教會(傳教法令 6)。因為「基督為萬民之光」(教會憲章
1),而衪的教會就是普世得救的聖事。正是如此,我們明白梵蒂岡第二次大
公會議確定「旅途中的教會的本質就是傳教使命」(傳教法令 2)。同樣重要的是
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內認為「傳教」也是援助「那些久已建立,但仍
處於一種衰頹或脆弱的狀態之下的教會」(傳教法令 19)
3

4 Page 4

▲back to top
第十一期
慈幼傳教策勵通訊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提出共融(communion)的概念是«在於教會對自我
的認識»。傳教與共融也基於我們正確地明白教會的奧跡。這樣便會明白每
一個地方教會,無論是新建立的,只要是教會共融的一份子都要負起傳教
的責任,因著其他地方教會的不同需要而派遣自己傳教士。在此光照下,
便不難明白傳教不再是單向地面對一個「傳教地區」,而是一個多方面關顧
的行動,基督徒跨一個越人類的界限而提供需要的使命。同樣,每個慈幼
會省,不論在人力及資源上富裕或貧乏,都會在整個慈幼會內的傳教工作
上同心協力。因此,所有都是被派遣者和接受者!今天,傳教士可能同時
是來自及被派往非洲,亞洲,美洲和歐洲。或許在我們慈幼會內才開始這
情形,但事實上,在許多教區或修會內已經出現這情況了。這樣看來,我
們可有一些會省或會士甘於只是擔當「被派遣者」或「接受者」,而不同時
兩者兼備?然而,這就是傳教教會團體內成員真正共融的意義!
事實上成為「被派遣者」和「接受者」是相互豐富的作用。一個具多元
文化的地方教會或會省能夠清晰地知道需要關心的事情和更明瞭移民、難
民的需要和移民問題,以及有效地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和關係,在當
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社會,這是有著迫切需要的。本土化當然是不缺少
的,但如果我們的團體成為單一文化也會帶來危機,會削弱了會省或地方
教會超越文化國界的能力。因此,在每一個團體內能有部份不同國籍的會
士對整個會省都有益處。這樣也促進了本土化,因為本地人會看到有些文
化是外國人沒有的,而在本地人不知不覺地外國人也會流露出他們的文
化。慈幼會傳教士流動至不同會省能豐富了整個修會。如果我們理解這一
點,那麼我們便將會派出最好的會士當傳教士,因為一個會省能奉獻寶貴
的人力資源,最終將能豐富整個修會。
Alfred Maravilla, SDB
4

5 Page 5

▲back to top
第十一期
慈幼傳教策勵通訊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會祖鮑思高給首批傳教士的紀念
1875 11 11 日在聖母進教之祐大殿
向前往阿根廷的傳教士們送行時給的紀念勉語
1. 你們該謀求靈魂,不該追求金錢、光榮譽和地位。
2. 以愛德對待一總的人,並且要很有禮貌,但該逃避與異性或行為不檢的人作無謂的
談話或親近。
3. 除非為了愛德或需要,不可隨意探訪。
4. 若不是為了極大重要的綠故,勿應人的宴會。在這種光景,應設法兩個人同往。
5. 要特別照顧病人、小孩、老人及窮人,如此,你們將獲得天主的降福各人們的愛戴。
6. 對政府、教會、地方、國家首長,都應該表示尊敬。
7. 遇見有地位的人,該致候。
8. 對神職人員或修會會士也該問安。
9. 躲避空閒與爭執,飲食休息應有節。
10. 敬愛、尊重別的修會,只說他們的長處。這是一種使別人尊重你們的方法,並能增
進本會的利益。
11. 注意自己的健康;努力工作,但只在自己精力限度內。
12. 務使世人知道你們在衣食方面是樸素的,那麼你們在天主面前將是富有的,並且將
獲得別人的愛戴。
13. 你們彼此相親相愛,彼此商量,互相勸戒,但絕不該嫉妬、含恨,而要看一人的好
處,即是大家的好處;一人的煩惱、痛苦,為大家的煩惱、痛苦。每人該設法消除
或減輕各種不愉快的事。
14. 遵守你們的會憲,總不要忘悼每月一次的習練善終。
15. 每晨把你們一天的工作;聽告解、上課、教要理、講道等事託付於天主。
16. 恆心傳揚進教之祐聖母和耶穌聖體的敬禮。
17. 指導兒童勸領告解和聖體聖事。
18. 為栽培司鐸聖召,該諄諄教誨青年們:1)喜愛貞潔,2)畏懼不潔的惡習,3)躲避壞朋
友, 4)勤領聖體,5)修愛德,你們首先要對他們特別和善、親切。
19. 在仲裁糾紛前,先聽取雙方的理由。
20. 在辛勞和受苦時,別忘記我們在天上將有重大的賞報。亞孟。
(全文譯本:參閱《會憲及會規》附錄四)
5

6 Page 6

▲back to top
第十一期
慈幼傳教策勵通訊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2009 11
慈幼傳教意向
祈求在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工作的慈幼會士,
藉著他們生活的實踐和見證,
為慈幼會聖召奉獻生活
培育更多新的和神的聖召。
感謝天主的眷屬,特別在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蘇丹和阿塞拜疆
和其他以穆斯林為主的地區首次有慈幼聖召,為這些地區是一份寶
貴的禮物。教會處於這弱勢環境下,願他們在信德與聖召的成長中,
成他們國家中、青年之中最優秀的使徒,成為向萬民 (Ad Gentes
Ad Extra) 傳教的傳教士。
為教宗的祈禱意向及福傳意向,請參閱:www.sdb.org
祈禱意向:願全球負責政治和經濟範疇的無論是男性或女性,都不會減輕對保護世界的
承擔。
福傳意向:願生活在穆斯林為主的國家的慈幼會士,藉著他們的見證能有助帶動更多聖
召加入慈幼會。
為提供意見及捐獻,請聯絡:cagliero11@gmail.com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