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gliero11 2009 n.3 xh

第三期   慈幼傳教策勵通訊 二零零九年三月十一


親愛的會士和各位慈幼傳教事業的朋友:

四旬期邀請我們再次重溫那在被釘死及復活的耶穌基督內的信仰根源。復活的事件是教會傳教使命的中心。

教會的「傳教策勵活動必須配合特殊目的,即是,告知和培養天主子民分擔教會的普世傳教使命,促進向萬民傳教的聖召,鼓勵在傳播福音工作上的合作」(若望保祿二世,救主的使命 n.83)

我們可能能意識到慈幼傳教事業在五大洲的迫切需要議在們的祈禱和關注中,特別記得那些在今天有需要傳教士傳揚福音(ad gentes)的地區;祈求多年輕的會士(包括那些年長的),在這慈幼會的聖年中,回應主的傳教召叫;也慷慨地為普世的傳教事業,而向總會長貢獻自己。實際地祈禱和策勵他人祈禱,在我們的事業工作中與青年交談,及透過傳體傳遞出傳教的迫切需要。


總部傳教議員

賢明漢神父

(Vaclav Klement)



慈幼傳教事業正在尋找新的傳教士(非洲)

會省

國家

語言需求

地方特色

要求傳教士特質

MOR

中東7個國家

意大利語,
阿拉伯語,
土耳其語,
波斯語 等

阿拉伯,
多種宗教的環境,

一個十分需要使其變得年輕的會省,
生活見證

FRA

摩洛哥

法語,
阿拉伯語

伊斯蘭教的環境,

教育(工藝技術)
生活見證

IRL

突尼西亞

法語,阿拉伯語

伊斯蘭教的環境,

校長,
生活見證

ZMB

辛巴威,
馬拉威,
尚比亞,
納米比亞

英語,當地語言

缺乏會士,
需要加強團體,

工藝技術的教育,
需要修士

MOZ

太特

葡萄牙語

會士人數少,
農村地區-莫阿蒂澤


MDG

馬達加斯加

法語,馬拉加西語

會士人數少,
福音初傳- Bemaneviky


ATE

查德,
赤道幾內亞

西班牙語,
法語

會士人數少,伊斯蘭教和多種宗教的環境


AFW

迦納,
獅子山

英語

能承擔責任的適齡會士人數少,

工藝技術上有能力的修士,
工藝技術學校校長,
其他學校

AFE

蘇丹

英語,
阿拉伯語

在代理區的會士人數少,南部有福音初傳,北部是伊斯蘭教


AGL

烏干達

英語

團體的數目不足


二零零九年三月慈幼傳教意向

為中華會省祈禱:
使會省內的慈幼大家庭的所有組織,
培養出好的培育者、領袖及導師》

整個中華會省的地域上,教會更需要深深植根於基督福音以面對及回應很多社會和文化上的變。慈幼大家庭的修道團體專注於聖召牧民工作

而在俗團體(協進會、校友會、志願會、CDB)需要一個基督徒和慈幼神恩的培育。


為教宗的祈禱及傳教意向,請參閱www.sdb.org.

聯絡我們的電郵:cagliero11@gmail.com


傳教事業:鮑思高神父活力愛德最終的完滿結果

開始的時候,除了天主的恩寵,就是鮑思高神父的心。鮑思高神父最動我們的是他的一致性(合一性)。他在人性和工作中的一致性,是在歷史裡令人驚異的例子。從他的九歲奇夢直至最後73病危,我們看到一個清晰的聖召的歷程為著貧苦無告的青年說:「與我靈」。鮑思高神父從開始就是一個神聖的人;他充滿情感,而這高貴和神聖的情感恆常地被愛所催逼。

會憲第10條說:「慈幼會精神就是鮑思高神父生活和行動的一種獨特風格,是他得自天主啟示而傳給我們的。這精神的核心和總網就是牧者的愛德,它的特徵就是在會祖及初期會士身上強烈地表現出的那種青春活力,就是一股使徒的衝勁,催使我們搶救人靈、專心事主。」

鮑思高神父傳教委身在於他活潑地表現牧民愛德的活力衝勁及在結果

我們可以聖保祿的詩歌印證鮑思高神父的生活﹕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 134-7) 故此,我們能解釋鮑思高神父生命中三個主要的階段,三個出自他牧者,且不斷擴展的波紋。大概從18411850,他對主說:「給我青年的靈魂﹗」(Da mihi animas invenum!),並建立他為青年服務的第一份工作。在18501860,當時一般老百姓在信仰上遇到很大的危險,他加說:「給我人民的靈魂﹗」(Da mihi animas plebium!),並創辦他的公教讀物和一個有關教學和印刷公教物的龐大事業過十五年的時間並預視未來時,他建立了三組跟隨者,就是慈幼大家庭的三個分支他更進一步擴大他的祈禱:「給我外方人的靈魂﹗」(Da mihi animas gentium!)派遣他的第一批傳教士。在給他們二十項「提醒」中,其中第一項就是:「你們該尋找靈魂,不該追求金錢、光榮或地位」(MB XI 389)一八八八二十六日,當他在床上垂死時,他告訴賈利哀勞主教﹕「在傳教事業中要救許多靈魂﹗」(MB XVIII 530)。那傳教事業是﹕


出自「與我靈,取其餘」的終極和巨大波浪。

盧華神父在一八九七月的寫作中,他僅僅這樣解釋﹕「我們的父親鮑思高神父,充滿燃燒的熱誠,喊破喉嚨地叫出﹕與我靈,取其餘,而且是這個需要說服他,可以安心地擱下現有一切,派遣他的子到遙遠的美洲去傳教」(慈幼家庭通訊,18971月,p.4)

李納德神父在1925派遣傳教士的五十周年紀念說了更意義的話﹕「他廣大的心胸在許多許多年裡樹立了聖方濟沙勿略的宗徒熱誠,被一團神火所滋養,根據他的九歲奇夢推動他往未來進發……我慈幼聖召的回憶,回望我們親愛的父親,他有最大的傳教熱誠﹔這一切給了我一個擦不掉的印象﹕他確實是一個傳教士,一個懷救靈熱忱而消耗自己的宗徒(ACS1925n.6p.367)

教宗庇護十一世說:「鮑思高神父是一位愛德的巨人!


一位傳教士的申請

2009225


親愛的查偉思神父,

我很高興能在這裡作為一個慈幼會的備修生,並在我們國家首都的郊區中,為貧窮的青年作使徒工作。這經驗給我一個對傳教的觸覺滋養和加深我的傳教聖召...

經歷了六年的慈幼生活,初期培育階段的細心辨識,經過與長上和告解神師交談,我(某某)XX會省,向你提出作為一個慈幼傳教士的渴望。毫無疑問,我的國家需要傳教士,但是我深信天主會透過我的離去,同樣並派遣許多其他也受感於鮑思高神父「與我靈」的聖召。

考慮到修會的需要,知道自己的有限,我願意被派往XX國家,然而,我準備好被派遺到任何修會認為更有需要的地方... 沒有任何形式的壓力完全自由地作出這要求,並承諾把我所有的精力獻給我被派遣到的人...

謝謝你閱讀我的信及為你祈禱。



的神兒子



7